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设局山区扶贫开发管理计划

建设局山区扶贫开发管理计划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全市山区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山区全面小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扶贫开发水平,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配套建设,发展老区公共事业,加快老区全面小康建设。

根据欠发达老区乡镇全面小康建设要求和山区发展实际,2009年山区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为:努力加快山区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不断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力争山区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6%以上。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现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全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增加20%以上。

随着*湾大桥的贯通,余姚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和物流成本的降低将给老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新一年里,围绕老区全面建设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和新机制,使加快发展始终贯穿于扶贫工作,今年重点要做好“一创新、三强化”:

一是创新下山移民工程思路。下山移民工程已被列为宁波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山区移民的新路子。一是调整工作思路。通过5年来下山移民工作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下山移民工程有必要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下步将①即从原来单一山区片,逐步扩大到全市山区;②重点对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的30户以下自然村、地质灾害户和农民饮用水库区上游的农户向中心村或较大规模村转移;③探索山区农民宅基地换房、南北协作移民工程的新路子。进一步做活全市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章,使全市下山移民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完善下山移民政策。要进一步完善下山移民政策,将现有的集中安置逐步转变为分散安置的货币奖励安置政策。着眼增强自行购房移民的内在动力,鼓励山区群众分散安置,实现在外迁移民的安置方法上有新突破。三是搭建就业培训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以市级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培训基地为依靠,多渠道开展山区移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山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服务工作,加快山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易地致富步伐。

二是强化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紧紧依托山区区域条件和现有特色,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积极引导扶持优质高效的花卉、茶叶、竹笋等山区主导产业,大力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基地,不断提升山区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一要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围绕花卉、茶叶、竹笋等山区主导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突出抓好绿色安全生产、市场流通和创建品牌,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引导山区乡镇、村建立“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多乡镇一品”和“多乡镇一业”的新型产业格局,扩大现代农业示范推广覆盖面,提升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在山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大、效益好、用工多、辐射强的作用,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养殖业,拓展山区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创新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组织。以山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公司+农户”、“经济组织+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把农业农头企业、农村劳动力联合起来,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山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扶持开发生态休闲旅游业。以建设高质量生态区域、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将*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胜地,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山区红色生态旅游业。利用*区境内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山区乡镇发展农家乐,大力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基地,扶持农家乐相关配套环境的建设,增强乡村休闲旅游的吸引力。

三是强化建设山区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山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健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结对共建机制,着力完善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引导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布局,加快老区经济融入长三角地区进程。一是进一步改善山区基础设施。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山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将遇到新的挑战。特别是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溪道净化的前提下,下步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扶持建设资源型机耕路,充分开发利用山水资源,为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创造条件。同时切实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和综合效应。二是深化结对帮扶。加强与宁波、余姚两级出帮单位的联系联络,做到结对扶贫感情不减、帮扶力度不减,坚持扶思路与扶资金相结合,扶发展路子与扶项目相结合,着力推进市级部门与欠发达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推进山区全面奔小康建设步伐。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着重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大力扶持欠发达村建设村卫生室,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山区“老年乐园”的建设,积极探索山区移民后山上老年人口集中居住模式。

四是强化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我市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若干意见》(余党发〔20*〕79号)文件精神,以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以“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为载体,抓住低收入农户发展经济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帮扶机制,扩大社会救助,切实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步缩小低收入农户与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一要坚持全面惠及、户户受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的是帮助全市所有的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奔小康,在实施中都要把工作覆盖到所有的低收入农户,确保全市所有的低收入农户都能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增强致富能力,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户户小康、人人小康”。二要坚持“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抓好全市实施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促、评估考核。在摸清底数、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针对低收入农户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建立健全“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逐户确定适合的救助措施,落实专门帮扶人员,确保各种帮扶和救助措施到村到户到人。三是坚持户为基础、整体推进。要按照“帮扶工作下移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户”的要求,以低收入农户增收为中心,从当地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出发,着眼于特色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优化,从整体上培育和提升特色产业、引导和促进下山移民、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做到户为基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实施“整村推进”中促进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