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探讨

建筑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下,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为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推行了工程监理制度,而工程监理人才是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关键。高等院校应抓住机遇,加大对工程监理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针对工程监理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监理;人才培养;建筑工程

工程监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面向众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监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四控两管一协调”的能力。工程监理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高校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着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工程监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作为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有大量的施工监理工作需要完成,这也是业主所关心的。一名合格的工程监理,除了政治标准要求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下面是对工程监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分析。

1.建筑工程的基础知识。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理的首要文件就是施工设计图,工程监理应该对建筑工程的结构有所了解,对于其中的一些设计原理和工程受力情况等都需要掌握,这样才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监理工作进行的游刃有余。从一项建筑工程的开始到竣工的需要多个部门协力合作,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工程监理人才需要亲身经历施工过程才能及时察觉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工程监理必备的素质之一,充分了解建筑知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亲身经历,才能受到施工单位和业主的信任。

2.了解建筑材料知识。要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使用的材料数量是极大的,在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很多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工程监理应该对建筑工程的原材料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建筑材料的化学、物理等性能进行检测,防止污染、节能减排,从根源上控制工程的建筑质量。工程监理主要是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造价等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都要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社交协调能力。工程监理作为第三方的工作人员,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同时也应该保证工程承包商的权益,自主、公正、独立是工程监理的工作特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协调,因此,工程监理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协调能力。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政府对其质量和安全都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工程监理就是具体落实的人员,因此工程监理除具备专业知识外,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交协调能力。

二、工程监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培养工程监理人才的主要任务在各大高校,但我国开设工程监理这个专业的较少,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不利于人才培养。下面提出几点建议和培养人才的途径。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工程监理人才的供应和实际需求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高校应着眼于当前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结合国外工程监理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高校应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保证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专题讲座。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例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桩基施工、高切坡喷锚支护等。很多刚毕业的工程监理人才到工程监理单位工作的时候都缺乏经验,通过这样的专题讲座能够避免其刚入职不适应的尴尬局面,对以后工程监理工作的进行也有着一定帮助。

3.创新理论教学。在高校进行理论教学时,应结合当前工程监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一些工程监理实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实际工程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建筑产品质量控制和建筑材料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产品及材料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本来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其知识的掌握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理论教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实践教学更是不可忽视,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联系一些工程监理施工单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实践。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实习日记和心得体会,对实践进行概括,整理收集的工程资料,特别是对施工现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专业工程监理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高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做出调整,不断摸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诚斌,伊丽丽,李春亭,等.高职工程监理专业教学与教育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2]张孝忠,周慧兰.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价值工程,2011(32).

作者:杜海明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