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精选

初中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学;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人身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一、绿色化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课堂实验,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所谓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针对知识内容建立起对实验成果的理性认识,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每个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利与弊。所谓的利,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明白了实验结论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能通过实验结论产生相关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所谓的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以及实验垃圾等。同样拿PH值实验来说,学生在使用PH试纸的过程中应当考虑节约资源和如何回收废弃物。于是在使用试纸时可以选择两头使用;回收试纸时,可以用完一张放一张,最后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二)在习题练习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所谓在习题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是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绿色化学的相关习题[2]。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对应的习题练习,或者设计一份绿色化学知识框架图,根据思维导图设置试题,作为课后测试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各类题型触类旁通,透彻理解理论知识。其次,策划小组习题演练,制订对答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绿色环保观念。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教学进行课后复习,以此检阅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将题海战术转变为问答模式,增进师生互动,使得知识点的讲解愈发清晰明了,调动课堂氛围。

(三)在知识点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知识点当中渗透化学理念,就是将学生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不能让知识简单的只是知识,而要学会应用知识,形成绿色化学意识[3]。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和调查,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方便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内容,以案例支撑课本知识的理论。其次,讲解化学知识理论和推导公式时,重点突出污染物质,自然过渡绿色化学概念,深化其内涵,引导学生思维。再次,切合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点的糅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将绿色化学理念结合到具体课程知识点中,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试剂浪费,避免污染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环保应当从小事做起。

二、实验教学中正确处理“三废”

化学实验中的“三废”主要指废水、废气和废物。正确处理“三废”,是为了避免实验室成为污染源,同时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进行磷燃烧的实验时,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有毒又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在实验前一定要事先做好防范工作,避免肌肤直接接触到这一白色粉末,以免造成伤害。可将其储存于干燥的仓库内,远离火源,可作为干燥剂使用。抑或是在实验中用于检验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进行科学的保存和储藏。在进行Mg的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取材时要适度,不宜取得过多。Mg的化学性质活泼,和空气接触后特别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危险。实验中若出现Mg的未完全燃烧产物,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按照要求妥善处理。浓硫酸在使用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避免和皮肤接触。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即使是废液也会对金属管造成腐蚀。未经处理的废液一旦排放入水,就会造成水体污染,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正确处理“三废”说到底就是如何正确使用化学教学试剂。教师要学会通过小事告知学生应当如何去践行绿色环保,由小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建立起来的环保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之后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化学实验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首先应当在教学目标中适当增加和绿色环保有关的内容,从教师层面,让教师主动树立起环保意识,并通过教学,将这种理念不断地深入到学生脑海中,使他们逐步形成环保意识,建立起环保观念,最终实现二者相互融合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蒋韵.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41.

[2]巩立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2篇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来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是实验课堂的一大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激发起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多媒体的使用则能大大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具体应用如下所示:

1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确保化学实验

清晰明朗化学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化学知识更具备科学性,让书本上的化学内容更有说服力,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由于其真实的展示内容,清晰明朗的展示过程帮助化学实验的教学意义得以加强。比如在氧化汞的加热分解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收集有毒的汞蒸气,也要让学生观察加热氧化汞时试管壁上出现的水银液滴,并试燃氧气。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对水银液滴的观察效果,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来将试管中的现象扩大,省去了老师实验和精力和让学生轮流观察试管的时间,让实验过程和化学现象更加清晰明朗。

2开展多媒体教学,确保化学操作演示

规范具体由于化学实验是一件非常细致的过程,每一个步骤出现偏差都会改变最终实验结果的走向,而多媒体的运用则可以降低实验失误率,让化学实验演示更加规范。不仅如此,学生动手操作时化学实验课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中学生的化学实验经验有限,学习过程多是对教师的模仿,教师的每一个行为会对学生的操作手法有不小的影响,但是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不但复杂多变,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对此多媒体则可以用规范的操作给学生最好的演示。以实验的基本环节“过滤”这一步骤为例,实验要求过滤中“一贴二低三靠”,其中每一个过程都有严格的手法要求,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保证全班的学生在各个位置,都可以观察到正规的过滤手法,既照顾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又保证了化学实验的规范与具体,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也有重要影响。

