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生活化教育浅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生活化教育浅析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远,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提到了与文化课程并重的地位,思想品德作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规范学生行为的主要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不容小觑。思想品德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使书面教材走进生活,通过具体化、精细化的授课形式传递给学生并且发挥其教化功能,是当前所有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接下来笔者整合近年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进一步探索思想品德课程导入生活化教学因素的实施路径,为提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夯实基础。

1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从生活即教育思想中衍生而来的,其强调的是将知识蕴含在实际生活中,再讲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会有非常亲切的感觉,也会有更浓厚的学习热情。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意识。

2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新课导入生活化

所有关于智力的工作,都无法脱离兴趣,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兴趣永远起主导作用。兴趣是教师钻研科目,研究教学方式的有力武器,同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无形动力,带领学生探索遨游的海洋。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情绪高涨,五感在兴趣的作用下处于活跃状态,这种情绪有助于学生接受外界的一切因素带来的影响,包括教师课堂教学在内,学生时刻情绪高涨,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感到轻松,同时还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升原有的教学效率。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想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更是一切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削减学生的课前紧张状态,打消其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有效进行做好铺垫工作。要想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在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之后,教师应紧扣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细节处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为例,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放新上映的电影《长津湖》中的冰雕连片段,并配上音乐《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在电影片段中去体会爱国之情,透过冰雕连去体会抗美援朝战争的不易,去敬畏英雄,去领会钢铁一般的革命精神。抑或者让学生欣赏经典老歌《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歌词与旋律中去体会亲子之情。情感有诸多分类,在学生受到影视、音乐等方面的启发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或与同学之间的友情,或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或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或对于国家的感恩之情。在学生进行基本的描述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情感进行归类整合,并且将学生这些情感和价值观有效融入课本中,结合实例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并且引导学生自助分析生活中的情感与教材上的情感两方面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具有足够的课堂兴趣,且教学氛围是稳定、和谐的,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一同步入新课教学活动,这对于教学而言,无疑是宝贵财富。

2.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2.2.1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组织的基本条件。心理学强调,在和谐、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在师生关系平等、有爱的课堂气氛中,教学成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的情绪极易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同时对于课堂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正好与新课程理念指导目标并行不悖,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会随之增长。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更加主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处于开拓状态,探索知识的情绪也是积极向上的,而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正是思想品德课程所需要的。学生在研究知识点的过程中,出于主动性通常会收益颇丰。例如在思考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也会时不时迸发出学习灵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深入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而这一教学氛围的创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知识点涵盖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手段组织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形式。2.2.2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实施路径。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还应注重集体组织与个体差异。生活化课堂组织形式是一种长期教学理念,教师在组织形式的过程中应本着长期教育理念设计,避免出现耳目一新的感觉。耳目一新或许使学生在短期内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长此以往,千篇一律的方式也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立足于内容特点,立足于学生的性格与心理,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计划,组织符合教育目的生活化课堂形式。如此,便能在课堂中最大程度发挥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收获较好的教学成果,进而达成教育目的。以《品出情感的韵味》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前期,应带领学生快速走进课堂,在课堂开展初期,教师可以通过聊天的形式将学生带进知识,聊天是生活中常见惯用的一种形式,这一形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远高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本节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询问学生现如今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培养高尚情感?如何更有效的培养这一高尚情感?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回答,结合生活实际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去做的,对于自己的做法又秉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并且从中体会培养高尚情感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谈论自己的生活事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两弹元勋邓稼先、见义勇为青年的故事,并且让学生体会自己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以及对国家的情感。整节课师生以讨论为主,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也会积极的响应教师,在师生的双向奔赴中,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率。

