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组织领导文明教育讲话

组织领导文明教育讲话

同志们: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自觉性

1、必须着眼于落实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部署,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四中全会《决定》,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了新的要求,党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和迫切,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没有坚强的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没有高度觉悟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得不到有效执行。四中全会部署的党建任务分解,一共108项任务,80项涉及组织部门,其中由组织部门单独承担或牵头承担的有51项,参与承担的有29项。我们要充分认识组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组织部门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推动组织工作的责任感。

2、必须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紧迫感。四中全会《决定》尖锐了当前党内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是解放以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和全会文件中最多的、最尖锐的、最深刻的。全会《决定》的各种问题,在组织建设领域都有突出表现。比如,一些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执行政策的能力不够强。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政绩观,对人民不负责任,对党不负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在《决定》征求意见时反映是最强烈的,是这次党的建设中反映最严重的问题。党政干部来源结构不够合理,不少年轻干部缺少基层和艰苦环境的历练;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出入低俗场所,有的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在全国一些地方,由于组织不强、干部不力,民怨积累,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虽然这些问题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已经严重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下气力认真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组织部门首当其责、责无旁贷,必须不断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紧迫感。

3、必须着眼于党的建设所处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变化,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危机感。全会《决定》,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新变化既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带来了挑战。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有更高期望、经济社会有更多风险。这些都对我们党执政带来考验。比如,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关联互动,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党的腐蚀性还在蔓延,市场交换原则侵袭党内政治生活,导致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长期执政使一些干部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还有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全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干部就可能变质,党就可能瓦解,国家就有覆亡的危险。《决定》,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个论断振聋发聩,催人猛醒。我们一定要警钟常鸣,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不断提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自觉性。

二、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明确组织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理清工作思路和明确主要任务,是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

1、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研究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心声,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丰富成果,体现了全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共同意志。《决定》着眼于推动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的指针。全面、深刻地领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内涵。我体会,具体要做到“三个深刻领会”:一是深刻领会全会关于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重要论述。全会总结了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全会了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二是深刻领会全会关于我们党“六个坚持”基本经验的论述。全会精辟总结和提炼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个坚持”基本经验,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三是深刻领会全会关于“六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六项重点部署:一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五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牢牢把握上述“三个深刻领会”,把四中全会精神学懂弄通,结合我市党的建设实际和组织工作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理清工作总体思路。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关论述,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总的指导原则。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组织工作的思路。李源潮部长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讲话中,当前组织系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组织工作的思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加强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四是加强组织系统自身建设,更好做到“三服务”、实现“两满意”。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总要求。那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打牢基础、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实现*振兴、人民富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按照这个思路,做好今后组织工作,要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党的组织优势和干部资源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是必须把党和人民满意作为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更好地实现党员满意和基层满意。

3、明确主要工作任务。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李源潮部长讲话有关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组织工作主要有七大方面工作任务。

第一,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全会《决定》,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组织系统要把它落实到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等工作中去。一要扎实开展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已经结束,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全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组织部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结全四中全会有关精神,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从基层实际出发,认真落实“五个更加注重”,努力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效。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二要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要按照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教育。切实抓好党性教育。三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的能力。要把党政一把手、新进领导班子成员、中青年后备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强化“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搞好个性化培训。要整合、利用好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党校和吉林师范大学、*职业大学及域外、境外培训基地的作用。要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手段,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每年确保五分之一左右的领导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四要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

第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全会《决定》,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组织系统要在党委领导下,认真做好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各项工作。一要科学规范党委领导制度。要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尤其是干部任用的党委酝酿决定制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有关内容,另一方面已有的制度要坚决执行。二要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明确公开内容、规范程序和形式、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党务公开。通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健全候选人提名制度,完善候选人介绍办法,规范选举程序,改进选举方式等措施,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两推一选”,逐步试行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拓宽民主议事决策途径,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党员大会(代表大会)作用。通过建立选拔任用基层党员干部民意测评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党内表彰奖励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基层干部述职述廉、党员群众质询制度,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党组织评议基层党委的民主测评活动,畅通党员政治诉求和民主监督渠道。加强党员民主教育,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多途径创造党员参与民主实践的条件。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保证和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四要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积极推行任免干部票决制,县(市)区党政班子及掌管人财物的重要部门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实行市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乡镇党政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实行县(市)区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第三,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会《决定》要求,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组织系统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严守党的纪律,自觉改进作风。一要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要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提高党性、增进团结的作用。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自觉接受批评,积极进行整改。三要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下情,解决困难、推动工作;要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四要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加强作风建设情况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使党员领导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五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

