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局加强理论学习计划

体育局加强理论学习计划

“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一是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快又好发展,其核心内容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及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阶段。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将十分有利于社会事业,包括体育事业的加快发展。体是人和本的结合,是以人为本的事业,必将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全面重视。二是省委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体育强省决定,*市委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专门作出了建设文化大市和体育强市的决定,这些充分表明省委、市委对文化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全省、全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省政府今年还将专题召开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并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这为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三是20*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随着奥运会举办的临近,体育的社会氛围将越来越浓,全国人民的体育观念也将越来越强,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借奥运会之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走向前列。“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坚持五点五力,实施五项工程,强化六项推动”。

(一)“十一五”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推进体育强省和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在前列的要求,以20*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抓住全民健身这一重点,努力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突破竞技体育这一难点,努力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强化体育大赛这一亮点,努力扩大*体育的影响力;推动体育服务业这一经济增长点,努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这一支撑点,努力提高体育科学管理能力。到“十一五”期末,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等主要指标在国内同类城市位居前列,努力形成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心,积极打造长三角南翼体育赛事中心城市,为建设体育强市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施“五项工程”,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推进“健身工程”,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健身工程”就是要通过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健身活动建设,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亲民、利民、便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网络建设,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服务。

(1)以开展体育强县(市、区)、强镇(乡)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基层体育运动的发展。按照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强镇(乡)标准和评比办法,巩固首批1个强区、6个强镇的创建经验,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开展特色体育活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十一五”期间,力争3个以上县(市、区)和30个以上镇(乡)成为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和体育强镇(乡)。加强农村体育特色村建设,按照二场一室一路径的标准培育建设100个体育特色村。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继续开展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创建活动,力争10个街道(社区)被评为全国或省级城市体育先进街道(社区)。通过创建全面推进县、镇(街道)体育工作上新水平。

(2)着力做好结合文章,加大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做好与城建、教育、文化的结合,推进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开放和使用。在现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苑(点)基本普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六个一批。一是建设一批村落体育健身路径,“十一五”期间再建设2000个村落健身路径(点),使80%以上行政村拥有身边的健身设施,更好地实现城乡联动。二是更新改造一批城市社区健身路径,使98%的城市社区建有1个以上体育健身路径(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服务圈”。三是建设一批体育公园。与城建部门共同抓好滨江三公里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和管理,加快在公园、绿地配建体育设施,逐步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园林化。四是开放一批学校体育场馆。配合教育局进一步抓好一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工作,使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70%以上。五是完善一批大型场馆的健身功能。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空余场地加强健身功能配套,发挥大型场馆在全民健身中的主阵地作用。六是建设一批专业化体育健身场馆。按照政府、协会、企业联办思路,在中心城市建设20个左右功能性、公益性强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等场馆(池),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

(3)坚持“三个为主”方针,推动群众身边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城市体育以社区为主,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主,农村体育以镇(乡)为主,抓好基层体育活动。坚持办好全民运动会和单项运动会,认真办好20*年市15届全民运动会和四年一届的农民、职工、机关、老年人、残疾人五大单项运动会,坚持举办好社区、外资企业、中小学生、田径、三人制篮球、四人制排球、五人制足球等七大特色群体赛事,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使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以乡镇、街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群众身边社会化体育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二级体育总会建设,努力拓宽乡镇、街道建立体育协会的路子,扩大体育协会覆盖面,争取70%以上的镇(乡)、街道建立体育总会分会,并拥有3—4个单项体育协会。各级体育总会要加强对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指导服务和监督,形成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活动、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机制。加快农村体育指导站(点)建设,使90%以上行政村拥有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点)和体育社团组织。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名,“十一五”末,使全市达到8000名,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积极作用。

2、实施“金牌工程”,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实施“金牌工程”就是要围绕“省运保前三,城运进二十,奥运争金牌”的总体目标,坚持一手抓备战,一手抓输送的工作方针,推动发展。

(1)打好三大战役,实现三大目标。即打好省运会、实现新目标,20*年第十三届省运会金牌、总分达到“争二保三”,2*0年第十四届省运会实现金牌、总分全省第二。备战城运会、办好市运会。20*年城运会排位进二十,金牌保4枚。围绕奥运会、全力抓尖子,争取*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2)加强训练网络建设,优化运动项目布局。进一步巩固完善以市体工队为龙头,一校(市运动学校)四基地(市游泳、水上、重竞技、技蹦4个训练基地)为主体,市级训练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体系。市体工队的专业训练在训运动员达100名以上;市级半专业在训运动员达1000名以上;市级训练点和市级体传校达100所左右,走训运动员达8000名左右。项目布局根据我市实际,重点保证射击、体操等奥运优势项目,巩固田径、重竞技、水上等多金牌项目,突破游泳、羽毛球、武术等项目,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

