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实践探索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实践探索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政治支柱。领导班子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与兴衰成败。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并存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近年来,尼勒克县委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严格落实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始终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为促进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建设工作格局,培养出了一批政治敏锐、敢想敢干、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为尼勒克县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一、主要做法

(一)配班子求精。兵在精不在于多,将在谋不在于勇。多年来,历届县委都将配备一支精干管用的各级党政班子作为抓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选任、配备高效精干的各级党政班子。一是严把考察关。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要选配进党政班子的人员过好标准关:即以《条例》规定的领导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和七项任职资格为标准,作为衡量、评价、选任干部的基本尺度,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干部纳入视野,并突出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办事:即按《条例》规定环节,做到一步不缺,一步不错,一步不变通。对没经过规定程序的,一律不考察、不研究、不讨论、不呈报,对违背干部任用程序的现象,及时纠正。把好监督检查关:即坚持将《条例》规定的干部工作十不准贯穿于选任干部的全过程,实施了选任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杜绝了选任干部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严把任职配比关。在考察的基础上,在班子成员的搭配上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班子成员优势互补,结构合理,整体合力强。首先是做到班子气质上的搭配合理,即做到刚柔相间,把善于做思想工作、性格稳重的同志配置到党委班子中,把性情刚直的同志放在政府班子中任职。其次,注重文化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合理搭配。依据班子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对班子成员进行文化、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达到班子以强带弱,整个班子充满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态势,使班子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注重年龄、民族比例的合理搭配,按照老中青和各民族都有适当比例的原则,使班子在年龄上形成梯次,在民族搭配上形成特色,发挥班子内部的传帮带作用。自2000年以来,先后提拔任用进入班子的128名科级干部,全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其中56名新提任的干部实行了一年的试用期,对2名因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有经济问题的干部暂缓使用,后经查属于诬告而继续上岗;44名30岁的干部进入了各级党政班子,班子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1%,少数民族干部占54%,使班子充满了朝气,富有开拓创新思想。

(二)带班子求强。一个班子的党性强不强,工作作风扎实与否,群众基础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上级部门的传帮带是有很大关系的,之所谓上行下效。多年来,尼勒克县委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身先士卒,在领导班子建设的传帮带中走出了一条独有的路。(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在重大问题和决策上充分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不搞少数人说了算,充分听取一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特别是在有关人事变动和事关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问题上,坚持把发扬民主放在首位。县委在制定2003—2008年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工作中,先后派出3个调查组深入全县13个乡(镇)场、79个村(队)和11个牧业点的1201名党员和3000名群众、120名“三老人员”家中进行实地走访,在广泛听取农牧民群众和生产一线干部职工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并特从自治区、自治州邀请农、林、牧专家进行会诊后,提交县四套班子充分讨论,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广泛的民主性。(2)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县委、政府近年来,在全县各级党政班子中明确表示,无论什么单位、无论什么人,干工作都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搞异想天开,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于违反工作规定,置党和人民利益于不顾的发现一起查办一起。自2000年以来,对8名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推荐任用到了副县领导岗位。(3)端正学风。县委中心组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封闭式学习制度和乡(镇)场党政班子周五学习日制度,鼓励各级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渠道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坚决杜绝学风不正的现象。(4)狠抓生活作风。自2000年以来,县委先后出台了《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廉洁自律暂行规定》、《尼勒克县机关小汽车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尼勒克县党政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等七项制度,实行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的全方位监督。最近,对全县部分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违反住房制度改革,多占房占地行为正在进行清退处理,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作风的全面建设和提高。

(三)育班子求活。一是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实施创建“六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工作,使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到2002年,全县共创建达标“六个好”乡(镇)场党委9个,“五个好”村(队)党支部56个。二是培训方式求活。在干部培训工作中,既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对干部大批集中进行培训,又利用异地交流、疆内外挂职和疆内外考察学习等形式进行多渠道的培训,同时,鼓励党政干部通过电大、函大进行学历进修,达到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自98年以来,通过各级党校培训的党政领导干部达3245名(次),128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自治区、自治州的中青班学习,4名县处级干部到内地挂职锻炼,21名科级干部赴疆内外挂职锻炼,先后6批400人赴疆内外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215名干部进行了交流轮岗锻炼。三是培训内容求活。培训内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近几年来,先后通过各级党校对1747名(次)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等政治理论性培训,对251名干部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对319名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419名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的培训和对509名干部进行了WTO知识的培训。四是培训方法求活。我们通过外出脱产学习、各级党校集中授课、通过远程录像授课、现场观看电教片以及开辟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干部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工作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培训工作趋于大众化、经常化,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增强了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管班子求明。凡事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本着公生廉、廉生威的思想,对各级党政班子进行公正严明的管理。

