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产业项目管理计划

旅游产业项目管理计划

1、景点建设方面。按照旅游业“六区”和总体布局,结合*区的资源优势与区域发展的前景,以“完善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创造精品”为目标,形成*区立足区域、面向世界、层次分明、特色各异的景观休系 20*年—20*年 开始对外滩风貌延伸立面整治工程,对北起延安路、南至新开河七幢大楼进行改造,重塑地区功能,延续外滩风貌,完善都市形象,使之成为*江西岸核心滨水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打通从豫园到外滩的“景观通道”。 开展外滩源一期工程,建设大绿地、苏州河亲水平台等项目。加快十六铺地区水上旅游的开发,前期开发以大达游船码头为代表的*江水系旅游。 挖掘人民广场*都市旅游原点这一无形资产,在人民广场建立中国东西向国道零公里的标志,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 20*年—2010年 充分发挥外滩源地区毗邻苏州河、*江、*路的区位优势,开发14幢*市保护性建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原则,建成集文化、商业、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充分体现*特色的都市休闲综合体。 以十六铺地区为重点,开发外滩滨江旅游功能,强化以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包括水上巴士)及游艇码头、滨水休闲绿地为代表的水上旅游和岸上观光功能,以此为中心建设“南外滩”旅游,并直接与*世博会接轨。 充分利用世博地区旅游公共空间旅游、商贸、会展等功能,与*区内其它五大旅游公共空间互为依托和功能互补,使之成为带动*旅游腾飞的增长极。 2、旅馆建设方面。按照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结合世博会的举办,优化结构、多元发展、合理布局。 20*年—20*年 不断完善常规的评星定级审批和复核工作,加强对宾馆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 加强对现有高星级宾馆附近配套休闲产业的开发,对明天广场、威斯汀大酒店等周边支马路增配相关旅游要素。 人民广场地区完成新世界丽笙大酒店、世茂酒店二大高星级酒店的相关建设与评级。 加快豫园地区、外滩风貌延伸段的高星级酒店建设,协助完成福佑大酒店、东方饭店的建设或改造,并引进世界著名的国际酒店集团参与管理。 调整区内住宿接待设施结构,推动连锁业态的经济型旅馆发展,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在豫园等区域,鼓励建设具有典型石库门风格的民居或旅馆。 20*年—2010年 以*区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建设沿*路、南外滩、延安路一带的宾馆群落,并配套完善娱乐购物等相关设施。 外滩源地区打造顶级豪华酒店“*半岛酒店”,完成洛克菲洛项目。外滩风貌延伸段增建高星级宾馆或酒店式公寓1家。 配合完成世博会园区内的宾馆、会展等设施建设,通过高中低不同档次的结构配置,形成对奥运会、世博会客流不同需求的接待能力。 3、旅行社建设方面。将在保持总体数量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原有企业和引进企业品牌塑造与竞争力提升,引导组团向外和引客入内并重。 20*年—20*年 加强对游客流向的引导,在区内旅游行社以组团出游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产品,组织全国旅游者和海外旅游者来*区旅游,为繁荣*区旅游业作出贡献。 深入开展商旅文结合,应大力推广新世界和旅行社合作的经验,探索联动形式,促进游客的购物消费。 根据旅游团队的无法直达中心城区的特点,尽快转变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全方位为散客二次组团,开发*半日游、一日游,以满足游人购物观光的需求。 以市场为主要调控手段,调节旅行社的数量。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和管理,从质量上加强市场规范,促进诚信经营,建设文明窗口行业。 20*年—2010年 推动区域内旅行社和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商独资旅行社。 根据新的市场需求,推动旅行社拓展业务,从传统的组团、办票中转变过来,根据游客市场的需求,开展导购、导玩等综合性服务。 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向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发展,形成具有多元投资、较大规模、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 4、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从扩大经济效益、提升城区文化品味、扩大形象宣传的目标出发,组织和策划旅游节庆活动,开发旅游新产品。 20*年—20*年 积极开发区内三山会馆、《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参与区域内外的“红色旅游”开发。 加强对“*旅游节开幕大狂欢”、“豫园中国日(节)”的培育,形成节目有规律、风格鲜明、品牌突出的特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市民到商业旅游区消费。 加强对豫园、*路、人民广场等周边地区的特色街区建设,形成放射性的旅游布局,丰富旅游节目,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延长逗留时间。 深度开发世纪广场,展现“都市时尚”文化,使之成为开展旅游经济的又一平台。 20*年—2010年 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开发各种红色旅游纪念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创造更多的红色旅游衍生品,拉长红色旅游的产业链,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以奥运和世博为主题,开发专题旅游产品,通过引入大量的人流,带动商流、文化流进入*,以旅游促进*对世博经济的把握,扩大区域影响力。 开发*江、苏州河水上旅游线路,开发由水上进入世博园区的旅游专线、引进私家游艇等高档次的水上旅游项目。 和有关国际机构合作,引进具有国际性的时尚旅游项目,提高旅游节目的影响力,形成集娱乐性、休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丰富多彩旅游文化活动,扩大*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5、服务保障方面。进一步强化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建设以人为的旅游服务保障设施,通过交通流、信息流的聚合,营造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环境。 20*年—20*年 采取利用、组合、借势的原则,进行旅游产品整合,把六大公共空间串联起来,组成*区内的“黄金观光旅游圈”。 加强*路世纪广场和豫园商城两处旅游咨询中心的功能建设,加强对旅游者导游、导购和紧急求助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开展旅游咨询服务日活动。组织市内外景点、旅行社、宾馆、文化游乐场所、旅游定点商店和服务单位等,为中外游客在*参加都市旅游提供全面的咨询活动。 开展“网上旅游信息港”的建设,集合区内外旅游企业的旅游信息,开展电子票务、网上订房等实务性操作,服务各地旅游者和旅游企业。 20*年—2010年 加快区域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以M4、M8、M1等三条轨道交通的建设或规划、河南路拓宽规划等为契机,继续完善旅游旅游景区、景点标志、引导指示系统。构建交通顺畅、停车方便的枢纽性旅游中心城区。在此基础上,建成连贯浦东浦西的“黄金商务旅游圈”。 在周边各区县、长江三角洲区域和全国旅游信息协作网的基础上,构成能引领*都市旅游新时尚的*旅游信息港。拓展*区时尚旅游产业的效益扩张。构建出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旅游综合现代服务体系。 