2.3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2.3.1情境设置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必要性。卢梭认为教育主张贴近自然,主张学生应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让知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知识。通过生活与知识的相互融合,可以使间接经验转换为直接经验,这一点与杜威的教学观念有不谋而合之处,杜威主张教育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强调学生应在实践中获取相关经验,从自主探索中发现知识。无论是教育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主张学生的教育应尽可能避免教师的说教式教育,单纯的依附于教材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更难以满足新课程教学指导理念。基于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而言,学生简单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没有在实践中将教材指导思想有效践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就难以有效落实。教材上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参加考试,而走进生活中的知识才是学生切实掌握到的,而这些掌握到的知识就是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法宝。教师的职责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最终内化后而形成的一种灵活的知识形态,这一知识形态会在无形中指引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在生活中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课堂变成一个大的生活环境,每个学生都是偌大的环境中的一员,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主,使学生在环境创设中达到身临其境之感,在情境中加强自己的思想感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开启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依据本节课程教学内容制定相关情境创设计划,力求切合知识,在学生的兴趣感召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3.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具体实施策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教学优势上述进行了详细说明,如何有效实施达成教学目的,是教师还应深入探索的问题。创设情境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紧密相连,同时还要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情境中明确思想品德的教育方向,明确自己应如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践行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中的《以礼待人》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随即创设两个情境,让学生明白礼貌的重要性。情境一:在一辆行驶的地铁中,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年人爱心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中学生并没有让座,而是在低头看书。那么同学们认为该中学生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此时学生都会认为中学生做法不正确,看书本没有错,甚至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但是在旁边还有老人的情况下占用老年人专座这一行为不对,他并没有做到对老人以礼相待。情境二:教师安排两名中学生做社会调研,这两名中学生在对一位老年人展开调研的过程中,说“老头,填一下表好吗?”老人摇摇手,头也没有回地走了。大家认为这两名学生做到以礼相待他人了吗?显然,他们没有做到以礼待人,这样与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在生活中主要以礼待人,才能得到他人以礼待己。通过上述两个情境,学生可以明确感知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也会在情境中感知到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进而在生活中减免错误行为的发生。

2.4教学活动生活化

教学活动是学生实践知识最直观的方式,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探索学生的需求,将活动的教育价值不断扩大,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思想品德教育方向。传统教育中,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听讲为主,而这一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仅限于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技能较为缺乏。新时代教育教师应改变这一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知识,增强学生自身的体验感。以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交友的智慧》为例,教师可以使学生整个交友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例如组织学生在活动开展之前制作一些精美的名片,将自己的姓名、年级、爱好等内容写下来,设计形式各有不一,学生可以自主想象,发挥创造力。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制作完卡片,然后将其交给自己最想认识的同学,这一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朋友。既能展示自己,又能使情感在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回应。活动重在学生的自主体验,一旦体验成功,教学目标就达成了一大半。又如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说网络的优势,一组学生说网络的弊端,然后由班长来整理正反方的观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整合并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抑或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如征集广播稿,学生可以就当代青少年上网问题展开调研,结合实际写一份调查报告,而这份报告正是学生撰写广播稿的主要参考文件,学生在调研活动中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网络的正反面,同时可有效避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2.5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凸显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也应该贯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明确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表现。此在开展评价时,最好能以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对自己整体教学过程有全面的关注。但是不要以结果为导向,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的功利性,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生活化评价就是多考虑学生能否将这些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从这一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尤其是在给学生布置了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或者实践活动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贴近生活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更亲切,同时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比如在《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教学结束后,则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地全过程表现做评价,另外,布置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调查当前我国的网民情况,了解大家都会利用网络来做什么,有哪些不良使用网络的习惯,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随后针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进行评价,尤其要关注他们搜集生活中种种现象时的表现,将生活化教学评价落到实处。

3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在新时代,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都变得越来越频繁。这样的背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同时各国的优秀文化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互相交流。当前的文化特色是丰富而多元。但是在这些文化中夹杂这一些不良信息,对于分辨信息能力还比较弱的初中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冲击,他们非常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误导。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则能让这些知识更利于学生理解,而且从生活入手,会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非常亲切,将其和一些生活现象联系起来,用思想品德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进而提升自己甄别信息的能力。第二,生活化教学能让思想品德科目的价值观导向更明显。基于生活化教学要求,可以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培养。能够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渗透在生活实际中。像这样逐步对他们施加引导,让学生不再只关注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是挖掘其背后的内涵,重视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会在塑造学生三观,培养学生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只有面向生活化才能更有效地凸显其教育价值,因此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呼唤生活化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身边寻找教育资源,加大学生的知识面认知,进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与思想境界。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时代必须面向生活化,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明确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作者:王文臣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石堡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