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及开发策略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及开发策略

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例如视频和音频的整理、照片的拍摄以及文字素材的收集等等,以上这些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综合情况。广播电视档案室不仅仅发挥着保存资料的作用,更是可以反映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历程和轨迹,其自身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都是极为突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的良性管理也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和脚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应用合理且科学的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实用性和规范性。

一、大数据给广电档案管理带来的多重影响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大数据,其实在国内并没有相对精准的定义,但一般对应的都是那些数据量很大的数据集,这种数据集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数据库进行处理,必须要参考新的转存模式。从国际视角来看,大数据是以先进的数据模式为载体的,能够结合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库,直接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进而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最新一代的革命性信息技术。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大数据自身的智能化属性是极为突出的,不仅可以把庞大的信息集合到一起,同时也可以筛选出有意义的部分,进行专业的处理和优化。当下,大数据已经渗透到行业发展的不同领域,可以对传统的数据工作方式进行革新和升级,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转型与智慧城市的建设。自然,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讲,大数据的到来也是一项全新的机遇。

(一)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延伸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基层群众生活的重要依据,能够给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让群众的信息收集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在这一潮流的引导下,广播电视档案的资源管理也理应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群众的信息收集需求,维护自身在传媒界的地位和权威。早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就已经针对音像档案的管理做出了调整,通过信息系统整合了不同的音像资料。而后,上海文广集团也开始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去收集基本的传媒信息,这些尝试都实现了劳动力的有效置换。

(二)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近些年来,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规模是不断延伸的,其日均播放数字也尤为可观,再加上业内正在不断推出新的栏目和新的品牌,所以音像资料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就给后续的收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依旧采用人工收集的方法,必然是无法满足数据化发展的需求,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偏差。只有跟随数字化的潮流,才可以维持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广播电视必须要把握大数据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针对现有的档案资源管理进行调整和升级。例如,广播电视可以直接利用压缩技术,把大量的数据资源整合到U盘或者是云端网盘中,如果在后期有查询的需求,也可以利用智能的数据系统给特定的管理人员开放权限,这样既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又可以避免数据被盗取或者是破坏[1]。除此之外,很多广播电视机构在制作新闻节目的时候,也会收集一些历史的材料,而管理人员更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更好地保存历史的轨迹,作出针对性的数字化处理,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影像的清晰可辨。

二、广播电视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开发的必要性

(一)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几乎已经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化的设备更是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的引导下加速信息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播电视的档案管理依旧停留在人工的层面,那么就必然无法推动节目的更新和升级。早在之前我国就已经在大数据的引导下,针对广播电视的档案管理作出了调整,而在调整之后,广播电视机构自身的权威性也有所上升。这就足以说明,广播电视档案的数据化管理本身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

(二)是广电媒体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就许多传统的基层广播电视机构来讲,其自身在展开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纸质文档,用磁带去保存音频和视频这些重要的资料。尽管这一工作模式也可以勉强满足需求,但档案资料的保存却是一个问题,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霉或被损坏,这就会给后期的查找与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例如,就最为普遍的磁带来讲,广播电视机构一般会使用数字磁带和模拟磁带,磁带记录本身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鲜明体现,但从当下的实践情况来看,大部分磁带的管理依旧是相对落后的,仍旧集中在台账式的状态下,管理人员只是对磁带的内容进行登记,并没有对磁带进行有效的筛选。还有,广播电视机构的档案资料系统编研能力是有待提升的,所以在实践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正地展现出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三、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储备并不充分当下,很多广播电视机构都没有对人才队伍进行整顿和升级,特别是就档案资源管理这块,很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是有所欠缺的,他们并没有在上岗之前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引导,所以其整体的经验并不充分。在展开数据处理的时候,往往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并没有积极去吸收先进的技术,这也让数据储存出现了更多的错误,甚至很多信息是被遗漏的。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广电行业的发展中,但依旧有部分机构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也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教育,这就让人才和岗位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最终也无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数据信息过于庞大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类型是极为多元的,而且生成和传播的速度很快,整体的数量巨大。就广播电视档案资源管理来看,其电子数据的收集主要集中在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两种类型上,主要强调的就是对活动的记录,所以也具有极强的保存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人员在整理历史数据的时候,也会接触到那些价值并不是很高的资料,这些资料如果长期被储存,必然会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所以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仔细的筛选。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是有倦怠心理的,他们是不愿意耐下心来去区别信息的价值的[4]。

(三)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当下,依旧有很多广播电视机构沿用的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并没有展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这就给档案的储存和查询带来了更多的阻碍和困难,广电机构本身也无法有效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并不能彰显出档案资源的服务职能和社会职能。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型广电节目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电子数据都会向管理人员奔涌而来,如果管理人员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必然也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转。

