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渔业局发展效益渔业管理总结

渔业局发展效益渔业管理总结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关键一年。在省、地、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深入实施海上*战略,加大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圆满完成了20*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市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有效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今年是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一年,尤其是14号“云娜”台风和“11.9”特大暴雨洪灾均对我市的渔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抓紧抓好各项应对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和灾后复产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全年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发展。今年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10.80亿元,渔民人均年纯收入6241元,同比增长20%。其中,水产品全年总产量86474吨,产值9.61亿元;海水养殖63347吨,产值7.63亿元;淡水产品5307吨,产值9796万元;海洋捕捞17820吨,产值9990万元;水产苗种产值1.19亿元。

一年来,我局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渔业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效益渔业。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向区域化布局要效益。

从各乡镇资源优势出发,按照“一镇一品”的发展思路,以形成区域特色水产品为重点,加强区域渔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和引导,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七大各具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优势产业区。一是*、翁垟海水人工育苗产业区,其中由市东港水产育苗有限公司牵头筹建的金蚶工程泥蚶人工育苗基地正在顺利建设中;二是湖雾、雁荡高位池对虾精养产业区;三是清江牡蛎养殖产业区;四是沿海环*湾西岸涉及11个乡镇的泥蚶养殖产业区;五是蒲岐鲨鱼加工产业区;六是内陆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区;七是山区水库淡水鱼养殖产业区。

其中,泥蚶产业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我市现拥有泥蚶育苗厂家94家,养殖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养殖及苗种产业总产值达6.1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我省第一,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是国内最大的泥蚶苗种生产基地和商品蚶集散地,泥蚶养殖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市现已成为全国的泥蚶产业中心;我市蒲岐镇有100多年的鲨鱼加工历史,国内鲨鱼90%流经蒲岐镇,形成了全国鲨鱼加工与综合利用中心。全镇共有鲨鱼加工企业21家,从事鲨鱼加工行业的达1000多人,年加工能力达7000吨,鲨鱼加工量在4000吨左右,加工产值达2.5亿元,加工品种涉及9大类100多个品种。在传统的鱼翅加工基础上,现已逐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品转化,开发了鲨鱼软骨胶囊、鲨鱼软骨口服液、鲨鱼脑饮料、鱼肝油等海洋保健或药物产品,产品远销到缅甸、泰国、美国、日本等地,一个全新的鲨鱼产业正在*湾兴起;牡蛎为*湾三大贝类之一,近10年来,我市的牡蛎养殖技术突飞猛进,以延绳垂下式养殖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棚架、筏架式养殖,成功开发并推广了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等新品种的养殖、三倍体育苗技术以及冷藏加工技术,建立了牡蛎自然产卵场和附苗保种基地,并开发了太平洋牡蛎的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清江镇年养殖规模从2500亩发展到5000余亩,其中延绳垂下式养殖亩产量可达到1800公斤,总产量1095万吨,总产值3505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净收入2.42万元。延绳式养殖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牡蛎肉冷藏加工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牡蛎产业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我市的海洋与渔业资源优势,打造海洋渔业品牌,提高产业知名度,在市委市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年初由我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开展了“中国泥蚶之乡”、“中国鲨鱼加工基地”和“中国牡蛎之乡”的申报工作,经过精心筹备和共同努力,已于11月15日通过了国家地区开发促进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和现场验收,胜利夺得了这三张国字号金名片,实现了我市农业产业部级金名片零的突破。

(二)大力扶持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要效益。

为了提高区域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升级,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我局积极开展渔业区域结构调整,按照“渔业设施化、布局区域化、技术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生产高效化”的示范园区及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标准,已创建了雁荡扑头大弹涂鱼围网养殖、邺岙黄鳝网箱养殖等5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一是加快建设国字号海水苗种基地。今年我局充分发挥*湾“贝类摇篮”的苗种自然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和保护,缢蛏、泥螺等贝类自然苗种又获丰收,其中,蛏苗产量达3000吨,泥螺苗种产量达2500吨,苗种北上销往江苏、山东、辽宁,南下福建;同时,我们以*省级泥蚶良种场为龙头,合理优化、有效整合*、翁垟现有苗种生产资源,加快建设国字号泥蚶及其他海水贝类苗种基地。今年全市主导育苗品种泥蚶苗种的价格比去年同比增长30%,全市从事泥蚶育苗生产的厂家达75家,同比增长21%,苗种产量达15000公斤,泥蚶苗种产值达3500万元;从事青蛤人工育苗生产20家,苗种产量达8000公斤,苗种市场从去年的大部分销往江苏等外省转为本地消化,青蛤苗种产业对本地青蛤养殖业的拉动作用日臻凸显。

