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生产调查

安全生产调查范文精选

安全生产调查

安全生产调查范文第1篇

2001年至2009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31人,百万吨死亡率达8.86%,直接经济损失138.45万元。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故类别分析,3年中共发生顶板事故23起,死亡了24人,分别占3年事故总数的92%和77.4%;其中瓦斯事故是自1994年我县官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0年后又一起重大的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突出,瓦斯事故再次发生,说明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没有抓到位,预防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措施没有到位。

2、从事故的性质分析,3年25起事故均是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人员“三违”造成的,说明我县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滞后,安全素质普遍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强。

3、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客观上由于全县煤矿基础条件差,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主观上是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煤矿树枝状开采还未根本杜绝,通风状况还不是非常良好,瓦斯很容易产生突然集聚,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从分析来看,事故归根到底均是由于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详细的、科学的操作规程,致使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或无章不循,企业的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负责,加之本身基础条件差,致使事故多发。

4、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分析,25起事故当中,在上午10:30(含10:30)以前发生的仅有3起,而10:30以后发生的占22起,也就是说在企业现场管理人员要下班、或者已经下班、或者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跟班作业致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说明了企业的现场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工人乘机违章操作。这也是我们总结、分析事故以前所忽视的。

5、从事故发生的年度分析,3年中以2009年发生的事故最多,也就是在煤矿行业效益明显、抢生产、争利益的时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说明了企业老板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老问题。

三、对策措施

安全生产调查范文第2篇

一、安全生产细节管理失控的原因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一种运行状态,企业能否安全运行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企业安全生产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由于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涉及企业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因素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可以说,安全是企业与社会综合管理的结果,是一个永续的系统工程。

从社会层面看,由于我国石油工业处于转轨时期,法律法规与政府监管的缺失是重大事故频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业内人士反映多次,我国石油作业队伍到国外施工,在东道国近乎苛刻的环保安全要求和法律限制下,极少发生事故。

从企业层面看,一些生产事故,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故都是因细节管理失控而发生,而且同类事故屡屡发生。惨痛的事实说明,细节管理的缺失与失控,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那么造成细节失控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企业战略不科学、不完备、有重大缺陷

一个不科学、不完备、有重大缺陷的企业战略,必然出现频多的细节失控而导致重大损失甚至全局的失败。比如,没有科学依据,没有任何战略举措,只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来压低成本,必然导致减少安全设施,降低hse投入,靠延长劳动时间来降低人工成本。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导致事故频发。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一个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机构臃肿、管理链过长、流程不畅、人浮于事的企业,一个不能迅速解决问题而是不断制造矛盾的企业管理结构,必然不能全面有效地掌控细节,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3、技术与操作标准落后

技术与操作标准落后,不能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发展,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研究改进技术与操作标准,这样的管理体系与机制,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无章可循,束手无策,造成同类事故频频发生。

4、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力

在石油企业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制度种类越订越多,本子越来越厚,离现场实际操作却越来越远。制定制度时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现场听证;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又缺乏跟踪监督和考核;制度执行后缺乏全面评估,对哪些制度好,哪些制度不适用,不能进行分辨。制度繁琐执行难,制度与执行两层皮,导致制度抢劫了应有的作用。hse贯标重文本轻现场,重认证轻执行,因此,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多是通过hse认证的单位,有的还是先进单位,就不足为怪了。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制定不执行的制度等于放弃了对企业运营细节的管理与控制。

5、企业整体管理与思维方式的偏差

企业整体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任何偏差,都会导致细节失控,进而导致全局的损失与失败。

(1)重对外发展,轻内部管理

转轨时期的企业牌问题与矛盾多发期,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强企业管理的研究与创新,解决各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片面注重对外发展,忽视企业内部管理与改进,必然忽略细节的管理与控制,造成矛盾丛生,顾此失彼,殃及发展基础。

(2)重上层管理机构的高速与加强,轻基层建设与现场管理

上层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基层与现场,不了解基层,所制定的制度、政策脱离基层现场实际;大量人才积聚在上层部门,而基层人员素质偏低,误操作()经常发生,不能解决现场发生的问题,导致问题长期无人过问、得不到解决,大量的细节问题一旦爆发就会酿成大祸。

