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技术专业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精选

职业技术专业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第1篇

1.1师资条件

中职阶段:

⑴专任教师要求

①技术领域:计算机应用或相近专业领域;②学历:本科及以上;③企业工作经历: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一年以上;④教师资格:具备中职教师资格;⑤教学能力:能胜任1~2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⑥职业资格:具备网络行业中高级资格证书;⑦实践能力:能主导运用专业主干课指导专业产品的生产或者研发。

⑵兼职教师要求

①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能服从学校管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②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③担任实践技能课的兼职教师,应为精通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的业务骨干、能工巧匠。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特殊实践岗位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④具备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高职阶段:

⑴专任教师要求

①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②学历:本科及以上;③企业工作经历: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一年以上;④教师资格:具备高校教师资格;⑤教学能力:通过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测试,能胜任1~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科研;⑥职业资格:具备网络行业中高级资格证书;⑦实践能力:能独立或者主导运用专业主干课完成专业产品的研发。

⑵兼职教师要求

①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能服从学校管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②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③担任实践技能课的兼职教师,应为精通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的业务骨干、能工巧匠。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特殊实践岗位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④具备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⑶专业教学团队要求①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求年龄、职称、学历、专业、梯队结构合理,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良好的“双师”结构;②本专业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③专业教学团队要求能与行业企业合作或结盟,产生良好互动;④专业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1.2实训实验条件

⑴网络工程实训实验室功能:

交换机基本配置、交换机端口聚合、交换机安全、交换机端口镜像、虚拟局域网VLAN、静态路由、RIP路由协议、路由重分布、策略路由、综合实训等。

⑵综合布线实训实验室功能:

PVC管、信息盒安装实验、线缆敷设安装过程、系统理线实验、信息模块安装、语音主干配线架安装、综合实训等。⑶网页设计实训实验室功能:企业网站规划与设计、div+css综合应用等。

2意义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第2篇

为了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真实的职业道德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以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738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研究。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共三个年级,其中一年级300人,二年级249人,三年级189人,三个年级共有男生305人,女生433人。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1.85%、团员94.55%。问卷中主要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发放问卷738份,回收683份,其中有效问卷670份。在此基础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直观的看出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对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的建议和意见。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完全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八大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四)通过志愿者们统一身穿印有积极、奋发、向上语句的创意文化衫,传递青春向上的正能量。用“布媒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文字,以这样的方式将正能量传播开来。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第3篇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建设趋同,缺乏特色。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对室内设计行业准入制度、行业门槛的设定、就业人群的职业教育监管乏力;一些行业协会、学会凝聚力不足;高职毕业生薪资水平较低,报考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数量有所下滑。

二、室内设计行业门槛

目前,室内设计行业门槛较低,鱼龙混杂,一些人因为利益的驱使进入了这个行业,但没有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设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三、室内设计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改革

从业人员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传统师徒式;第二,机构培训式;第三,自学成才式;第四,高职技术技能实践学习式;第五,系统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式。因此,高职高专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只有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才能有效转变:第一,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第二,推广培训式继续教育模式;第三,强化技能实操训练;第四,打通一部分学生专升本的上升通道。

四、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

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可以增设室内设计市场营销类课程,而美术基础课应该分出两大部分:第一,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训练;第二,设计意义上的美术训练。前者主要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后者主要培养创意思维,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既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提高职业认同教育。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在软件学习方面,要达到四个要求:第一,通俗一点;第二,实用一点;第三,步骤清晰一点;第四,以赛促学。在材料学习方面,要紧贴当下,不能滞后于市场,学一些市场已经淘汰的材料。在施工工艺学习方面,要情境化、现场化、实操化、规范化。教师可以尝试用“倒叙”的方法教学,即先让学生学市场营销、施工工艺,再学材料、软件,最后学美术基础和设计基础。配套的改革应该有学习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五、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改革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知识体系了如指掌,驾驭重难点轻松自如,实践教学游刃有余。其次,随着单招学生的招收,备课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单招的学生往往在初、高中,有的甚至在小学就体现出对应试教育模式的抵触和不适应。如果到了大专还是按固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再次,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实践项目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辅导学生实习、实践要规范化,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最后,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辅导员从微观上关心、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从宏观上把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个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养成,由外而内;一个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前行动力,由内而外。

