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统计调查试析论文

物流统计调查试析论文

一、物流统计调查的必要性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职能,社会经济运行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均涉及到物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使原来分散于不同经济领域和环节的相对独立的物流功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统一为综合物流系统,这不仅提高了物流本身的运作效率,而且更好地适应了市场上用户对物流的要求,使物流业发展成为有别与传统运输、仓储行业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储运、货代、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交通运输行业包括各种运输方式所实现的货物空间转移,也包含与之相关的起支撑、保证、衔接作用的许多辅助作业,如相应的装卸搬运、仓储、送货上门、上门取货、联运等;储运行业以储存为主体兼有与之相关的运输等功能;货代行业是介于货主和运输业之间的第三方,专门从事托运和货运委托业务,既为货主提供物流服务,又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流通加工、配送行业是商品流通中从事的物流增值服务,如消费品的拆分包装、生产资料的套裁等辅助加工活动,以及商品配货、送货等多种物流服务。其中交通运输、储运、货代是物流业的主体,流通加工和配送是与商品流通密切相关(集商流和物流于一体)的行业。张文杰教授认为运输业是物流产业的主要行业,美国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比重不断上升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看法。美国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的比重从1980年的46.5%上升到1999年的59.6%,是用于物流的最大费用支出。仓储费用是仅次于运输费用的物流开支,通常占物流成本的30%-36%,与运输费用合计约占到物流费用的95%以上。可见,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的主要行业。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互相分割,各项物流功能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虽然物流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对物流的认识主要处在理论分析和研究阶段,这期间尽管有过实际应用,可范围和效果都有限。近两年企业自发的对物流的需求,引发了一轮空前的物流热,物流热中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我国极度缺乏有关物流产业的经济统计资料,也没有全面的物流需求统计数据,使我们对物流的理解始终处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因不掌握市场需求而存在盲目性。在物流的定量分析中,有关物流的统计指标选择是首先遇到的问题,相关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量确定是进行研究的第二大难题,通过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和年鉴书籍获得所需要的数据绝非易事。有时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只能利用现有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因为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全貌。另有研究人员根据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结合国际经验来估计我国的物流需求量,这仅仅是从宏观上对物流需求的简单估算,是否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尚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因为不同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比例估计物流需求,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三十不等,其间的差额较大,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混乱,使实际工作无所适从。因此应该加强物流统计和调查,全面及时地反映物流供求状况和变动情况,准确掌握物流供求的规模和水平,反映物流供求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物流业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从已经掌握的国内外文献来看,还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没有提出过通用性强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具体测量指标。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探讨,对物流供求的概念及其计量进行分析,使之能够作为物流产业规划、物流市场发展和企业市场经营的工具得到初步应用,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物流统计指标选择

要进行物流统计调查,首要任务是选择和设计物流统计指标。西方国家主要采用就业人数、资本总投资构成、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三个指标进行服务业统计。据估计,有13%的劳动力参与物流过程,约19%的国民财富投资于物流产业,物流成本一般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5%。物流还创造了国民收入,产品的价值量因物流过程中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物流服务新创造价值的追加而增加。为了全面反映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服务供求状况,其统计指标的选择即要结合国外经验,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第一类是反映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服务供应的指标即物流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1994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货运和仓储部分。有研究报告即采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从业人员数及其比重、这些行业的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的比重说明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不能以这些数据完全代表物流业,因其中含有客运及邮电通讯成分。

第二类为反映物流需求和物流支出的指标。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品在空间、时间、作业量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反映物流中运输需求的主要指标有货运量、货运构成指标,反映库存需求的有仓库容量、商品库存量等指标。根据统计资料的可得性确定物流需求的基本指标:货物运输量、货运量构成、商品和物资库存量。

物流总成本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于物流的支出。控制物流成本是宏观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就微观而言,降低物流费用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它相关统计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产业结构构成等。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会发生变化,会从单纯的商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化,从而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达一定水平时,消费物流服务的需求即可出现,随后不断增长。也就是说,物流需求与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物流需求作为商品需求的派生物,与消费品销售、生产资料市场直接相关,商品市场的规模直接决定物流需求的大小,因此物流需求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密切相关;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中的物流需求主要是生产资料的位移、储存和流通加工等,这类产业物流与各行业的产值产量存在涵数关系。从宏观来看,由于物流活动遍布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相应地物流业的产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各个产业的物流支出决定了物流成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应的比重。目前受基础数据的限制,特别是由于我国有关物流行业的产出及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缺乏,上述相关关系是不明确的。很难定量分析物流成本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GDP的相互关系,相信今后随着相关数据的完善,或者通过大量个案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果。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和测算,物流成本占GDP中的比重呈降低之势,这是物流管理水平提高和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的结果。表1和表2为美国物流成本构成和近年来美国物流成本情况。

