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生活论文

艺术生活论文范文精选

艺术生活论文

艺术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新生活运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口号,而且建立了新的价值体系,这项运动的理论核心是礼义廉耻,是一项有效的治理国家道德规范措施。新生活运动对礼义廉耻下了新的定义,而且对国民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采用新的理论体系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新生活运动对廉耻有着这样的定义:廉是行动的导向,耻是行为的动机,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明于廉、发于耻,还要注重礼节,在礼义廉耻中,首要的任务是行礼,这对构建文明的国家有着促进作用,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家庭中,都要注重礼节,所以,在新生活运动中,礼占有重要位置。新生活运动是围绕民族复兴展开的,这项运动可以促进生活艺术化,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新生活运动还提出了三化的生活方式,即军事化、艺术化以及生产化,军事化主要是指在生活中要守秩序、严纪律,还要改变以往散漫的生活习性。艺术化是指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按照道德规范去操作,在待人接物方面,要严谨谦和,待人要宽厚;在处事方面,要勤俭节约。生产化是指在务农做事的过程中,一定哟啊具有刻苦的精神,还要做到自食其力,提高工作效率。军事化、艺术化、生产化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部队有着一定约束作用,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项运动开展以来,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与认同,这也达到了生活艺术化的效果,动员民众自觉的加入改变不合理生活的行列,使人们可以艺术地生活。

2生活艺术化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新生活运动实现了生活艺术化,其提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对之前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衣食住行多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改革,还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新生活主张艺术地生活,使传统造物在规范化中更好的发展,还主张将社会经济与新生活精神结合在一起。我国的工业比较落后,为了避免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定要提高经济水平,还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对传统的生活方式要进行改革。新生活运动还提倡购买国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增进生产,是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生活艺术化,提倡国民在待人接物时,一定要合理运用生活技能以及方法。生活艺术化的内容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民众的生活受到社会的制约和限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派生出了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国民健康、文明素质的积极效用,给许多城乡创造了清洁、井然的秩序,给大多数家庭和民众灌输了健康、文明的意识。在客观上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提供了社会环境。新生活运动提倡“集团生活”,它使艺术走出“象牙塔”为大众服务,使设计师了解民众的实际需要,为市场而设计。林风眠在《艺术与新生活运动》一书中认为:集团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写道:“艺术家常常因为清高的观念而不习惯于集团生活,也因为觉得集团生活有损个性而反对,可是明白了集团意识的必要,就会合理运用个性来谋集团的幸福。集团生活可以促进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认识,可以深入民众,而知道民众的苦乐之所在及其需要。艺术家如果替众人服务,替众人求生路,他自己便该有集团生活。集团生活会使人认识人生的真意义,增进人们互助精神,更能加强人们的同情心。这对于负时代使命的艺术家尤其重要,艺术家如果有集团生活,随时随地与大众接近,不但自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社会上一般的生活,并可以得到许多最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材料。这种作品不但本身上是伟大的,而且对于社会更有良好的影响。”1936年,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系的《新建筑》应新生活运动提出了“反抗现有因袭的建筑样式,创造适合于机能、目的性的建筑”。主张建筑要为大众而设计,对推行现代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生活运动是一种社会教育运动,对后世的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为提倡手工业,促进后方妇女生产,加强抗敌力量起见创办新运妇女工艺社。”工艺社的工作分为训练和制作二期,从文献资料记载看,工艺社具有相当的完备的培养计划和相当强的生产能力,培训班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分为西服部、中服部、挑绣部、皮革部,“按预期生产之数量预计应设训练普通工作人员二千五百人,特别工作人员一千人”。相应的生产部门有西服部、中服部、挑绣部、草帽办等,“以每月能制造七千五百套为标准”。工艺社这种按产品的需求来确定培训人数,将培训与制作紧密联系的运作模式,虽然显得过于狭隘和实用,但是在抗战环境下工艺社还是颇有成效的,不仅为社会提供了生活用品,还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设计与制作的技师。