(1)抓班子的考核。一是完善考核管理机制:针对干部考绩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标准不明确、内容不全面、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尼勒克县于2000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尼勒克县直机关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暂行办法》、《尼勒克县乡(镇)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暂行办法》和《尼勒克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暂行办法》等,并依据以上三个《办法》,分别制定了同一班子中不同职位的领导干部的考核细则,使考核机制更趋于合理。通过这种考核制度的完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较好。例如2002年,在评选经济建设先进集体中,尽管地处县域西部较贫困的乡——苏布台乡的综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远低于中、东部属倒排在后的乡(镇)场一大节,按以往的评比标准,当应名落孙山,但它却因各项综合指标排在了西三乡之首而获得本年度尼勒克县经济建设三等奖。这给西部三乡党政班子带领全乡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增添了足够的信心。二是狠抓考核制度的落实。每年初,县委、政府分别与各级党政班子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自一年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年底,由县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责任书的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评比验收,针对验收评比情况,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前三名进行奖励,倒排第一的进行重罚,对连续两年倒排第一的,除对班子进行必要的调整外,视责任大小分别给予班子成员予以告诫或待岗处理。近两年来,先后有8名科级领导干部受到了告诫,有1名正科级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职被降为一般干部,对2名副科领导干部给予了待岗处理。

(2)抓班子的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自2000年以来,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制度》、《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暂行规定》、《尼勒克县公众评议党政领导制度》和《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干部监督制度。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效果较好,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的目的。二是疏通干部出口,建立干部下的机制。推行待岗制、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等多项疏通干部下的机制,激活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2001年,对1名通过竞争上岗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干部及时从现职中调整了下来,对10名长期政绩平平的领导干部给予了改任非领导职位的处理。三是建立组织人事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及公安司法等执纪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聘请20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作为领导干部8小时外社交圈、生活圈的义务监督员,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领导干部全方位监督体系。

二、取得的效果

(一)各级班子政治敏锐性强,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近几年,先后在县、乡、村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教育,投入的时间之多,精力之大,全县各级班子受教育面之广之深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所未有过的。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政班子成员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新疆作为反分裂斗争最前沿,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维护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巩固了思想防线。这从在处理受伊犁“2·5”事件影响的我县各个非法宗教活动事件和处理邪教事件中,表现出了各级党政班子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行动果断的较强政治敏锐性中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先后捣毁地下讲经点5个,捕获各类非法宗教活动人员35人,处理8名非法宗教教职人员,破获了一起邪教组织的地下修炼案,教育转化完38名习练者,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各级班子整体合力强,思路敏捷,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以县委班子为核心的各级党政班子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呈现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集体智慧敏锐的特点。县委班子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面把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业敬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尼勒克县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振奋精神,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按照“围绕一个中心,调整两个结构,培育三条产业链,实现一个目的”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畜产品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为47364万元,较上年增长8.4%;财政收入达1716万元,较上年增长2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00.7元,达到2082元。精神文明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尼勒克县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先进县。

(三)各级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强,富有朝气。尼勒克县由于受历史和地缘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自1985年以来被国家列为部级贫困县,经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后,2001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县,面对困难,尼勒克县历届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97年以来的党委和政府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的雄才大略,在贫穷的山城带领14万各族人民与天斗与地斗,向贫困挑战,短短的五年使昔日的贫困景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1)城市建设迈向现代化:自1997年以来的五年,城市道路建设总投资949.16万元;城镇居民住房总投资7040万元;形成了环城路内以水泥硬化路面为骨架的东西二条主街和南北两条主街,各巷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市网络。同时,县城供热、供排水、通讯、园林绿化等配套工程也日趋完善,结束了昔日尼勒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2)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共投入各种持贫资金1975.3万元,共开发了73项扶贫项目,累计脱贫1098户6728人,其中,将中西部四个乡的近300户贫困户整体移民至木斯乡幸福村一项工程就达700余万元,受到了国家扶贫委的充分肯定;(3)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已由1997年的67:17:21调整为2002年的46:18:36,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由1997年的粮经比例88:12调整为2002年的42:58。

(四)各级班子宗旨意识强,作风扎实。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总要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为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1)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结对子”扶贫工程。五年来,使全县贫困户由1997年底的5957户减为2002年底的3791户,减少贫困人口达1.63万人;(2)开展“四季三同”活动。各级党政班子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以实际行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开展“四季”同农牧民三同活动。自2001年以来,县、乡两级党政班子共开展“三同”活动16次共8144人(次),为农牧民解决各种生产贷款168万元,解决技术服务235例(次),协调解决各种纠纷案件382件(次),送科技信息315条,送科技书籍11825册(本),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21万元,为农牧民实现年人均增收100—150元。(3)培育龙头企业,解决农牧业增收难问题。自2001年以来,各级党政班子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采取建设好软环境,吸收招商引资的办法,先后从新疆美利奴有限责任公司引资340万建成了伊犁州最大的细毛羊繁育基地1座;从伊犁中州高科技发展公司引资1285万元的阿克塔斯良种牛繁育基地;与上海亚南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10万元的3000吨淀粉加工厂和最近与天一公司达成协议共投资5000万元的亚麻加工厂,给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