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阅读指导

小学阅读指导范文精选

小学阅读指导

小学阅读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阅读是学生通过大脑对文字信息进行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创造的一种思维过程,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仔细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虽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阅读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深入认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未发生改变,他们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和理解能力,因此不适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师仍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讲解,很少听到学生发言,加上缺少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更别谈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了。

(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他们认为看电视、录像、听录音更直观、生动,比看书有趣。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这种缺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的课堂上,学生自然对阅读没有兴趣。

(三)缺少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用在词句段篇的分析上,很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指导。由于缺少阅读体验,缺少阅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效率也较低。

(四)不重视课外阅读

现阶段,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因此小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对课外阅读的拓展,没有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以至于造成了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的问题。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搞好阅读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非常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当前教学现状出发,不断探索、研究,以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常常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理念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自己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去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通过音乐伴奏、音响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使他们感受到文章中蕴藏的优美意境,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式,包括精读、略读、默读、朗读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方法指导。精读是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仔细研究,在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摸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语句、主旨段落,并对不解之处进行批注,进而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将阅读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而使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后安排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其他文章,并开展交流会、讨论会,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提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图书室、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总之,要想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就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加强方法指导,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程元.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及指导策略[J].语文建设,2013(24).

小学阅读指导范文第2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拓展阅读的方式三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论述。

(一)拓展阅读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完美结合。

(二)拓展阅读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拓展阅读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三)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阅读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我国的教育传统历来重视整本书阅读,古代蒙学教育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整本书为读物。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整本书为主、单篇为辅”的整本书教学方法[1-2]。近年来,各省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重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注重学生阅读覆盖面,适当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阅读品位,提倡从大面积做题向增加阅读转变[3]”。事实上,整本书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其容量大、篇幅长、内容完整,有助于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真善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语文名师陶继新、王崧舟特别注重阅读的价值引领,二人的著作《语文的文化品格》深刻指出“读书是语文的根本,读书、读好书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情感、精神,升华人的境界,提升人的品格[4]”。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践行者,理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积极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廖建光针对整本书阅读所面对的阅读量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师应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同时强调学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增强意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5]。李文亮等提出整本书阅读不应过度强调当下的、即时的、短暂的阅读效用,而应追求长远的、浸润的、弥漫的阅读效果[6]。袁青所探析的整本书阅读的理论渊薮,对有效、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大有裨益[7]。本文在相关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可从课前导读、课中指导、课后分享三方面进行指导,具体可采用选书籍、激兴趣、引方法、搭平台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1课前导读策略

1.1推荐有价值的阅读书籍,夯实整本书阅读的基础

开展整本书阅读,首先思考读什么书。教师帮助小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是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前提,能够夯实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各类书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选择能够滋养心灵、愉悦身心、引领成长的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小学生。另一方面,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语文学习能力等特点,认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书籍太易则读来无味,书籍太难则显得晦涩难懂。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还不太集中,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多,须借助图画和拼音进行阅读。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尽量以阅读浅近的通俗童话、经典寓言为主,也可以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等。为切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富有趣味性的童谣类、故事类书籍和绘本供学生阅读。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的《读读童谣和儿歌》,里面都是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教师还应推荐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故事和安徒生童话故事,使学生在阅读这类书籍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善、美,关爱自然和生命,向往美好。如《白雪公主》所描述的故事:美丽、善良、坚强的白雪公主历经艰险后,最终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邪恶的皇后也尝到了苦果。作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启蒙读物,充满趣味性、生动性的绘本深受学生的喜爱,适用于亲子阅读。如以一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和兔妈妈的对话为主要内容的绘本《逃家小兔》,以及描述大卫在学校学习规矩的绘本《大卫上学去》等。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增加,具备一定的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可推荐一些插图少、文字多、篇幅长的文学性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郑渊洁的童话作品《舒克与贝塔》,“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代表作品《狼王梦》等。在这些经典书籍的阅读中,学生慢慢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验真善美,提高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遴选经典版本,导读目录、序跋