3结语

艺术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iseverything.)”不仅是生活的规律,还是教育的规律。美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美术教学,而非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教学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般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教学的热情与投入。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所散发的工作热情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要变为生活需要,是自己终生倾注的事业。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教育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这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一个对教学工作热心的教师,“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因素,而机智肯定之,鼓励之,预防之,或消除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又能补过某些教育上的失误”[1]。教师的教学工作说到底是凭教师的责任感来完成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奉献。一个教师只要有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就会有无私的投入。事实上,那种不愿意花时间备课、画范画、做课件、做教具的美术教师只是在应付教学,这种态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二是教学的严谨与治学。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精通、能讲、善画、会做,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教材不能似是而非,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讲授知识更不能出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讲的一切知识都是对的或是真理,所以教师一旦出错,就将危害学生终身。教师若发现自己讲错,就要勇敢地向学生说明或更正,这并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学生更加尊敬你。

因此,教师不仅要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更要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时刻爱护学生,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校内外的貌似“科学”或“先进”的种种诱惑和“胁迫”时,要牢记自己的教育良知。只有具备了这种追求完美教育的态度,教师才能以高尚的教育道德精神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美术教师应该具有拓展科研的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不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美术教育科研并非是画出几幅好作品入选高层次展览就可以替代的,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只有懂得如何教,才能会教;只有懂得科研,才能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发展[2],也才能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进步。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收集与利用教学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能力,承担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美术创作的能力和编写教材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一)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所以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3],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二)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美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就必须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他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三、美术教师应该做到呼唤教育生活的和谐

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只有人类能够组成社群,这使人超越了自然性而形成了社会性的本质。具备这一本质后,人已经无法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自然性的衰退使个人简直无法孤独。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人一方面发展了独具个性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他人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至于人类社会强大到足以改造自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却在生存的高压中显得无比渺小。因此,绝对的自私如今简直是不可能的,当今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生活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同事和善待领导。在这些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代教师角色的重大改变。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只有教师力行和谐教育生活的准则,学生才不会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被善待的顾客;家长是消费者,他们的权利应该获得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而是让教育生活更富有理性。否则,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必然会产生冲突,从而痛楚一生。

总之,现代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变换[4],不仅要具备完美的教学态度,而且要有拓展科研的能力及和谐的教育生活关系,并能利用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

角色内涵要求美术教师在以后的教师职场中索问一生,让自己有绝活并成为学校的“稀缺资源”。教师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而要当作一种事业。为此,可以概括地说,教师应该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是认识自己,这是一生的任务;其次是了解别人,别人在变,你也得变;再次是把握时空,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教育领域里的唯一。

艺术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学活动中,很少关注到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所以对于没做课题的教师来说,他们缺失了课题本身及课题研究内容中的部分知识。只有不断地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才会关注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也就不断完善了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1)对课题知识的了解。笔者最初接触课题时,不知课题为何意,课题研究要做什么,直到2006年笔者参加了省级课题“闽南传统建筑艺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的研究后,通过主持人的介绍才真正了解课题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也学习了一些研究课题的方法、途径,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使用一些研究方法,不断加深自己对课题本身的认识与理解,在后面

(2)对课题研究内容知识的了解。在对“集美古建筑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刚开始笔者对闽南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就硬着头皮去实地考察、去收集相关资料,脉络终于逐渐清晰了,自己逐步理解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也从中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自身的知识储量增加了。这对后来的把课题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了平时没学到的内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可见,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掌握并运用了课题的相关知识,还学到了许多研究内容本身的知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丰富,也不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对技法表现的探究

《新编美术教学论》中有对美术老师拥有的知识结构的阐述,其中提到“美术技能、技法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1]而美术技法种类很多,要每位美术教师每种技能都必备,还是较为困难的。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掌握一些基本功外,还要根据课题需要,不断探究新的技法以求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对新的艺术领域技法的探究。绘本创作属于新的技法领域,在主持“厦门小吃绘本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课题研究中,课题内容厦门小吃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它们。如果只是以平时的绘画的方式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所以教师采取了创作绘本作为新型的表现方式,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喜爱。而对于绘本这种表现手法,教师本身也是似懂非懂,为了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自己先查找资料、学习绘本创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法,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创意绘本用作课堂教学示范。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思考用何种方式呈现绘本,立体还是平面、精装还是简装、规则形状还是多样外形,而不管用哪种方式呈现都需要相关技法、手段来支撑,所以教师只有先掌握这些技能手段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表现技法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2)对表现手段的探究。笔者在“绿活地图”课题研究中,对“绿活”这样的理念学生是感兴趣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方式表现绿活、宣传绿活,这才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既想学生全员参与到绿活理念的宣传中,又想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吸引学生去具体创作、表现,真正做到由学生影响到周边的所有人,达到宣传“环保、热爱生活、提升文明程度”的目的,这新颖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从学生实际出发,单一的表现手法缺少创意,他们不会喜欢,教师就吸取台湾老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引导学生由在纸上画改为在布上画,画不出的主体用拍照烫印到布上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这种新颖的表现方式很感兴趣,后面还为录像说出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意图,学生参与度自然扩大了。这种利用多种媒介的创作手法摒弃了原有的单一的表现手法,符合现代中学生追求与众不同、创意表现自我的心态,更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激发教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会思考在课堂中采用什么方式呈现课题内容更好,用哪些手段更适合学生接受与掌握知识点,怎样才能更加便捷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而这一思考过程无形中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有感触。

