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设生态旅游经验交流

建设生态旅游经验交流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村环境三者合为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迎合了近几年来兴起的“观光农业园”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时尚潮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发展乡村旅游既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又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去处,也促进了农村三产的发展,必将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和加快发展我县西山观光农业暨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开发西山观光农业暨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

1.地理位置。西山村位于凤冈县城西部,辖区有13个村民组,总户数1349户,总人口5586人。2002年建造的西山公园,距县城仅4公里,誉为凤冈后花园。西山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景区公路已硬化4公里,向西5公里是湄潭县地隋阳山,距永安田坝茶海公园约20公里。

2.自然状况。西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林木葱郁苍翠,动植物种类繁多。松柏、柳杉、香樟、山茶等竞相争秀,层峦迭障,松涛绿浪声声;繁花丛中,雀叫鸟鸣阵阵,白鹤、画眉、喜鹊及穿山甲、红腹锦鸡等颇负盛名;土地资源占龙泉镇之首,现有耕地5228亩,土壤肥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已超过3000亩。

3.自然景观。西山公园方圆成片林地2.5公里,有海拔600多米的皂角顶山峰,山顶悬崖峻伟,峰峦峭秀;山下西山河水清澈见底,溪流交错,是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植被景观有位于田家堡的古香樟树群,其中有两棵极为显目,胸径达1.2米,树高25米,冠幅80余平方米;在老鹰田寨中有古银杏三棵,呈三角形相距6米生长,胸径达1.5米,树高50多米,三树幅宽160余平方米,树龄1千年以上,每年结果62000多斤,寨民称之为“摇钱树”。

4.人文景观。古军事遗址将军山营盘海拔近1000米,气势雄伟,站在山顶,瞭望四周,无边无际,浩气众然,据传为清咸、同年间号军所建。有清道光年间蓝翎五品官古墓和颇具传奇色彩的摩岩石刻“龙虎榜”及“进士匾”、“段氏桥”等等。

近有“县城后花园”之称的西山,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不仅具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人文景观,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既是当前凤冈打造红色旅游带的重要环节,又是建设都市观光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开发西山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构想

1.生态观光农业区。这一景区可以分为农园果林观赏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在土桥河至隋阳山公路两旁500米和到其它景点支路两旁100米范围内实施,以西山百亩大田为基地。

农园果林观赏区。此景区全部实现水改旱,可建百花园、百果园、耕作园。百花园主要以县城花卉爱好者和经营者为主,通过租赁土地形式为他们提供地方建立花卉园,以种植盆景和各种花期的花卉供不同时期前去的游客欣赏,这样既可以招揽游客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百果园主要以当地农户为主,也可以引进开发商,通过建成集观赏、品尝、采摘、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果园,这种形式是当前很受人们欢迎的农业旅游方式;耕作园主要是为前来旅游的城里人提供一个回归自然,农业劳作的实践场所,包括茶叶采摘、种植蔬菜等旱季农作物耕作。在这里,那些曾经从事过田间劳作的老人们可以重新感觉到泥土的亲切,而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更是充满了新奇与挑战。

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利用西山茶叶基地和百果园的优势,在现有乌龙茶厂的基础上再引进1家绿茶加工厂和1—2家果蔬加工厂,作为生态工业观光园地,以提升基地的品位和层次,将其建设成融生产和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工业观赏园区,充分体现其综合经营的特点,以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将上述各观光农业旅游形式结合起来,让游客全方位地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生活乐趣。

2.休闲娱乐消遣区。人们来旅游自然少不了要休闲娱乐,但是要招揽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地位和身份,不同社会背景的人都能选择这里作为目的地是要考虑的非常周到全面的。还要同时把市场经济的“整合营销”策略,有效地实施于旅游开发服务项目之中。此区以现西山公园为中心向周边发展,与皂角顶山和西山河紧密相连,可谓处于山水之间,空气湿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设施方面。一些基本的休闲娱乐设施要具备,在区内可以建设天然浴场,水上乐园,垂钓区,酒吧,农家饭庄,停车场,儿童乐园,动物园等。要做到尽量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要求。