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四中全会对此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实考德内容,明确考德标准,创新考德方法。要把德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把德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干部德的全程监督。二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通过界定提名主体,规范提名程序,落实提名责任,建立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提拔干部逐步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制定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实施细则,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提拔干部中的比例。规范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竞争上岗工作。要探索实行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对确定的离岗考察对象,免去现任职务,保留原职级待遇,安排到党校离岗培训,期间进行社会公示、组织考察和审计,根据结果,进行交流、任职或降免职处理。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和避免用人失察失误。三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以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改善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专业结构,配齐配强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干部。

近3年内,力争使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至少各配备1名35岁左右的干部和1名女干部,县(市)区政府班子中配备1名党外副职。其他结构要求,也力争在5年内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逐步实现年龄老中青梯次配备、专业结构合理、能力气质互补。四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为重点,要严把任前审查审计关、讨论决定关、任前公示关。定期对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任及监督工作质量效果评价办法。要强化对各级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一把手规范用权。积极探索试行领导干部问责制,抓好试点。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到科学监督、民主监督、依法监督。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五要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把手队伍管理办法》、《非党、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管理办法》,实现对领导干部的分层次管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制度。探索实施县(市)区、乡镇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和市、县直部门委任制干部的任期制度。健全干部退出机制,认真执行干部问责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六要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制度改革。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落实《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确保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要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为培养选拔领导干部、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改进公务员考录办法,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考录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力度,减少直接从大学生中录取公务员。加快党群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

第五,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央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通过《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了重在培养、同样使用,优进绌退、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我市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全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规划。严格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建立健全后备干部日常动态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办法,每两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调整和充实。落实后备干部培养措施,每年选派1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外地挂职锻炼,选调20名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每年举办1至2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力争在3年内将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要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后备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要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接受锻炼和考验。要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第六,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会《决定》对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把《决定》的要求具体化。一要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不要把党管人才片面理解为只有党管人才或组织部管人才。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战略研究和宏观指导,编制《*市“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领导机制。制定并实施《*市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制度》、《*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研究制定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具体办法,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具体办法,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二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力争两年内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要在人才服务经济建设机制上取得突破。继续抓好全省重点人才项目。到2010年底,为全市每个村平均培养1名农民大学生。实施“农村经纪人培育项目”,到2011年底,为全市平均每个村至少培养1名农村经纪人。开展好“机关干部下基层、解难题、保增长”活动,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按照法定程序自愿到企业等基层一线工作。要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要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人才开发建设。三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更好推动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三要强化人才工作有关措施。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工程人才需求的动态信息机制,做好人才柔性引进。要落实好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要继续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实施好企业人才培养“331工程”,高质量办好*经济大讲堂和清华大学*研究班。要实施“*市重点产业和重大工程紧缺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蓝领工人培养。组织开展好第二批市管优秀专家评选工作、重组市专家协会、成立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智囊作用。

第七,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一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注意在产业链、务工链上建立党组织,以流入党员登记站为核心设立流动党员支部。重点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到2010年末,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面达到100%。党员数量不足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覆盖比例要达到95%,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比例要达到80%。二要创新基层党建内容和方式。要按照《决定》中“六个贯穿始终”、“发挥六方面作用”的要求,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农村以“三项工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到2010年末,县(市)区党员致富服务中心、乡镇党员致富服务站要实现全覆盖,村党员致富服务中心覆盖面要超过95%。到2010年末,村级组织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率要达到95%以上,掌握实用技术、拥有致富项目的村干部比例要达到95%以上,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要达到80%以上,掌握实用技术、拥有创业项目的农村党员比例要达到70%以上。