二是稳步建设围塘精养殖基地。近年来,全市围塘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市20*年改造围塘4500亩,占全市围塘养殖总面积的11.5%,其中按对虾出口基地标准改造1200亩。如*市龙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虾原料出口基地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已有300亩投入生产运作,作为对虾加工出口企业的原料基地,这将大大缓解我市加工出口企业对虾原料的紧缺问题。另外,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精养塘改造工作也在稳步开展,今年因受“云娜”台风和“11.9”洪灾袭击,高位池养殖损失惨重,但广大养民仍从前期的养殖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这种养殖新技术模式的推广前景,改造投入和养殖的热情依然不减。随着围塘改造工作的全面铺开,同时通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围塘养殖模式从原先的粗放混养型逐步向精养型转变,养殖效益逐年递增,养殖产品质量也逐年提高,同时,围塘养殖引种试验也明显增多,望潮(真蛸)、鲎、河豚鱼等品种也已跻身围塘养殖品种行列,养殖前景较为广阔。

三是夯实滩涂贝类养殖基地的产业基础。滩涂贝类养殖产业历来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养殖面积达8.8万亩,产值近3.5亿元,近年来在狠抓标准塘内围塘养殖产业的同时,我局按照*市委关于建设*湾滩涂贝类养殖产业带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滩涂开发力度,泥蚶苗、青蛤苗、缢蛏苗等中苗暂养效益稳中有升,彩虹明樱蛤、革囊星虫养成等项目效益突出,并已全面推广,滩涂养殖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稳固。

四是积极稳妥地发展浅海深水网箱养殖。继2003年*市盛丰水产养殖场率先在*东山东港海区开发浮绳式深水网箱15口(计40000m3)之后,20*年*市宏宇农渔开发有限公司开发65口浮绳式深水网箱投入生产,*市繁荣深水网箱养殖有限公司共开发规格13×13×18m浮绳式深水网箱280口,整个深水网箱养殖呈平稳发展态势,但由于受14号“云娜”台风正面袭击,深水网箱及养殖物近80%遭受损失。台风过后,我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指导工作,并积极配合财政局研究落实补助资金,现*市盛丰水产养殖场15口深水网箱已完成恢复生产,养殖的美国红鱼长势良好,平均规格已达500克,最大达750克,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有了台风损失的前车之鉴,我局科技人员指导盛丰水产养殖场和宏宇农渔开发公司开展深水网箱抗风浪设施的研究和规划工作,这将对提高全市深水网箱养殖业的自我保障能力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另外,传统养殖品种牡蛎延绳式和筏架式养殖,紫菜等海藻类养殖规模基本与上年持平,梭子蟹笼养规模略有下调,养殖总量为30.5万只。

五是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走出去”,通过资金、人才、技术、产品向沿海各地的辐射,在域外建立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性渔业产业基地,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我市渔业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渔业“走出去”2037户,域外养殖面积达18.3万亩,产值12.4亿元,全市的渔业经济总量得到有效放大。另外,在近年来压缩近海捕捞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和开发远洋捕捞业。全市现有木质渔船34条,钢质渔轮8对,鉴于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捕捞业效益低下的现状,我局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做好渔船拆解报废补助申报工作,今年已拆解木质渔船10条并落实了补助资金。在压缩近海捕捞的同时,引导和扶持渔民发展外向型大洋性渔业,市天祥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赴印尼拉弗拉海域开展远洋捕捞,已发展渔轮4对,经济效益良好。

