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思考(5篇)

小学数学教学思考(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要渗透德育分析

摘要: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品行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因受本学科的限制,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使自己成为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品行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因受本学科的限制,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树立教师的榜样意识

当今中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人民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我们身为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教师的思想风格和修养时时刻刻地在学生面前出现,更是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小学生善于模仿,而对他们非常崇拜的教师是时刻都要进行模仿学习,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平时给学生留下文明典雅、仪表大方、稳重端庄、斯文和谐,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的语言身份,以严谨的教风去影响着学生。平时要认真备课,给学生一种老师在钻研,我们更要向老师那样学习着。课堂上,教师的衣着言表都要朴素大方,说普通话,语言表达要清晰利索,逻辑性强,书写认真整齐规范。特别是对那些落后生,要做他们的严父慈母,以温柔的语言、慈祥的面容感染着孩子们。课下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排忧解难,关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成长。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身上看到灿烂的阳光笑脸。

二、挖掘数学中美的要素熏陶

学生美育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学生能够沉浸在真、善、美的情境中,他们的思想就会是阳光向上的,他们就会反对那些阴暗的东西,他们的思想品德也就会得到升华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要关切美的要素,使学生在得到美的教育中陶冶着情操。小学数学学科关于的内涵非常多,许多内容都能够有美的表现。比如,在空间形式的内容和数量关系中就含有丰富而优美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美的感受、美的情绪、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和美的行为等等。在讲授对称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讲授比和比例的时候,可以把“黄金分割”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体现出那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并且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寻找黄金分割的影子。像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裙子的腰带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没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享受是无穷的,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品德培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材不像其他学科思想德育教学体现得更加明显,而是在隐含中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出内在的德育因素。为此,需要我们教师要深入解读小学数学教材,领会其深刻含义,要深挖潜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比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列举新中国以来的一些巨大变化数字,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变化,让学生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旧中国”的道理。在教学“时、分、秒”的时候,让学生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而珍惜学习时间。教学了圆周率就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为生在中国而骄傲自豪,以此转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终生,还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冲破险阻,勤奋努力。

我经常引导学生要用哲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和看问题,从数学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融合解读人生哲理。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总之,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品德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按照数学科教学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内核,常常去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动向,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时地给孩子们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师自身更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行举止,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依群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慧阳第一小学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五位一体的能力培养

摘要: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感官,注重从“读(读教材、读杂志、读题目)、听(听课)、讲(讲思路、讲题目)、思(思辩)、写(写数学周记、写错题集、写反思)”这五方面注重观察、动手、自觉、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五位一体;读听;讲思;写现代;学习

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因此,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注重观察、动手、自觉、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注重从“读、听、讲、思、写”这五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读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弱化对课本的定义、性质、定理的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对定义、定理、性质理解不透彻,进而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三点: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就是对定义、定理、性质进行反复研读,仔细推敲,把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等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杂志。有能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阅读课外读物。平时,可以把教师认为比较好的报纸、杂志拿到班级里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翻阅,对这些报纸中每章知识点、解题方法、错题进行多方位的归纳,有利于学生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同时还能了解数学发展史,及数学的名人名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的目的。

3.读题目。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为了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日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反复的读题目,学生在读题中去领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理清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听

听,主要是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听老师讲课,主要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此,平时在课堂上分析题目时我经常使用“这个条件告诉我们什么”,“要想得到此结果还需什么条件”,“这个条件等价于什么”等等语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形成解题思路。

三、讲

1.讲思路。数学最重要的一环节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能只为了解题而解题,还应该让学生站起讲讲他对这道题的第一感觉,讲讲他的思维过程。讲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题思路的深化过程,即使讲错,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弄清楚该同学思维的过程,也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激发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有时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讲题目。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方法独特,富有儿童特点,学生听起来更容易接受,根据这个特点,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特意安排学生自己上讲台分析。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查阅各种资料,尽量使自己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目的。

四、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样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我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复习铺垫,教学新知,还是巩固练习,拓展运用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除错误。有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它不拘泥于常规,追求事物新颖的设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除用“做减法想加法”外,还允许鼓励学生用“破十法”或“凑十法”求差。如12-5=(),算法一:因为7+5=12,所以12-5=7。算法二:12-5=2+(10-5)=7。

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首先,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其次,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对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活跃必然是数学思维活跃,数学思维当为数学活动之“灵魂”。

