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播学下的影视教学模式建构

传播学下的影视教学模式建构

1影视教学理论基础

1.1多模态理论

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感官的写作互动交互称为多模态。影视具有多模态特征(如图2所示)。影视教学运用听觉和视觉等多模态表征方式传递信息,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基于多模态理论,教师结合影视作品的特点,从单词、图像、声音、语言和音乐等多方面让学生感受影视作品,如表达方式、情节内涵和意义等……进而转化到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听力、记忆力、理解力的提高。

1.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自我建构意义。学生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本体和指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影视作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通过演员精彩的演技将现实真实地再现,将情感、体态等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有力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悲欢离合嬉笑怒骂的场景,冲击学生的心灵及情感,创造了真实的氛围与情境,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吸引他们乐于参与影视作品观看之后的学习活动,而参与会让他们更容易并且更快速的建构知识。正如西方谚语所说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2传播学视野下影视教学模式构建

传播学将传播要素分为传者、受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受到前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笔者提出影视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并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媒体)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对影视教学进行分析。

2.1教师方面

在影视教学中,教师是影视作品的传播者,其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定位影视教学目标,要利用影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慎重选择影视作品。在了解学生喜好,顾及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对选择的影视作品了然于胸,对可能选择的影视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艺术手段、内涵等清楚地了解,并确定与教学内容的关联点,必要时内容进行处理;设计并实施教学。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依据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对内容、策略、方法、媒体、评价等环节进行设计,选择最佳影视教学方案并实施;处理影视作品。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使用简单的影视编辑工具对影视作品进行处理和加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延伸学生影视教学范围,运用网络等数字化工具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影视学习。

2.2教学内容

影视教学内容不是指简单的影视作品内容,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选择的影视作品进行处理加工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教学的内容。影视教学内容的形成基于两个阶段。

(1)选择。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慎重选择影视作品,注意现实性、科学性、积极性、教育性、欣赏性和内容的关联性。现实性是指影视作品要与现时代国家教育目标相吻合;科学性是指影视作品要富有极强的科学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并献身科学的宏伟抱负;积极性是指影视作品内容要健康,能帮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教育性是指影视作品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人生价值的重要,并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欣赏性是指影视作品要具有可观赏性,让学生能从多种感官上欣赏影视作品,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培养认识美、创造美的意识与品味;内容的关联性是指影视作品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呼应,让学生在观看作品后,能自然地将作品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将对影视作品的认识迁移到对抽象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习目标。

(2)处理。影视作品选择后要进行详细的编辑与处理使其有利于教学。先确定影视作品放映的时间、场合、运用的媒体,与教学内容练习的方式等。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对影视作品进行处理,运用Premiere、会声会影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的工具对作品进行节选或删减,必要时插入问题与任务以提醒学生注意;加入停顿、说明、字幕等加深学生理解;显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2.3教学内容的传递与实施

影视教学内容的传递与实施有面对面与非面对面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取决于影视教学环境的不同,分别为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教学环境。

(1)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直接传递影视内容。课堂影视教学必须有系统的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运用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可贯穿始终。教师可在放映影视片段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观看片段和细节,领会作品,思考问题。影视片段放映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据此调整放映频率,引入问题与任务,鼓励学生探讨。影视片段放映后,指导全班或小组围绕先前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开放的平台,鼓励学生展开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升华主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影视作品放映时间不超过8分钟,一节课不宜超过两个影视片段,及时地讨论非常必要。

(2)课外教学环境有网络环境和非网络环境两种。课外环境中,教师以课外活动和作业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学习。可采用个人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运用发现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观看完整的影视作品或片段后查找资料、讨论、协作,并完成任务。学生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媒体观看影视材料,不论网络还是非网络环境,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实际教学中可结合教学方式作适当的取舍与补充。教学目标范围内的影视内容可在课堂播放,教学目标外影视材料可于课外组织学生观看学习。既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发展,又在课余无限的时间内扩展教学内容,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4学生方面

在传播过程中,学生是受传者,而在影视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影视作品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也成为传播者,向教师传播感想、认识和思路,甚至创新思维。通过课内和课外观看影视作品,理解影视情节与意义,升华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强运用影视作品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自觉运用影视材料学习的习惯,并逐步成为一种影响个人品格和行为的积极的力量。

2.5反馈、评价与修改

整个影视教学传播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于影视教学的反应,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和修改影视教学。教师从以下几种方式获得反馈: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反应程度。学生对于影视教学课程的好恶,认知、理解和运用情况都会通过表情、语言和各种肢体行为等多模态方式表现出来,教师仔细观察就能获得反馈信息;学生参与讨论、展示、辩论的程度。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认真的准备展示内容,是否都有明确的观点等都是衡量学生对影视教学反应的方式;学生完成课外任务的程度。学生在课外是否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观看影视,积极参加讨论辩论等活动,认真准备展示结果,并在展示作品中提出创造性论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变化程度。影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学习内容,从情感品德上对学生造成影响,正面的影视作品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将影视教学的内容内化,并表现为思想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矫正。通过以上途径获得反馈的同时,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更新自身思路,对影视教学内容、方法、课内课外传播方式等进行调节和修改,以获得更进一步优化,进而是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在身心进一步发展。

3影视教学实践应用

笔者以宝鸡文理学院2009级教育系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合班、学前教育专业合班的学生为对象,从2011年9月起,在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在讲授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时,为学生播放《生活大爆炸》、《千谎百计》等网络高科技信息的片段,让学生认知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在理论学习时,为学生播放《功夫熊猫》中师傅教熊猫学功夫的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表达的学习理论观点(如表1所示)。在讲授教学策略的设计时,播放《热血教师》片段,让学生分析剧中教师所用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除了课堂内使用片段组织学生学习,还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观看了《热血教师》、《我的老师》、《世界是平的》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相关的影片,并以读后感、课堂课外讨论、论文等作业形式检查学生观看、理解影视与知识迁移情况,着重于检验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在知识理解上、思想道德上、人格塑造上、创新性上的提升情况。通过一学期的影视教学,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更容易,课堂课后发言谈论也更具有参与性,运用影视学习与教学的意识都有所加强,并都对现代教育有自己的创见,期末考试成绩也比往届学生普遍更好。

4结语

影视作品集音、声、色、光为一体,通过立体的画面和动人的情节,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和生动化,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科学有效的影视教学设计,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优化教学效果。另外,围绕影视作品展开的展示、讨论以及辩论等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肖隽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