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措施(3篇)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措施(3篇)

第一篇:外贸企业国际贸易风险控制与管理分析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加深了各国市场间的互相依赖,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张。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果,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各种风险监控问题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控制;外贸企业

作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风险监控也能够为相关贸易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各企业有效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手段,并在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各企业应对当前国际贸易风险监控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进而促进我国各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监控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我国外贸企业遭遇贸易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国际贸易业务存在着象征性交货、先货后单,以及单货分离等基本特征,并逐渐由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移。同时,每笔交易的顺利完成都需要涉及到进、出口商、商检机构、海关及承运人等各方当事人,以及多方、多国交接、文化和法律方面存在的差异等复杂且多变的环境。而且客观存在的风险何时、以何种方式发生,有多大发生概率,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讲,国际贸易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不受当事人的控制。

(二)主观因素。

1.在人员防范意识上。作为外贸事务的关键内容,对于风险防范,很多企业还缺乏正确的防范与规避意识,过于追求市场与成交量的开放与增加,而往往忽视了各项交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总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手段也缺乏正确认识,也无法科学、灵活利用这些防范手段,对潜在的风险给予良好的抵御和防范,也未做好心理和措施方面的准备。

2.在风险监控组织制度上。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缺位,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外企当前风险防范管理存在的最典型、最普遍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外贸公司实施的运行机制都是以外销员为核心,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业务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好坏。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仅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监控和预警,对于已经产生的风险也难以做到科学、及时的控制与处理。面对国际贸易风险也常常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各种风险在外贸企业经营、交易中发生的概率。

3.监控方法上。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都存在经营状况不理想、客商资信不良,或者是无法支付货款等现象;甚至在交易中还存在一些运用假单据、假发票等情况。同时,一些企业对客户信心管理系统的不重视,在交易前没有对其经营现状,以及商业登记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调查,进而频频遭遇外贸风险。

4.风险防范人才的严重缺乏。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而要想进一步提升外贸风险监控水平,其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责任心等。而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监控来讲,严重缺乏展业的风险监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损害,也制约着外贸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国际贸易监控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计划书,增强外贸企业员工的风险监控意识。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监控计划书,能够引导每位员工充分明确相关监控目标与要求。其计划书首先要对风险监控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进行陈述。同时,还要详细讲解风险监控机构在整个外贸经营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其机构领导明确自身职责。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其风险监控计划都要清楚表达出高层领导对于风险监控和财务处理措施研究的重视,进而在为相关监控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时,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与规避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风险信息,而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又涉及到信息收集,以及存储、处理子系统;风险判断。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推断和分析风险、机会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影响与联系,并对其发现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风险识别。该系统又包括风险判别、评价和跟踪监督的等子系统;风险信息输出与报警。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输出相关预警信息,对相关决策提供一定提示,以确保在相关风险出现时,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处理。该系统中存储了多样化的备选对策、方案等信息,一旦出现风险问题,该系统能够及时提供科学的处理对策方案,或是参考。

(三)建设完善的风险监控体制。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各外贸企业也频繁面临着更加多样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要想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监控,对风险监控体制的建设就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推动相关风险监控工作向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此,各外贸企业应对垂直于水平管理有机结合的风险监控机制,以及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完善,外贸企业领导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引进,从而逐渐建立起一直高素质、高效率,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风险管理队伍。同时还应该注重风险监控制度的制定,并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风险监控职责,并根据各职员的岗位职责,在相关贸易环节的风险监控工作中实施责任制,进而使各个环节的贸易风险都能够得到科学监控,而各项监控工作的开展也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以此来确保风险监控工作的顺利、严谨进行。

(四)适当增加风险监控人员。风险经理领导的成员主要包括保险、索赔经理,以及预警防损经理等。主要是因为随着外贸企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的风险也越多、越大,需要承担的风险监控与管理任务也在随之不断增加,相应的企业风险监控组织结构也就越来越复杂,因此,为了确保各项监控与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展开,应适当增加一些风险监控工作人员。而在其组织机构中,风险经理不需要对其细节给予过多的处理,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各风险监控人员策划及执行风险监控计划。

三、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外贸企业不仅要注重新型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还要针对国际贸易市场及自身发展情况,对怎样科学、有效降低和避免贸易风险进行深刻分析,而且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准确把握,才能够对风险进行最大限度的规避,并为我国外贸企业赢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建功,米家龙.国际贸易风险监控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3,8:16~18

[2]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胡大江,任玉珑,陈学梅等.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71~73

[4]柏慧杰.浅议外贸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J].商情,2013,28:139

[5]杨军.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探讨[J].前沿,2012,14:93~94