(3)重表面化的形象管理,轻隐形化的重要生产环节管理

有的企业严格要求员工在厂区内走路排队,却忽略了生产过程中由于超高温而引发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处理与操作规范的研究与实施,从而酿成事故。安全管理存在“抓点不抓面”和“管后不管前”的善。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主要靠安全员、安全科和上级领导监督检查现场巡视;以扣奖金等处罚手段管理安全,缺乏较实际的安全训练和安全教育;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多停留在传达上级领导讲话、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层面,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

6、细节管理控制缺乏技术与能力支撑

精细化管理只是停留在会议上、领导的讲话中或个别企业的初步实践中,尚没有取得普遍的实质性的推进;计算机的使用大多还仅限于办公自动化和一般的信息传输,尚没有普遍应用于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适时有效监控及运行状态优化调整上;设备管理落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预防维修阶段,有的甚至靠经验进行管理,不坏不修。实践证明防是防不住的,岗位人员不懂设备的基本知识,就会造成设备

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频繁出现事故。

安全生产调查范文第3篇

究其原因,很多专业人都做过一些分析,其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缺乏对人思想或心理方面较深层面的分析,因而形成了某些工作缺位,“表面上看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不少工作,但对安全生产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指导”。

剖析当前客观的安全形势,我们感觉到,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存在一个对自身价值和权利义务的再认识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偏离“主人翁”思想的“主人”意识要想在短时期里得到革除,并能平稳过渡到一种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相融合的新思想或新理念的平衡,在目前电网企业现有管理体制下实现有相当的难度,这就出现了一个我们常常提到的所谓“承受能力”的问题,而“承受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与企业的关联度很大,落后的体制、机制只能造就脆弱的“承受能力”,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历史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种现实对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别是安全生产所构成的威胁将逐步显现,在某些局部也许会表现的较为严重。针对这一新情况,传统的立足于对现象、行为的处理方式和简单的目标管理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通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全面把握和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想像,要想在短时间里扭转这种严峻的安全形势,难度很大,必须舍得和敢于下狠药,要通过集中式拉网检查,有针对性地处理一批安全责任意识差、习惯性违章现象严重的单位或个人,让违章、违规责任单位或个人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安全责任事故的可能蔓延。用这种较极端的方式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多少有些权宜,可也是不得已的应急之举,效果怎么样?是否能够切实做到长治久安,关键还是看后继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否能跟得上。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这是一句套话,但又是一句大实话。说我们的领导干部不重视安全生产,绝对是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不注意小节,平时又疏于对安全生产规程、规定的研读,现场监督缺乏针对性和敏感性,对一些管理漏洞、安全隐患、违章现象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警,有时自己到现场巡视或检查工作也不能做好“三戴”,甚至还会为某些违章行为解释、辩护,其消极影响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这里谈领导重视,不是仅仅局限于大会、小会的传达、号召、强调和重申,也不简单地局限于工作计划、费用的安排和落实,重要和关键的是看我们的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是不是能做到身体力行,是不是能抓到点子上,落到实事上。基层员工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对领导干部的言行也都看在眼里,只要我们各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做得身体力行、到位尽责,切实担负起各自分管范围内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敢管、会管、善管,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培训教育是前提。

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是不争的共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队伍老化的问题,人才缺失的问题,也有体制变化造成的心理失衡等问题。可纵观近年来的事故通报和最近检查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却发现导致人员责任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并不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相反往往大多是因为忽视、漠视最基本规程制度的执行,有些甚至就是性质相当严重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所致,对此,说轻点是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说重了就是没有起码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目前,公司系统内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相当大,但主要仍集中在学历教育、技能教育等方面,培训率指标上去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我们培训教育工作“重知轻德”有一定关系。

