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儿童教育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精选

小学儿童教育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第1篇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农村人也纷纷离开不能为他们带来富裕生活的土地,去城市务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到身边,留守问题随之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难。我国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农民工也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更好地教育。然而,城市学校却对农民工的子女进行了诸多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根本得不到与城市孩子们同等的教育机会。即使城市里有一些学校对农民工子女设置的入学门槛较低,仍存在很多问题,很难保证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农民工只能将子女安排在教育机会充足的家乡,忍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第二,户籍地考试制度的限制。众所周知,我国相关政策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这是农民工安排子女上学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够顺利参加升学考试,农民工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乡接受教育。第三,留守儿童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出去务工的劳动力多是年轻人,而那些留守儿童大多是跟随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这些监护人因为年迈,无力承担留守儿童教育责任,造成留守儿童逆向监护老人。留守儿童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压力过大。此外,中小学的孩子正处于需要父母关爱的年纪,但他们却无法与父母之进行亲情互动,父爱母爱的缺失造成留守儿童的性格障碍,留守儿童存在严重地心理问题。第四,寄宿制存在弊端。国家和地方政府企图通过寄宿学校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然而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却不能解决亲情缺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第五,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有很多孩子很容易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的玩游戏、打架、偷窃等。事实证明,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犯罪的高危群体。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保护成为不法侵害的对象。

二、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策略探究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上

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比如在城市积极创设农民工子弟学校、积极推进户籍管理、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学门槛、完善农民工的探亲休假制度、创设公益补偿机制,降低农民工回家探亲成本等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同时,也要完善户籍管理、权力平等、教育、住房等相关法律政策,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

(二)提高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与城市办学条件相比

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缺乏教育经费,农村的许多学校的已经处于捉襟见肘的局面。同时,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差,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就要求,国家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机制。同时,国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调整相关政策措施,为农村学校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农村的办学条件改善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了。

(三)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第二家庭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文作文教学;生活;感悟

1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受教育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城市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去城市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亲人或朋友照看,这部分孩子就是留守儿童。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6000万人。由于留守儿童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缺乏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所以很多孩子在心理、思想上都与正常的孩子有所差异。很多孩子都有自负、孤僻、叛逆等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否则就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有以上提到的问题,所以对他们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就更有必要了。语文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科,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打实学生的艺术功底,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留守儿童缺欠缺家庭和社会给予的情感教育,所以这方面就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得以体现。这也为对留守儿童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提供了方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育中注入情感教育,能促进留守儿童的更好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对留守儿童的语文作文教育中,并没有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

2改变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促进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爱,这样的爱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留守儿童教育,一定要符合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满足他们的需求。语文教育就是情感的教育,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在语文作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基于留守儿童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2.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的情感魅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一方面因素就是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慎重的选取让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剔除一些不符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文章是作者感情激发的产物,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完全可以找一些与留守儿童感情相近的文章,教育他们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刻苦奋斗。

2.2培养留守儿童写作兴趣,点燃写作激情:

由于留守儿童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多自闭、孤僻,对写作缺乏兴趣,没有写作激情。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促进留守儿童写作能力的进步和个人的健康成长。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虽然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但是他们的父母要经常联系孩子,关注孩子。另外,在考试中,老师也可以挑选一些充满趣味、别致、新颖的题目,让学生吐露出心里的话,让学生把心里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学会发泄。

2.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健全人格,感悟人生: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素材和情感酝酿的源泉,是生活的升华。留守儿童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可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进行情感和生活的梳理。让他们在写作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留守儿童内心的声音总是很难发出,长时间这样对孩子们性格的培养都有不利影响。老师也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做他们的知心人。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爱和美,并且在写作中回归生活,尽情抒发感情。写作不仅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还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留守儿童要尽量把心里话说出来,消除内心的疑惑和障碍。在他们在体验生活、创作作品的同时健全人格、感悟人生。留守儿童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老师要注意观察并发现,在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对其兴趣进行培养,让他们感受的生活的意义。

3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留守儿童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要注入情感的教育。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呵护和关心,这一点也要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现出来。科学合理的对留守儿童进行作文教学,有助于留守儿童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聪聪.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陈京.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现状研究———基于L镇两所小学的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3]陈万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J].新课程(小学).2014(07)

