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项目教学

所谓的实践教学它是能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广播电视编导的领域涉及很广泛,有采访、编辑、编导、主持、后期制作、音响设计、编剧等工作,这些工作实践性都很强。因此,为做好这类实践教学,就需从这几方面开始:

1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为培养出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就要把实践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就成了关键。以建设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科学的发展能力为核心,以该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该专业的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学生参与实践,根据所学的知识最终独立完成一些作品,做到学以致用为落脚点。通过增加一些实践的课时来保证学生获取相应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对实践课程进行相应的完善,抛开以老师为主的教学观念,开始陆续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但这又与自由发挥的创作有些不同,老师有明确的创作要求,为此,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会对其作品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见解,这也锻炼了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无论是在学习理论还是在实践,都会需要他人的协助。因此,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怎样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为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以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二者缺一不可。若教师的指导水平不高就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若教师对实践不重视或对学生没有责任心,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就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采取一定的教学制度,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开阔学生视野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成效,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与国内外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学习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在与外国老师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对探讨作品的印象,在创作层面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当然对于学生有利的地方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采纳,而不利的地方应积极去商讨,最终给与解决和完善。同时,也应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影视创作人到学校进行讲学,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采。另外,外国学生也会与本国学生进行共同创作,或者作为交流生去相互学习。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展动力。

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影视作品大赛

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实践。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有机会锻炼各种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去弥补,去学习。而对于作品得到入围的学生来说,会得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机会。同时,通过这一层次的学习机会,会使学生的在创作上开创一个新的领域,为以后的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学校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同时,学校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这样为学生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赛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获得机遇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同时在创作的层面上给予一定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

5开放实验室,使其成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

创建开放的实验室,这对于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有好的创作灵感时,就需要借助实验室这个平台来把想法变为现实,把这份灵感变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来呈现给观众。从而这个实验室就变成可供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基地。另外,实验室不单单是为学生完成自己的项目,它也担任着为协助教师完成科研的任务,因此实验室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还是对教师的科研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推动力。所以,学校都会把演播室、非线性编辑机房、视音频工作室等实验场所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免费开放。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在学生及教师的手中一一为观众创作出来,最终有些会拿到电视台中播出被观众所喜爱,有些还会获得各种奖项。

6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

学校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因为社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环境,无论是实习、假期实践还是毕业实习,这种校外实习都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以后的自身生存和社会竞争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而就单单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校外的实习单位莫过于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媒体单位,因为这些单位有助于学生去社会上接触到专业的创作团队,亲身经历到比校园更加严格的,正式的,新式的影视制作过程。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加强学校与校外媒体的联系,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社会实习平台,让大批的学生走出去去社会实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结论:学校要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做好,就要做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必须以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平台的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基地做为出发点,在技术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思想上做到开拓创新,最终达到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方元 单位:大庆新闻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周合兵,杨美珠、孙峰.开放实验室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

[2]高丽静,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2004,3

[3]王连之,喻芳,强月新,等.新闻传播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0-02

广西艺术学院是一所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的全国省属综合性艺术院校,独特的资源优势,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专业的文艺演出、美术设计展览,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给广编专业的同学创作实践提供的丰富的素材。近年来,学校成立了以同学为主体的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平台,一方面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一方面也构建了广编专业校园实践基地。本文以校园文化活动拍摄制作为例,论述广编专业校园实践一些方法和技巧,并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法。

一、文艺晚会的拍摄技巧及其后期制作方法

(一)架设机位和参数设置

(1)摄影师需要根据文艺晚会的规模大小来考虑机位数量。显然,晚会规模越大,机位就应该越多,甚至有些需要摇臂、轨道和飞猫来增强镜头感,丰富活动的视觉呈现。有些小型的晚会,架设4台摄像机甚至2台摄像机就足以表现,如果是4台机位录制的话,一般设置为两台中间机位,分别负责大全景和中近景。然后另外连个机位布置在一左一右,分别负责舞台左右两边的对象,一般为中近景及特写。如果是两个机位的话,就省略掉左右两边的角度。这也是我们在校园文艺晚会常用的机位架设方法。在通常的电视节目中,镜头一般采用以中近景为主要景别进行表现。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在小规模的晚会我们也可以用更多的机位来表现。也就是说,不管机位设置多少,都必须保证拍摄出来的片子要有景别的变化、角度的变化、现场的动感、色彩的平衡、拍摄对象的完整等等。

