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加强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审计监督制度是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有力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依法行政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与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分析全市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审计力度,拓宽审计领域,工作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审计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不强,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审计队伍建设、审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审计机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审计经费难以保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加强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包括灾后重建)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绩效审计;自身建设上要加强审计管理,加强班子和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审计机关基本实现审计队伍专业化、机关建设标准化、制度规范体系化、基础设施现代化。

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四)加强财政收支审计。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原则,围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以财政收支真实性为基础,以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审计,加大对财政预算资金、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外资金、政府非税收入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情况的监督力度,促进有关部门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分配行为,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中市县(区)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一条线”审计模式,力求形成财政审计部门联动、上下整体互动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任中审计比重,扩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把领导干部的重大经济决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审计范围。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工作方针,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数量;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市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重视审计成果利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管理、协调和指导,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构,充实审计力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果。

六)加强投资项目审计。围绕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拓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把财政性资金和公共性资金投入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对投资多、影响大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深审透。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度和跟踪审计制度。

七)加强灾后重建资金审计。灾后重建资金跟踪审计是市审计机关近两年来审计工作的重点,市、县(区)审计机关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工作,科学制定灾后重建资金审计计划,合理确定灾后重建审计项目,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审计工作,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加强对教育卫生、扶贫救灾、社保资金、财政支农资金、为民办实事资金、基础建设、资源与环保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计,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确保民生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专项资金正确使用,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稳定。

九)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坚持问责与问效相结合,积极研究和探索政府绩效、经济政策评估、行政效能、经济效益等新的绩效审计类型。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制度,重点加强对政府专项工作,特别是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对重大事项要进行全覆盖、全过程审计监督,不断创新和完善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逐步形成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年,市、县(区)审计机关绩效审计项目力争达到总项目的30%以上。

三、完善制度,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十)严格依法审计。认真贯彻《审计法》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既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揭露问题,又要提出高质量、高水平、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出具的审计报告,力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维护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坚持依法审计、科学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和行政问责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大力推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人员滥用职权、以审谋私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十一)加强审计决定的整改落实。起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的具体办法》建立由政府督查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审计决定整改落实工作机制,将审计揭示问题和审计决定整改落实情况细化为考核的具体指标,纳入领导干部和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进行考核。对于不执行审计决定、整改不彻底的单位,监察机关要纳入行政问责范围,财政部门要扣减相应预算款项。政府要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整顿。审计机关要加强跟踪回访,及时掌握审计决定落实情况。

十二)加强和规范审计结果运用。逐步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情况通报制度,提高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积极督促和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实现监督资源共享,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注重发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使审计监督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加强审计信息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切实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十三)切实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审计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带头遵守《审计法》强化财经法规的学习,主要领导要主管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把审计机关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作为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及时批示有关部门处理;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要列席政府常务会议,特别是研究决策重大经济事项,要充分听取审计机关的意见;要认真研究解决审计机关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四)着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市县(区)审计机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干部准入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干部使用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综合运用教育、培训、激励、奖惩等手段,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审计队伍。加大审计干部培养使用力度,积极选拔审计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关部门和县(区)乡镇任职或者挂职锻炼,发挥他专业特长,推动市县(区)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科学理财;注重从其他部门选拔一批符合审计工作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审计机关工作,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队伍的活力。

十五)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指导和业务领导。市审计局要从全面促进审计工作发展的大局出发,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积极履行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指导、业务领导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交流和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全市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审计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审计,提升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建立审计业务配合协作机制,加大审计资源整合力度,统一调配人员力量,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联合审”等方式,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确保重大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查处。进一步发挥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审计准入制度和审计质量审核制度,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五、创造条件,切实改善审计工作环境

十六)着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以“金审工程”建设为载体,按照“积极投入、加强培训、强化应用、注重实效”审计信息化工作思路,从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审计两个方面入手,围绕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两大系统的充分运用,强力推行办公自动化,探索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在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的有效途径,实现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交互,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年所有项目必须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十七)完善审计内设机构。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都要按照加强审计工作的要求,认真解决审计机关任务繁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市县机构改革,科学确定内设机构,健全审理、社会审计核查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增加人员编制,切实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市县(区)审计机关经同级政府同意,报请上级审计机关和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聘任专门人才从事审计工作。当审计力量不够时,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招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或通过公开招考选聘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十八)保障审计工作经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审计法》关于审计机关经费保障的要求,切实保障审计机关必需的工作经费,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甘政发〔〕78号)规定的经费标准,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