[4]杨琴.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

[5]郭根福.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2007(01)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第3篇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0*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吾乡吾土的实际出发,在全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金川乡位于瑞安西部山区,有17000多人,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291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8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像林海兰这样的优秀教师,三年如一日,照顾一位来自山区的孤儿学生,同吃同住,当起了未婚“妈妈”,又携“子”出嫁,用自己不计个人得失的真情和细心暖和着一位从小无父无母的的孩子。一直那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着……直到三年后,多家报刊和电视台争相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人们才知道远在大山里面,还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第4篇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趣味性与故事性,因此深受学生所喜爱。从语文教学来看,美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素材,语文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儿童文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文学的运用来看,许多教师在运用中还比较迷茫,还在不断探索。本文阐述了运用儿童文学的价值,探究应用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儿童从课外获取知识的来源之一,更是教师得力助手,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文学的魅力,用心领悟汉语的美妙。小学语文的儿童文学始终将儿童作为主体,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文章内容,因此许多教师都将儿童文学应用到教学中,其地位是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应用具有实践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儿童文学的价值

儿童文学来源于小学语文课程教材。而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基础上,依照系统结构得出教学体系。儿童文学就是依据儿童自身特征以及年龄创造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文学阅读作品均被小学生所喜欢与接受,是小学语文中的理想教材。可以说,儿童文学即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而且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的学生的文学作品,算是一种儿童服务,因此儿童文学具有的特殊性就更贴近儿童的特征,例如儿童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语言逻辑等,均和儿童年龄阶段的性格、心理及知趣相符合。所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的作品,就能够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在课堂教学上就能够准确判断学生思维的方向,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事实上,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儿童文学可以称之为生活的教科书。通过儿童文学,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生活、认识真理与世界。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把人类文化转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培养学生人格修养。培根曾经说过,读书重点是造就完美人格,这就表明阅读对于培养儿童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阅读课外的儿童文学中,小学生常常被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所打动,逐渐感受真善美蕴含的真谛,同时对于塑造儿童的健康人格与思想具有促进作用。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所用教材中,除开一些古诗词,大约80%都是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了大半江山,这意味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儿童文学时,就必须要依据学生实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儿童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文学教学一定要抓住文学中的美学体质,即儿童情趣。所以儿童文学教学就要抓住儿童情趣,发挥文学的教学特色。当儿童遇到有情趣的作品时,就会产生出兴奋、快乐及向往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挖掘作品中所包含的儿童情趣,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但是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够把握儿童情趣,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挖掘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许多儿童文学都含有儿童情趣,例如《珍珠鸟》、《桂花雨》等,教师就要善于从中挖掘蕴含的情趣。事实上,文本字里行间渗透着儿童情趣,教师就要从儿童视角分析文本。当然展示儿童情趣的方法及形式并非唯一的。其一通过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现儿童情趣,例如在进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描写主人公“我”的可爱外貌、调皮的语言以及活泼好动个性,展现出浓郁的童趣。语文教师要细细品读文学中的每一句话,比如“祖父戴一顶大草莓”“我带一顶小草帽”……提出其中所描绘的童趣童真。其二通过儿童的纯真美好的情感体现儿童情趣;比如在阅读《水》的过程中,这篇文章描写了缺水地区儿童对水的渴望,当下雨时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欢愉场景。抒发出儿童对雨水的渴求与喜爱之情,文中通过这种抒情手段将童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其三通过特殊表现手法展示儿童情趣;例如采用幻想、夸张以及拟人等各种手法体现出来。运用多种手法增强儿童文学的可感性,增强文章趣味性。比如《桂花雨》中,作者就是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桂花树的笨拙外形,不和繁花斗艳,通过比喻手法把桂华飘落时纷纷扬扬的场景比喻为桂花雨,通过这些表达手法让文章充满了童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小学生立场入手,通过儿童思维发现及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童趣。2.教学中彰显儿童情趣;教师不但要从文本中挖掘儿童情趣,还要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体验文学的儿童情趣。教师要紧紧围绕儿童情趣,合理设计语文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内心童真,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品读其中的儿童情趣,从而体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其一通过朗读体现儿童情趣;通过朗读感受文学中蕴含的儿童情趣。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首先教师个人要充分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通过变化声调音量生动形象、饱含深情的范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朗读课文,从朗读中去感受儿童情趣。比如朗读《只捡儿童多出行》课文时,当朗读到了“成千盈百”“飞涌”等词时就要上扬声音,从而体现出小学生的精力之旺、人数之多;而阅读“就是开得旺嘛”一句时,就要重读“旺”,表示强调,教师应该指导小学生采用快乐、轻松的语调朗读,从而感受到小学生的活力。当然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朗读模式,激发小学生充满感情朗读,从中体会文学的情趣。其二讲出儿童情趣;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讲解之时必须要充满儿童情趣。因此教师就要抓住文学中的特殊手法,比如采用幻想、夸张等,比如《荷花》文章,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作者化身成荷花在风中曼舞,想象这种美妙场景,想象学生本人化身荷花后的模样,感受其中的儿童情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并且教师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言语体现儿童情趣。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文中通过神态、言语及动作刻画出伸手了得、谦虚的林冲。教师通过“起身让座”、“把棒一横”、“不敢,不敢”等各种描写林冲动作、言语以及神态各种词语分析林冲的高超武艺及谦和。通过教师把握着主人公形象,绘声绘色的还原到学生面前,从中体会出儿童情趣。