教师要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好有价值的书籍,还应在书籍版本和目录、序跋方面进行阅读指导。选择经典版本,价值不菲。阅读《红楼梦》,就选曹雪芹的脂本版。目录是作者对作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跋,小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作品内容。序跋、作者简介、作者评论,是我们了解作品的一扇窗口。鱼利明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建议也是从目录、序跋开始,“自书中来,到书中去”。通过序跋了解作品的大概内容,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办法[8]。除正文内容外,每本书籍都有目录、序跋等内容。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目录、序跋,使学生快速了解章节结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确定阅读方法。在开始《一起长大的玩具》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关注目录,了解书中一共讲了哪几个故事,找到每个故事的页码,学生将很快知道共有《抽陀螺》《兔儿爷》《泥泥狗》《脸谱》《快乐鸡毛》《老鸹枕头》六个故事。

1.3选择新颖的切入点,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注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因此,面向标准,选择新颖的切入点,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程导入,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整本书阅读的篇幅长、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须注重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导入新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动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期望,确保小学生的阅读质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善于根据小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各册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内容编排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整本书阅读。如影视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儿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释题导入法等。这里以中国名著导读为例进行阐述。大部分小学生对《西游记》主题曲和经典故事耳熟能详,教师可通过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和《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大战黄袍怪》等视频导入新课,挖掘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授教学《红楼春趣》时,通过向小学生提问“林黛玉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叹知己无缘?”“为什么知己不能在一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林黛玉的一生?”“黛玉死了以后,宝玉到底跟谁在一起?”,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曹雪芹的脂本版《红楼梦》。

2课中指导策略

2.1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成为一个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人。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阅读能力有待开发,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后,如何使小学生保持这份热情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指导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分阶段、递进式地指导小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诵读儿歌、儿童诗和古诗;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小古文100首》等朗朗上口,韵律感极强,教师可指导小学生诵读这些读物。王崧舟老师教学《红楼春趣》时,引领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4种方法包括:(1)联系课文,猜测意思;(2)难解语句,暂且放过;(3)借助资料,扩大了解;(4)结合影视,加深理解。

2.2开展合作研读,推进深度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成立阅读小组,开展合作研读,从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部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如何根据前期阅读任务,有效抓住重点阅读内容呢?合作研读是一个好途径。以4~6人为一组成立阅读小组,根据兴趣爱好、能力差异、年龄特点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鼓励学生自创组名。选举能够发挥阅读榜样作用且具有一定威信的小组长,明确各小组成员的阅读责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研读激发小组成员的思维火花,鼓励小组成员交流阅读心得,可以拓展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深度,推进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3课后分享策略

3.1举办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经验

每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经验、知识背景不同,阅读完同一本书后的体验和收获也存在差异。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阅读经验交流会等,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交流分享中,小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阅读成果、注意借鉴他人的阅读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根据阅读任务,定期举办整本书阅读经验交流会,通过“聊天”的形式,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阅读经验,如“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情节”“你喜欢的人物”“你有疑惑的地方”等。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结合点,通过仿写、续写、批注、写阅读小报告、写读后感、巧做思维导图等读写结合形式来巩固小学生的阅读成果。例如,小学生读完郑渊洁童话作品《舒克与贝塔》后,教师可以给出几个选题,让小学生自由选择并撰写阅读小报告:(1)从舒克与贝塔的形象谈友情;(2)书中的“最美男孩”;(3)从舒克与贝塔的形象谈挫折与成长。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舒克与贝塔》读后感,对书中喜欢的人物进行评价。《舒克与贝塔》塑造了舒克、贝塔、皮皮鲁等人物形象,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感受发挥想象力,对书中人物的结局进行续写。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批注在原文上,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2制作思维导图,分享阅读感受