(3)夯实县级训练基础,加大人才输送力度。深化体教结合,加强县级训练基础,进一步完善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体育局、教育局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好体教结合的有关政策,千方百计落实好训练布局经费的全额到位。完善输送奖励办法,扩大奖励的广度,加大奖励的力度,促进优秀体育苗子向上输送。加强市级训练点、体传校体育教练(教师)的培训,提高基层教练(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切实提高成才率。

(4)强化训练基地建设,提高训练管理水平。着力巩固市运动学校部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游泳、水上、重竞技、蹦床技巧四个训练基地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果,不断提高训练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创建一批省和市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每个县(市)、区争取有1-2个成为省或市级训练基地。

(5)加强训竞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体战略。强化教练人才、裁判人才和训练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初步形成一支总量合理、结构良好的教练、裁判、科研人才队伍,以保证成绩目标和输送指标任务的完成。加强训竞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上严格要求,政治上重视关心,保持训竞干部队伍的昂扬斗志和进取精神。进一步完善成绩奖、输送奖、体育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增强激励机制。

3、打造“名片工程”,扩大*体育的影响力

充分认识体育大赛在提升体育地位和扩大城市影响的作用,积极举办体育大赛,培育品牌赛事,打造体育名片。

(1)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八一”男篮*主场赛、中国女排北仑主场赛已成为*体育2张亮丽的名片,也是*城市的2张富有特色的名片,要努力把这二张名片变得更亮更响。同时,积极培育新名片,如“八一”女篮鄞州主场赛、东钱湖国际龙舟赛等等。坚持走“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会承办、社会参与”的办大赛路子,研究制订办大赛的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协会、单位、县(市、区)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力争全市每年承办20项以上,为不断满足富裕起来的*人民对体育大赛的需求,为打造长三角南翼体育赛事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的国际国内知名度而努力。

(2)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按照“全市统筹、功能互补、联建共享”原则,编制和实施好重大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市本级争取启动建设万人体育馆、国际网球中心、市射击中心,建成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蓝天游泳健身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二期工程、篮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和3-4个公益性的专业健身场馆。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开工建设1个大型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为举办更多的体育大赛奠定基础,提高承办国际高水平赛事能力。

4、增强“实力工程”,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实力工程”就是通过狠抓一个体彩市场,创办一个体育用品商城,引进一个高水平职业俱乐部,组建一个体育产业集团,扶持一批民营健身俱乐部,开发一批体育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体育用品品牌,使体育产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比20*年翻一番,不断提高体育自我发展能力和体育产业总体实力。

(1)致力推动竞赛表演市场。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会承办、社会参与”的思路,每年举办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加快体育大赛的社会化、市场化步伐。争取引进1-2个高水平篮球或足球职业俱乐部,支持慈溪中豹足球俱乐部建设,加快体育职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体育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开发赛事冠名权、门票销售权、体育广告经营权等各类无形资产。

(2)大力发展健身娱乐市场。坚持走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健身市场的路子,鼓励发展健康向上、适合群众健身需求的健身健美、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网球、武术等项目,争取引进或创办一批较高档次的健身经营场所;培育和发展一批社区青少年和老年人体育健身俱乐部;开展体育服务认证工作,推动健身娱乐业服务水平;培训一批体育从业人员,提高体育服务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3)着力开发体育市场。加强体育销售工作的管理和宣传,确保体育销售安全。体育年销售增幅10%以上,到2*0年销售总额达到8亿元,全市筹集公益金1.5亿元左右,为体育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积极发展相关体育产业。以创名牌为载体,扶持培育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销售业发展,利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块状优势争取打造1—2个体育名牌产品。进一步整合资源,在体育中心兴办上规模、上档次的体育用品商城,推动体育用品销售业发展。抓好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充分利用山坡、江湖和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一批户外运动体育项目,积极打造*的体育旅游品牌。

5、加强“人才工程”,提高体育科学管理能力

“人才工程”就是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扩大体育人才总量,优化体育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体育人才队伍素质。

(1)抓好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实施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每年办好一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通过典型教育、警示教育、案例教育,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选送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勇于创新,开拓奋进的年轻干部,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适度、素质优良的党政管理人才队伍。切实抓好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和评选活动,树行业新风,创文明单位。