(2)架设好机位后,各个机位的摄像师到位,测试设备。同时组织大家统一设置摄像机的数据,参数包括白平衡、快门速度、视频录制的格式、视频分辨率、音频格式等等。这里要强调一点,统一摄像机的录制数据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后期的晚会剪辑。至于具体要摄像机调至什么样的设置,这个要根据晚会的具体要求来定。晚会中不同的节目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设置,因为灯光、音乐、音响等都在不停的变化,所以我们摄像机的设置也得根据这些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二)拍摄的注意事项

(1)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机位所负责的景别和拍摄对象,并且要临场应变,在现场导播的调配下积极地拍摄出有效的镜头;当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镜头一定要稳,除非有特殊要求,这是每一个摄影师必须做到的。

(2)音频的录制,一方面可以是摄像机内录,一方面可以采用第三方设备单独录制音频,在后期合成的时候加上去,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做一个备份录制。为了获得更“干净”的音频,最好从导播台或者摄像机连接一条音频线至晚会现场的调音台,这样为了保证剪辑完的片子就不会有杂音。尤其是拍摄音乐类的晚会更是如此。

当把晚会拍摄的素材采集到电脑后,下面要进行的就是后期制作部分。因为晚会基本上都是多机位拍摄,所以对于后期剪辑来说,我们可以在剪辑软件中选择多机位剪辑设置,在软件中多机位剪辑,就类似我们的导播台的操作,简洁方便,剪辑效率非常高。这也是在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技术技巧。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后期剪辑,在晚会拍摄过程中,所有的机位需统一开始录制,并且录制过程中不停机,保证完整的录制过程。

在剪辑过程中,同学们需根据晚会的每个节目来定剪辑的节奏。比如说:在一般情况下,节奏较快的动感类节目,镜头的切换就应该相对比较快;节奏较慢的节目,镜头切换就应该相对较慢。还可以添加些镜头转换的特效来丰富表现的效果,例如常用的叠化、融化、淡入淡出技巧等等。

此外,文艺晚会剪辑还要涉及到片头片尾设计、添加字幕、转场效果、添加音效、视频特效等等。剪辑完毕后,如果需要刻录成光盘,还要注意输出的格式和控制节目画质。比如说,一般会刻录成DVD光盘,输出的视频为mpeg格式,PAL制式,分辨率一般为720*576,如果是只需要数据光盘,则可以输出为高清格式。

二、晚会导播的技法

晚会导播对同学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对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大家伙”有点畏惧,后来通过学习和摸索,慢慢懂得了一些关于导播的知识和经验。在我印象中,有位同学第一次操作导播台是在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上,当时他真是很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就这样在老师的训斥和自己的自责中结束了整场晚会的导播。后来,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和总结,他也渐渐的能够熟练的完成导播台的各项操作。

对于晚会导播,可以简要总结如下技法:

首先,必须熟悉导播台的各项操作方式,提前做设备的安装调试、反复检测、晚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必须完成各项工作,最好在提前一天的彩排中就完成设备的检修调试。(包括:设备的电源、视音频输出/入布线、通话系统接入、监视信号的调试等)这样晚会开始录制时就不会那么手足无措,即使现场出现什么故障也能很好及时处理。

其次,导播和摄像师一定要一起参与观看晚会的彩排,通过彩排提前了解晚会的节目流程、现场演员、舞美灯光的调度、每个节目的内容、风格、各个重要的细节,同时根据节目特点做好拍摄分工。在晚会正式开始之前,导播和摄像师要对晚会了如指掌。这样,在正式录制晚会的时候,大家操作起来将会得心应手。