思维导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导图将形象化的知识加以整合归纳,把整本书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以图形为纽带的直观展示形态,往往以树杈结构呈现阅读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往往不是简单的机械摘抄,要思考作品的结构脉络、人物的性格特点。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9]。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拓展整本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到一篇作品,其主题设计可以涉及多个角度、多种类型,可以从人物形象、故事主题、小说环境入手。例如,学生阅读完《七色花》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归纳概括主人公珍妮的七个美好愿望。将黄色花瓣设计为带面包圈回家的愿望,将红色花瓣设计为恢复花瓶的愿望,将蓝色花瓣设计为去北极的愿望,将深绿色花瓣设计为回到院子的愿望,将橙色花瓣设计为拥有很多玩具的愿望,将褐色花瓣设计为把玩具送回去的愿意,将浅绿色设计为和威佳在一起的愿望。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思维导向特点,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发散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学生阅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后,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围绕小豆豆、小林校长及泰明、高桥等人物展开想象,续写20年后小豆豆与小林校长之间的新故事。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感悟书中的语言魅力和思想精髓,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人物故事,从而拓展了整本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制作思维导图,并使其成为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感受的有效途径,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线索、掌握阅读方法,又能营造兴趣盎然的整本书阅读氛围,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

4结语

小学阅读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文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奠定基础。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

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作水平。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综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佳。对此,应当以新课标为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具体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规划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作品、体会文学作品,使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重视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要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适当地指导学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①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因为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中寻求到新知,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再次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知识。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够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3.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满足新课程要求,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提高文学阅读效果,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阅读,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大荒的秋天》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秋天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对秋天进行描写,如此每个同学,脑海中都会有一个秋天的场景。此时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②与我们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④第三段中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阅作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师情境的影响下,加之教师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解答问题。(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注意与写作相联系,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如此,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促使学生将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写分析,并借鉴文章中风景描写的方法,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景进行描写。如此,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对其中风景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词语的运用。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词语等来完成写作。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讲述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段落划分、概括文章中心、说明文章主题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学生则是按照老师讲授文章的顺序,被动地进行作品阅读与理解,学生自然不会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师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思考文章,说明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①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好动、爱玩,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陋习,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静心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②鼓励学生尝试理解文章。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前后段落进行思考、分析,并体会文章情感,最好使学生能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3.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主动思考文章,日积月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要求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要。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见闻,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良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7.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32.

[3]李文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阅读(中旬),2013,(9):101.

[4]张志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10):16-17.

[5]王丽.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59.

小学阅读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农村小学

高效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不过仅仅完成课堂所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帮助并不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阅读水平,必须通过更加广泛的途径。但是,社会、家庭、办学条件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一、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受到制约的原因

(一)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高

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且必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村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都不够高,这是制约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的差距。城市小学生涉猎图书范围广,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读书角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图书,家里也有各种类型的课外书。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相对较小,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图书更新速度慢、日常利用率低,因此农村学生在校课外阅读拓展面小,无法达成有效阅读的目的;另外城市学校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经常举办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农村学校开展的课外阅读课类型少,次数少,课外阅读时间短,在短期内学生的阅读效果差,最基本的读书笔记也多数出于应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双重受限的情况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自然是无法保障的。

(二)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阅读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文章带来的乐趣,氛围的形成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有直接关系,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大。生活在农村并且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小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加之一些家长常年离家,在外务工,孩子由年迈的老人照顾,不能督促孩子学习,更不用说保证课外阅读有效性了。不能开展亲子阅读,无法及时指导学生读书,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孩子的阅读体验远远不够。而且部分农村教师自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也未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很少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所以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课外阅读量不足

家庭因素制约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农村小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不能随时随地购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有些同学购买本数不少,但是类型比较单一,辅导类、习题类、故事类、漫画类图书数量较多,经典名著、社会人文、伦理道德、哲理类书籍购买数量少;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体系不完善,未能全面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薄弱点,提供丰富的资源,图书数量少,种类不齐全,数量和类型的欠缺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四)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不充分