(1)课题研究启发教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参与省级课题“闽南传统建筑艺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的研究中,发现许多传统建筑的主人有的已移居海外,有的房子的装饰带有异域图形,思路忽然展开,新颖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抓住闽南是著名侨乡这一特点,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位回乡探亲的老华侨所经历的过程作主线,把知识点串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故事,由回忆家园—找家园—说特点—家园纪念品设计展开教学,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他们已经是这老华侨的“同村人”了!所以他们要设计老华侨的房子作主体的纪念品赠送给他,以表达他们对老华侨的依恋和尊敬,这种教学手段的设计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浑然融为一体,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一设计也正应了《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中的一句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2]所以,课题研究使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掌握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2)课题内容促使教师探寻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方法。在微型课题“漳浦剪纸运用于高中美术鉴赏民间美术部分的教学研究”的研究中,本人想到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但如果只是把原有的剪纸技法和剪纸常用内容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影响,而且文化要传承通过思变才能更好地传承。基于这点认识,笔者开始思考用何种方法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剪纸是平面的,能否让它立体起来;剪纸内容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多,是否让它表现学生生活;材料是纸张,是否换成其他材料;剪纸作品多用作欣赏或作刺绣底样,是否让它的用途更广这样一想,方法就有了,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展示大量有关传统艺术运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启发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经过感官刺激和教师的提醒,学生的创意被激发出来了:剪纸时装设计、剪纸海报设计、剪纸书签、笔筒、牙签盒、旅游产品装饰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把漳浦剪纸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真正意义上使漳浦剪纸技法、剪纸风格得到传承。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课题内容得到真正实施并且深入研究的保证。

四、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做一系列的工作: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步骤与方法、规划研究阶段、撰写开题和结题报告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是需要参与教师花费许多心力的,这样一个过程走下来,教师的科研水平都会有普遍提升。

(1)提高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水平。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会认真对自己研究的内容、课堂实践情况作分析,并以论文为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每个人的论文的撰写能力是不同的,但只要参与论文的撰写的老师,他的语言组织、写作水平都有会所提升。笔者深有感受:写第一篇课题论文时,本人对论文的格式以及到底写什么都不太清楚,把研究课题内容当重点,忽略了对课堂实施成效的阐述,在主持人不断分析指导下才逐步成型,这篇题目为《从建造中知文化由行动中寻传承》的课题论文获市级二等奖,课题案例《在讨论中知风俗在赏析中识民居》获得市级三等奖。从此,笔者又参与了许多课题,也陆续有许多篇课题论文获区、市、省级奖项,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快速得到提高。例如在参加全国课题“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实践与研究”中,笔者撰写的论文《精心预设精彩生成》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美术教育论文暨新课程艺术教育论文评选高中组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对课题研究的参与,还有课题主持人的无私帮助和指导。

(2)提升主持课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参与课题研究多了,就会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途径、组织活动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也浓厚起来,逐步产生自己主持课题的欲望。例如:笔者在参加市级课题“集美古建筑艺术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发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迫切性,就于2009年申请了区级微型课题“漳浦剪纸应用于高中民间美术部分的教学研究”并通过了审核,独自承担起课题研究的任务,通过一年的教学研究,成绩显著,在2010年9月圆满结题,笔者撰写的论文《老酒新瓮创新传承——漳浦剪纸引入中学民间美术部分教学初探》获得区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课题兴趣来了就趁热打铁,2011年10月,笔者申请的区级课题“厦门小吃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获得审批立项,2012年6月本人的绘本论文《多元体验综合掌握——厦门小吃绘本引入中学美术课堂初探》参加市级论文汇编,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些课题研究中笔者专业得到逐步成长。