最后,在设备调试完毕后,能否将一场晚会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完美的呈现出来,这对现场导播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场导播不仅要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导播经验和想法。导播的经验和想法是需要平时不断地学习和实际操作锻炼出来的。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导播素养,可以多多观看优秀的晚会视频,学习那些大师们是怎么样玩转导播台的。

三、一般校园内的电视节目制作

(一)新闻片拍摄及剪辑

2012年5月31日,广艺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电视台的同学们大大小小的活动新闻拍摄了很多,通过这些实践锻炼,同学们在新闻制作这块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新闻具有很强时效性,校园新闻也不例外,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制作并呈现出来,新闻才有其价值。这一点大家应该今后的工作好好反思反思,时效性非常欠缺,拍摄了新闻内容、不是新闻稿件没有出来,就是配音没有录制好,总有借口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在刚实践拍摄新闻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会脑子发懵,拿着摄像机不知道该拍摄什么,或者是一直不换景别也不换对象的乱拍。要想拍出一条标准的新闻片,一定要抓住新闻的要素,尽可能提前掌握事件新闻内容、主旨。提前到达新闻现场,占据有利位置,分清主次进行多角度多景别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才会有概括性和全面性。比如:拍摄一场画展开幕式,首先拍摄全景镜头呈现举办画展地点;然后拍摄画展的现场,参展人的讲话,嘉宾讲话等;接下来拍摄参展人陪同嘉宾一起观展……这是一个主要的流程,但是还需要补充镜头。比如说:画展会现场所有嘉宾的全景镜头、观众观展的特写镜头、美术作品的空镜头等。还可以设计一些舒服兼具观赏性的画面,嘉宾观看画展的时候,可以把镜头从美术作品摇到参观者的视线,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样新闻拍摄的画面就丰富了,然后再根据解说合理的运用这些丰富的素材。

简言之,拍摄新闻必须提前做好案头工作,抓住拍摄的重点,尽可能的多角度多景别拍摄,同时镜头感要好,有一定的纪实审美情趣。

(二)综艺节目设计与制作

广艺广播电视台的综艺频道,给大家提供另一角度的创作空间,半年来,综艺频道同学们也做出了一些综艺节目,虽然已经受到校园师生的关注和喜爱,但节目质量还很有欠缺,大家还需要不断的摸索经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当然,这里指的是一般的小型综艺类节目,适合当下学生的实际创作需求。综艺节目的创意性、趣味性是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就应该策划不同类型的话题。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节目的创作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风格可以是幽默搞笑的、时尚潮流的,青春活力的、传递正能量的节目。

在制作上也要大胆的创新,有时候可以临摹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娱乐综艺节目的形式、嫁接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话题。包装节目的方式也尽可能跳跃、富有活力一些,要张扬出学生的个性。

综上,可以这样说,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实践方法技巧,在校园这个实践平台上勤恳踏实的努力,是学好专业的有力武器。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离不开校园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应该鼓励同学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并指定专业的老师加以辅导,让校园实践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谢毅,张印平.《电视节目制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夏正达. 《摄像基础教程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范文第3篇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后,结合具体课程进行的开放性创作实践,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例如,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作实践,可由业界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深入社会进行新闻采访,再通过稿件编写等对采访素材的后期加工训练,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流程;对于电视编辑创作实践,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确定选题,再进行专题创作,从而使学生熟悉电视编辑制作的环节,提高摄像水平,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一定的电视作品创作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实践,重点应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栏目与节目策划、脚本编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可在业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策划广播电视栏目并写出脚本,进而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节目创作,在节目制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节目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综合创作能力;对于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电视广告创作实践,重点应在以前各项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纪录片及电视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纪录片创作和电视广告制作的综合能力。

3.课程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论文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课内实训和课程实践的效果,并为大四时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毕业)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实习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到地方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听取业界人士的实践工作讲座;二是邀请知名教授和业界专家做专业认知报告及咨询指导等。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对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感受业界专家的专业精神,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认知实习的效果,应要求学生及时撰写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工作,从而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加深专业认知,建立初步的职业观,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并明确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专业(毕业)综合训练

