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创新

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创新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实现了媒介融合,电视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技巧创新,对民生新闻节目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满足受众对多元化信息的获取需求,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民生新闻采访及后期编辑的创新之道。

【关键词】民生新闻;采访;后期编辑;创新

民生新闻是了解民生情况和国家民生政策的重要窗口,因此针对民生新闻的信息收集应准确、快速、高效,进而保证民生问题得以尽快解决。但是目前一些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工作依旧采用传统模式,没有熟练应用智能技术。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探讨解决对策。

一、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的主要内容

民生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关乎人民生活质量。政府部门也需要将民生问题收集上来,以提出解决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承担了一部分民生问题的收集工作,并通过新闻报道广泛传播民生政策,在政府与百姓之间发挥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民生新闻的后期编辑工作主要是对采访收集的民生新闻素材进行编排整合,对集中反映广大群众诉求的新闻内容进行重点编排,放在位置醒目的板块播出。编辑人员也发挥着统筹作用,对不适合在民生节目播出的内容及时予以剔除或者安排在其他新闻板块播放,而对符合民生新闻要求的内容,则按照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划分,力图使受众在观看节目时,能够第一时间关注到最新、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内容。

二、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民生新闻采访方式的单一性

在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中,面对面访谈、以笔记记录采访内容是记者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式。但是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不同于其他新闻,采访对象以普通百姓为主,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深入农村地区,走进山村进行现场采访。有的记者采访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不能及时反映民众需求,对民生问题的记录可能也会因为个人原因产生记录误差,无法准确地将民生问题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不利于地方民生措施的制定。同时,一些记者进行民生问题的采访,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只是片面地听一方之词,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在撰写民生新闻内容时掺杂较多的个人情绪,难以体现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不利于民生新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民生新闻后期编辑工作内容不够丰富、安排不够合理、类型不够均衡有些地方民生新闻节目组为了追求收视率,将与民生新闻不相关的内容也纳入民生新闻板块,甚至传播低俗内容,造成新闻秩序的混乱,加剧了新闻媒介之间的不良竞争。另外也有民生新闻节目只宣传地方的政策和政绩,对民生问题揭露却较少,舆论监督工作开展得不充分,没有真正成为人民反映意见的窗口,违背了新闻媒体的初心。

三、创新民生新闻采访的技巧和策略

新闻采访工作是新闻写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如果有疏漏,就无法创作出有较高品质的新闻节目。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许多新媒体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及喜爱。新形势下,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比从前更加丰富。而且,如今的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为电视台留住观众,就要创新民生新闻采访方式,采集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并且不断完善自身的采访技巧。第一,新闻记者要注意强化新闻敏感性,对新闻线索进行深入挖掘。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如果缺乏新闻敏感性特别是政治敏感性,那么,民生新闻的记者就很难从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寻求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缺乏有效的新闻线索,新闻采访工作就无法顺利展开。尤其是对生活性、贴近性比较高的民生新闻来说,其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生新闻记者的采访压力。新时期,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更高超的采访及写作技能,需要提升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为受众提供一些优质的新闻内容。第二,新闻记者需要在采访工作开展前,做好准备工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内容缺乏时效性的新闻就会变成过时的新闻,因此,在传播过程中缺乏时效性的民生新闻,就无法为电视台带来稳定的收视率。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做好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拟定采访提纲,整理好采访工具(录音笔、摄像机、无人机等),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熟练运用采访技巧的能力,善于倾听,善于提问。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采访对象,记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采访技巧,不要一直使用单一的采访方式,要善于借助提问技巧,获取需要的信息。新闻记者需要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升采访的工作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直播技术对新闻现场进行观察、记录和播报,以深入挖掘新闻的具体内涵。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采访对象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不要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而不顾及采访对象的感受,曝光别人的隐私,对采访对象造成一定的伤害。第四,新闻记者需要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来丰富采访手段。在传统的新闻采访工作中,许多民生新闻记者借助面对面采访的方式,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者是借助笔录等手段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记录。新媒体时代科技正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因此,新闻记者的采访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采访速度也变得更快。在民生新闻采访工作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电话采访或网络采访的方式,提升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节约新闻采访的成本。新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需要根据现代受众的信息需求,不断创新新闻采访方式,借助现代化的采访理念来解决传统采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

四、民生新闻后期编辑技巧的创新

民生新闻后期编辑工作主要包括新闻后期写作及编辑,我们需要对民生新闻的后期编辑技巧进行创新,保障民生新闻的播报质量。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内容与社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因此,无论是很小的民生问题,还是很大的民生问题,都有较高的关注度。第一,在新媒体时展背景下,民生新闻编辑要关注对新闻内容的创新,充分结合受众对民生信息内容的需求,站在受众的角度开展民生新闻编辑工作,赋予民生新闻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生动的色彩,以方便受众理解掌握国家民生方面的最新政策。除此之外,民生新闻编辑还要增强新闻把关意识,不要一味地追求民生新闻内容的猎奇性,而忽略了民生新闻的实用性,保障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第二,民生新闻编辑可以借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民生新闻形式的创新,确保民生新闻内容和民生新闻形式的有机结合。高质量的民生新闻不仅具备比较精彩的新闻内容,还具备十分丰富的表现形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需求比较高,因此,民生新闻编辑工作人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编辑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增强受众与民生新闻的互动,并且体现民生新闻表现形式的灵活性,使受众饶有兴致地看下去。第三,根据民生新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包装。不仅娱乐节目需要包装,新闻节目也需要包装、推广。想要推动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对民生新闻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还要对民生新闻的编排和包装进行创新,合理借助各种音效、动画来提升民生新闻的可读性、可看性,让受众更容易理解民生新闻,甚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一来,受众与民生新闻节目之间的黏度也会提高。第四,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民生新闻编辑技巧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新闻编辑人才,更离不开老中青新闻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媒体要推动编辑人员的角色转换,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总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重视后期编辑的创新工作,抓住时展机遇拓展媒体的发展空间,增强民生新闻的播出效果,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五、对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工作的建议