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锤炼着传统的理想和信念,必然会促使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再认知,和对人生目标的再思考,紧张、躁动、茫然、不安在所难免。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的高收入、高福利,造成了一支充满职业自豪感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部分员工长期滋生的优越感受到了冲击,加之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在某些局部或方面的缺位,使部分员工的心理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学习缺乏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谈不上什么责任心,其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都有所降低。因此,在这种大变革的,对供电企业这种传统国企而言,要让自己的员工爱岗敬业,忠诚守责,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这种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普遍意义上培训教育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解决一个心态问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我们的员工用历史的眼光、社会的视角,对自己的职业和职业能力进行再认识、再比较。比较应讲究科学客观,纵向要比贡献、比责任,横向可比艰辛、比待遇,要摒弃消极心态,反对狭义的、片面的、非主流的比较,从而在心理上、主观意识上找到新的切合实际的平衡点。其次,要解决一个能力提升的问题。三支队伍建设,即将施行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岗位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新的培训教育机制的建立,激发和培养员工内在的学习力,努力提升员工人力资本的价值,为员工参与岗位竞争,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要解决一个奉献的问题。这是人生高层次的追求,也是我们培训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也许与某些员工个人的理想和目标有些差距,但要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完全统一难度很大,这里就有一个“舍小求大”的问题,也有一个起码的职业道德的问题。我们不反对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我们坚决反对“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某些不能胜任、不愿尽责,甚至危及生产安全的员工,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很有必要。

第三,制度科学是保证

安全生产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覆盖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激励人、约束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企”。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本思想。我们不提倡搞惩罚文化,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宜多使用“你做了…,将得到…;你违反…,将失去…”等措词;少用“你违反…,将扣除…”等措词。努力尝试将“期权”概念融合到安全制度体系中,让安全生产作为长期投资为员工所认识、所接受,而不要因为滥用“扣除”等词汇,让员工觉得其“既得利益”受到了侵害,而造成负面影响。当然人文关怀并不排斥制度的严肃性,该“一票否决”或严肃处理的,自然是法不容情,毫不姑息。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民主集中。一个好的制度的出台都是源于生产实践的要求。因此,要能解决问题,起到实效,并为大部分员工所认同,就必须经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多次反复,要在符合大的原则和框架的前提下集中大家的智慧,让广大干群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试行不断完善。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科学严谨。制度体系是企业管理所依据“法律”和“准绳”,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讲究的就是科学严谨。因此,制度间不能互相矛盾,要注重统一、协调,实现关联、互补,力求实现闭环或链式的管理。从体系的角度努力做得“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制度体系要体现“综合放大效应”,即不仅要让遵章守纪者“名利双收”,让违章违纪者为高昂的“学费”买单,而且还可以通过预期的“机会收益”进行激励和约束,从而用制度科学的力量实现安全生产的“法治”。

第四,绩效考核是手段

尽管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新的收入分配制度呼之欲出,但绩效考核作为“依法治企”的常规武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回避不用,更不能无序滥用。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因此,我们开展绩效考核,不论是对干部还是对员工,不论关系是亲还是疏,都必须一视同仁,否则无以服众。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领导干部要敢于、勇于承担责任,遇事不推诿,遇利不伸手,做遵章守纪的表率。对制度规定的奖惩要切实兑现,奖要奖得人心动,罚要罚得人心痛。对先进要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对违章违纪人员要处理到位、教育到位、安抚到位,尽可能对事不对人,这个分寸的把握很有讲究,很值得我们各级管理者通过实践去总结和体会。