专业(毕业)综合训练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是对前三年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综合检验。开展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让学生深入省内外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实岗锻炼,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三)课外社会实践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寒暑假社会实践,即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回报社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1)专业赛事。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战模拟演练机会,深受高校、业界与学生欢迎。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关键在于赛事的举办目的与组织运作方式。第一,学科专业赛事应与专业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DV大赛应与剧本创作、摄影摄像艺术、导演基础、影视短片制作等课程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影视策划、创意、剧本撰写、导演、拍摄、剪辑等方面的能力;广告大赛应与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广告制作等课程教学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应建立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并安排充裕的指导时间。第三,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细则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2)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在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并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例如,黄淮学院非常影视社、主持人协会、方舟文学社、青竹话剧社、吟诵协会等专业社团的学生,通过参与入驻该校创新创业园的驻马店电视台文艺中心、驻马店新闻网、驻马店手机报的栏目运作与节目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3)实题项目运作,即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作,实题实做。在实题项目运作中,应根据需要组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应尽量包含不同年级的学生。(四)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尽量做到:突出应用,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实题实做,杜绝抄袭和假大空现象,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研精神。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围绕专业建设的要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具体讲,应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教师,并选派专职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到媒体顶岗锻炼等方式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应积极邀请媒体界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主动聘请他们做专业实务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培养一批专业建设急需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并组建专业核心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媒介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高端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引进高性能先进设备,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尤其要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需加强与高校周边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的合作,通过合作发展联盟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要推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电视台等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三)强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中,应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教学内容开放、师生交流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带动的实地现场教学;应完善考试考核方案,注重过程管理,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实践的态度、实践能力及其提高情况、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等。

(四)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编导;专业建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诸项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像编导这样一个以培养面向广播电视领域,能够承担编、导、摄以及后期合成等任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其课程体系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我院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要搞好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产学合一,丰富的第二课堂

广播电视行业是竞争性非常强的行业,心理素质、人格力量在岗位中的要求可能比其他专业的要求更高。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不可能靠专门的思想品德课解决问题,学校无小事,处处有德育。我们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完美的人的教育”,把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结合起来,在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美感意识。

1.时光影评协会

“时光影评协会”,以每周组织观摩优秀影视名片为主,对经典片和流行片进行观摩讨论,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走上讲台,介绍影片相关知识,并组织讨论。摄影小组组织实地拍摄,举办摄影作品展。导演创作兴趣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创办自己的刊物。学生在参与专业相关性的小组活动中活跃了身心,也在小组组织和协调发展中锻炼了能力。

2.话剧社

为了提高广大同学们的表演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能的平台,丰富课余生活,话剧社成立了。话剧社就是要融入同学们的制作与表演,让同学们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开拓大家的视野,使之成为多才多艺的全面人才。话剧社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学院师生的关注,并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话剧社坚持创新和真情,举办过两次话剧大赛,为师生奉献出一些优秀的剧目。

3.专业技能技艺大赛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的专业技能技艺大赛,围绕专业学习,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如影视作品评论比赛、影视片断模仿比赛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发展。学校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心、勇气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素质,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了成绩,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自信心。

二、校企合作,内外相融

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利用校内较先进的实验条件,狠抓常规的课程实验外,还把经常性的见习、实验和集中性的岗位实习结合起来,聘请一批著名的客座教授来发展校外实践教学,省内著名的广播电视专家:张步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生活广播总监;王玲梅,安徽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叶成群,安徽电视台资深导演,制片人,吕卉,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编导。把握行业的最前沿,使教学与市场接轨。

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即稍稍具备专业知识后,就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台见习、实习。我们在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与电视台发展良好的互惠关系,学生到了高年级再按教学计划的安排,到电视台集中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些基础好的同学,几个人在台里老师的指导下,能制作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拍摄全由学生担纲,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岗位实习,不断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现拥有影视实训中心,目前校内实训基地能够高标准地满足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需要并总体达到如下功能:

1.艺海传媒策划公司承担从电视节目策划――电视节目拍摄――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等全过程的电视节目策划实训教学,为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2.600O演播厅对外承接大型的直播、转播及栏目策划与制作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用于专业及专业群的项目教学,基地先后与安徽电视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合作开办了《新徽商》等栏目,课程教师与学生全程主体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1895导演工作室:进行影视剧和话剧的创作。

4.电视编导工作室:承担电视节目编导的电视短片的实训教学。

5.广播剧工作室:负责策划、编导和制作各种类型的广播节目、广播剧等广播作品。

6.涉及到课程教学的主要实训设备有:

1)导播室

导播室是学院600O演播厅的控制机房,分音频、视频、灯光控制三部分。这里的设备是供我院及安徽卫视等各种媒体及单位录制综艺晚会、室内情景剧等各种节目使用。

非线编辑室共有4个机房,共150套设备,此机房供学生进行编辑制作、图片处理、片头制作、短片合成使用,能够一次性为学生提供150个工位。

3)演播厅

学院设有600O规格的演播大厅和相关配套设备。600O标准演播厅,有200个观众席位,可以进行各种文艺晚会、访谈类节目、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节目的录制与直播。学院每年的大型活动及各类晚会均是通过这里向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家属区进行现场直播和网上直播。

4)100O录音棚

录音棚分录音与演奏两部分,在录制控制室共有2套录音设备,一套模拟的,一套数字的。录音棚不仅可采集声音,还可采集视频。可一次性为学生提供10个工位的实践。

在校外实训基地:

编导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先后与桐城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司、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合肥中山学校培训公司、横店影视城、安徽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等6家单位进行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在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一专多能,以策划与编导为主,兼及主持、表演、拍摄、编辑与制作等能力

1.实践成果展集中体现了编导专业学生的一专多能

每年的实践成果展集中体现了编导专业学生的一专多能。如2009年的“编导,多姿多彩”实践教学成果展,就是从一年来创作的26部广播剧作品中选出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从36部电视短片中选出4部电视短片,题材不一,有短剧、电视散文和专题,从4部电子杂志中选出一部优秀的电子杂志进行展播,音乐剧和影视歌曲也是从文艺部排练的节目中选出的优秀节目进行展演。集中体现实施“前堂后台”的实践成果,也是对项目教学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相长。整个成果展体现了自编、自导、自演、自主持的编导特色和体现编导理念的策划与创意的编辑与制作。

在学院推行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改革”中,编导教研室针对编导专业的专业特点,让学生树立“节目策划是灵魂”这一至理名言,从而意识到策划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去实践策划方案。从学生的选题中选择一些相对而言可执行性强的策划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去拍摄、编辑、制作合成,最后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设备和技术上的问题,对画面的清晰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编导教研室有艺海传媒策划公司、广播剧工作室、1895导演工作室、电视编导工作室等可以真正实现策划与创作,带领学生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真正实现采编制一体化的项目教学。

2.《艺海视听》杂志集中体现了编导专业学生的策划与创意

编导专业期刊《艺海视听》集中体现了编导专业学生的策划与创意,《艺海视听》分为杂志版和电子杂志版两种版本,体现了专业特色和时代精神。分为“影视评论”“新片速递”“剧本”板块、“策划文案”“校园短剧”“观察与思考”“编导演之窗”“实践作品”等板块,与专业课程同步,专业教师指导,给予编导专业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1)“影视评论”板块:刊登《影视鉴赏》、《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等课程的优秀学生作业,业余爱好影视评论的师生影视随笔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兴趣。

2)“新片速递”板块:解读最新的新片介绍、电影花絮、幕后故事等,与时代同步,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影视信息,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意识和新闻报道能力。

3)“剧本”板块:介绍一些优秀的原创的广播剧剧本、话剧剧本、电影剧本、情景短剧剧本等,刊登一些连载的连续剧剧本以及教你怎样写好剧本等,刊登《剧本创作》课程、《情景短剧》课程的学生优秀剧本,让学生了解剧本,敢于去写剧本,敢于去创作。