(三)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一是“科技兴海”战略稳步实施。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局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强水产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我局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①加强技术培训。今年举办或协办各类渔业技术和相关知识培训班16期,受训人数达1130人次,其中获得农业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110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资格或者晋升的达47人。②科技下乡为渔民排忧解难。积极配合科技局、科协部门做好科技下乡工作,共到7个乡镇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授课和现场咨询,得到了渔民的热烈欢迎,提供技术咨询和下乡现场技术指导138人次,参与水产事故调查13次,提供检测部门检验样品40多份,为养民挽回损失近40万元。③加强水产科技推广网络建设。今年开展了全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普查工作,对各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登记在册,为乡镇基层推广站的机构改革打下了基础。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召开了全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座谈交流会,集思广益,讨论研究今后水产技术推广的工作计划和网络建设思路。④编辑发行《*水产》。今年发行2期,发行量达450份,使之成为全省渔业系统内部较有影响力的交流刊物。同时向省、市各级专业网站的科技动态和技术信息等栏目送稿15篇,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知名度。⑤做好病害测报工作。设立了3个省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并完成月测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向*市、推广站和省推广总站上传。⑥完成了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海蛰围塘养殖技术研究”、“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精养技术研究”、“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及“大弹涂鱼围网养殖技术开发”等项目,获得市人民政府年度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二是加大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扶持和精深加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力度。为了树立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水产加工龙头,以拉动全市水产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今年我局重点对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补助扶持:市金龙水产有限公司的“*市泥蚶净化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可投入生产;*海美鲜集团的鲨鱼脑饮料、鲨鱼软骨胶囊已开发成功,现正处于试销阶段,该产品系列的开发成功将进一步提高鲨鱼加工的产品附加值,并已成为我市水产加工业的一个新亮点;*市海中宝水产有限公司完成了500平方米鲨鱼加工车间改建工程,现已投入生产;*市*有限公司3000平方米厂房扩建工程正加紧进行,预计翌年年初可投入使用;*市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5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生产车间改造工程也已完成;*市佐佩水产加工厂的养殖大黄鱼脱脂加工技术开发成功,并完成了年生产能力达50吨的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工作;清江水产冷冻有限公司与杭州商学院合作的牡蛎低温保鲜技术也取得较大进展。

(四)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向市场营销要效益。一是以申报“中国泥蚶之乡”国字号金名片为契机,积极打造*泥蚶品牌,注册了“*牌”水产品地方商标,以实现全市泥蚶产品质量的统一管理。二是积极建设“中国泥蚶网”,接轨国际网络,开设网上交易对接平台,引入泥蚶电子商务,加强泥蚶产业相关企业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共享,增强其时效性。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形式鼓励和支持外向拓销活动。今年认真组织我市水产企业参加了*·中国农业博览会、浙江省农博会(杭州)等展览活动,做大做强做精做响我市的水产品品牌。

(五)强化引导和服务,向行业组织化要效益。大力培育渔业行业中介组织,积极扶持和完善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社,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提高渔业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如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召开了两次理事会,对鱼鲞加工业的整治作了专题研究,并加强了行业自律工作;为了加强泥蚶等产业内部的沟通协作,由我局牵头成立了全市泥蚶产业协会,于本年度11月29日召开了第一届会员大会,该协会的成立有助于整合区域优势,构建泥蚶产业对话平台,提供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服务,极大地提高泥蚶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市大弹涂鱼合作社还因业绩突出被评为*市先进专业合作组织。

(六)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向海洋第三产业要效益。滨海旅游业和休闲渔业作为我市新兴渔业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市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湾海上休闲渔业平均日接待游客50人次,今年已发展至6条休闲渔船,经济效益突出。今年全市计划投入海上休闲渔业项目建设4家,已上报待批1家。休闲渔业从原来单一的垂钓型、餐饮型逐渐向综合休闲型发展,规模档次逐步提高,如翁垟地盐村地中海休闲渔业中心已成为全市休闲渔业项目的发展样板。

(七)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向优质安全要效益。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推行实施省级《无公害泥蚶》标准,积极制订和完善鲨鱼系列加工产品的企业标准,并积极组织有关企业申报浙江省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其中,5家企业已获得省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证书,3个水产品已通过质量指标检测。

二是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继续加强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水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和职能,规范泥蚶、对虾、青蟹、梭子蟹等主导水产品的市场质量安全认证程序,注册了*牌水产品产地标识,积极筹备开展放心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试点工作,以健全水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测网络,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三是建立质量跟踪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泥蚶等主导水产品的苗种、养殖、加工、运输、包装、储存、销售等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完善质量跟踪管理体系,防止餐桌污染,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食用健康。