组建成比较完备的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人才培训管理、旅游危机管理和旅游者急救等工作网络体系,科学、高效地应对服务奥运、世博期间的旅游高峰。 6、商旅文结合方面。贯彻*区商旅文结合的战略,整合资源、相互融入,使*旅游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色更为丰满,更旅游产品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 20*年—20*年 人民广场周边,在*路、西藏路的交汇口,逐步形成以新世界、新一百、世贸国际广场为代表的黄金消费圈,成为游人的高端消费场所。 结合豫园历史文脉综合消费圈建设,完成庙前广场、金豫基地的工程建设,进一步开发豫园地区的旅游功能,促进商业与文化的结合。 配合杜莎夫人腊像馆、世嘉游戏城、多厅电影院之类高档娱乐设施的建设。 依托*大剧院、*音乐厅、和平影都、逸夫舞台等为支撑的高雅文化娱乐圈,积极参与福州路文化街建设,开展*文化之旅。 20*年—2010年 结合外滩世纪经典消费圈大力引进同中央商务区相匹配的高端品牌、高档餐饮和高级会所。开展精品购物游,充分发挥引进10-15家国际顶级专业专卖旗舰店,20-30家顶级餐厅、30-40家高档休闲娱乐场所的消费能级。 *路以“四大公司”再造、挖掘老字号品牌特色优势为契机,开展休闲购物旅游。对重点扶植的20个老字号名牌、10家旗舰店以及*路沿线一批支马路,开展旅游配套一体开发。 配合豫园商城、豫园小商品市场和*路步行街重点培育旅游纪念品市场工作,特别是做好对以豫园地区为主的旅游纪念品集散配合中心的规划和建设的配合,加强客流引导。 开展商旅文整合促销。将旅游产品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和商贸活动相结合,组织以会议、展览、文化、娱乐为主要内涵的专项旅游市场,整合成“商旅文”旅游精品。 二、职能转变和配套措施 (一)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 1、加强综合协调。旅游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涉及国民经济诸多相关产业,然而,目前旅游主管部门管理范围仅涉及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业的部分领域,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的管理格局,旅游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整合文化、商业、社会等资源,拓展旅游行业的协作范围,提升相关产业的联动能级。 2、加强规划引导。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政府部门的进行宏观调控、引导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旅游管理部门要按照区域经济社会的总体目标,制定有利于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规范,对旅行社、宾馆、景点的布局、档次和建设等进行有序引导。 3、加强旅游宣传。在国际竞争、区域竞争日益剧烈的环境下,旅游宣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政府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地区旅游形象宣传的工作,通过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编制组织电子读物等各种宣传资料,向相关客源市场推介*旅游特色产品。 4、加强信息服务。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将以提供旅游信息作为服务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载体,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如加强企业评优、资格等级、信誉等级等信息收集与公布。 5、加强市场规范。旅游主管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切实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以规范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规行为、保护旅游者权益为主要目标,开展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过程中,注重行政手段与经济、法律手段的统一。 (二)保障措施 1、创新产业理念。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对旅游的指导,全面评价旅游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抓旅游业就是抓综合性发展的观念,注重旅游与城区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联系。 2、落实法制保障。法制是旅游产业健全发展、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改革投资体制等决定,同时国家旅游局和市旅委在贯彻行政许可法时又公布了相应的旅游业审批制度。*区旅游主管部门,亦应在权限范围内,制订相应的法规,以保障具有海派特色的“海派经典之旅”旅游精品尽快推向市场。 3、加快体制改革。从*建设“四个中心”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出发,加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体制上的保障。进一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政企分开、鼓励旅游投资多元化、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扩大旅行社对内对外开放度、推进企业股份制、实施名牌战略、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 4、优化总体环境。环境建设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模式中的重要工作,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设环境优美整洁、设施完备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对游客的友善程度、营造人人支持旅游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发掘和培育具有浓郁特色的人文环境。 5、创新行业管理。加快对旅游产业市场化管理手段的探索,建立起行业诚信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体系。进一步发展旅游行业组织,以行业协会建设为抓手,促进旅游行业机制健全。 6、推进人才培养。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复合型的旅游管理、经营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实施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 (三)配套措施 1、鼓励旅游产品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品牌与重点项目,要通过政策、资金或协调等手段给予支持,发挥区内外旅游企业挖掘*旅游资源和投资开发旅游新产品的积极性。 2、加强招商引资。要注重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企业的引进,特别是注重品牌、管理技术、资金的引进,区政府要对重点企业的引进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3、促进旅游产品组合。加强区内的旅行社、宾馆群落、商务楼宇与文化设施等相关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与信息上的交流,通过合理规划,加强指导,促进行业间的融会发展,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倍增效应。 4、跟进重点项目建设。区内各重点项目开发过程中,要有超前意识,注重相关的旅游配套开发,在规划、建设与运作过程中充分听取相关旅游业专家、企业和管理部门的意见,设置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