(四)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欠缺目前,部分广电行业的管理人员是没有形成充分的信息化认知的,他们的思想依旧较为陈旧,并没有及时去吸收新的理念和知识。他们认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效益,反而是会在前期加大投资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他们不愿意去接受信息技术训练,不想改变自己已经成型的工作方式,甚至会在接触信息技术的时候产生抵触心理和倦怠情绪,这导致信息化的推行速度变慢。但对于广电机构自身来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本身就是势在必行的。

四、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和开发的方法

(一)做好观念的转型和升级思想本身就是引导实践行动的前提性要件,如果广电管理人员自己没有做好意识上的准备,那么他们的实践行动是不可能进步的。所以,广播电视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思想上的准备,要养成主动出击的管理习惯,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逐级上报,然后再进行解决,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在职权范围内作出一定的努力。具体来讲,广电机构可以针对管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培训,引导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学习信息技术,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树立起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自觉服务的意识,从传统的被动服务状态中脱离出来,进而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体验。广电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也要针对线上的交流搭建完善的服务平台,把服务平台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不同的窗口,并分别设置对应的权限,这样可以为信息数据的查询和保存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优化服务的流程和体系[5]。

(二)做好人才的整顿和培养就新时代的发展来看,技术和人才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要素,广播电视机构要想真正发挥出档案资源的作用,就必须做好技术和人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是极为关键的。在大数据环境下,档案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更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接受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从而保持足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此,广电机构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发展理念,定期组织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提高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把个人发展与岗位价值的实现充分结合到一起,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利用一系列可以被利用的资源,不断打磨自身实践技巧,第一时间为其他部门提供需要的服务。除此之外,广电机构还要针对奖惩制度作出进一步设计,把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有效结合到一起,引导工作人员约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三)加大投资的力度广电机构作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引导者,本身就掌握着许多社会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的建设就更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和资金保障,只有加大投资力度,才可以推动各项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讲,广电机构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室,要保证数据的收集和存储都是足够安全的,同时还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数字化技术,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让资源的管理能够免除后顾之忧。例如,广电机构可以把档案管理室当做切入点,配备专业的复印机和打印机,分配不同的档案柜,这样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还要定期针对档案资源管理的情况进行总结,召开周期性的回顾会议,让管理人员各抒己见,互相分享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广电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档案书籍出版部,为这一部门组建专业的团队,抽调新闻部和单位办公室的人才,共同为资料的收集、书籍的编写以及新闻的宣传制定合理的计划。当书籍的制作告一段落之后,广电机构还可以同步公开电子版本,这样既可以向社会展现出自身的良好管理形象,同时也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四)优化服务的流程与步骤广电机构可以成立专业的音像资料库,要面向社会,满足大众的信息收集和查询需求,发挥教育和引导的作用。除此之外,广电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起在线服务网站,为群众在线查询提供更多的便利,这样一来,群众也会对广电机构本身有更多的好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过去的历史信息进行再次挖掘,筛选那些已经开发完毕的节目,选择一些收视率较高的种类,然后进行二创,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前来观看。广电机构要结合观众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料作出创新,这样既可以为群众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也能够让群众的粘性变得更高[6]。

(五)确保信息资源是能够共享的大数据之所以是大数据,主要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的沟通性和互动性,所以广电机构在开展档案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信息资源共享原则,要先打造完善的网页,把档案资源直接在网络上,从而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机构还可以把自身的档案资源和国家的信息数据库关联到一起,并增设个人分享和下载等专业的服务板块,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

(六)做好资源的分享和服务广电机构需要把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区分开来,做好对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具体来讲,在构建大数据平台以后,广电机构要针对传统的信息查询模式进行升级,设立专业的自动搜索板块。这里所说的自动搜索板块,要准确地识别关键词搜索、主体搜索和时间搜索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群众的查询需求。同时,在初期收集资源的时候,广电机构也要对数据进行区分,直接做好分类编辑,方便后期的分类查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广电机构内部要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开设更多的专题服务和跟踪服务板块,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更为深入地去开发档案资源。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数据引导下的广电档案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管理人员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本文通过理念的转型与升级、人才的引进和队伍的整顿、投资力度的加大、服务流程的完善、信息的对接与共享、资源服务的优化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广电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大数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从业人员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万洪波.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及开发策略[J].黑龙江档案,2022(03):256-258.

[2]孙鑫.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10):148-150.

[3]李佑蓓.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研究——以内江广播电视台为例[J].兰台内外,2021(21):75-76.

[4]古志强,古晓琳.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创新和利用[J].中国档案,2022(04):56-57.

[5]李素芳.浅谈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记者观察,2020(27):136-137.

[6]赵庆乐.新时期电视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7):192-194

作者:王瑶 单位:河北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