(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进步赢得荣誉。特级教师任勇说过:“教师要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4],笔者深有同感,在教学中,带有研究的态度去教学就能有所收获,课题研究在不断地推动教师成长,从做课题到主持课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了,组织能力增强了,研究方法、手段成熟了,骨干教师也就造就了。笔者从做课题时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逐步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取得大部分源自自己积极地参与了许多的课题研究而得。

五、总结

艺术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社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继承和积淀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又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不停地内化更新、外向传导,从而促进整个人类文化向前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是作为一种社区文化而存在的。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它也必然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折射和反映出主体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和时代性,同时又具有区别于主体文化系统内其他子系统亚文化的个性特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停地吸收、批判、创造、辐射,促进社会主体文化的发展。

大学校园是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社会职能的社区,活动于其中的人群是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他们的活动方式一是课堂内实验室内的教学、科研活动,二是课堂外的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公益劳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闲暇娱乐等活动,因此这里既是一个教育环境。

高等教育活动使生活于校园的人群有着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别的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以及思想观念。“一种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价值体系”(1)“校园文化的形成引导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且在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完成每个人价值观的实现”。(2)但校园文化环境不是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息息相通,必然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2、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现代人类已进入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当前我们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国际激烈竞争,也面临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主旋律的历史转变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体文化转型的剧烈变化,国际国内文化大环境对校园文化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到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入主体意识的觉醒,自主观念、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法制观念都大大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多,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负面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生活格调的低俗化以及消极颓废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面对客观存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3、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完成高等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不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上都应有较高的要求,应是高标准的。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造就跨世纪人才。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与教育相辅相成的环境条件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营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训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有赖于社会实践,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条件。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大学生、教师和干部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客体、消费者。在这里大学生是高智能的群体,是渐趋成熟的思考的一代。在大学校园这个学校与社会接轨的实践环境里,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转而以自我为主体,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进行自我塑造,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社会化。

4、体育与大学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以及各种各样才能在一个人身上充分、自由、统一、和谐地发展。因此培养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方针的制定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体育教育是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也无一例外地将体育作为学校基本教育的内容。大学阶段的体育,承担着使大学生身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任。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目标。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又是;种社会文化现象。人们从事体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身心发展和满足自身的高级需要,通过体育来使自己的躯体和精神得到改造和升华,从而使人自身趋向完美。体育文化与政治、伦理、科技、艺术、社团文化等共同构成大学校园文化体系。

5、健美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外健美操锻炼是体育教育的扩展与补充,又是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健美操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文明病”蔓延的历史背景下,人类为保护自身健康而创造的一种健身体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富裕,人们体育价值观念增强,追求便与美的心理趋向日益强烈。这类初始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经过广泛地吸取体操、迪斯科等舞蹈及其他体育艺术门类的动作造型,而注入力度、增加负荷,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及风格调控动作、体验情感,并逐步在相关科学理论指导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发展成为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目的的新型体育项目。它还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创造性而成为适应性极广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它以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追求健与美的全面协调统一的发展而为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枝鲜艳之花,给大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健美操锻炼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美的功能。健美操是一种有氧代谢运动,通过较大密度和强度的身体练习,对身体各关节、韧带、各主要肌群和内脏器官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从而有效地改变体重、体脂等身体成份,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日臻完美。使生命健康、强壮,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而呈现出美的魅力。开展课外健美操锻炼,不但与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全面增强大学生体质。而且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美,使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抵制了消极颓废思潮对校园文化的侵蚀。

健美操塑造健美形体的功能。追求形体美是人们们选择健美操的直接动机。形体美主要指人体外形的匀称、和谐、健美。遗传因素生成了人的基本体型,但后天塑造却是完全可能的。健美操是在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编的。其动作和程序具有明确的对整体和局部目标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它是塑造形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其实效,而受到人们重视。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塑造形体的最佳阶段,

☆上海市上海中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实验性示范性大型寄宿制高中,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42%,堪称绿色校园之典范。现有行政班98个,中外学3200余名,其中累计有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1980余名国际部学生。学校素以管理严谨、名师荟萃、教育高质、英才辈出而饮誉海内外。历届校友中有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代表的现任或曾任党和国家省部级以上领导100多位,两院院士51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29人。

写作:写作阵容强大,具有多年论文写作经验,领域涵盖广泛,若有部分专业,没有相关的,我们将给你寻找合适的。本站投入巨大,收费合理,信誉卓著,口碑颇佳,对客户一向以诚为本,绝不因一点小利破坏自己的多年积累的良好名声!