五、写

“写”并不一定就是指学生作业的完成,还包括写数学周记,写错题集,写反思。

1.写数学周记。数学的学习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在课后反思过程中想到的未能与老师及时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都可以利用周末数学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与教师交流;同时,也可记录本星期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并对本星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归纳;还可以写本星期自己学习的状况,对数学学习有什么建议,等等。这样学生能够明确本星期学过的数学知识网络,又可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有利于老师及时解决问题。

2.写错题集。实为改错,数学学习就是在不断解决难题、错题中获得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改错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3.写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反思可以让学生分析近阶段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使学生自己及时掌握自己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领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此,要坚持让学生写反思。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读、听、讲、写”四位一体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冯林果,李丽萍 单位:昌邑市奎聚街道三台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策探析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属于启蒙学习,对学生后期延续性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用来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数学生活化,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拉近学会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具体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着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生活情境

一、改变教学方法,设计生活情境

据调查显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来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利用身边的事例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讲解新课“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关于春夏秋冬的景物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四季的不断变化,循环往复,从而能够初步理解“循环”的内涵,再进行导入新课“循环小数”概念方面的知识。通过创设循环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对“周长与面积与关系”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可设置这样的情景:先给每位学生分20根火柴,让他们动手摆出各种形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得出多边形的长宽之间的差距越大面积越小,多边形变数越小面积就越小等结论。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渐触摸到新课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在新课的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再如,学习“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景,“小明身上一共有165元钱,他在商店买一双鞋,需要付给营业员93元钱,在买完鞋之后,小明身上还有多少钱?”在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在付钱时,小明直接给营业员100元钱,这时小明身上剩余多少钱?”学生计算出来后,再进一步提问:“营业员应该找多少钱给小明?”此时他身上一共有多少钱?”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更够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转变语言方式,运用生活语言

与小学语文学科相比,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念性,因此,一般来说数学课堂远不及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无法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能力,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心理发展特点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然后将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以及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老师家里养了一些小鸡以及小猪,可是老师忘了它们各有多少只,只是记得它们的头一共12个,脚一共30只,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计算出来吗?”刚说完这个问题,学生就开始积极地动脑筋,纷纷站起来说他们的解题方法。

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逐渐导入方程这个知识点。此外教师可以适时的进一步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在饲养小猪和小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哦。”教师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再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分类”这一概念时,如果教师只是就字面的意思进行解释,而不是运用一定的生活事例来进行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教师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平时你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大家留意到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呢?”这时学生肯定都说超市里有:青菜、水果、大米、衣服、卫生纸、铅笔,等等。教师再适时引导:“大家都说的非常全面,可见在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人,可是刚刚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东西,那是属于哪一类呢?怎么样将这些东西进行归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通过采取生活语言进行讲解概念性的数学知识,更易于学生接受,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学中逐渐运用到一些高新的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运用生动有趣的图像或者事例来进行阐释。因此,网络技术逐渐发展为教学工作中有利的辅助性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数学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一找生活哪些物品是对称的,在学生己所能及找出一些物品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物品,如课本、黑板、飞机等,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总结,对称物体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能够将对称物体的对称中心点找出来。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

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看,数学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恐惧或者厌恶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小游戏,将数学与生活小游戏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游戏只掌握知识。比如,在“对称图形”学习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教学环节“你问我答”,让学生进行两两组合,一人随机说出一个物品,另外一个人进行判断。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对称图像有一个更加清晰地了解。在学习概率的时候,可以设计抛硬币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摸索出规律。在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有关的生活常识有效结合,从而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添加生活化的实践环节,实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数学知识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用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先组织学生猜猜身高、课桌、书、粉笔、黑板等量体的长度,再让学生运用工具去验证刚刚的猜想,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再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统计家门口的车流量。

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餐桌的面积。这种方式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比如,在数学日记中有学生写到“今天,我跟妈妈去衣服店买衣服,我们选中了一件衣服,那位阿姨说要160元,我和妈妈跟她砍价,终于我们用130元钱将那件衣服买了下来,一下子便宜30元钱了呢。160-130=30。”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清晰的而了解到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42.

[2]付雪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求知导刊,2014,(09):24.

