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播学下的文化统战研讨

传播学下的文化统战研讨

一、传播与文化统战

文化统战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能否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形成对所传播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即文化统战效果取决于文化认同的程度。所谓“文化认同”,从静态上看,可以理解为“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这体现了文化认同是一种状态、一种结果。动态上看,文化认同是个人或群体接触到各种文化,获得认知,然后对其进行辨别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某种文化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含的价值观等产生共同的心理认可、情感归属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认同又是一个过程。文化认同是凝心聚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它贯穿于文化统战的始终。文化统战所凭借依靠的是文化。而文化与传播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的形成,文化横向上的扩散与交流、纵向上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传播的推动;另一方面,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传播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统战就是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传递、扩散优秀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文化的共享中发生联系,产生交流,形成对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最终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因此,从传播学视角看,文化统战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递,联系沟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他们中间增进文化及价值观上的认同的一种传播活动。

二、传播学视角下文化统战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个完整的单次传播活动是传播者通过媒介主动向受传者发出信息,受传者接收信息后再向传播者作出反馈的过程(见图1)。因此,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反馈是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文化统战而言,其中的信息是文化统战所传递的内容;传播者是文化统战的领导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受传者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媒介是文化统战的载体;反馈是文化统战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互动。这些是构成文化统战的基本要素。

1.文化统战中的信息在传播学中,传播内容被称为“信息”。信息是含有完整意义的符号。它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发生意义交流、进行社会互动的介质。意义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内容,是抽象的、无形的。符号是意义表达、传递、理解的载体,是具象的、有形的。它包括语言符号(口语与文字)和非语言符号两类。其中,非语言符号包括了语言的辅助符号(如音调、字体等语言伴生符号和动作、表情、姿势等体态符号),象征符号(如仪式、服饰、徽章、音乐、绘画等)。内在的完整意义与外在的符号的统一体即是信息。人类的传播活动表现为符号的传递,但实质上是意义的交流。文化统战中的信息,即传播内容,是一切可以用于加强统一战线成员之间联系,有助于凝心聚力的载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各种符号(如“中国梦”的概念)。它是统一战线成员进行交流沟通的介质。它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先进文化。

2.文化统战中的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是通过发出信息主动影响他人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也包括了信息采集、加工等工作的实施者。他们决定了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如何传递信息,在传播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身份。在文化统战中,传播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是指一切参与文化统战的传播者(例如,统战系统外的向统一战线成员讲授文化的高校教师)。狭义而言,是指以各级党委统战部为主的从事统战相关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包括文化统战工作的领导者、文化统战活动的组织者、文化统战平台的工作者等统战系统内的人员。此外,在每个社会系统中都有能够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在传播活动中,这种人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即“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既会直接到达包括“意见领袖”在内的所有目标群体,也会先到达“意见领袖”,经其中转,再传递给其他普通目标群体。因此,“意见领袖”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再次发出的传播者。“意见领袖”在传播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是“大众传播中的评介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6]。在文化统战中,一些在各自领域能够发挥个人影响的代表人士往往扮演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可见,文化统战的传播者包括了统战系统内部人员和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意见领袖”,以及统战系统外涉及文化统战的人员。其中,前两者为文化统战的主要传播者。

3.文化统战中的受传者受传者,即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是传播活动的目标对象。受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在大众传播中被称为“受众”。受传者对传播的信息不是完全被动接受,而是会有自己的选取,并通过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同时,受传者如果发出信息,其角色就会转化为传播者,例如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每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在文化统战中,受传者就是广大的统一战线成员。但他们“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即他们是由不同的“分众”群体组成。这需要对文化统战的受传者进行大致细分,把握细分后各类“分众”群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社会关系角度,可以按照统一战线五大关系,把文化统战的受传者划分为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大领域的“分众”群体。每个领域的受传者需要接收的内容存在差异。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可以结合受教育程度、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把文化统战的受传者分为不同层次的“分众”群体。每个层次群体在内容需求、接收习惯、对内容可能的认同等方面存在不同。

4.文化统战中的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媒介是指信息承载与传递的载体。它是把传播活动中各要素联系起来的物质纽带。传播媒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信息的角度看,媒介是指符号。符号既是意义的载体,是信息的构成要素,它又是信息本身传递的载体,是传播活动的一种媒介。例如,在人与人面对面地传递信息时,口语、表情、手势等符号既是所要交流的意义的载体,也是交流信息的传播媒介。二是从传播工具的角度来看,媒介是指人类利用或创造的物质载体。包括龟壳、竹片、石材,青铜器、丝绸、纸张,存储、发送、传递、接收的电子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三是从传播技术运用角度看,媒介是指传播的物质形态。例如书籍与报刊、电影与广播电视、互联网。文化统战中的媒介与社会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相一致,但可以根据文化统战的工作特点和需要来确定侧重运用的媒介。从符号利用的角度看,可以以各种体现文化统战信息的非语言象征符号为重要传播媒介,例如祭祖仪式、民族图腾、历史文化遗迹等。从掌控程度来看,书籍、报刊和互联网是统战系统可以自行运用与掌握的媒介形态,是文化统战中需重点利用的媒介;而在统战系统之外的书籍、报刊、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需要统战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加以协调合作才能有效利用,是文化统战可以借助的媒介。

5.文化统战中的反馈传播学中的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产生反应,并向传播者作出回应的过程。它是完整传播活动以及持续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反馈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互动的重要途径,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是传播者判断传播效果,改进、优化后续传播行为的重要依据。文化统战中的反馈,是统一战线成员对传递的文化信息的反应和回馈,是判断他们是否接受、多大程度上认同的依据。它能为我们了解文化统战效果,确定如何改进传播内容和手段、选择重点目标对象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文化统战中,反馈受到统战对象自身因素、社会环境、传播通道等影响,体现出或简单或复杂、或直接或间接、或及时或滞后、或积极或消极、或真实或虚假、或明显或隐蔽的不确定性,这需要我们科学分析,正确对待。