☆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本站为您解决.本站提供省级,部级和核心级的服务.以敬业的心做专长的事.我们坚信诚信服务是公司的生命线.进入本站,难,职称评不上将成为历史.多年的成功经验,专业高效团队,告诉您如何发表职称论文:如何发表职称论文医学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教育教学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经济类科技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核心类如何发表职称论文综合类,确认您的论文顺利快速发表.您还在为写论文而发愁吗?您还在为找论文指导而担忧吗?您还在为购买论文材料的高额费用而困惑吗?您还在为而苦诉无门吗?所发表期刊均是国家正规期刊,全文可在期刊网查询。

《时代教育》杂志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开发发行的G4类教育教学期刊(省级期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1677/G4),

栏目设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论坛、研究生论坛、综合类文稿、艺术天地。

☆本站有各类300名写作论文,是全国最大的写作论文写作网,免费提供各种范文,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写作体育论文,写作医学论文,写作音乐,舞蹈,艺术,论文等。一个写作团队,全部由博士和一些专来帮你写作你的职称论文,所以你可以放心在你需要发表的期刊上面帮你发表。写作表一条龙服务。全过程一目了然。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本写作团队,全部由博士和一些专来帮你写作你的职称论文,所以你可以放心在你需要发表的期刊上面帮你发表。写作表一条龙服务。有以上需要请联系本站客服。我们可以发表各类具有权威的期刊,对于各位评职称是很有帮助...根据你的需要发表的等级来帮你推荐什么样子的杂志来帮你以最小的费用来帮你发表你需要的论文。

艺术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献;文化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念研究

关于阐述民间工艺美术概念的著作有很多,但关于其概念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未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王海霞在《民间工艺美术》一书中指出“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柳宗悦在其代表作《工艺文化》指出“所谓‘民艺’,是指与一般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厚交往的工艺品”。而著名民间美术理论家张道一在《张道一论民艺》对“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相关内涵做了论述,他认为这三者在概念上是有一个大小和隶属关系,也就是民间艺术广义上不但指民间美术,还包含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杂耍等。而美术与工艺美术,可以理解为包含具有欣赏性,提高大众审美的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等,同时也包含具有实用性,能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艺术,如建筑、工艺等。从一论述可以看出,艺术大于美术大于工艺美术这一隶属关系,但张道一同时指出可以将“工艺”和“美术”分开,并列而行。美术,并非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词汇,是近代日本在向西方学习后,结合自身文化以汉字意译,并传入中国。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民间工艺美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含义是属于一个历史的范畴。“工艺美术”之前冠以“民间”,“民间”可以理解为民间流传、基层劳动者、广大人民群众,那么本文认为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指满足广大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创造的具有民族气息的艺术形式。正因为民间工艺美术涉及范围之广,通常对其研究都会将其分类,而在《中国工美报告: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书》中的分类标准: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花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珠宝首饰、民族工艺及其他制品、陶瓷工艺品、烟花爆竹等11个门类。本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江苏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从中选取比较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品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陶瓷工艺、刺绣工艺、民族工艺、编织工艺、雕塑工艺、漆器工艺。