安全生产调查范文第4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本次主任会议议题安排,前阶段区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对我区《安全生产法》自2006年11月1日公布施行以来的贯彻实施情况,到区安监局、区总工会进行调查,分别听取了二个部门的情况汇报。10月26日财经委陪同人大各位主任,视察了区域内清江油库等五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看,近二年来区政府对《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是高度重视的,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安全形势状况基本稳定。一、主要工作1、领导重视,原创: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新区建设发展的实际,一着不让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全区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监管体系。二是坚持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一票否决”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三位一体”的业绩考核范围,严格实行层层负责的目标管理。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重点行业和单位普遍建立了专人负责的资料台账,制定了重大险情应急处置预案。2、强化宣传,努力提高安全意识。二年来,区政府通过“安全生产月”、“一法三卡”、“安康杯”等活动载体,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学习《安全生产法》的工作力度,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有了提高。据调查,近二年全区各个层面召开的安全生产法规学习报告会20余场,参加人数达1万余人次;组织咨询、讲座、录像、电影等各项活动近50余场,参加人数达1.5万余人次;悬挂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和横幅7000余幅;印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等宣传材料5600余份;举办各类培训27期,受训人员达31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3、加强检查,认真消除事故隐患。首先,区政府建立了重大节日(或活动)由区领导带队参加的安全检查和每季度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对检查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其次,各职能部门和街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根据“五个落实”的工作要求,具体安排部署每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二年来,全区通过检查发现各类事故隐患1340多件,排除1270余件,整改率95%以上,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责任事故,其中:调查处理伤亡事故10余起,处罚10余万元,有效地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4、突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区划调整后,区政府集中力量,认真组织开展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锅容管特与燃气,密集场所消防,农业机械和道路交通安全等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及时排查了隐患,狠抓了整改。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安全问题,原创:得到了初步解决。如质监部门收缴不合格钢瓶1779只,消防大队重新确定108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交警大队处罚超载违法行为983起,建设局、安监局联合对33个建设项目和275间民工宿舍进行跟踪检查等等,推动了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二、存在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一部分私营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职工在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2、少数企业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成片拆迁建设的河西工地,出现不少新的安全隐患。3、全区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制度还需强化,应急快速反应能力有待加强。三、几点建议1、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学习,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让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安全法规的基本内容,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和创建“安全家园”、“最安全城区”的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城市安全保障措施,促进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要根据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加大领导力度,不断提高职能部门和区、街道、社区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继续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坚持“一票否决”制度,积极探索先进、高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3、加大公共安全资金投入。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大量增加的公共聚集场所,给我区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诸多的隐患,城市公共安全的任务必将更加繁重,区政府要把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争取多方支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安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项目要坚持安全设施同步建设。4、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一是凡符合条件尚未建立工会的私营企业,都应按规定成立工会组织,切实把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二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安全检查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要把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重点环节来抓,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调查范文第5篇

——关于分局青工安全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2005年5月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为增强团组织抓好青年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局团委组成工作组,深入管内运输主要站段,就青工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工作过程

自3月24日至4月9日,团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地区车站、机务段、南辆、北辆、电务段、工务段、客运分公司七个单位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本着与青工“面对面、心贴心、交实底、摸实情”的原则,采取了听情况介绍、下发调查问卷、查阅有关资料、与青年职工座谈、征求领导意见、检查青工现场作业等方式方法,对青年所想、青年所看、青年所为、青年所需等影响青工安全生产诸要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做好青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

调研中,听取了各单位团组织抓青工安全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青工座谈会7个,与一线青工谈话32人次,征求了有关站段领导就青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意见建议,检查了齐机215青年机车包乘组和齐电三间房驼峰自动化工区青年班组,并查阅了年初以来有关青工两违信息分析等相关资料。与此同时,面向全分局各运输主要站段青年职工下发了1200份调查问卷,全面了解青年职工安全思想动态,为调研工作提供了真实依据。

二、青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调研中,我们针对影响青工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主要是:

(一)、青年职工队伍状况分析

据统计分析,分局35岁以下青年职工队伍具有“比重大、分布广、一线多、责任重”的特点。所说比重大,齐分局32个运输一线主要站段(车、机、工、电、辆、水电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5021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10409名,占职工总数的41.6%,成为分局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分布广,10409名青工均衡分布在车、机、工、电、辆、水电系统32个单位之中,可以说,每个生产班组、每个作业工种都有青年职工、都有团员青年;一线多,在10409名青年职工当中,有78.4%的青年职工工作在运输生产一线。以齐机为例,597名青年职工中有534名青工分布在运用、检修、设备、信号等主要车间和一线岗位,特别是在运用、检修的关键岗位上,青年职工达480人,占青工总数的80.4%。车务、客运系统的青年职工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比重则更大;责任重,从青工分布的情况上可以看出,在我分局,青年职工是企业振兴发展的骨干力量,广大青工工作在运输生产第一线,直接守卫着分局的安全大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青工思想、工作、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分局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乃至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青年职工安全思想分析