对美国物流成本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物流成本(X)与GDP(Y)的相关方程:Y=13.478X-3075.5,相关系数R2=0.9957。其经济意义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物流支出也越多,对物流需求越大。这里的负截距有特定的经济含义,表明如果物流支出达不到一定的水平(X>228.19),则不可能有GDP产出。

美国颇有影响的罗伯特·达勒内物流年度分析报告自1990年首次以来,已连续进行了11年,是一份确定运输市场实际规模、反映物流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唯一一份长期报告,报告中提供了美国物流成本所包括的项目和计算方法:物流成本一般包括库存/运送成本、运输成本、货代方面的费用(货主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中:库存/运送成本:利息、仓储、税收、折旧、残损、人力和保险费用;运输成本:货运成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货代方面的费用(货主费用);管理费用:4%x(库存成本+运输成本)(1999年管理费率为4%)。

从市场供求的角度看,物流成本是各行各业用于物流的费用支出,即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物流市场空间的大小。

三、物流统计指标的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运周转量统计,其他物流业的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也没有权威的统计方法和基础数据,这种状况与当前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物流热的经济环境不相称。目前,我国部分省市纷纷制定和规划物流产业发展的项目,急需市场需求的统计数据作为物流业发展的可靠依据,以避免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从而使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如物流从业人员比重、物流业投入产出成果,可根据我国的历年统计资料进行分离、整理得到初步结果,较为具体的详细数据则需要进行必要的普查或专项调查。物流规模是从数量上反映物流产业和物流需求的指标,主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量,物流量是上述作业量的累计。实际上并不进行多个环节量的累加,通常以物流服务费用支出或物流成本来计算物流规模,这样做可操作性强,便于统计。如果以作业量表示则会出现反复装卸搬运、重复倒装、迂回运输等追求数量的弊病,有悖于市场经济追求效益、讲求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基本原则。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与物流相关的有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工商企业库存、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销售额等,其中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再以货运量为依据,结合货运价格或费率,可得运输成本:运输成本=∑货运量x运价同样,根据工商业年末库存额和全年库存周转次数,以及利息、税收、保险、货损、折旧、仓储费率、人力费用可统计库存成本:库存成本=∑库存量x各项费率管理费用可根据上述二个数据,按一定管理费率计算得到,其它费用有货代费用即货主的费用,可根据运输和货物费率分别计算得到,这样物流规模即可推算出来。当然,开始时受可用数据的限制误差可能比较大,相信随着基础数据的全面,加上第三产业普查、抽查和必要的物流专项调查,会使之越来越接近于实际。

物流需求可从物流基本需求、产业物流需求和消费物流需求等不同角度进行统计调查。物流中运输、仓储等基本需求容易确定,如货运量、货运结构、工商业库存额有可利用的统计资料。产业物流需求和消费物流需求需要进行分行业、分品种的专项调查,现行统计资料中有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行业分类,是按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农业生产者、其它行业进行分类的;另有按地区、城乡的分类,据此可进行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及城乡商品流通中物流需求的调查和统计。同样,按GDP的产业分类,也可进行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物流需求统计调查。超级秘书网

在无法获得统计资料的现时条件下,可依据经验数据大致估计我国的物流成本。与物流直接相关的是商品流通,即市场上的商品交易量可作为参考依据,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李严锋在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末端服务市场需求的预测中便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依据,认为我国商品流通的物流支出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1:5,对未来的物流支出作出如下预测。见表3。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的统计,我国当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9%,在表4中所列国家和地区中物流成本比例最高。国际经验表明当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5%以上时,其下降潜力较大。假定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左右,那么1999年的这一比例约保持在15%上下,以199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82054.3亿元计算,则物流成本的估计值为12308.1亿元。

当然,上述比例是否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证实。

有关物流业的状况特别是物流成本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有较完整的统计数据,有学术机构或物流企业对其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亟待统计部门、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更为准确地反映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