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人才实施意见

加强人才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人才健康成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和实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可持续发展。把人才工作摆在首要战略位置,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体系,在实施城市发展战略时,优先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在配置社会资源时,优先配置人才资源;在开发社会资源时,优先开发人才资源,推动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2、走人才强区之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工作服务于城市化建设目标,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高层次人才、高科技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区内外两种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激励、流动和投入的新机制,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3、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构建比较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以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培养、开发、使用现有人才为主体,以培养“3141”(100名区级党政后备人才和区管党政正职后备人才队伍、100名35岁以下优秀党政后备人才队伍、100名专业领导人才队伍;培养10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1000名高技能人才队伍、1000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为突破,到“十一五”期末,全区人才总量要达到12万名左右,年增长率达到8.5%以上,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

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4、实施党政人才培养计划。以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能力的党政人才队伍。在完善组织调训、自选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党政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政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区管干部每年培训200人,每名干部参加脱产培训五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其他干部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以“3141工程”人员为主体,每年输送一定数量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党政干部到境外或高等院校深造;每年选调部分有培养潜力的区直机关干部,下派到乡镇、街道等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每年要从乡镇、街道选调优秀干部,到对口区直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上派挂职锻炼;注重对青年、妇女和党外干部的培养。要促进党政干部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实行多岗位锻炼。

5、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突出用人单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政府在政策、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世界和国内一流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提供服务平台。

6、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培养一支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遵循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力争培养能够进入省级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成绩显著、影响大、能代表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有较深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区级学术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和境外培训等方式,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指定导师或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担任“技术导师”,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由名师进行“传、帮、带”。到“十一五”期末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

7、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以增强职业技术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装备升级和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坚持政府扶持、产业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自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健全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完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及资格准入制度。通过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每年有计划选送部分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到高职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改进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到“十一五”期末,培养技师1000人、高级工4000人,确保高级工、技师占全区产业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25%。

8、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有技能、会管理、能示范、能服务、能带动广大农民推进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共同致富道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人、农民企业家、营销专才等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组织实施“区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党员素质教育工程”,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应用技术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大力推进“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作,每年选派5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锻炼。到“十一五”期末,力争把100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20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干部人选。

三、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人才吸引工作力度

9、坚持长期引进人才策略。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积极研究制定中长期人才引进规划和相关政策。协调人才引进机构,形成统一、长效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坚持产业发展聚集人才,构建引才平台。坚持和完善各种引才方式,深化户籍、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制度改革,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落户金州;对不改变国籍、户籍、身份、行政关系在金州工作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给予市民待遇,通过聘用、咨询、合作和委托等方式,给予优厚报酬,吸引各类人才为金州提供智力服务。

10、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采取积极措施,引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在大力引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人才的同时,重点引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等领域所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能领办或创办经济、科技实体的创业人才;通晓国际惯例的高层次旅游、商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管理人才;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艺人才。发展总部经济实施人才牵动,项目带动产业,产业拉动人才,客商就是人才、客商招揽人才,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加大留学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在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中担任中高级职务或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人才。吸引留学归国人才来金州创业发展。

四、建立人才奖励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1、完善多元化分配、奖励制度。建立与工作业绩挂钩,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多元化分配、奖励机制。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多渠道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政府奖励和社会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和完善现行人才奖励政策和办法,设立金州区人才发展基金,形成涵盖全社会、重点领域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奖励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内部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对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设立“金州区科技进步奖”。

12、鼓励企业建立经营管理人才保险及股权等激励制度。允许出资者以期权或股权的方式在经营期满后,按核定等值支付经营者各项报酬。鼓励各类人才来金州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对所带技术、项目、科技成果已转化取得经济效益的,受益单位应在该项目的当年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额或比例的资金,奖励给技术和项目成果转化的主要贡献者。为企业拓宽市场,打开产品销路的,可按当年上缴税收数额给予适当奖励。

13、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惠待遇。对取得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申请农贷资金、享受贷款贴息、承包土地荒山等。对在农村跨地区开展科技承包和领办创办企业的,当地政府不得限制,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产生巨大影响的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乡土人才,可破格参加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评选。

14、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改善和解决本单位各类人才的住房条件。区政府筹建的经济适用住房、教师公寓和专家公寓,优先出售给符合条件的没有住房的各类人才;建立引进人才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需对引进的人才或流动人才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殊技能的急需人才,用人单位要为其提供一定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和与实际贡献相应的工作津贴等优惠政策。

五、规范人才市场运作,促进人才、智力合理流动

15、培育开放、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按照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金州区人才市场,建立健全区公共人事服务体系。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市场运行新格局。

16、拓展服务领域,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机关、企事业和社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及时性信息交流和网上服务。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制度,定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畅通人才供需渠道。大力开拓人才市场服务领域,积极开发人才培训、人才测评、职业介绍、薪酬设计、管理咨询等专项服务。

17、促进人才、智力合理流动。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选拔一批硕士、博士等优秀人才充实到党政机关部门工作,吸纳海外留学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方式从事技术开发、项目承包、科技咨询,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

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18、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以人才评价、培养、选拔、吸引、聘用、流动、管理、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配套措施,尽快形成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相适应的地方性政策。加强对人才流动中知识产权、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力度。

19、优化创业环境,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削减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精简审批内容,减少审批环节,区政府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在审批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创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守信用”的政务环境。以我区两大临港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及工业新区、工业配套园区、远东保税库区、农村科技示范园区等重点园区为依托,为各类人才搭建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鼓励高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我区创办更多的科研实验室、技术中心等。逐步形成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技中介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七、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0、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金州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区委组织部设立人才科。各乡镇、街道、区直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统筹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工作。

21、建立统一协调的人才工作制度。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区性的会议,总结表彰在人才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查找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2、实施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人才工作的规划及措施,并抓好落实。要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开展“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专项考核,把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3、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我区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人才强区”战略,宣传我区良好的人才环境、优秀人才的创业精神以及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