思想支配行动,了解和掌握青年所想、青年所看、青年所需是解决青工安全问题的关键,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对此,我们从3个方面提出了10个问题与青工进行面对面坦诚交流,全面掌握了青工的安全思想动态。

1、青年眼中看安全。第一问:我们天天讲安全,你认为安全确实重要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近乎是一致的。广大青工普遍认为,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旅客、货物的位移是动态的,我们每天都处在事故的边缘,处在安全与不安全之间,保证安全应该是每个职工的第一责任。第二问:你认为现实安全生产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52%的青工认为是不按标准化作业,习惯性两违;26%的青工认为是技术业务不能满足安全工作需要;16%的青工认为是责任意识不强;6%的青工认为铁路现有技术装备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第三问:从本岗位出发,你认为怎样才能保证现实安全?对于我们列举出的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要素,青工认定的排序结果是:增强责任意识为先、提高业务素质在次、第三是加强干部监控、改善技术装备。青工普遍认为,激发职工保安全热情,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内因基础,“要我安全”的控制必须以“我要安全”的思想为前提。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提供相适应的素质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干部的监管监控,确保现场作业的万无一失。

2、青年心中评干部。第四问:你认为各级安全管理干部的形象、作用如何?对于各级干部的形象和作用,广大青工众说不一。总体看,近年来,各级干部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严细深实的作风赢得了职工的信任,特别是各级干部在工作中的尽职尽责和在安全生产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广大职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认可,许多青工讲:“现在,干部的作风比从前有了明显转变,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各级干部深入现场,放弃星期天、节假日,与职工共保安全”。而对于部分干部,广大青工则持有不同意见。有的青工认为,部分干部工作中脱离实际,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严重,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文章,让职工产生反感;有的干部能力不够,官气十足,深入基层,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职工难以接受;有的干部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高,靠一知半解盲目指导基层工作,给基层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让职工难以信服。第五问:你怎样看待当前的干群关系?认为干群关系融洽的占38.2%,认为平淡的占31.6%,认为紧张的占30.2%。从比例中可以看出,青工对于当前干群关系的态度并不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现实的安全管理把作业层的职工看作是管理的终端、控制的对象,广大职工每天工作在各级干部的监控之下,久而久之,必然产生职工心理上的隔阂。二是部分干部工作中不注重方式方法,就控制抓控制,就两违抓两违,不善于做化解矛盾的思想工作,有的职工讲:“现在的干部只会抓‘两违’,干群关系就象“猫鼠”关系一样,你抓我躲,你躲我抓”。职工因此产生距离感。三是部分干部能力素质不高,自身形象差,职工不信服,群众不拥护,影响了干群关系。第六问:你认为干部应做到哪些才能令职工接受和信服?在青工心中,对干部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做到业务精通。二是要时刻代表职工利益。三是要做到公正合理,“一碗水端平”。

3、青年口中谈管理。第七问:你所感受的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青工的共同回答是:“严”。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现在的管理也太严了,过去‘西瓜大的事’都不算事,现在‘芝麻大的事’也要提级处理,我们每天工作都要时刻提防着,生怕出事。出了事,不仅自己受损,有时还连累周围的同志,实在不值得”。第八问:你怎样看待干部的“五定”管理?干部“五定”作为现阶段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各级干部尽职尽责、强化现场作业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在职工眼里对“五定”管理却有不同的理解。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五定”太“死”。近年来,职工的“两违”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干部的“五定”定量却长期不变,很多干部为完成定量不得不“鸡蛋里挑骨头”,让职工感到,和过去相比,自己干好也是被抓,干坏也是被扣,没什么两样。二是用“五定”考核代替说服教育,职工感到办法太“生硬”。许多青工反映,对于职工出现的“两违”,干部很少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考核扣钱,这样的结果就使得职工不能从“两违”自身的危害性上加深认识,而认为自己被抓是“点背”、“运气不好”。这样,无助于解决安全思想上的根本问题。三是“五定”考核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强。部分职工反映,同样是一种违章,被段级以上检查组发现,就要提级处理;有的干部在执行“五定”标准上好人主义严重,对职工违章类别的判定随意性强,职工不能信服。第九问:你如何看待安全大检查工作?调查中,有近50%的团青对反复开展的安全大检查活动持抵触、厌倦情绪,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青工认为,每次大检查反思出的问题多数是过去的老问题,职工现场作业就那么点事儿,没有太多可反思的。二是每次青工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很少得到整改,职工为此失去了信心,不愿意再主动的查摆问题、反馈意见。第十问:你对分局实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三大”业绩滚动考核了解吗?调查中感到,有80%的青工能够说出八字安全管理办法和三大业绩工程考核的基本内容,但有近50%的青工对办法的内涵不了解,对实行新的管理方法自己应承担哪些责任说不清楚。部分青工认为,作为一名职工,只要掌握本岗位上的作业标准,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管理上的事应由干部去研究,职工无需、也无力去参与管理。