(2)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抓好《20*-2*0年*市体育系统人才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加强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紧缺人才、高精尖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满足各项业余训练和专业训练的需要。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办法,对纳入市级和局级管理的重点专业技术人才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为重点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加大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激励人才脱颖而出,保障人才各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强化六大推动,促进体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1、强化领导推动。领导重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体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精心制定本地区体育发展规划,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重视抓好基层体育工作,把体育强县(市、区)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要加强体育队伍建设,县(市)、区要配齐、配强体育局领导班子和体育科室力量。乡镇(街道)要确保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体育工作。社区、行政村要落实兼职文体人员,确保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2、强化投入推动。体育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各级财政要把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市本级体育事业经费每年增长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幅。到“十一五”期末公共财政投入人均体育事业经费市本级应达到8元以上,经济发达县(市、区)(慈溪、余姚、鄞州、海曙、江东、江北、北仑、镇海)达到6元以上,南三县(市)(奉化、宁海、象山)不低于3元。各县(市)区要全部落实省财政厅、省体育局规定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布点专项经费。积极运用好市财政四年400万元(其中200万元公益金)省运、城运等五大赛事专项奖励资金和四年800万元农村健身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四年一届的80万元体育突出贡献奖励资金。县(市、区)财政也应配套相应经费,增强对体育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的激励。

3、强化创新推动。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使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抓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工作,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分配、运作机制改革,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加快大型体育赛事社会化、市场化步伐。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资、募资、创收增资、基层配资、银行融资等渠道全方位筹集建设和大赛资金,促进体育投资多元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强化科教推动。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兴体”观念,依靠科技出健康、依靠科技出金牌、依靠科技出效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强体育科研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体育科研人员,落实体育科研专项经费,购置比较先进的体育科研设施,提高体育科研能力,为科学训练、科学选材、科学管理和科学健身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我市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和设施,加强横向联合,提高我市体育科技水平。加强体育教育,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运动员退役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5、强化政策推动。政策法规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建立体育产业专项扶持基金,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用足、用好*市文化(体育)事业捐赠办法中规定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投资等形式支持公益性体育事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制定并完善产业政策,如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内资,吸引外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参股、租赁、组建体育产业集团等形式,参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开发,参与投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大竞技激励政策力度,进一步完善训竞管理人员目标考核奖、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奖和教练员的人才输送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好第二届(20*-20*年)*市体育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6、强化宣传推动。体育宣传是促进体育发展的有效载体。牢固树立大赛靠宣传,健身靠宣传的理念,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围绕重大赛事、重大活动、重大举措,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体育意识。特别是根据“宪法”和“体育法”规定的公民参加体育锻炼权利的意识,使体育就是时尚、体育就是生活、体育就是消费的现代体育观念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系统内加强中华体育精神的宣传,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推动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和文明单位的创建,提高体育行业文明素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20*年体育重点工作

20*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之年,体育工作突出一个中心、抓住二个重点、开发三大市场、建设四大设施、加强五大建设。

(一)一个中心:打好第十三届省运动会战役

参赛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是20*年的中心任务,要集中一切力量备战和参战省运,确保140枚以上金牌,努力实现“争二保三“的奋斗目标。一是认真制订备战和参赛计划。从早、从实战出发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备战和参赛计划,并在日常训练管理中按照参赛的标准和要求抓好计划的贯彻落实。细节就是效益,细节就是战斗力,在抓工作落实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对各个环节严抓细抠,抓深抓实,使各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二是集中精力打好省运战役。赛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比赛实战中得到检验,比赛中的组织得好和指挥得当是取胜的关键。对赛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问题考虑深、分析透,制订切实可行的参赛预案,做到把困难和问题想在前想在先,不打无准备之仗。坚持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协调各方,调动一切可用之力打好这一战役。三是狠抓赛前训练,切实提高训练质量。严格遵循各项目训练规律和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按照“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在继承传统训练经验和成功做法基础上深入研究探索各项目的制胜规律,大力推广成功训练方法和经验,适时地增强训练强度,加强针对性训练和适应性训练。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保证运动队的外训和外赛,提高实战能力,积累比赛经验,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四是加强运动队伍管理。训练出成绩,管理出效益,建立领队和主教练负责负责制。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向管理要效益,提高整个运动队伍的竞技水平。对运动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突出重点,保证重点队员的重点投入和发展。重视运动员思想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四有”竞技体育队伍相结合,切实加强运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保证质量,提高素质。五是加强科研等后勤保障工作。加大科研投入,科研人员深入到一线,跟踪到赛场。加强营养补给,科学调整,保证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赛。努力改善运动员的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备战环境。各县(市、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跟踪,配合做好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六是认真抓好省运目标考核和奖励政策兑现。做好市直属训练单位和县(市、区)体育局省运金牌和输送目标考核,对圆满完成目标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县(市、区)体育局在兑现奖励基础上,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做好教练员、运动员和有关科研人员的表彰奖励,特别是对在省运会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由局统一组团出国考察,开阔教练员视野,提高业务水平。

在打好省运会战役的同时,认真备战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制订备战计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队员的选拔和组队工作,为城运会取得好成绩打基础。