二、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1、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海洋国土、海洋经济和海洋环保意识。今年,我们抓住《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和下乡执法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到各相关单位、沿海乡镇200多个沿海村庄,采取电视流动式标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广播流动宣传车、分发资料、自行车环城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30天次,人员160多人次,悬挂骑街横幅200条,标语150张,通告300张,分发法律书籍、宣传图画600余套,受宣传人数在100万人次以上。此外,还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海洋文化作品,扩大了影响。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国土、环保、经济、法制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海域综合管理氛围,为海洋行政执法打下了坚实基础,减轻了海洋行政执法的难度。

2、敢于碰硬,海洋执法工作出成效。今年,我局下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以海洋行政执法为工作重点,尤其针对当前违法填海造船行为,执法大队排除阻挠,顶住压力,取于碰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使我市的违法使用海域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进一步促进了海洋综合管理,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在执法调研、摸清实际的基础上,我局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海洋经济开发工作情况、反映违法填海问题严重性,无证用海造船危害性,提出依法打击违法填海,进行专项整治意见,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于9月9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组建了*市打击整治违法填海造船指挥部,由市长挂帅,我局倪孟乐局长具体操作,下设联合整治违法填海造船办公室,并抽调了有关部门(海洋、水利、公安、国土资源、港口、航管、经贸、环保、规划)和乡镇的2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镇,我局全局动员,参与指挥部开展了5次大行动,共有670人次干部下乡执法。同时配合整治办分4个调查组,分头对违法填海造船情况进行摸底,现已摸清20*年4月22日联合通告后进行违法填海的26家单位、村和个人,查清分布在*、*、*、*、*、*、*等7个镇的违法填海单位、村和个人共68家,违法填海面积73.5万㎡(不包括20*年以前的60万㎡),并建立档案,移交有关部门或整治办共同处理(现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6件),严厉打击了违法填海顶风作案者,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填海势头。二是顶住压力严格执法。由于我市造船业规划滞后,导致造船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个别群众从个人利益出发,曲解政府的行业政策,故意断章取义,制造舆论,混淆视听,认为打击违法填海行为就是打击造船业,沿海部分群众一度对海洋执法抱有对立情绪。执法大队于8月20日和8月25日在*镇岐头白马嘴依法制止违法填海行为时,两次遭到长林西村和岐头四村村民围攻,后一次执法人员被殴打,执法证件被撕烂,执法现场取证的摄像机(价值1.2万元)被抢夺,同时局机关于8月30日受到岐头四村上访村民70余人的冲击,持续时间达3小时,严重干扰了正常办公秩序。对此,我局执法大队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共立案68件,罚款人民币410万余元。执法中还暂扣运输车辆37辆,钻岩机2台,推土机1台,拆除违章建筑简易房23间,拆除打桩机3台,拆除已浇好的船坦1处2700平方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纪律,规范操作,使每个案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使用法律准确,经得起复议和诉讼,同时,也提高了海监人员的执法水平。

3、严格执行海域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一是完成了33本《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年检工作,使《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核发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二是抓住我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以市政府发通告的形式,了《关于收回*镇盐城闭合区海域使用权的通告》,扭转了村民认为滩涂属集体所有的错误观念,明确了滩涂属国家所有,为依法维护海域国家所有权,实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奠定了基础。三是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为浙能*电厂临时堆场用海、稳压层试验用海两次核发了临时用海海域使用权证。四是对*年批准实施的《*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进行修编,已完成前期现场踏勘、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现正在具体修编之中。同时严格依据《*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今年对1家新建涉海项目进行了功能区划许可审查,并参与涉海项目的论证工作,同时还完成了4家涉海工程项目的前期审查工作。五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积极组织力量依法向用海单位征收海域使用金,今年共上缴财政海域使用金314.9多万元。

4、加强渔业管理。积极开展滩涂水域养殖规划建设及养殖证发放工作。做好养殖水域规划前期摸底、调研工作,和养殖证发放前期调研工作。同时,继续开展苗种许可证的年检和执法检查工作,在检查中没有发现无证生产现象,持证率达100%。

5、加强渔政管理和伏季休渔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渔政执法力度,扩大渔政管理范围,从海洋到内陆,从捕捞到养殖,从水生资源保护到渔业环境保护,不断促进和完善管理办法。据统计,今年渔政管理下乡检查60次,海上渔政管理检查13次,参检人员320人次,年审渔船69艘,收取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74572元,无线电管理费3500元。二是切实抓好伏季休渔工作。为确保我市伏季休渔和年审收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印发了伏季休渔资料在各大小渔港张贴,使所有渔船在6月16日前真正做到“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证集中”。在整个伏休期间,还组织全体渔政检查员到各港口、码头巡查,并对市场、冷库进行不定期检查,使所有渔船坚持到9月16日伏休结束的最后一刻才开船,确保了伏休工作的万无一失。三是认真做好20*年渔船年审收费工作。渔船年审、收费工作历来是一项硬任务,今年,我们根据渔船生产普遍不景气,船只数量少的特点,结合我市渔船生产的实际情况,认真及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按时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征收任务。