推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城市以“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凝聚人心”为目标,深入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活动,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以争创“党建标兵企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三要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通过拓宽基层干部来源,加强考核监督、提供服务保障、健全激励机制等办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到2010年末,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与村民委员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要超过85%,委员交叉任职比例要超过70%。要注重后备力量培养,储备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四要增强党员队伍生机与活力。着眼管基础、管根本、管长远,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坚持发展党员七项制度,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

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运用现代信息传播等手段,提高党员教育培训水平。特别是认真组织实施好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等四项培训工程。通过党员承诺制等方式,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五要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整合城乡组织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进行集约配置。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探索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开展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发展。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继续抓好村组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

三、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四中全会全面深化和明确了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建强队伍、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1、建设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队伍过硬才能保证工作过硬。全面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组工干部队伍。一要学习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过程,在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思想觉悟上下功夫。要坚持学以致用,围绕我市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战略,围绕全市组织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来开展学习。要结合组织工作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来开展学习。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当做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和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工作规划,统筹安排,长期坚持,学深、学透。二要开展好组织系统学习实践活动。从9月份开始,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展开。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两大课题,进一步组织广大组工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有新提高,努力在研究解决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突破,努力在构建有利于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有新进展。进一步加强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深入把握组织工作发展规律,切实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使我们组工干部的一切思想观念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一切工作措施都要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努力使组织部门成为科学发展的保障部、促进部。三要提高组工干部履职能力。要继续抓住提高能力素质这个关键,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学习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谋划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辨德识才能力、宣传引导能力,培养造就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要通过深入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等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组工干部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增强组工干部服务大局、科学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丰富的集体活动,增强组工干部团队意识。通过加强组工干部学习和培训,以提高组工干部识才的眼力,聚才的能力,选才的魄力;通过加强组工干部轮岗锻炼,提高适应多岗位工作能力;通过安排组工干部参与全市重要的中心工作,提高应付急难险重任务能力;通过有计划选派组工干部到基层单位工作,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四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四中全会《决定》要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组工干部来说,就是工作要求真,作风要务实。首先要讲实话。就是讲党的话,为干部讲话,敢讲真话。其次要察实情。就是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客观实际。第三要出实招。实实在在地制定一些务实管用的文件,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第四要求实效。就是少搞形式,少说空话,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调查研究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破解工作难题上,把更多的功夫花在狠抓工作落实上。2、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四中全会,要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新的形势下,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我们就要掌握主动,不能墨守成规,要遵循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全面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创新。一要勇于解放思想,体现创新的灵活性。要以思想观念的更新引领组织工作的改革发展,自觉摆脱条条框框、陈旧观念的束缚,跳出过于机械地按照规定办、惯例办的定势,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敏锐性、思路的开阔性。二要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创新的原则性。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这一原则下,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指示要求,开展组织工作创新。三要把握工作规律,体现创新的科学性。现在组织工作的某些方面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客观规律认识得不够透,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深。要把开拓创新、把握规律统一起来,以开拓创新探寻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指导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四要抓住重点难点,体现创新的实效性。重点难点抓得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着手,大力创新,全力突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打开全局的效果。虽然有些难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直面难题,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就会积重难返。要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地推进改革,不断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建树。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组织工作创新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力求有所突破。一是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在改进培训模式和个性化培训上功夫;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在规范初始提名权、干部离岗考察、干部退出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深化拓展基层党建载体、党组织设置方式、党内帮扶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在机制体制方面抓好创新;五是利用互联网加强党建,在建立“网上支部”方面进行探索。

3、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一要放在重要位置。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要管党的原则,始终把组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统揽全局的角度谋划、推进组织工作。坚持定期研究组织工作重点任务、方法措施,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着力点,突出工作重点,抓住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二要落实工作责任。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分工负责,行政领导班子中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对分管部门的党建工作承担责任。要建立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加强检查和考核。采取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三要加强工作保障。要夯实工作基础。着力解决好基层党组织的办公用房、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待遇等实际问题,为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将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能力培训。要加强经费保证。坚持多渠道筹集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党费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适当向农村、社区、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确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志们,让我们以这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在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组织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这次培训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