1.创新民生新闻采访方式

当前新闻行业正处于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大背景下,必须改变传统的民生新闻采访方式。应该以多种方式收集新闻素材,提高民生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丰富性。传统的新闻采访一般是面对面进行的,记者需要深入基层,亲临现场,采访成本较大。为节约采访成本、提高采访效率,对一部分采访,可以借助互联网以远程连线的形式进行。智能时代的来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新闻采访工作提供了便利。新闻记者可以先进行电话沟通,事先约定视频采访时间,尽量为采访对象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视频采访结束后,要第一时间整理素材,若发现视频记录的内容有歧异,也可以再次通过视频方式与采访对象联系,进一步核实,以增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使采访内容真正体现民情民意,保证民生政策能够真正促进地方民生事业的发展。例如:结合网络连线方式、5G直播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对民生新闻采访方式进行不断创新,进而获得更理想的民生新闻采访效果。比如疫情期间,人民网就是运用5G技术实施直播,推出《人民战“疫”》节目,聚焦民众关心的话题,正确引导舆论,助力人们战“疫”。

2.丰富民生采访后期编辑内容

民生新闻采访结束后,记者会将相关稿件和素材交给后期制作部门,通过后期编辑将新闻节目呈现给大众。后期编辑工作不仅涉及新闻排版,更涉及对新闻内容的筛选。针对民生新闻内容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新闻部门的后期编辑人员应该主动征询民众意见,开通民生意见反馈渠道,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来收集民生意见,拓展新闻来源,做好对素材的把关和审核工作。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要更多地运用画面思维。画面语言比文字直观,容易领会,能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的原始风貌,因此更具真实性。在民生新闻的创作中,我们并不排斥、否定文字思维的作用,而是提倡把画面思维放在首位,用自然、朴实的纪实手法,贯穿采访、制作的全过程,形成影像的纪实品质。显而易见,与传统解说配画面的创作手法相比,更多地运用现场同期声、跟拍、抓拍等纪实手法并注重画面思维的新闻作品将更加生动,现场感更强,能有效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有的时候,民生新闻编辑要善于设置悬念,使受众在看新闻的过程中解开一个个“谜”一般的悬念,当谜底全部揭开之时,全片结束。这种方式如同邀请受众共同参加采访,直至彻底完成整个解密的过程。比如天津电视台与四川电视台合拍的《山洞里的村庄》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山洞里的村庄》描写的是一个祖居山洞中的村落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拉电上山入洞的过程。设置悬念加上阶梯式递进法尤其适用于调查、探索等题材。使用这种编辑手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所设置的悬念必须是受众关心的、感兴趣的,否则,将不具有任何意义。第二,当一个悬念的结果尚不明了,一个谜底尚未揭开,也就是说当受众刚上到新一级台阶立足未稳时,不可匆忙又去攀登另一级台阶——设置新的悬念。每个段落都不能留有疑惑,至少,要使受众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不可能要求受众如同采编人员一般,全神贯注于屏幕,他们有可能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刚刚打开电视机,或者,因为其他事情暂时离开了电视机,所以,在片子进行中每一次新的信息出现时,要提示受众记住它们。

六、结语

民生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民生意见也主要通过新闻媒介传递给政府相关部门。民生新闻节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百姓的信任,可以成为政府作出某些公共决策的参考。媒体就是一面镜子,把民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发挥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职能,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进而给民意的传递提供一个畅通的渠道。电视民生新闻通过电视媒体建立社会的公共讨论平台,将人们汇聚到一个能够互相了解和认识的空间,强调媒体力量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能够提升大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力。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曾被视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然而,随着这一股“民生热”的退去,民生新闻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与隐忧,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节目的影响力大幅下降,整体发展遇到严重的瓶颈。目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工作和后期编辑工作的过程中仍旧存在采访形式单一与编辑内容不丰富的问题,容易导致新闻部门采访工作效率低、编辑内容没有切中民生关注重点等问题。因此要创新民生采访的方式与编辑手段,提高新闻采访、编辑的工作效率,完善新闻内容,使电视民生新闻真正成为反映民意的窗口,促进民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郎秋萍.探析民生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的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9(44):232.

[2]杜军.基于当前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探析[J].记者观察,2020(35):36-37.

[3]江礼贤.浅谈民生新闻纪录化[J].视听,2016(07):8-9.

作者:安志芹 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