3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可控性

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往往不是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完成,也需要学生对每一个化学步骤都进行详细的观察、思考和记录,但是通常情况下,化学实验的进行是很快的,为了让学生在复杂的步骤中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每一个步骤,则必须要借助多媒体的回放功能来帮助学生追溯实验过程。比如,在铝和盐酸及硫酸铜的置换反应试验中,需要将铝丝轮流放在盐酸和硫酸中,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分析化学反应。在这一试验中借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观察两个实验步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让实验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推导。

二、多媒体运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不过如果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不恰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化学实验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多媒体带来的一些疑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3.1多媒体使用不能降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多媒体虽然有着一定的便捷性,但是当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展示、尤其是危险复杂的实验展示时,如果在展示之余并不给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则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学生来学习,而学生亲手进行试验也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把学生观看过多媒体资料“知道实验方法”和学生亲自实验“运用实验方法”混为一谈,就会让化学实验削弱其实践意义。

3.2多媒体播放不能使课堂脱离

教师的掌控在化学实验课堂中,虽然实验过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教师的讲解同样重要。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每一个实验过程都要结合化学课堂的基础知识来进行,如果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展示而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比例,则会使得化学实验的过程减少了化学学习的严肃性,学生在观看资料中怀着“看热闹”的心态,少了一些学习的精神。不仅如此,,如果教师过于信任课件,让多媒体按照正常的流程播放,对于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来说,并不能发挥多媒体应有的优势。因此,虽然多媒体是化学实验的得力助手,但其地位也必须停留在“助手”这一级别,课堂气氛和节奏必须牢牢把握在教师手中。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3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笔者对区域内34所初中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1.教育理念落后,低估实验教学的价值

从与教师的座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严重低估了实验教学的价值。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就是搞搞气氛,激发兴趣”“亲身实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不做实验成绩也不差”“刷题可以弥补探究实验的不足”等等。可以看出,许多教师的课程理念还较陈旧,对实验教学的功能认识不足,往往更重视纸笔测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如图1所示,对初三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在整个学年的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探究”没有足够的理解,这与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不无关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在实验技能的要求上,经历了从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完成常规实验,向体现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转变;在实验思维和方法上,从只注重观察、陈述、分析,到倡导具有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及应用;在学科品格上,从培养基本的实验习惯到发展科学精神与品质。显然,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类实验及探究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教材及《课程标准》建议的课外实验更是处于“鸡肋”地位,组织开设率仅为5%左右。

2.功利化教学,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

本区域的所有学校都配备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为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一些教师在“不影响成绩”的思想指引下,逐渐放松要求,把做实验变为“讲实验”,如图2所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教师处理实验的最多方式仍是播放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记录相关知识点,“轻松”完成实验教学。在参与调查的112名教师中,所有教师均使用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对于教材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仅有极少数教师能够完成。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分依赖,忽略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养成以及学生在亲身实验的过程中对终身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压缩教学时间,擅自更改课程计划

本区域共有34所初中,均能按照国家规定每周安排3课时的化学课(部分学校还酌情增加1课时~2课时的自习或辅导)。由于化学课只在九年级开设,为保证充足的中考备考时间,新授课的教学通常从九月初开始至次年的三月末结束。如果教师按要求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巩固练习和达标检测,每周至少需要5课时~6课时。另外,运动会、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各类考试占用场地等还会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因此,部分学校及教师为了“省时间”,滥用手中的课程权力,于是出现了“分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播放视频”等现象。实验的完成率相对较低(见表1和表2)。这种教学安排不但浪费了“双高普九”的资源与成果,还剥夺了学生主动形成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权利。在2019年市一模考试中,“为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采用排水法”,该问题的难度系数竟达到0.4。有近80%的学生不能给出“收集更纯的氧气,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完整答案。这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动手机会不多,没有获得相关操作和思维的提升。