六、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学生本人而言,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内因,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要善于从海量的知识中搜寻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课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索式的学习,从个人分散式学习向群体合作式学习转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适应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学生要同时具备“大学+理想”“大学+情商”“大学+创新”“大学+学识”。没有梦想的人浑浑噩噩,没有精气神,很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大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升起心中的太阳,传播正能量。

七、结语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第4篇

教育部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照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和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于2021年3月17日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制)订,印刷了“关于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1]。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链)体系,以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新专业目录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的三级分类方式,将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三个层次专业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的新专业目录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高职本科专业247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中职专业358个[2]]。要求自2021年开始实施新的招生专业目录,新专业要求实施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以便满足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企事业人才需求。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促进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等产业模式的改变,也促使现代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等的变化,以适应现代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汽车产业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新专业目录下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是由原职业教育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试验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合并更名而来。因此,新专业目录下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应包含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试验技术3个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核心知识和职业技能,且各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各自原专业特长和本地区企事业需求、学生需求等进行合理的专业规划设置,以便新专业既满足新专业标准要求,又贴合自身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新专业的良好快速发展,为汽车产业发展培养出所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新专业设置思考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是汽车制造生产、汽车试验甚至汽车汽车检测的综合性专业,所以在充分调研汽车整车制造装配企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汽车营销企业、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及汽车检测站、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结合各企事业工作岗位:汽车制造、汽车装配、汽车质量检验、汽车生产线设备检修、汽车检测维修、道路运营管理等,及汽车制造行业和汽车维修行业新标准、新工艺等,来思考新专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设置。在新的高职专科目录中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将更侧重于原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汽车试验技术专业的合并,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合并到了交通运输大类中的道路运输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因此,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将侧重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试验技术2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侧重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岗位需求为主;同时,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原专业的师资情况、合作的产学研基地、合作企事业的岗位需求、就业去向等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能的调整,以适应企事业岗位需求,以学生就业、企事业需求为依据,进行专业的优化设置。

四、专业具体设置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

职业教育就是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把立德树人和职业道德融入到思政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中,体现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中,从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在充分调研企业、高校、行业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校企政行四位一体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汽车制造、汽车试验、汽车营销和汽车售后服务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产业行业的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既具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又掌握汽车生产、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道路运营及管理等相应职业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制造装配、汽车整车装调、汽车故障检测维修、汽车技术性能检测、汽车营销、汽车零配件营销、汽车保险理赔、汽车运营及管理等相关岗位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4]。

(二)专业课程设置构思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企业转型升级岗位需求情况,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装配、汽车装调、汽车故障检测维修、汽车技术性能检测、汽车整车营销、汽车零配件营销、汽车保险理赔等岗位技能,故需要开设汽车制造工艺基础、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等必需课程;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汽车性能试验、汽车性能检测与维修,需要开设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线路分析与车载网络技术、汽车试验技术等专业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需要设置上述专业课程相应的配套实训课程,或将上述课程开设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或模块化课程;除了开设上述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外,还需要开设一些必要的实训实践技能课程,如金工实习、汽车整车拆装与调试、新能源汽车实训、1+X技能取证、顶岗实习、企业生产实习等,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为了紧跟汽车产业发展,开设智能网络汽车技术课程,以满足现代智能驾驶汽车的生产制造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需求。