综上所述,广大青工对十个方面问题的回答反映出:在分局管理从严、志创一流的工作环境下,广大青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自我要求普遍提高,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工作中,他们心系企业发展,关注分局安全,敢于敞开心扉,勇于揭示问题,体现了青年人“敢想、能为、求进、争先”的思想和品格。对于青工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片面看法,以及提出的有关干部、管理等方面的不同意见,也应该引发我们对加强青工教育、强化干部作用、优化安全管理的重新思考。

(三)、青年职工素质状况分析

职工素质高低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分析我分局青工素质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用工制度改革,使青工文化结构不断优化。自铁路企业实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取消退休顶替接班制度以来,我分局青年职工在数量上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青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技以上文化程度青工占较大比重。调查显示,在运输系统10409名青年职工中,技校以上文化程度青工占55.8%,其中,中专以上的占21.4%,大专以上的占8.9%。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32.6%。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分局严把用工素质关,除接收部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外,对于每年新接的转业新兵,也必须经过三年的技校学习方可上岗,由此大大提高了青年职工的整体素质,使青工队伍的文化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党、团员青工占较大比重。近年来,分局各级党团组织本着积极地、有计划地在一线岗位青工中发展党团员的原则,严格组织考察,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使一大批先进青工光荣地加入了党团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分局35岁以下青工当中,党员1216名,团员2365名,分别占青工总数的11.7%和22.7%。

2、培训力度加大,使青工业务素质普遍提高。近年来,分局党政工团各级组织把提高职工技术业务素质当作一项基础工程、治本工程,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等多种手段,提高职工保安全本领,特别通过开展群众性技术演练活动,使青工业务素质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剖析齐机、齐站、齐电三个单位,有这样几组数字:在2003年开展的“档级对等、岗职相符”考试中,青年职工及格率达到98.2%,优秀率达24.6%,有87名青工岗位工资晋升一级;在三个单位不同阶段组织的业务考试中,青年职工合格率均达到了98%以上;在连续五年的业务系统技术比赛中,青年职工占参赛选手的86.5%,并先后有一大批青工荣获局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我们认为,青年职工业务素质总体上能够适应安全工作需要,并在对技术理论掌握、部分工种操作实践上优于其它职工,体现了青年职工的素质特点。

3、技术设备更新,使青工自身优势得以展现。青年职工具有记忆力好、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在铁路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广大青工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掌握,与其他职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机务系统列车运行装置--93的投入使用、动力机车换型,车辆系统工艺流水线改造、新设备投入运用,电务系统提速道岔、十八点信息移频自动闭塞和自动化驼峰等高新技术设备的学习和使用上,青年职工充分发挥智力优势、精力优势和求实创新精神,带头学、用心学,率先掌握了新技术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待学习兴趣不浓。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团青对待日常业务学习态度不积极,认识有偏差。有的青工认为,运输岗位多数是熟练工种,不用死学规章,靠时间积累,素质自然会提高;有的认为本岗位工作技术含量低,反反复复就那么点事,没什么可学的;有的认为规章规定的标准很高,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做到,学会了也用不上,不愿学习等等。

2、现场作业缺乏经验。“理论考试有余、实做经验不足”是青工技术素质的一大特点。调查中青工普遍反映,在现场实做上缺乏经验,特别是遇有非正常情况下处理故障、执行作业时,更显经验不足。从年初以来青工发生的各类事件分析中,也不难看出,因缺乏经验造成的行车事件占总数的38%。