4.实验室容量设施不足,缺少专职实验员

从本区域学校的整体情况看,实验仪器设备配备是比较齐全的,部分涉农中学甚至略好于城区中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深入,大部分学校更新了实验设施,除个别新建学校,都设立了专用实验室。但不能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学校因资金、管理等原因造成仪器设备不齐全。这些学校主要产生在市区内办学条件薄弱及偏远的涉农中学。另外,由于有关部门对特殊药品(如浓酸浓碱、易燃易爆品等)的购买限制,部分学校还存在药品储备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对于一些体量大的学校,如果要进行一次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的消耗量还是相当大的。调查还显示,一些学校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的原因还包括实验室数量不足。目前,本区域所有学校都只配备一个实验室,而许多学校初三年级都超过10个班级,很难在1天~2天内完成实验教学,分期进行自然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导致一些教师在权衡之后选择放弃实验。此外,区域内的所有学校均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员,部分学校由年老的非专业教师兼任来满足课时不足的状况。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需要教师自己去准备,一些复杂的分组实验常常要花费1天~2天的准备时间,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劳动量,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部分学校的兼职实验员对药品、器材的名称、摆放位置及数量很不了解,造成“缺仪器药品不能实验”的假象。

二、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1.转变思想,加强培训,走出教学误区

从近几年的中考成绩看,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卷中新素材束手无策,探究题得分率较低。事实证明,教师在复习中的刷题行为,并没有换来成绩的提高。究其原因,刷题培养的是解题能力不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设计方案、选取材料、控制条件、评价分析等高阶能力的考察,仅靠刷题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要使教师明确以下几点:(1)实验教学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不是可有可无的。坚持实验教学的学校成绩也同样突出。(2)实验是自然科学的标签。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也不仅仅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兴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这些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都与实验有密切联系。(3)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科学要从兴趣出发,科学发现首先从疑问开始。以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教材所述的“少量”粉末是不能满足实验需求的,装置漏气是很常见的,剩余物是需要无害化处理的。这些内容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4)放弃实验,是教育功利化的体现,走捷径的同时首先要走正确的路。

2.优化评价体系,制定实验教学标准

实验教学是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受、思维提高。实验教学评价要考察实验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化以及实验教学的效率如何。笔者所在市从2011年开始施行中考理化实验加试,这是政府督促学校和教师改善实验教学的一种举措。客观地说,实验加试确实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了实验室,但多年不变的加试内容,学校出现考前突击练习的情况,实验加试一定程度演变成了一种应试。笔者认为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是教育督导部门的合格性验收、对学生的纸笔测试、不定期的技能抽查、学生创新实验大赛等。比如在中考命题时,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应选取真实的实验过程为素材,适当增加实验探究的分值,使学生获得的实验技能在测试中得到反映,让真正开展实验教学的学校和有真实体验的学生更有优势,以促进师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此外,笔者在本区域的实践中,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实验指导手册,制订实验教学基本标准,并在每个实验中注明实验改进、注意事项、实验说明与建议,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章可循。

3.开展实验技能比赛,促进实验教学能力提升

新课程对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要求。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需求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认知,可帮助教师建立发展性的内在需求。为此,在区域内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大赛,教师要在比赛中做好演示实验和改进创新,就必须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就需要潜下心来研究实验的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提升。另外,教师还会将研究成果不自觉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使学生受益。一些教师还在技能大赛中展示了前沿的数字化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对实验探究提供技术支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也必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对教师的培养入手。