二、江苏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特点文献研究

目前根据笔者做的调研与工艺美术相关的研究资料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对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对其的梳理是一项又繁复又具有价值的工作。目前国内收录文章最齐全当属中国知网,笔者在知网以“江苏工艺美术”为主题词检索到的相关论文仅355篇,其中学位论文149篇,学术期刊206篇。从这些搜集的论文研究资料来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二十年里,关于江苏工艺美术研究的论文数量仅8篇。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十年里相关研究也少,共16篇。21世纪以来,在大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得到重视,关于工艺美术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关于江苏工艺美术研究文本数量基本呈大幅度猛增趋势。笔者以“江苏工艺美术”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系统中进行检索,统计出2001—2021年间相关论文的数量近393篇,是1960—2000年年间数量的近16倍多(见表1)。通过之前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类别,因此笔者按照江苏地区现存的工艺从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将研究论文进行划分:年画、剪纸、刺绣、印染、泥塑、漆器、织锦共7类。由于江苏各个地方都有重叠的民间工艺美术,如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徐州剪纸等。本文将选取不同地方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进行检索和统计,比如剪纸选取“扬州剪纸“作为主题词来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03篇,经筛选后选入23篇。对于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主要根据以下的标准进行筛选:1.文献的篇名、关键词或主题包含检索工艺的种类名称。2.文献的研究对象所在地域是江苏地区。3.主要研究内容为江苏民间工艺的特点、创新设计以及现状与发展4.重复的文献只可选入一次。只有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被选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统计后制作表2。从表可以看出,刺绣、云锦均是在80篇以上,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漆器、年画、剪纸的研究文献大于20篇,为本文次要的研究对象。2020年至2021年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不能到图书馆等地搜集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知网收录的电子期刊为主。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学术研究进行分析,试图围绕艺术特点这一方面相关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笔者按照之前设定的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江苏民间工艺的特点分为艺术特点和技法特点两个方面,统计相关文献的数量和梳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论述。

(一)艺术特点研究

艺术特点,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不同的民间工艺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由于江苏民间工艺的种类繁多,故笔者首先要根据种类进行文献数量统计(见表3),然后根据统计数量和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从表可以看出,刺绣、云锦的艺术特点研究知网文献均是在30篇以上,其余均在10多篇,主要都是从艺术特点的层面进行阐述。本文中南京云锦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云锦的纹样和色彩研究两方面。在选入的39篇文献中研究云锦色彩的只有9篇,其余26篇都是研究相关纹样的。由此可以看出云锦的纹样是极具特色的,大部分研究者都从云锦纹样的种类和构图格式入手,发现云锦传统纹样“再现”的必要。笔者选取其中部分观点进行梳理,周苏的《南京云锦的宫廷图案研究》针对宫廷图案进行整理分析,探讨了图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最后提出如何对南京云锦艺术的保护与挖掘。李心怡的《清代织绣蝴蝶纹样镜化、演化与活化研究》选取南京云锦中清代织绣蝴蝶纹样进行考证、寓意分析,探究这种纹样的工艺,重点分析了蝴蝶图案结构与纹样表现手法,最后提出这种传统云锦纹样的活化设计。颜实的《“再现”与“再造”——南京云锦纹样艺术研究》、马银的《云锦装饰图式特征研究》、黄利筠的《南京云锦纹样的艺术形式及制约因素探析》等,都有针对性地对南京云锦的纹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云锦纹样进行分类解析,深入探讨了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南京云锦的保护与再设计。云锦色彩相对纹样是容易被忽视,单独研究云锦色彩的不多,但就这选入的9篇,对云锦色彩的研究都比较深入。赵阅书、梁惠娥在《传统云锦与古典宫殿建筑的色彩溯源当议》一文中分析了传统云锦与古典宫殿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联系,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共性及规律体现,指出了传统云锦色彩要与其使用的环境协调统一。赵阅书在《清代云锦色彩考析及应用》一文中主要分析了云锦色彩的形成原因;指出了清代云锦色彩特点和用色规律以及清代云锦色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总结出清代云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苏绣作为一门古老的工艺,从古代至近代的相关论著却是凤毛麟角,进入当代以后,学者开始关注苏绣,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开始增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它展开了研究。王欣的《当代苏绣艺术研究》从苏绣艺术的历史沿革入手,梳理苏绣艺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分析传统苏绣的艺术类型以及其艺术特色,探讨“当代性”下苏绣艺术的转型。杨梦雅的《当代旗袍上的苏绣纹样设计研究》聚焦在旗袍上的苏绣纹样,梳理了清代至民国旗袍上刺绣纹样的风格及特色,重点阐述了代旗袍上苏绣纹样的主要特点,提出了苏绣纹样在旗袍上的创新设计。郑蓉蓉的《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陆洁的《传统苏绣的形式特征及其文化表现》、石羽丰的《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风格与造型特色》等都从形式特点、装饰性做了探讨。这32篇文章没有将苏州刺绣色彩单独进行研究,都是和纹样或针法结合一起进行分析,由此可见,苏州刺绣艺术特点中更突出的是纹样的构成形式。扬州剪纸、苏州漆器收录的文献中也是基本都是以剪纸图案和漆器纹饰研究为主,而苏州年画除了对造型和表现形式的研究,也有单独对年画的色彩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献。