4)“策划文案”板块:介绍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策划文案,刊登《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活动策划》课程的一些学生的优秀策划文案,让学生了解策划文案,敢于去写策划文案,敢于去创作。

5)“校园短剧”板块:介绍一些学生自己拍摄的校园短剧作品和拍摄心得,在拍摄与创作中的酸甜苦辣等幕后故事,让学生了解传媒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观察与思考”板块:结合社会热点、校园焦点和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观察与思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编导演之窗”板块:介绍一些优秀的编导手记、导演阐述和演员心得,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刊登一些毕业生中的优秀的编导、导演、演员的创作作品和创作心得,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8)“实践作品”板块:刊登一些学生实践的优秀作品,如广播剧、电视DV短片、情景剧、纪录片、电视栏目等。

编导专业是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践教学一直是编导专业教学的重点,更是培养优秀影视传媒人才的关键所在。编导人才往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开设编导专业的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但又因为多种原因往往流于形式,实践内容陈旧、认知性实训多、创造性实训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思想与方法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采风;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37-02

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文学”门类划属艺术学门类,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这一目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纷纷强化实践教学,搭建起“实践课程+工作室+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多元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紧扣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改革采风课程教学,提高采风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做一探索。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独立制片能力、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既要能够掌握前期的构思、策划和剧本、文案及解说词的写作,又要能够胜任中期的拍摄任务,还要能够参与、指导后期的剪辑等相关工作。[1]”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唯一路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利用的实践机会主要包括:课程作业训练、专业实习、专业采风、毕业实习、参加竞赛等。目前学生创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内创作居多,学生视野狭窄,选题范围囿于大学生活一角,创作题材多为微电影、广告、MV等虚拟性电视短片,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思想性、人文性难以拔高。增加校外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敏感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情怀,拓宽电视片创作的选题范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意义

专业采风属于校外实践,“是一项有组织、有预控、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2],采风课程一般在基础理论知识已经学完的第6或第7学期开设,时间一般是1~2周,由专业素质突出的教师带领学生到地域风俗文化特色突出的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园区等地,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选题、策划和拍摄工作,回校后再利用1~2周时间完成后期制作。采风课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地域民俗风情,提高艺术素质和生活洞察力,通过电视片制作的真实演练,提高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和策划选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的现存问题

1.心态不够端正,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采风课程选择的地点多为具有地域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景点或城市,个别学生对采风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抱着班级集体“旅游”的心态,忽略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另外,采风课程管理和考核的松散也导致了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不重视采风课程,创作随意应付。

2.重生活纪律管理轻课程教学管理

采风课程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处于游动状态,可变性因素较多,且师生比为一比几十,难以时时监控,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院一般会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强化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如规定学生采风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单独行动等。和严格的生活纪律管理相对应的是课程教学管理的松懈,一些学校的采风课程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教学随意,采风教学管理的严谨与宽松取决于带队老师的责任心,一些责任心差的老师把学生带到采风基地之后就基本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组建小组去选题创作,对选题的内容和创作的进度、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只要求学生返校后如期拿出作品即可。

3.课程环节安排不科学

多数学校的采风课程作业是完成1~2部电视短片的创作,包括选题、策划、外联、拍摄等全部都要在采风基地完成,采风之前没有布置选题策划和资料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学生出发前对采风基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到达采风基地后,要自己走访、熟悉情况之后才临时决定选题,查找资料,进行策划和拍摄,如果没有足够的前期准备和策划,加上基地条件局限,1~2周的时间创作非常紧张。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创作不认真,仓促完成,采风作品质量不高。

4.采风作品题材单一,选题易撞车

目前多数开设了采风课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将采风基地选择在了民俗风情名胜景点,如安徽宏村、江西婺源、云南丽江等地。采风作品的题材多是民俗文化专题片和微电影。由于地点单一,前期资料搜集不够,准备不充分,选题极易撞车。如笔者所带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第一周是专题片创作,学生报上来的选题出现多组撞车,选题集中在“建筑”、“竹艺”、“茶文化”、“美食”等。