3、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单位职工教育工作导向偏差,重理论、轻实做,重尖子、轻全员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广大青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近日,从分局车辆系统技术表演赛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参赛方式上,由过去选尖子参赛为抽考指名参加,使得技术比赛呈现另一番结局。56名参赛选手,理论考试平均分数72.6分,实做比赛有14人达不到规定标准。比赛不仅赛出了差距,也为我们加强全员性职工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青年职工作用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青年职工以其自身优势和特点,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青年人发挥了自身优势。青年职工具有他人不可比拟的体力优势,对此,分局团委在全分局组建了346支青年突击队,以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多样的活动方式,在抢装抢卸、刨冰除雪、抢修机车、施工作业、设备维修、职场改造等任务面前,主动出击,冲锋陷阵,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政领导也把青工队伍当作解决生产关键的骨干力量,遇有急难险重任务,首先想到的是广大青年。在日常生产活动中,青年职工能够主动的承担起相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受到了其他职工的赞扬。

2、在运输一线关键岗位,青年人发挥了骨干作用。从青工分布上可以看出,广大青工78.4%工作在运输一线,在机车乘务员、车站调车组、工务的养路到电务的中修、现场以及车辆的检车员等关键岗位和主要工种,都有青年职工工作的身影。此外,全分局现有青年班组50个,其中,部级青年文明号班组3个,省部级青年文明号班组9个,局级青年文明号班组8个,各级文明号班组分布在全分局各个领域,在安全管理、班组自控等方面创造了先进经验,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3、在安全生产非常时期,青年人担负了重要责任。青年职工具有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特点,在分局发生“4.20”事故以及安全生产出现波动等非常时期,青年职工往往触角最敏感,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调查中发现,在今年第二季度安全整顿、反思活动期间,青工“两违”比例较第一季度有明显下降。此外,在分局改革措施出台,生产布局调整的非常时期,广大青工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响应号召,在分局政策引导下,许多青工举家迁移到新的地区,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为深化改革做出了贡献。

问题有四点:

1、工资收入与付出劳动的反差,使青工思想不够稳定。这次调研,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问卷上开辟了“牢骚网站”专栏,就是要给青工一次宣泄委屈、牢骚和怨气的机会。其调查结果令我们感叹,竟有88%的青工倾诉同一个问题:工资收入太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很多青工直言道:“现在管理越来越严,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青年职工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可是与其他职工相比,我们每月五、六百元钱的那点微薄收入怎么能与劳动的付出成正比?长期下去,我们的思想怎能稳定?工作积极性何以调动?保安全岂不是一句空话?”调查走访中,青工一致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要靠企业增收创效,二要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公平合理、运作有效的分配机制,真正体现按劳取酬、以岗计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调动起广大青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2、青工“两违”虽有减少但仍大量存在。近年来,青年职工发生“两违”比例有所减少,并且按照青工数量比率计算的话,相对少于其他职工。以齐机为例,齐机青工总数占职工总数的43.5%,今年一、二季度考核中,青工发生“两违”和脱标比例占全段总数的11.5%,运用车间青工占车间总人数的29.8%,从每月“两违”的比例上看,青工仅占9.3%。但从保安全的角度出发,每一次违章都可能酿成一次大的事故。特别是调查中,广大青工不加掩饰地说,未被发现的“两违”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对此,各级组织更不可掉以轻心。通过对齐机、齐辆、齐电、齐工四个单位上半年青工发生的403件“两违”情况分析,其中A类“两违”54件,占“两违”总数的13.4%,B类145件,占总数的36%,C类两违204件,占总数的50.6件;从发生“两违”的原因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侥幸心理,对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干惯了,不当回事;三是图省事,简化作业程序。

3、部分青工思想落后、技术薄弱,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他们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思想上麻痹大意,工作中惯性违章,始终处在事故的边缘;部分青工技术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现实岗位需要。特别是刚入路的青工,工作热情很高,但缺乏实践经验,遇有非正常情况作业时,不能独立应对;有的青工思想不够稳定,容易受客观环境变化影响,遇事思想波动较大,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4、部分党、团员模范作用不突出,缺乏影响力。有的青年党员和共青团员不注重加强自身修养,自我要求不严,工作中起不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分析1--6月份青工“两违”情况,其中,党、团员“两违”发生率分别占12%和16%,虽然比例不大,但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三、调研后的几点启示