(二)技法特点研究

技法是指艺术家运用他们的工具和材料以获得表现性效果的方法或技术。江苏工艺种类繁多,不但他们的艺术特点有不同,最关键他们的技法也各有特色。故笔者首先进行数量统计(见表4),然后根据数量和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从表可以看出,刺绣、云锦、漆器的艺术特点研究知网文献均是在10篇以上,从表4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刺绣、云锦都是研究艺术特点多于技术特点,而扬州漆器是研究技术特点多与艺术特点。本文南京云锦的技术特点主要是指云锦的独特织法,金砚舒的《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传承研究》首先梳理南京云锦的历史源流,分析其背后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通过织造手法与地部结构的不一样对云锦进行分类,在织造工艺方面选取最具代表性云锦产品介绍其组织结构。同时论述云锦的织造工序,并对各道工序的原理和流程进行解释说明。张巧雪的《浅谈云锦木机妆花纱的传承与发展》、陆晔与王宝林的《独创的艺术成就——谈南京云锦妆花工艺》、胡德银的《浅论南京云锦实地妆花纱》、仲杰的《明代丝织工艺中的奇葩妆花》等都是单独介绍云锦极具特色的妆花工艺,以及制作工艺流程。而在之前梳理的关于艺术特点的一些文献里在介绍云锦纹样特色的同时也介绍了织出这种纹样的工艺,云锦大多数采用的是大花楼织机,工艺过程极其繁杂,工序很多,织造技艺独特,以综片起落与束综提花相结合,纬向起花,夹金织银,以古老结绳记事的方法,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色彩转为织造的程序,然后再上机织造。苏州刺绣的技法特点研究者们主要是针对刺绣的针法特色进行研究解析,加佳、张竞琼的《近代女袄中的苏绣针法与配色探析》从主要针法和配色两个方面对近代女袄中的苏绣中绣线与绣线的配色、绣线与绣底面料的配色,以及绣线与绣底面料之间的光泽搭配,认为要从整体入手,根据面料选择不同的针法还要充分思考针法、绣线与绣底面料的和谐统一。周武珍的《近代民间服饰中的苏绣针法研究》、张美芳的《巧手夺天工——细说苏绣针法技艺》、朱凤的《苏绣针法及其运用》、汤雨涵的《苏绣技法及艺术特征研究》等对苏绣针法的种类和特色只做了初步探讨。扬州漆艺有多种漆艺技法。张燕发表了多篇研究扬州漆艺技法的文献,如《扬州平磨螺钿漆器》《扬州漆沙砚》等,将每一种漆艺技法的工艺特点、使用工具和雕刻步骤进行了详细论述。李志倩的《扬州干漆夹纻漆器》和《扬州彩绘雕填漆器》则是对张燕研究技法种类的补充,王桂平的《论点螺漆器艺术》、长北的《螺钿漆器制作工艺》、蔡国声的《清初的点螺漆倭角花卉方碟》都是从不同切入点螺钿漆器这一制作工艺进行研究,这些都更加丰富了扬州漆艺技法的研究。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特点研究的学术特点与学术反思

(一)研究内容有些扎堆和重复

通过对众多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文献观点进行梳理,特别是之前的表2:中国知网检索情况表,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关键词和主题进行分析,从数据上笔者得出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对典型工艺扎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的,然而苏北地区的民间工艺关注比较少。2.即使是钴胺与苏南地区的民间工艺研究也集中在南京云锦和苏州刺绣这两大类。3.对于研究者的文献来说,内容大多是对于具体工艺的样式分类,特点阐述,图片的收集,而对于工艺方面的深入分析与工艺背后文化含义的论述相对较少。4.对于某一具体种类技艺的个案研究比较多,而对于该种类技艺的系统化研究比较少。5.对于具体技艺的历史渊源和现状研究较深,而该技艺在行业中的发展趋势梳理较浅。

(二)高质量学术论文较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