作者:卢圣杰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万德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摘要:数学模型是一种合理的数学结构,将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以准确地反映出系统各变量及相互关系。数学模型是表达和交流数学的有效途径,促进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激发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数学结构

数学模型是一种合理的数学结构,将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以准确的反映出系统各变量及相互关系。数学模型是表达和交流数学的有效途径,促进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激发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总地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构建建模意识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的过程,若教师单纯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往往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应当在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帮助学生更新数学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只有在完善的信息情境下,学生才能够实现对信息知识的选择和加工,而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能够深化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设置大多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等方式为主要模式,此种方式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便于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二、植入直觉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直觉的作用下,学生会对某个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假设、猜想和验证等活动,以证明自己的数学猜想。比如,小学数学中教师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讲解时,学生往往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而主动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验证,在进行观察和、比较及分析,追寻灵感,最终总结数学规律,这一整体过程就是建模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直觉思维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帮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写作,深化学生对各类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数学建模思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构建建模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数学建模相关知识,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环节,以发现—探究—生成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解答生活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则更具便捷性和有效性。可以从数学题作业和生活题作业两个方面入手,让数学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到数学实践中,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认识新问题,发现新知识,逐步构建数学模型和知识系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地来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数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丰富化,促进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作者:高艺 单位: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校

第五篇: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运用价值。数学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具逻辑性,用数学的思维去思索问题。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授学生单纯的课本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教育进行探讨,分析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与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数学知识是抽象、立体空间与逻辑相结合的一门知识,学习数学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空间思维。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本质认识与概括,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数学观点,可以用于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和运用于现实的生活问题思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求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轻松学习,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社会的未来培养栋梁。数学思想方法较之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内敛的,需要教师在无时无刻的数学教学甚至课下行为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一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于数学知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反过来数学思想方法也作用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对于专业的数学家们才有意义,对于每一位接触数学的学生都有影响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着必要性。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学习一门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兴趣,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让小学生从思想层面上感受数学,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数学的学习必须要以数学思想为基础,有了数学思想稳固的基础,学习数学才能更轻松,对数学理念和概念的把握才会更容易。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方法之一,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知识按照课本内容,根据教学要求,把数学理论知识讲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显得单一乏味,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内容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但是数学思想方法是首先对概念思想层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大概的认识,从而理解概念性的理论会比较容易,数学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让学生拥有更高效的数学学习。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无时无刻——不缺席于教学之中

渗透是无形的渗透,是无时无刻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角落里。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能够体现数学思想的数学知识,如数学原理、概念以及解答方法等,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无时无刻的渗透数学思想[2]。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处于核心位置,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对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是有重要作用的。在数学教材中也随处可见数学思想的影子,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重视。并且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能够结合教材,利用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帮助学生借用数学思想学习数学,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意识,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可以通过对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课程编排来实现的。比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的“混合运算”内容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数学知识,并且反复的练习过了,小学生们对于这些简单的算法是很熟悉的,在不断地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高年级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只用对基础简单的问题解释一下,然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那些富含数学内涵并且与其他相关知识具有较强联系性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之前,小学生对与运算顺序及算术方法都已经有认知了,对于运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不用担心,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渗透的是“先与后”的运算顺序的数学思想,对于同一事物按不同的顺序进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甚至顺序错了,结果就错了。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数学教学中有大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如此。

(二)重质不重量——适当地渗,完全地透

教师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保证学生把教师渗的内容都接受完全了,而不是一味地传达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应该在数学教材的基础上,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接受的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形成小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认识,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久远影响。小学生有其独特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所以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给小学生挑选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可接受的数学思想方法[3]。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内容的时候,教学重点在于分类,要学生体会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分类。在面对各种形状大小各异的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分类都是有概念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的一件事情,所以,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以自己的分类标准相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听到很多学生不一样的有趣的分类原因,这些分类在跳出数学的框架来看其实也是没有错的,只是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而已。但是,虽然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结果各异,学生们却学习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其生活有重要意义。不是拘泥于三角形,而是互动性较强的分类,这就是对合适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样一节课中让学生对分类方法进行认识可以有效保证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透”,如果一节课之中,教师掺杂了分类与归纳、演绎与推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话,只能是教师的“渗”,而达不到学生的“透”。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重质不重量,做到教师适当地“渗”,学生完全地“透”。

(三)结果中庸——让学生轻松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是隐藏在教材之中,形成在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实践的理念的结合,总体来说是自然的进行学习领悟的。所以,教师不能为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于强调渗透要达到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情况,使学生不能轻松地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切记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内容要容易些,过程要简单些,目标要合理些。比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1~5的认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不能觉得说这是很简单的内容,就让学生一下把五个数进行读写,而是要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从一开始以递进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有节奏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符号不敏感,教师应该先给出情境,如“一把扇子”等,从实际物体引出只是符号的数字,让学生认识数学符号,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最初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新时代下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所有的数学教师们都要意识到这个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拥有更高的思维习惯,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J].学生之友,2010,26(12):25-26.

[2]陈明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56(09):12-14.

[3]叶桂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数学参考,2000,21(29):14-16.

[4]孙敏.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7,50(32):23-25.

作者:邢纯晨 单位:苏州市胥香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