4.加强管理和督导,保障较高的实验完成率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4篇

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口头上的讲解,学生通常会左耳听,右耳冒,不会对此印象深刻。但如果,教师将所要讲解的化学原理以化学实验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到化学实验上。并且当学生处在对化学实验的观察状态时,还会发现一些此前从未见过的现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便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做化学实验之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待完成化学实验,便让学生一一作答。又或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身参与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活动了脑筋,并且学生还会因为通过自身努力学到知识而感到愉悦。比如:当教师讲到木炭遇到硝酸钾,木炭自身会发生什么改变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适量的木炭、适量的硝酸钾以及试管、酒精灯等工具,然后按照实验的既定步骤行动起来。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要注意观察木炭和硝酸钾产生了哪些变化,还要用心做好记录,并思考木炭和硝酸钾发生改变的原因。当实验结束后,学生的心理也会充满疑惑,这时教师展开对此化学反应的讲解再合适不过了。教师在动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时,最为要紧的便是教师所说的话语了,如果教师的话语平淡无奇,学生的情绪将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动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时,不妨巧用动词,捕捉动态,进而让言语变得生动、形象。比如:教师可以说:“大家想不想看木炭跳舞呀,木炭跳舞可是美极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学生回答木炭遇到硝酸钾为什么会翩翩起舞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不要给学生的思维设限,也不要急着打断学生的发言。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有位哲人曾将世界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知的,一部分是未知的,未知的总是比已知的大。由此可见,知识总是学不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不仅懂得教会学生知识,还懂得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学生原有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举一反三,利用原有知识去发现未知世界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比如:对于大家都熟知的如何点燃酒精灯的问题,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学生的回答是用火柴可以办到,教师便可以说:老师今天要告诉同学们能点燃酒精灯的不只是火柴,还有其它物品,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当教师看到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时,便可以让学生回顾下老师平常讲过的火柴能点燃酒精灯的原理,当学生回答回顾完,教师便可以说:其实能点燃酒精灯的不只是火柴,玻璃棒也可以。接下来,如果学生问教师玻璃棒如何能够点燃酒精灯,教师便可以告诉学生只需要完成一个实验,便可以明白玻璃棒为什么能够点燃酒精灯。这时,教师要做的是:取出之前准备用于做实验的物品以及器具,然后带领学生展开实验。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我首先选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随后,在高锰酸钾晶体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这时候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酒精灯被点着了。接下来,我又问:有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说它的原理和利用它的原理还能做什么?就这样,学生再次陷入了对问题的思考之中。虽然,在这堂课上,我讲的知识点不多,但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少,反而在一问一答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化学试验不仅给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的机会,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学生在陈述化学试验过程时,语言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锤炼,由此可见,采用化学试验方式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说:化学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为此,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化学试验进行演示,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做一些简单、安全、易操作的家庭小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鸡蛋遇到醋酸会发生什么改变,当学生对此表现出好奇时,教师便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将试验步骤一一告知学生。当学生意识到试验本身难度不高、又安全,并且还能通过试验实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学生很难不会跃跃欲试。当学生将新鲜鸡蛋放入醋酸仲,看到鸡蛋时而沉底,时而漂浮,心理便会对此产生好奇,进而在心里自发的对此产生疑问。由此可见,化学试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对化学教学学科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安插化学试验,从而让化学试验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付波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探究;化学教学;现状;原则;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环境下,合理的实验探究对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占有核心地位。实验作为初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有效改变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特别是在掌握发生化学反应规律和事物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验证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探究教学的运用,对学生创新思维、化学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因此,在教师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改变和完善的促进下,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更具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二)有效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重点在于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运用实验探究开展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意识,充分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并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的学习中,从而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的现状

(一)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时候,经常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将很好的探究实验变成了验证实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及主动的思考,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实验课上成了演示实验课或验证实验课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用近乎多半节课的时间讲授理论、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被压制,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背离了教材中实验探究课的设计意图。

三、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针对上述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实验探究的应用价值,并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实验探究,真正发挥实验探究的作用。

(一)改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实验中,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主体地位,而非局限于实验教学本身,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化学知识。

(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化学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并结合课堂实验内容,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灵活运用、组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应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在课题实验的设计时,教师应当综合考量课堂实验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尽可能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现象、事物开展实验设计,以此增强课堂实验与学生认知、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成就感。

四、强化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及教学大纲的影响,导致以往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实验是检验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化学教学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教学具有全面的理解。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加强实验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重点及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教师在讲解燃烧现象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燃烧现象具有深刻的认识,可以以蜡烛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时出现的白烟性质,而蜡烛燃烧则需要燃烧的条件是哪些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后,并让学生主动进行实践,确切了解和掌握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使学生对蜡烛燃烧现象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结合实际生活,营造化学问题探究情境

真实的化学问题探究情境对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化学实验无法具有全面的理解。因此,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初中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进行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如教师通过展示“暖宝宝”的发热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探究“暖宝宝”的成份及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通过点燃棉花和膨松棉絮和现象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并试着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通过发面为什么要加苏打?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三)逐步尝试开放式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后,适当的设计开放式实验探究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二氧化碳制取研究》一节内容,可提供给学生多种仪器,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合理的组合(如破底试管+烧杯、漏斗橡皮管+烧杯、钢丝笼+烧杯、分液漏斗+锥形瓶等)制取二氧化碳,展示给全体同学,并总结出选取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及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而且还有效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热情,主动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另外,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发.论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4.

[2]张秀芹.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