(三)专业课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汽车类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四大类:职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岗位能力类课程和职业拓展类课程。职业素质类课程主要就是高职实用英语、数学应用与实践、计算机操作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体育、就业指导、艺术欣赏、入学教育及军训、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和职业素质养成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职业素质养成类课程是选修课程,只需根据学习兴趣、业余爱好、职业发展等进行选修并修够规定学分即可。专业知识类课程应包括汽车机械制图与auto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试验技术、汽车线路分析与车载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基础、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性能检测技术、汽车生产企业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线路分析与车载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课程根据学校实训场地、产学研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等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理实一体化分散教学和模块化集中教学,从而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使理论和实践技能更贴近企事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岗位能力类课程应包括汽车认识实训、金工实习、汽车三维建模实训、汽车整车拆装与调试、新能源汽车实训、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课程;岗位能力类课程是必须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课程,在实现基地、产学研基地、校中厂、厂中校中进行。职业拓展类课程应包括二手车鉴定与估价、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装饰与美容技术、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营销、汽车英语、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职业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就业意向、职业发展需求等进行选修并修够相应学分即可。本专业属于装配制造大类中的汽车制造类专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机械制造岗位需求,专业基础课汽车机械基础应讲授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学、工程力学、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机械原理等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集成电路3部分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其他课程也应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就业市场和1+X职业技能取证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五、小结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是职业教育新专业目录下的一个合并更名的新专业,各高职院校需针对企事业工作岗位需求、就业市场需求、学生学习意愿、师资队伍、产学研基地、产业学院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院校原专业情况来设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专业教师的外派培训、进修学习、企业实践,企业技术骨干引进或作为兼职教师等来满足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3月12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3月12日

[3]张德虎.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2):78-86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工制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我院校开展了试点工作,本研究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多媒体设计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学徒制可以加快高职院校发展步伐,对于推进高职改革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国职业院校在难以培养出迎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同时企业很难招到适合自己的工人,毕业生找到适合工作也不那么容易,于是社会整体就出现了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本课题所研究的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否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在此模式中学生具备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的双重身份,把行业作为主导是此模式的最大特点,把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这就是世界三大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结合中在谁是主体的问题方面解决的非常好,把企业的职前培训很好地融合在学徒制度中,把学生当作企业的未来员工来培养。传统当中的学徒制更多的是某种手艺的传承,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师傅”教“徒弟”的教育模式,而且是把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革新。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它呈现多种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优点与优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是国外研究的“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它形成了配套的国家制度、教育制度模型,对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性的推动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于现代学徒制给予高度重视,带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2006年,在欧盟相关机构的支持下,来自10余个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德国成立了“国际现代学徒制创新研究网络”。总之,现代学徒制已成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正式提出是在2011年,旨在根据现代企业用人新标准,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提供的理论与实践,在知识和技能存在相脱节的弊端,然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于加入了主体企业,使得现代学徒制“职业性”“实践性”以及办学模式“灵活性”特色进一步凸显出来了。应用现代学徒制所培养的学生对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让学生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训练,这种实战实练不但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职业认同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内容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先前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而言的,它继承了传统师傅带徒弟中场所的体验性和学习的实践性等优点,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因此学徒制在德国、瑞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视。例如澳大利亚,它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一个学徒制培训体系,其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实现了紧密结合,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重要部分。根据数据统计,在澳大利亚1200万劳动力中,有40多万人参加了学徒培训。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特点而言,企业需要既有实践技能又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从这个特点出发,本文讨论了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取长补短,在我国当前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文献调查获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外学徒职业工制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资料。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现代学徒工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况,为今后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的方法,对一些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真实境况,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以便为后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度探索研究奠定牢固的实践根基。

六、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

1)现有师生比例不均衡,校内导师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致使不能满足某些学生的实训需求,工作室的教师应该按照学徒制方式培养全体的学生;

2)这种模式需要具有丰富的授课能力,并且要求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而现实情况是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相对缺乏一线实践经验,经验不足成为该培养模式的瓶颈。

七、突破的难点

1)校内设备有待于完善;2)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校内工厂;3)如何让校内厂真正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结论

本课题研究成果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工制模式的实施与改革均具有指导意义,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适合在高职院校各个艺术类专业中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除了在理论上构建现代学徒工制模式的教育体系外,还能优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浩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84-8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