饮食方面。尽量让游客能在此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不求山珍海味但求清纯可口。突出野味,突出新鲜,突出卫生,突出无公害。

服务方面。这一景区是游客与景区人员接触最多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培养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3.民俗文化旅游区。在这一景区利用将军山的古军事遗址资源并配合其它一些古迹的游览,形成一个集游览,登山,摄影等产品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在这个景区,把重点放在古迹文化的修复和开发方面。对保存相对完好的地段可以适当考虑现状维护,把真实的遗迹展现给游客,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考察价值。配合景观游览,还可以把此地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穿插在其中,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此区还可以把修建寺庙、教堂等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宗教文化有一定的潜力,对大多数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与县里规划在三坝白岩塘建民族村结合起来,形成民俗风情旅游线,开展如土家族地区的“火把迎亲”婚嫁习俗和“六月六”节日等富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特色的节日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三、当前及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设施的落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路等交通设施不完善。进入景区必经过的土桥河大桥亟待改造,在四年前就发现该桥身有裂痕,当时由龙泉镇人民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作了书面报告,但至今未作任何处理。目前,该桥原1米高的护拦已被沙石、块石堆平,严重影响了桥体的承载能力和人车通行安全,同时制约了城镇建设“跨河发展”战略。景区公路硬化段标准低、质量差,亟待升级改造,并有5公里路段未硬化,与一步之遥且属湄潭县边缘地段有天壤之别。二是现有的西山公园旅游服务等硬件设施不足。除政府修建的西山宾馆外,几家农家乐仅供游人就餐、打牌,文化娱乐设施未跟上,基本无特色。临近公园的景点均未开发,未建有一条景区支路。

2.思想观念滞后,产业发展意识不强。目前,传统农业在西山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现代农业产品的开发认识偏低,定位不明。如在发展茶叶产业中,均不愿意用田种植茶园。观念落后阻止了观光农业的纵深发展,使其处在低位徘徊状态。

3.当地农户普遍收入较低,对改善家居环境投入不足。如在沼气池建设中实施“一池三改”均未到位,在镇政府补助大部分资金的基础上,仍有部分农户因资金原因未建沼气池,这为实施土桥河至隋阳山公路两侧农户按“四在农家”标准改造建设工程增加了难度。

4.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是在西山河用药毒鱼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西山境内的打石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亟待取缔。

5.民间、工商、外资等资本对生态农业投入偏少。观光农业除政府有部分资金扶持外,其余的投入较少。对西山优越的丰富的资源环境宣传力度不够,招商引资还需进一步组织推介。

四、对开发西山观光农业暨生态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规划,明确区域布局。一是要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土地流转,确立基地;二是要合理布局休闲娱乐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硬件优势。三是要与古今文化相结合起来,配套建立包括农耕文明、有关文学作品、传记、典故及历史人物资料库。建议县能出台整村开发西山乡村旅游的配套文件。

2.搞好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一是建议县加紧实施土桥河大桥建设,最好能列入县2008年十件实事之一;二是请县预算专项资金,尽早实施土桥河至隋阳山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各景点支路建设;三是希望县有关领导能率部分科局到西山现场办公,帮助景区主公路两侧327户农户建设沼气池和改善居住地条件。

3.确立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投资机制。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契机,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观光农业建设。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注重“一资带三资”,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发观光农业项目。通过股权转让、出让冠名权、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增强观光农业开发实力。总之,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滚动发展”的路子。一是建议县直部门结合项目实行捆绑式开发;二是建议县宣传文化部门能无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引资信息源。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旅游的生态综合开发可说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好方法。对此,要加大对茶叶产业、无公害蔬菜及经果林、沼气能源建设,对农业进行多元化开发,促进农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一方面建议县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产业政策扶持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另一方面请县安排相关部门配合和支持龙泉镇取缔西山境内沙石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