5.考核不严谨,采风作品不受重视

采风课程的成果以作品的形式提交。对于一些学校来说,采风结束,把学生安全顺利带回学校就等于采风课程完成了大部分,只需要最后给学生提交上来的作品打一个分数,采风课程就划上了句号。采风课程成绩考核流于形式,采风的具体成效如何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检验标准。此外,采风中完成的作品仅限于成绩评定的依据,成绩评完后就束之高阁,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重视,打击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会通过口碑相传的形式传到下一届,加重对采风课程的不重视心态。

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课程改革

1.强调课程意义,纠正不良心态

采风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更是一门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组织者应该在课程前期动员、组织活动中通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宣讲和强调采风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在报告会上选播往届优秀采风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制定严格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学生“游山玩水”的消极心态。

2.采风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

严明的组织纪律虽然是保证采风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采风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于“艺术创作实践”,课程管理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制定规范的课程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前期动员、组织工作到中期课程作业的布置和指导、每天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后期作业的考核方式、课程成果的检测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作为认知主体的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以及指导者。[3]”为了强化采风课程中教师“教”的工作,制度化约束带队教师的行为,如实行带队老师小组负责制,每个带队老师负责几个小组,紧密跟进小组的策划、拍摄进程,并根据每个小组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将“教”与“学”的工作贯穿到整个采风进程中。

3.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采风作品,前期的准备工作(资料搜集、选题策划)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单靠采风的1~2周时间完成1~2个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采风中学生学有所获,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拍出优秀作品,需要重视采风前的准备工作,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役”。采风课程的负责人可以在采风前的2周将采风地点、作业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如全面了解采风基地情况,搜集资料,确定初步的选题方向,并拟定初步的拍摄计划,并交由带队教师指导点评,这些初步的选题和拍摄计划在到达采风基地进行实地考查后还可以进行再调整。学生带着准备而来,进入采风基地后,考察和调研工作将会更加有序而有针对性,作品的创作也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到达采风地点之后,还可聘请熟悉当地历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名人做报告,向学生全面介绍采风基地的情况,利于学生掌握全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方向和调研的视角。如笔者所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去安徽宏村采风,到达当地的第一天,安排好学生食宿后即联系当地一位“地胆”胡先生给学生做报告,讲解宏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并以一个世代居住在宏村的宏村人的身份,介绍宏村近年来的变迁,宏村人的生活和心态等。独特鲜活的视角,丰富生动的资料是百度百科搜集不来的,讲解激发了学生探索宏村的兴趣,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催生了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选题。

4.灵活布置采风作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采风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多门专业理论课,全面系统掌握了多种广播电视片创作的基本技能,采风课程是为了综合、系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采风作业的题材可以不受局限,除了传统的专题片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不同类型的片子,如剧情片、艺术片、新闻片甚至广告等,作品类型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选题撞车的现象发生,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采风作品为专题片、新闻片、微电影、MV、广告中的两个任选题材。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带队老师鼓励学生在采风期间为正在征集作品的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节拍摄作品。

5.搭建多类型的采风作品传播渠道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采风课程是一次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全面接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完成的采风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应该仅仅被当作课程成绩判定的依据,上交后就束之高阁。为了提高学生采风的积极性,培养对采风的重视心态,鼓励学生倾情投入拍出高质量的作品,应该为采风作品搭建多类型的传播渠道,如采风结束后开办采风作品展,将优秀的采风作品进行展播,并对优秀的采风作品进行评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院系网络平台,如网站、博客、贴吧等开设采风专题,将学生作品上传,除了扩大传播面外还形成专业资料的收集和积累;鼓励采风作品利用其他网络播放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鼓励优秀的采风作品参加纪录片、微电影、广告、摄影竞赛等。

参考文献:

[1] 句磊,杨博.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