6、理顺挂靠渔船的关系。由于前几年我市大部分渔民均完成了转产转业,因而留下许多捕捞许可证,为了解决兄弟县市捕捞单位马力指标的不足,我市共借调给苍南许可证13本,瑞安11本,洞头4本,玉环3本。由于挂靠渔船锚地远,人员复杂,给渔政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和伏季休渔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今年经局领导同意,已将上述所有挂靠渔船转办当地证书,消除了我市渔业生产安全隐患。

7、加强渔监船检管理。一是加强安全宣传工作,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今年我们多次召开了沿海乡镇水产员、渔村干部会议和渔民座谈会,并印发了200多份宣传资料,在沿海各港口张贴标语,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基层。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清理整顿的宣传力度,坚持开展港口检查,确保渔业生产安全。今年共进行了12次港口检查,出动人员45多人次,被查渔船65艘次,查处违章渔船13艘,并都及时或限期予以纠正,确保渔业生产的安全。三是认真做好渔船的登记、发证和检验工作,今年共登记或变更登记渔船12艘,注销登记12艘,检验渔船42艘。四是严格把好渔船进出港签证,共签证渔船2*艘次。五是认真做好海事调查处理工作。今年我市渔船海损事故三起,其中触礁一起,14号台风打散渔船一艘,碰撞事故一起,合计经济损失17.2万元,在我们的努力下现已基本结案。六是继续做好船东互保工作,投保人数181人,理赔金额2000元。七是认真做好职务船员培训工作。今年我们利用休渔期举办了四等职务船员审证和四小证培训各1期,经*渔监处考试合格,培训人员都已取得了相关的证书。八是做好渔船抗台防台工作。今年台风对我市影响频繁,一有台风消息,我们就密切注意台风的动向,一旦向温台靠近,立即起动抗台防台预案,在台风靠近我市时,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全体人员下到基层,做好渔船避风抗台工作,在今年的14号台风中,由于我们通知及时,措施有力,全市没有造成渔民伤亡。

8、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海洋生态环境的修补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市雁荡镇西门岛海域设立了海洋特别保护区,在去年《科学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又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编制《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并于7月6日在省海洋与渔业局主持下,邀请了国家海洋局、浙江省发改委、省环保局、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二十五个单位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评审,并获得高度评价。同时,还编制了《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以*市政府的名义上报到了省政府,拟对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立项,以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力度。通过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使海洋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

9、做好海洋环境跟踪监测工作,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的环境依据。一是完成了2003年*市海洋环境质量报告。二是对我市近岸的大荆、西门岛、清江、*、翁垟、*六个点分别于8月、11月进行了海水取样工作,并编写了海水水质监测报告。三是做好了*市海洋环境质量报告前期准备工作。

10、积极开展海域勘界工作。随着海洋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海域边界矛盾日趋严重,不仅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市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为此,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浙江省海域行政区域勘界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开展了全市海域勘界工作。今年,我们积极开展了县际间的现场踏勘和调查等资料收集,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以勤政、廉洁、务实、高效为目标,积极推进效能革命和机关作风建设。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①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以文明机关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局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凝聚力量,增强干劲。局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府的有关工作布置,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②加强机关学习夜学习。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充分利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一晚上学习夜的时间,将文明机关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了宗旨意识、党员先进性、党性党纪、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活动,并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全局干部职工宣传相关理论和中央精神,真正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③不断充实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给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年度共有8人参加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0人参加大专以上函授教育,4人参加省海洋执法总队举办的执法证培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提高了业务水平。