(二)挖掘美学特质,锻炼学生的语感

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成人文学存在差异,这种文学中的美学特质是一种自然状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及纯真而单纯的思想,这种特质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美学特质,将儿童情趣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引导小学生通过行为动作及语言等生动体现出来;比如学习《小动物过冬》时,教师就必须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挖掘,让小学生感受动物过冬时的情趣,用心体会,有效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实现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要全面了解文体的构成及分类情况,结合文学中的内外部因素,合理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比如儿歌同样具有和成人文学相似的韵文类文体,但儿歌中语言要求的音乐美必然高于成人文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就必须要体现出各类文体的语言、形式及风格特色,这样才能够引导儿童进行个性鲜明的阅读。

(三)挖掘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创新阅读课教学的形式,从中挖掘文学的魅力;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加强渗透儿童文学的阅读,将思疑、读和唱以及写等各种手段结合起来,推动学生阅读文学的兴趣。创设情境。采用绕口令、儿歌及情境对话等各种教学模式,实现读唱相结合,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时,就要合理引导小学生去思考问题,对教师所提问题自主探寻,从而实现读和解疑相结合。同时教师还要营造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情境,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通过“辩论会”或“角色游戏扮演”等各种形式营造交流平台。只有让学生充满疑问去阅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体验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自信的阅读。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要结合学生实况采取合理的应用措施,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巨大作用,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德吉央宗.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1):48-49.

[2]徐青英.体验生活倾吐真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217-217.

[3]黄丽华,廖智勇.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识字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5(9):90-91.

[4]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12-13.

[5]边春丽.儿童文学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5):56-57.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第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特征开展教学在将儿童文学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时,教师往往不能抓住儿童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开展教学,这就造成了儿童文学独特艺术个性及美学品格的缺失。具体来讲,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总是将课本中的儿童文学课文工具化。很多教师在进行儿童文学课文的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字词句段篇”教学法,仅将儿童文学课文作为基础知识的认知工具进行讲解,忽略了其审美价值。其次,教师将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成人化。有的教师为了将儿童文学当中的文学性提取出来,采用了成人文学作品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课文的主题、内涵等深层次知识点,造成教学尖酸难懂。再次,教师不能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特有的文体特征开展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掌握不牢靠,缺乏文体意识,采用千篇一律的文体处理方式处理儿童文学。例如,在讲解儿歌和儿诗两种体裁不同的儿童文学时,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儿歌中的押韵性与趣味性,统一将其看做诗歌体裁进行处理,从而也就抹杀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建立正确的、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要跟随时代脉动、文化发展建立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不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质深化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教师要对专为满足儿童精神需求而创作的特殊文学体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要能够从儿童心理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具体来讲,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就要明确三点认识:首先,儿童读者同样是独立的精神个体,同样具有审美需求与精神需要,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审美、教育、认知相结合的儿童文学素养。其次,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体系的一个门类,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需要采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再次,儿童文学在文学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要以这些特殊性为依据和标准,培养自身适用于儿童理解与接受的表达方式。

2.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提升自身儿童文学的审美能力及感悟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努力从中汲取营养,并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素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涉猎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要“读有偏颇”。例如,流传度较高的、较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裁——儿歌,想象力丰富、故事性较强的体裁——儿童小说,科学性较强、逻辑清晰的认知体裁——儿童科普文等。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拓宽儿童的感性与理性认知,又能提升他们对文学及艺术的鉴赏能力。教师在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后,才能够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才有利于实现与小学生群体的深度交流,这对于开展素质教育也大有裨益。

(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1.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进行教学。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强调生命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其思维独特、想象丰富、思想单纯、纯真,能对儿童的身心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能否抓住儿童情趣、抓住儿童文学美学特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儿童情趣总是渗透在课文的内容之中,它们是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行为动作等方面表现出来,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内容进行文学与美学的引导语灌输。如人教版第四册中的《妈妈的爱》一文中,“夏夜打扇”“雨中送伞”等几个充满生活情趣小事的描写将儿童纯真美好的感情抒发出来,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挖掘他们特有心理去体会,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中的儿童情趣,激发童心的情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景交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