1、青年是保安全的重要力量,只有重视青年、赢得青年,才能把握工作上的主动权。江总书记曾指出:“赢得青年,就赢得了希望和未来”。在企业中,青年以其“敢想、能为、求进、争先”的品格特点,成为推动企业发展进步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当前,在铁路安全责任日渐加重的形势下,拥有和掌握一支敢打硬拚、精干有为的青年保安全大军,是企业的财富之本、力量之源。各级党政组织都应把加强青年职工队伍建设当作一项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治本工程,了解青年所想,关注青年所需,指导青年所为,在重视与支持中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在教育和带领下,确保青年作用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内在潜力,调动广大青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为分局安全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2、只有从职工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制定安全措施,才能增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一线职工是分局安全大门的直接守卫者,一线岗位是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的终端,任何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都应围绕一线岗位和职工实际来展开。我们感到,对于部分职工提出的涉及安全管理、干部作用等方面的不同意见,应该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和思考。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看,一项制度、一个办法执行久了,必然会产生某些方面的负效应,这就需要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呼声,从现场工作实际出发,对原有的措施办法进行修改完善,使各项制度办法更加合理,落实更加有效。

3、坚持从严管理,必须与过细的思想工作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保安全工作氛围。我们认为,有效管理的结果应该是干部职工精神集中、思想稳定、主动尽责、工作到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不仅违背了我们的管理初衷,也不利于安全生产。调研中,青工普遍感到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这需要我们做认真的思考:是真的管理过严,还是严管过程中思想工作不到位,造成职工的不理解?我们感到,答案应该是后者。缓解职工的紧张情绪,要求我们不仅要调整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更重要的是用过细的思想工作化解职工心中的疑惑,缓解职工思想上的压力,让广大职工正确认识严是爱、松是害的深刻道理,正确理解从严管理是解决现实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必然过程,努力在干部职工中营造出一种“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把加强职工培训当作治本工程,靠“提素”保安全。在影响安全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之一,路局安全管理办法把人员素质当作基本要素,足以说明它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调研中的大量事实表明,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对于增强广大职工保安全责任意识,激发他们保安全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对于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处理问题能力,有效防止各类事故产生重要作用,而对于各级管理干部,必须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当作重点,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当作重点,把灵活运用工作方法当作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实安全工作需要。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青工思想特点和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牢固青工保安全思想防线。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青工思想教育上不仅肩负着重要责任,也有其自身的组织优势。要针对这次调查结果,认真梳理青工安全思想上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增强青工保安全责任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活动。一是要针对实际,开展系统教育。通过举办安全演讲赛、事故图片展、当事人现身说法、出事故算账对比等活动,向青工灌输“安全第一”、“安全生产我有责”、“在岗一分钟,负责60秒”等思想,不断增强保安全责任意识。二是掌握方法,开展专题教育。针对因客观因素、个性事件引起的青工思想波动等,团组织要通过走访谈心、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专题教育,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稳定青工思想。三是突出重点,开展后进保帮。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全方位调查摸底工作,对“三种人”,即:安全上的危险人、纪律上的松散人、技术上的薄弱人进行个别教育,层层建立安全包保责任制,强化重点控制,确保万无一失。

2、挖掘潜力,调动青工保安全工作热情。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安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工,各级党政组织要在推优入党、择优上岗、就学深造、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为青年成才创造条件。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选树、大力宣传青年安全工作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激发青工保安全工作热情。二是要关心青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团的组织要密切与青年的联系,了解青年工作所想、生活所需,积极为青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对于团组织无力解决的,各级党政组织要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支持,以此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消除青工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三是要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提高青工的收入水平。这是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要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借鉴三间房车辆段工资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各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步伐,真正建立起公正合理、奖罚分明、按劳取酬、运作有效的工资分配机制,让广大青工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激发保安全的工作热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