④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多样。党组书记、局长倪孟乐同志亲自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讲授反腐倡廉的专题党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廉洁从政的思想意识。另外还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到*看守所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并向看守所赠送了3000多元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给广大干部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取得了很好的廉政警示效果。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①规范政务公开内容。我局紧紧围绕文明机关创建的有关要求,对各项规章制度及政务公开内容进行规范,并沿系统向下延伸,直到行政窗口及各职能科室。一是规范审批内容。为接受监督,方便群众,局机关及各下属单位全部设立了投诉电话和投诉箱,公开科室领导的联系电话,局机关设立了局长为民解难电话,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二是规范财务收支公开,明确财务管理是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局政务公开栏上定期公开接待费开支、车辆用油、考勤、报销等费用情况,杜绝公务腐败。三是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处理情况。提高局机关工作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结果公开、处理公开,群众对这些事项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四是规范收费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收费依据、标准。

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局办事服务窗口,将审批、审核的事项全部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办理,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办事窗口直接面对群众、面向基层服务,倾听群众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使我们的服务水平不断上新水平。截止目前止,共收件311件,办结311件,从根源上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

③严格执行机关考勤制度。实行机关工作人员岗位分工上墙,不断强化考勤制度。我局对考勤工作确定了专人负责,并制作了工作人员去向表,做到上班有签到、请假有手续、公差明去向。局领导对考勤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并通报,局办公室按月对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并公布,年终将考勤与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紧密结合,有效地控制了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迟到、早退现象。

④抓好机关各项制度建设。制度规范是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为建立办事效能、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从我局基本工作职能和具体业务事项出发,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错案追究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公示制等,同时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修订、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这样,使岗位职责划分更加合理、岗位权限更加明确具体、履行职责程序更具有可操作性,不断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

⑤积极争取,为渔民解决资金难题。今年我市遭受了14号“云娜”台风和“11.9”洪灾的双重袭击,渔业生产损失惨重,在我局的极力争取下,今年省、市财政下达水产救灾资金320万元、第一期农村水产补助费64.5万元、第二期农村水产补助费113.7万元、渔船报废转产专项资金29.75万元,为渔民解决资金困难,同时还为渔民提供信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

(三)推进机关廉政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我局从监督各中层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权力运作入手,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把中层干部入口关、教育关、管理关,确保中层干部的执政素质;同时通过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对执法部门的权力运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消除了因权力不受监督的自由主义,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

1、海洋经济规划滞后,海洋功能区划亟待调整完善。

我市早在*年制订了海洋开发规划,随着近年来海洋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沿海产业布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必须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地进行修编完善;另外,海洋功能区划也暴露出一些与当前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适时地调整海洋功能区划的部分功能定位,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

2、海洋无序开发现象严重,违法填海现象屡禁不止,全市船舶制造业规划亟待出台。

近年来,造船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受高额利益的驱使,加上群众对造船业政策的认识偏差,我市违法填造船现象形势逼人,全市违法填海执法管理形势十分严峻。违法填海造船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市深水岸线及港口资源,干扰了船舶制造基地规划建设,并严重危及标准海堤安全。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市至今仍未实施船舶制造业全局规划,海洋执法和海洋岸线开发面临严峻挑战。

3、《海域使用法》处罚力度偏小,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法律威慑力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虽已颁布实施,但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对违法行为的确认特别是违法量的确认还不明确,在具体行政处罚案件上可操作性还不够强。

4、渔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化组织程度低。我市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虽起步较早,但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与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渔业比较薄弱,支撑性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经营规模小,积累和投入能力低,社会化组织程度、自我保护、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不高,直接影响渔业发展后劲。

5、渔业比较利益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增大。近年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水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一直处于低价位,水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流通环节手段落后,加上渔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渔业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渔民增收难度加大。

6、资金短缺,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渔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目前,渔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体系尚未形成,大量资金都依靠生产者自我积累,自我投入,极大地制约了渔业发展的后劲。同时,科技投入、人才投入也严重不足。

7、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经济主体、经济行为之间仍然存在着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还未得到根本改善。目前我市近岸海域已基本无二类海水,我市乃是全国海水中氮磷含量最高海域之一,呈高度富营养化状况,水域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8、水产品质量不容乐观,面临“绿色壁垒”的威胁。现行的水产品标准、规定还不全面、不完善,与国际标准及惯例有相当距离;部分企业未能按标准组织产品生产与加工;监督检测机制也不健全。

9、沿海渔(农)民利益矛盾加剧,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沿海工程项目的陆续上马,不少渔(农)民失去了长期赖以维护生计的滩涂和土地,同时养殖区也正日益受到来自沿海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威胁和影响,养殖事故频频发生,部分群众没有得到相应的合理补偿,同时又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群众上访时有发生,在局部范围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