作者:孙建

第二篇: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及角色定位探讨

【摘要】文章阐释了国际经济法学的概念,分析了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从服务业的角度来描述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随着全球化的升级,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日趋完善,但公平、合理的新经济秩序确立的道路仍然遥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认为,我国要把扩大内需和实施新一波的经济全球化计划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在全球化的贸易发展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服务业;GATS;机遇

一、国际经济法学说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国际组织、法人以及自然人间的相互经济关系,国家对这种经济关系的管理关系,以及各国在这种管理关系基础上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既包括国内法也包括国际法,既包括私法也包括公法。国际经济法律体系通常包含有: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法等。国际经济法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日益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发展迅速,全球性的贸易行为愈发频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切入角度和思考方式上的差异,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一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和看法。但是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学派。

1、狭义说

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该学派的观点突出表现为: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公法各主体,也就是说包括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由于狭义说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专门调整国际公法各主体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因而它属于国际公法的范畴,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

2、广义说

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广义说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门处在国际法与国内法、国际私法之间或者处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各国经济法之间包括有国际贸易惯例的边缘性、综合性的法律部门或法学学科。即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从事国际间经济往来的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边缘综合体学科。由此,广义说学派持有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独立法律部门的观点。这样的国际经济法也被称为“国际经济的法”。

二、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分析

战后国际贸易制度的演进反映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从无到有、从软到硬的过程。法律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制度化。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WTO法、争端解决机制、货物贸易规则、贸易救济规则、服务贸易规则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规则。本文将从服务业的角度来描述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

1、服务业的贸易发展

服务业历来是以各国国内为基点的内向型产业,传统上服务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明显的闭锁性和保守型。因此,调整和规范服务业的法律制度一般都是各国在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内法与双边国际条约来规制轨迹服务贸易的行为显然已无法调节新兴的国际服务贸易关系。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目标在于:建立一整套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各项原则和规则的多变贸易框架体系,以此在透明度以及逐步实现自由化的条件下能够做大服务贸易,使得该体系能够成为促进所有的贸易伙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GATS的基本原则上,有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以及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GATS应可被视为世界上就跨国服务贸易达成的最具有效力的协定,在促进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GATS及相关附件的达成,使得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服务贸易纳入其本身的自由化进程。比如说,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外实行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但至少在区域成员之间取消贸易限制,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为多边服务贸易体制的构建与实施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将之视为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替代性选择。由此,推广到整个国际贸易经济市场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并且世界各国也都将会在这次全球化的过程中奋力一搏,争创经济发展新高度。之所以会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各国之间贸易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经济联系的愈发紧密。相对应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促进国际间经济交流的顺利展开而制定的种种法律法规的总称。因此,加强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是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2、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现状

有学者认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依靠国际经济法律的良好实施。而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只体现了阶段性的发展特征,尚未能够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如金融危机、国际贫富差距增大、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等。同时,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缺乏足够的统一性和明确性。各国权利义务的创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有学者将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变位性权利行为”。其目的在于改变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和结构本身。第二个层次,为“联系性权利行为”。这种方法,不在于对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而是期望在现存的结构和体系内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变是一种量变。

三、中国的角色定位

国际经济法的重要之处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得到突出表现。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作为调整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关系的部门法,它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在很多的方面完整地展现出来,包括国际间的货币、投资、债券、金融等等。这些问题和纠纷都是需要国际贸易法律制度来平衡的。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俨然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综合体。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如何走出困境、应对挑战,有效地扩展和增强中国话语权,推动中国更自信地走向世界,支持和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涉外利益,不仅是加强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软实力、硬实力建设的一个实践课题,也对加快实现中国梦,维护和提升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老调重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如何有效的抓住全球化这个挑战,就要求我们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又不能放松对外贸易,简单来说就是发展基于内需所带来的外贸经济。该战略是要求中国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背景、条件下全面获取全球化红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扩大内需和实施新一波的经济全球化计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我国的内需市场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顶尖的创技术水平和创新要素,使我国能够在全球化的贸易发展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大鹏.国际经济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博览,2013.10.

[2].陈妙英.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和发展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3.1.

