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管理意见

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管理意见

为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3号),根据《国家开发银行、*人民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现就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从*年起,用2年时间完成全省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确保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建立健全高效协调开发性金融运行机制和政府信用贷款偿还机制,做到“用得好,管得严,还得上”,实现政府信用贷款的按期偿还。

(二)主要任务。改造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实施5720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年累计完成投资95309万元,累计改造D级危房158.7万平方米;*年累计完成投资190618万元,累计改造D级危房304万平方米。

二、规划编制及资金需求测算

各地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在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年底农村中小学实有D级危房实际面积和单位平方米改造成本,科学合理制定改造规划,确定改造资金需求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运用因素分析法,将*和*年中央、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分解至各县(区),两者之间的缺口作为贷款申请额度的上限。

根据《**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改造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估算资金总需求约为190618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8618万元)。其中,*、*两年国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投入约37000万元,省级财政按照5∶5配套,安排资金37000万元,各县(区)承担的贷款利息8618万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108000万元。

三、贷款的程序、还款和利率

(一)借款及用款主体。根据《*年第14号省长办公会议纪要》,将本项目作为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纳入《国家开发银行、*人民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项目的借款主体为*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担保集团),用款主体为县(区)人民政府。

(二)贷款额度。在上述贷款总额度内,根据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审核通过的各县(区)《*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和核定各县(区)贷款申请额度的上限,各县(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财力等因素,在申请额度上限内申报贷款,准备项目材料。

(三)贷款程序。各县(区)在核定的申请贷款额度上限内,按照《*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由用款主体向借款主体申请开行贷款,并办理相关签约和提款手续。

(四)还款。贷款本金的主要还款来源为今后省级财政安排给用款主体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抵扣后偿还。其中对于有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的79个县(区),贷款本金的偿还由省财政厅从今后省级安排给地方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中抵扣;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蚌埠市淮上区、淮北市杜集区、滁州市琅琊区等6区,因无分配资金抵扣,贷款本金由区政府自筹资金偿还。

(五)利率与利息。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执行,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适当优惠;贷款利息由各县(区)政府承担,在每季度付息日前7天将应付利息提前支付到省担保集团指定的账户,由省担保集团按时向开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按要求向省担保集团出具还款承诺函。

三、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领导。

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体制。

县级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的领导、总体规划的制定,贷款利息的偿还。县级教育、发改、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予以配合。

各市相关部门审核、汇总、上报所属县(区)D级危房改造总体规划;负责检查和监督所属县(区)项目实施情况,并及时上报。

省教育厅负责拟定利用开行政策性贷款改造农村中小学现存D级危房项目的方案;指导各地制定D级危房改造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各地总体规划、D级危房面积及实际需求等因素,提出各县(区)贷款额度的建议;加强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落实每年省级应配套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以保证开发银行贷款本金的偿还;审核贷款项目的配套能力、偿债能力,核定各县(区)项目贷款额度。

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政策性贷款使用方向及项目建设程序,审查借款主体上报的申贷项目和资金筹措方案;指导政策性贷款的使用,做好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省建设、国土、审计、监察部门各司其职,在房屋鉴定、招投标、学校选址、项目资金审计、责任追究等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二)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项目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

现有D级危房在2年内全部得到改造;做好B、C级危房的维修、维护,降低或消除B、C级危房向D级危房的转化率,确保校舍安全。

继续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皖政办〔*〕71号)等有关文件,减免建设收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优化建设环境,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实施成效。

(三)实施原则。

项目实行以县为主“五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决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四)具体实施。

各县(区)根据省确定的贷款额度控制数和两年建设任务,确定项目学校和分批次申贷额度,在完成相关程序后,与*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委托贷款合同》或三方借款合同,获得贷款资金,实施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确保校舍质量,防止超标准、华而不实。县(区)教育局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勘察和图纸设计。图纸设计除应符合《公用建筑设计规范》外,对疏散楼梯设置、护拦高度、走廊宽度等的设计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所有新建校舍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在50年以上。

项目承建单位的确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对于单体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或单个项目投资额小于50万元的较小项目,应按照区域集中的原则进行打捆招标。施工单位确定后,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项目建设要认真贯彻《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按照国家有关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设计图文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项目实行监理制。项目施工监理工作由县(区)教育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的相关条款,认真履行监理职能,对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进行全程监督。

土建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整理好该项目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向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报送申请验收报告。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监督等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交付使用。项目建设完成后,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相关档案资料移交有关部门保管。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应按月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开发银行、省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担保集团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表,并确保数字真实可靠。

(五)资金管理。

项目贷款资金进入各县(区)校舍维修改造(危改)资金专户。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6号)以及省有关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不得下拨至乡镇和学校,不得挪用或用于偿还债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勘探、设计、招标、监理等费用,应按规定记入项目土建成本,不得因此增加学校负担。所有项目竣工验收后,应组织竣工审计,按审计结论办理工程结算、基建财务决算和国有资产移交手续。

五、监督检查

项目实行公示制度,所有利用贷款进行D级危房改造的项目必须通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网站等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省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及信用担保集团等有关部门建立督查制度,制定督查方案,组织力量对各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督查,实行量化评分。

建立校舍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以及挤占、挪用、截留贷款资金,不能按时完成改造任务或造成校舍安全责任事故的,将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