三、传播学视角下文化统战的着力点分析

文化统战的最终目标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增进文化认同,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凝聚最广泛的力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受到文化统战中的传播内容、媒介、传播者、反馈等因素的制约。传播内容关系到文化统战的性质和方向,也关系到文化统战的接近性或亲和性;媒介决定了统一战线成员能否有效接触到传播内容以及接触传播内容的多寡,同时也影响到沟通联系统一战线成员的广度和深度;“意见领袖”往往在统一战线成员对传播内容形成何种态度上发挥重要作用;获得反馈则是我们改进文化统战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化统战要着力在内容选择、媒介运用、“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下功夫。

1.准确选择传播内容文化统战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传播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同时要根据各个统一战线成员“分众”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因此,准确选择传播内容尤为重要。首先,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就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而言,对大陆范围内的统一战线成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传播的重点内容;对大陆范围外的统一战线成员,要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为内核的中华文化为重要传播内容。就统一战线五大关系而言,要在不同领域内分别侧重传播以团结合作、民主协商为鲜明特点的政党文化,以爱国进步、团结和睦为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以护国利民、崇和向善为鲜明特点的宗教文化,以明礼守信、义利兼顾为鲜明特点的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以同宗同源、念祖爱乡为鲜明特点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其次,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符号。统一战线成员受到自身学识、兴趣、习惯等影响,对相同文化内容会有不同的符号需求或符号解读能力。例如,对于“中国梦”的理解,有的人可以接受文字符号的传播形式,并能够通过文字符号承载的理论来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而有的人则习惯通过图片、视频以及仪式活动等浅显、直观的符号形式来体会这一概念。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统一战线成员特点,运用恰当的传播符号,提升传播效果。

2.合理运用传播媒介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技术手段和物理载体不同,它们在适宜承载何种内容、使用的方便程度、适应人群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文化统战中,应根据不同媒介的自身优势,合理地加以运用。首先,加强统战系统内的网络媒介建设。网络媒介作为新兴媒介,“具有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同时,网络媒介兼具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工具的功能。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必须成为文化统战中的重要传播媒介。这需要加强统战系统内各部门、各单位的互联网站建设。其次,重视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介的运用。书籍、杂志是较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文化积淀、传承、弘扬以及多元文化整合的重要载体。它们以精英化的传统性、内容的深刻性、装帧设计的个性、保存的长久性等特点成为文化统战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这需要我们加强出版反映各种统战文化和宣传各种文化统战理论的书籍。同时要积极探索创办文化统战性的杂志。例如,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创新文化与统战的结合方式,创办了既突出统战性又注重文化性的刊物《雅集》,充分发挥杂志媒介的作用,通过文化的传播,加强省内、港澳台及海外统一战线成员的文化交流,以此努力在他们间建立起亲近的情感关系,增进他们文化上的认同。此外,广泛开展合作,发挥统战系统外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统战系统外的大众传播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需要文化统战中积极加以利用。可以加强与社会大众传媒机构的合作,在报刊、广播电视、门户网站上开办专版、专栏,传播服务统战的文化内容。

3.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文化统战中,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普通人群通常会与“意见领袖”同时接收到媒介传递的信息。此时,普通人群既会对信息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例如,是否接受某一观念),也会寻求“意见领袖”的立场和态度,作为自己对信息认知、理解的参考。另一方面,文化统战中传递的一些信息往往先行到达“意见领袖”,再通过“意见领袖”的传播到达其周围的普通人群。此时,到达普通人群的信息已经包含了“意见领袖”的意见,原有信息内含的意义会被强化或弱化。因此,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是文化统战的重要着力点。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首先要确定文化统战中“意见领袖”的范围。一般而言,要从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代表人士中确定“意见领袖”。选择那些在自己领域内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较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代表人士作为“意见领袖”。同时,要注重挖掘统一战线成员中有一定舆论影响力的人员,例如微博上或网站论坛里拥有话语权的网络名人。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还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统一传播理念和目标。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开展联谊活动、加强日常联系等途径,形成一种彼此信任、相互接近的心理趋向,在此基础上就文化统战中的传播内容及其价值观达成思想共识和合作传播的意愿。

4.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反馈信息是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手段、优化传播内容的重要参考。因此,客观评价文化统战的效果,改进文化统战方式及优化传播内容,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首先,建立网络反馈通道。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沟通着社会大众,也联系着组织、小群体的成员。因此,网络可作为文化统战重要的反馈通道。建立网络反馈通道,一是设立网上电子邮箱,接收长期的、潜在的、主题不定的反馈信息;二是开设文化统战论坛,通过论坛话题和讨论内容了解相关反馈信息;三是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就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一次的具体文化统战活动收集反馈信息。其次,增加活动反馈环节。国情研修、参观访问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是文化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掌握活动对象关于活动内容、方式的建议意见,以及活动感受等反馈信息,是文化统战中的重要一环。这需要在重点的或有代表性的活动中增加发放调查问卷或组织座谈会等反馈环节。此外,加强反馈信息的整理分析。要从统一战线成员乐于、易于接收何种内容,对传播内容的认知程度、接受倾向,习惯何种接收方式等方面入手,定期做好反馈信息的整理分析,为下一步具体或阶段性传播目标的修订、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方式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作者:谢蓓吉强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化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