(二)二个重点: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

1、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所在,是体育工作的基础,20*年着重抓住建设、活动、参赛、创建四项工作,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加快“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农民健身工程”实施二年来,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年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计划筹资1000万元,再新建村落健身路径(点)600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名。上半年着重做好规划布点,搞好宣传动员,同时积极发挥各级积极性,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市体育公益金补一点、县(市、区)政府拨一点、镇、村筹一点,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下半年着重考核验收工作,把农村“小康体育工程”的建设成效与年度体育工作的目标考核紧密挂钩,促进上下共建,使行政村体育健身路径(点)拥有率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城管部门做好体育设施进公园、进绿地工作,争取有明显成效。二是积极办好四大运动会和传统体育赛事。今年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职工运动年”,协助办好市级机关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组织举办乡镇运动会、外企运动会和以“人文奥运与全民健身同行”为主题的全市第十一个全民健身宣传月活动、三人制篮球赛、四人制软式排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传统群众体育活动,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广场体育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同时,积极推进乡镇、街道体育协会建设,鼓励协会多办活动。为加强对市级体育社团建设力度,20*年起将二年一度的市级体育社团考核改为每年一次,并增加考核奖励经费。三是组队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和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大众体育部的比赛。根据全国体育大会和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大众体育部的项目设置,抓好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认真参赛,争取继续在省运会上进入前二名,在全国体育大会上取得良好成绩。四是继续抓好省体育强县、强镇创建工作。要把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基层体育发展的助动力,各地要认真学习鄞州创建经验,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创建活动,20*年努力创建1个强县、6个以上强镇。

2、组织承办好国际国内体育大赛

一是力争举办20项以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积极办好三大主场,即中国女排北仑主场5月、8月二大赛事,八一男篮21个主场赛和八一女篮鄞州14个主场赛。组织和指导承办中国国际男篮邀请赛、国际木球公开赛、国际海钓邀请赛、东钱湖国际龙舟邀请赛、亚太职业体育舞蹈锦标赛、第二届中韩跆拳道对抗赛、全国技巧锦标赛、全国象棋锦标赛、首届全国跆拳道道馆公开赛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二是制订出台办大赛激励政策。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加大对县(市、区)、直属单位和体育协会的加分力度。实施办大赛奖励政策,县(市、区)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类奖励;体育协会和直属单位实行办大赛以奖代拨的经费激励政策。三是积极做好杭州湾跨海大桥国际马拉松挑战赛或20*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大型活动的前期工作和方案的制定。

(三)开发三大市场

1、致力体育市场开发。继续积极开拓体育发行市场,建立完善销售责任制,增强体育运作各个环节的透明度,打造诚信体彩的形象。同时,通过赛事、健身点、健身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体彩宣传力度,力争体彩销售创新高,全年销售确保5亿元,争取超过6亿元。

2、抓好竞赛市场的开发。拓宽体育大赛社会化、市场化路子,积极推动富邦八一男篮俱乐部尽快落户*,加快*体育职业化进程。支持中豹足球俱乐部建设。

3、加快社会体育市场的开发。加强引导培育,积极鼓励社会兴办体育健身场所和非盈利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做大、做强体育用品销售市场,积极稳妥地做好体育中心租赁户的迁移工作,在体育中心建设*市体育用品商城,争取下半年建成开业。搞好*市游泳健身中心体育服务认证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品牌健身场馆的建设步伐。加强体育市场的执法和管理,认真探索政府管理体育市场的新方法、新思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的服务和执法水平。培育扶持体育经营市场,加强经营人员的管理,引导监督业主依法经营。

(四)建设四大场馆:二基地、二中心

加快市本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20*年启动建设二基地、二中心。二基地:一是启动建设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计划投资8000万元,今年9月动工建设,力争20*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为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配套训练场馆。二是利用社会资金争取启动建设市篮球俱乐部训练基地。二中心:一是动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蓝天健身中心,抓紧做好征地等前期工作,争取20*年底动工,20*年底完工。二是启动建设投资1200万元的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二期工程。

(五)加强五大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广泛开展“学党章、强信念,学先进、强素质”为主题的“双学双强”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教练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为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思想保证。在机关开展学一本好书、写一篇体会文章、搞一次学习交流会的“三个一”活动,在全系统组织四次主题讲座,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建设。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定期学习制度,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举办一期中层以上干部理论培训班。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开展先进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文明行业建设。坚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以规范服务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入开展文明机关、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总结创建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窗口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体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4、加强和谐体育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重视和抓好大活动大赛事的安全,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平安*”发挥应有作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认真做好上访、信访和投诉的处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创造和谐的体育工作环境。

5、加强体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充分发挥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赛事、重大活动抓好体育宣传,20*年重点做好第十三届省运会、新农村建设、北仑中国女排主场赛、全民健身活动宣传月等中心工作的体育宣传,继续开展体育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加强体育信息报送,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制订考核办法,提高体育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体育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