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没有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得不够充分,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章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模式简单随意,没有好的读书习惯,往往是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想读几天就读几天,读书时不愿意动笔做读书笔记,不主动进行读书交流。这种自由散漫式的读书方法根本体验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自然称不上进行了有效的课外阅读。

二、提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虽然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寻求可行性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好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课外阅读的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既然目前氛围不浓厚,我们就应当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从提高家长课外阅读意识入手,教师在班级微信群发送与课外阅读相关的信息,可以选取通过课外阅读改变价值观,从而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事例,以这种方式吸引家长注意力,然后给学生布置亲子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每隔一个星期交流个人感受,家长接收到相关信息就会按教师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会主动给孩子买书,自觉参与到亲子活动当中来,这样就提高了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分享读书期间的心得,不在家的家长可以采取录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阅读交流会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分享到家长群,起到宣传带动作用,看到别的家长乐在其中,其他人就不会再把这些事当成无用功,甚至会想办法参与下一次交流会。最后,每个月进行读书活动评比,为表现突出的家长和学生颁发奖状,在校会和班会上对他们提出表扬。循序渐进,长此以往,家长和学生就会形成习惯,让自己徜徉在阅读的海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升。家校共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家长阅读意识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素养,读好书、好读书,让改变从阅读开始。教师同学生一起读书,认真做读书笔记,阅读课上和学生分享读书体会,畅谈人生感悟。教师在完成课内阅读既定目标后,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和课堂所学文章同一作者、同一类型、同种思想感情的文章或者相反的文章,作为课后延伸作业,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极大地解决了在校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家长在家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多样性活动,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发自内心地融入这项集体活动中,并且享受这种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当学校、家庭、学生统一战线,合力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提升课外阅读有效性就变得水到渠成。

(二)教师推荐书目,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策略单元的设定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采取必要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教材还加入了单元名著篇目,以及快乐读书吧这样的板块,可见编写者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过课堂学习的读物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阅读课外书目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这些书目不仅要跟课堂有所关联,还要让学生增长见识,领略书外的世界。学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无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读书存在局限性,教师就要帮助家长为学生选择合适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图书,每学期可以根据学生所处学段推荐具体的几本书目,可以选择阅读策略单元提及的相关文章,也可以选择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读物。学生确定自己要读的书目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不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不规定做读书笔记的时间,倡导学生写读书心得,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学生读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这个解惑者要适时发挥作用,教会学生读书,让他们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和讲解,所以作为引路人,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摸索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可从读书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安排、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后落实到学生读书笔记、读书分享上,读书笔记不能拘泥形式,不要求学生按条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读书笔记多样化,允许自由设计,如为人物和事件配插图、续写结尾。交流会上可以画读书手抄报,做幻灯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能吸引注意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才能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内心出发真正喜欢一件事,才能从一而终。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就得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奖励是种好办法,能够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阅读。平时发奖状、给奖品、贴小红花、小组加分、班会表扬、家长群表扬等形式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奖励学生不能一味地追求一种模式,想办法使学生产生要奖励的欲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读书交流分享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予以奖励。奖励分两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喜欢获得优秀评语和荣誉称号的同学,教师要给予他表扬,为他写下鼓励性评语,颁发奖状;喜欢画画的奖励给他画笔;喜欢读书的奖励给他一本喜欢的书;喜欢吃糖的学生可以奖励给他几颗糖……但凡能够激发他们阅读欲望的正能量做法均可使用。善于观察学生特点,慢慢地通过多种方式奖励他们,大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升。即便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在学校、家长、教师三方合力作用下,一定会有明显进步,相信运用有效的方法可以提升课外阅读有效性,那时,农村小学学生能够品味语言的精妙,享受文字的美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翱翔在课外阅读的天空,如鱼儿一般,快乐地畅游于课外阅读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张翔.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