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浅析

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浅析

[摘要]当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汽车工程材料是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应势在必行。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课程元素的挖掘几个方面探讨了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这份纲要的核心精神旨在要求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要为国家培养有正确价值观且富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1]。汽车工程材料课程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中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涉及汽车制造及运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材料质量分析、材料组织与性能检测、材料制备与成型等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内容,是指导汽车生产工艺的理论基础,强调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或者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为应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课程在线平台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团队重新凝练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深度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各种思政教学案例,在组织课堂和校外实践等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爱国精神、责任感、使命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力求专业知识智育与思想政治德育的融合[2-3]。

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不足

目前汽车工程材料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严重不足,未能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突然从知识点讲解切换到思政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思政摸不着头脑,达不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效果。二是教师未将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在授课内容上进行重新编排和梳理,只是将课程思政部分与专业知识生硬而机械地对接,导致思政部分和专业知识仍然泾渭分明,两者起不到深度融合效果。三是与本课程知识相关联的其他专业课程使用了同一个课程思政案例,让学生在多门课的课堂上听到的都是同样的思政案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基础上精心编排和大胆创新思政教学案例,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

(二)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合力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只有在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的课堂中才能学习到思想政治相关内容,而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专业知识内容,似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这两个领域本毫不相关。而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意见的出台,让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阶段。专业课教师只擅长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并不如辅导员或思政教师。因此,要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的育人效果,就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课程思政的教研团队,集体备课过程中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另外,由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制定专业课程大纲,编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重新设计学习内容,使课程实施做到有章可循,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途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虽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初见成效,但也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当前二者合力育人还存在着思想、平台、制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增强二者在思政教育工作上的协同性,还必须为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不但要为备课提供共享交流平台,而且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开发的热情,以此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为有效发挥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开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需要教师依据专业背景和科研方向,以及与汽车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相匹配度,组建一个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综合能力强且优势互补的课程思政开发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但要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年龄、教龄进行组合,而且要根据教师的政治和道德水准加以考量,在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上针对性地引入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思政育人支持者的角色,参与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内容设计以及教材的二次开发,与专业教师通过相互研讨、共同备课加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另外,在学校及学院层面上,需要为教学团队中的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措施,如不定期的专家讲座、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等活动[4]。

(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课程思政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融入学生思想。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从设计课堂教学开始,将思政教育引入汽车工程材料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具体实现思路为:1.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课堂教学的思政氛围。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将思政元素导入专业知识点的过程较为牵强,受制于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和有限的理解能力,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实现学生在认知、行为、感性和理性等全方位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着重营造思政育人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设计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思政案例,让学生分工合作,在“课堂舞台”上通过角色扮演以通俗易懂的话剧表演形式让师生无需有过多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推理就能理解专业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内涵,或者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专业知识点背后有关的思政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相辅相成。2.发挥企业育人功能,扩大课程思政的影响范围。汽车工程材料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生产设备资源的价值,师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能够体验新型设备、接触专业人才、学到先进技术、接受企业良师的指导、体会企业文化,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耳濡目染职业精神,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工匠精神。汽车工程材料实践内容的设置以企业具体的项目流程为载体,比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金相制备与组织观察、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表面处理等,将这些必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以及以工匠精神融入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通过不断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职业精神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有效扩大了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的影响范围。3.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增强“课程思政”的影响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以往的课程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学习态度等,而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评价有所欠缺。为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效果,需在评价环节增加对思政理念掌握的考查。这对改进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课程思政”经验,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一是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不仅要将学生出勤率、课堂发言情况或者是学习任务掌握程度纳入课堂评价,还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纳入课堂评价体系中。思想政治意识这个评价指标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创新思维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的考核评价中要从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动态、职业规划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赋分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再综合这三个方面的赋分情况客观地给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分值。二是教师要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考查点,尤其是在主观题的设计上要把专业知识点的考查内容衔接进课程思政内涵考查中,如在设置金属结晶和晶体缺陷的主观题考查内容中引入课程思政的考查点,可以在题目中表达教育研究课题国内20世纪60年代的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教授研究团队面对国外的尖端技术封锁攻克了国内飞机发动机耐高温合金铸造工艺难题,体现出我国科学家有哪些精神品质,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但由于这种课程的考核形式只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还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学生思政意识评价指标合理给出该生课程思政分值。

(三)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欲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汽车工程材料课程内容中,让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相得益彰,提升课堂教学思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通过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另外,思政元素在融入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度植入,又不能生搬硬套,导致专业课程内容和授课目标难以完成。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建设尤其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科学融入,这需要努力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通过视频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达到课程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式浸透的效果。以下是汽车工程材料第一章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为项目化教学任务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案例。1.基于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融入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环节着重讲解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冲击韧度试验的操作过程。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要求学生做科学实验要认真,规范地完成每一个实验过程,比如,低碳钢拉伸试验之前要对样品表面锈斑用砂纸打磨处理,保证该测试过程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试验的准确性、科学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每次试验的数据整理是难点,比如,洛氏硬度试验的一个试样要测试至少5次,每次测量间距要大于1mm,整理数据时需要先淘汰误差明显较大的测量数值,再将其余多次测量数值取平均值求解方为该试样的有效硬度值,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知难而进的意志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良好职业素养。2.基于材料力学性能知识点,融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制造起重机绳索、铁轨连接螺栓、汽车传动轴等零件主要利用了金属材料的哪些力学性能指标?”引出材料力学性能的概念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的概念,进而揭示出材料存在“强度越高硬度越大,而塑性和韧性越差”的一般规律,说明材料强度和塑韧性是一对矛盾体;同时金属材料又存在通过细化晶粒的途径实现“强度和塑韧性共同提高的”的实验现象,这又包含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念。通过讲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统一的理念解释材料中的理论本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学习意识。3.基于高强高韧金属材料研发的人物故事,融入“爱国、务实、律己、勤奋、奉献”的精神。在材料力学性能内容拓展的讲解中,引入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涂铭旌先生生前的事迹,他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强度与断裂、稀土钒钛功能材料及纳米材料等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数十年潜心科学、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对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理论与应用、耐寒高强钢的低温脆断规律、机理、判据及安全评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对我国材料领域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爱国、勤奋、务实、律己、奉献的精神为后辈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和楷模,以此激励学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是教师团队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在知识的熏陶、文化的浸染、思想的升华中塑造学生的“三观”,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汽车工程材料这门课为例,探讨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结合校企合作创新适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模式,分享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课堂的相关案例,旨在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香成,赵军,王自柯.新型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1):2.

[2]张江娜,刘芬霞.针对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实践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

[3]史同娜,朱冰洁,杨伟,等.在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初步探索[J].科教导刊旬刊,2019(6).

[4]郭娜娜,殷凤仕,姜学波,等.思政教育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J].南方农机,2019,50(7):2.

作者:王淼 陈中玉 马方 李天景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