[3].何力.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经济法解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12.14.6

作者:何晓珊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第三篇:国际贸易融资中企业供应链管理与风险措施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风险低,投资少,并且回报高的优势,它既是资金的融通方式,也是银行信用的一种行为。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为了提高融资业务的安全性,相关工作人员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进而避免一定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文中就详细概述国际贸易融资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并对国际贸易融资中的相关企业供应链接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企业供应链接管理;风险防范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对外贸易业务的显著经济优势,对企业和银行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因此,对外贸易成了银行和企业发展的重点业务。当然,对外易虽然是银行和企业发展的重点业务,但在发展之前,还要对其进行提前研究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提前预防,或者对预测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免对企业和银行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推动国内国际贸易金融发展。

1国际贸易融资的概述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之也为国际经济的发展营造了新的环境,而国际贸易融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是以促进国际贸易为主要目的,并向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融通,从而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目前,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而,我国国内金融机构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主要有承兑汇票、信托收据、票据贴现等方式,这些方式从整体而言,对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企业供应链管理

2.1企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主要以企业的资源规划为基础,是由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是对资金、信息、物流进行有机的控制,并对他们做出合理的规划,让他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从资金融资到企业产品流通一体化服务。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能够增加企业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也有利于企业及时处理融资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市场反馈的信息,促进产品流通,增加资金流通的经济效益。

2.2企业供应链管理

企业的供应链是由企业发展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部分组成。计划是指企业在发展中要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策略,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根据顾客对产品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以便为市场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采购部分是企业筛选供应商的过程,由于企业的发展要与供应商建立商业关系,要在货物供应各环节确定准确完善的流程。企业要通过供应商的服务为企业树立形象,因而,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要格外的重视。

配送,主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客户的订单建立一个信息仓库网,由派送员根据顾客提供的地址信息对货物进行派送,即送货上门服务的过程。首先,在企业进行贸易融资之前,要对经济市场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做好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联系供应商,对产品的价格、时间、货单、转送等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最后要制定出适合双方的交易形式,企业要完善这一系统的流程,确保其连贯性。在制造产品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和顾客订单量进行生产产品,并要注重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确保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在物流派送环节,企业要成立物流派送部门,并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注重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给物流工作人员定期做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实现员工向综合技能方向发展,节约人力资源。

3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及防范意识

3.1国际贸易融资中所面临的风险

第一,汇率风险。由于国际贸易是跨国贸易经营,所以汇率风险是国际贸易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主要是由于经济的主导方持有外汇所导致的外汇价格变动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在国际贸易中,订单产生的资金往往是外国货币,而每个国家之间的汇率不同,如果再出现一些影响因素,就会导致因货币贬值而出现汇率风险问题。

第二,利率风险。利率与银行具有紧密的联系,利率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而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实际的收益和预期的收益之间发生偏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个国家,银行都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利率上调或下降的现象,而在国际贸易环境下,企业与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更加复杂。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是为外贸企业提供资金的机构,他们对贸易中的影响因素也无法把握,因此也要面临因利率变化而带来的损失,此外,国际贸易融资也涉及世界各地多个地区和国家,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率变化各不相同,因而承担的利率风险更大。

第三,客户违约风险。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到的资金金额比较多,同时又是以订单为依托,因而,融资的尝还也需要通过订单才能让现金流通支付,但只凭借订单进行资金流通,很容易出现客户违约等现象,客户违背之前的承诺,将会导致银行损失大量的资金。如果是小型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金补贴,也能够及时补救,但如果客户违约的是大型企业,即将会造成资金供应链断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客户违约情况的出现,一定是在经济交易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因此,企业在与顾客交易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顾客既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也让顾客了解企业的产品质量,从而降低客户的违约风险。

3.2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业务操作要进行规范。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外贸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国际贸易融资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来讲,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所以,国际贸易融资要从内部加强控制,并规范融资机构的业务流程。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对融资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对它的财物状况、历史信息、诚信程度都要详细了解,并对企业负责人的能力、品质、素质等进行深入询问了解,然后银行对该企业进行评估,最后由国际贸易融资机构决定是否借款,从而确保降低融资风险。其次,国际贸易融资机构要具备丰富的产业结构,进而化解汇率风险问题。汇率风险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汇率风险的化解需要国际贸易融资机构具备丰富的资产结构,利用汇率相互对冲的作用,进而化解汇率风险问题。对银行而言,如果持有单一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币种,那么风险比较大,为了降低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那么银行要确保国际贸易融资的币种多样化,诸如欧元、美元、日元等,他们之间会起到相互对冲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降低汇率。此外,还要保证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融资业务分布的地区要基本相同,这样可利用进口与出口融资业务汇率的对冲进行降低汇率风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融资不仅能够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而且也能够利用企业供应链管理降低投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它是近年来经济技术发展中兴起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为了让这种模式能够发挥它的优势,那么,在运用这种模式的同时,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能够全面、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江林.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中国商贸,2013(10):124-125.

[2]徐晓亮.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分析研究[J].中国外资,2013(15):184+186.

[3]何旃.关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15):126-127.

[4]刘玉茹.从资产保全角度浅析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87-88.

作者:孙斐斐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