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传承文化

历史传承文化范文精选

历史传承文化

历史传承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市文化;文化传播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服务。

一、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整个城市的精神寄托,也是促进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穴居,到后来的村落、城市,以及现代化的“钢铁水泥”,一座城市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变化,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也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当中,并持续影响着城市居民。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综合性特征,涵盖了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而城市发展理念则可以视为城市文化在发展领域的具体表现。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即可被视为城市记忆而长期留存。由此可见,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即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且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城建档案中的城市文化

(一)景观文化。城市景观主要以人工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建筑物、道路、绿化系统、公共娱乐设施等是城市景观的基本构成。为了让自然景观更好吻合人工景观的发展、建设需求,一般会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改造,并搭配一定量的人工景观,提高其观赏价值和作用功能。城建档案需要记录所有的城市景观工程,且档案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表、影像资料等,能够对城市独有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风貌特征进行准确记录,与其他城市空间之间形成显著的区别和差异性[1]。

(二)历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后才能够逐步成型,部分历史重镇已经有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在本质上属于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不断进步的表现。城建档案涵盖了对城市历史建筑群的详细记录,将整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不断留存,并形成了城市独有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后人预留了回忆的空间。从宏观角度来看,城建档案记载了整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以特定的资料形式进行保留,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再现与传承[2]。

(三)地域文化。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所以地域文化就成为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北京在明清时期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北京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再如:陕西西安是历史中的长安,共有13个朝代将西安设为都城,如今的西安依然具有明显的汉朝、唐朝文化特征。

(四)民俗文化。从功能角度来看,城市本质上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而民俗文化源自市井生活,是对城市居民真实生活的反馈与写照,衣、食、住、行等均是民俗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今的城建档案也包含着大量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料信息,这些信息是对城市民俗文化的反映和表现。例如:在城建档案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类别中,包含着详细的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资料,而这些资料是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场所的一种描述和记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将持续增加民俗文化的内容,并将整个城市的记忆与特色详细记录、永久保存[3]。

三、城建档案管理对城市文化传播的作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城市建筑物都拥有着较长的生命周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重新规划,城市的部分建筑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也有部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筑,被人们保护,留存至今。而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陷入现代城市的包围之中,导致建筑物中的生活和文化印记逐渐消失。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建筑是作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而存在,但城市中已经消失的建筑却不应该被人们轻易遗忘,这是整个城市共同的记忆。城市历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于塑造独特的城市魅力、营造城市文化氛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留存下来的城市历史建筑一般是以景点的形式存在,而城建档案中的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均可以让城市居民了解城市建筑的发展变化,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让城市居民共同见证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在本质上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而城建档案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建档案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让广大城市居民充分了解城市发展历史、城市规划历程、城市人文建筑等。此外,城建档案还是修志编史工作的重要资料,有利于促进城市文化全方面、多角度、多视野宣传工作的开展[4]。

四、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

(一)多角度征集史料,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史料征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为了达到充分宣扬城市文化的根本目的,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尝试多种途径去征集史料,丰富档案信息内容。首先,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综合性史料征集手段,将广泛征集、重点征集、域外征集等多种手段联合使用,且保证史料内容的多样性与广泛性,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均是征集的基本范畴。其次,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进行工作创新,要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料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史料征集渠道,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史料征集工作当中,共同为史料征集出谋划策,以提高史料征集的效率。最后,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体系,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扩大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范围,加快传统纸质档案向数字化电子档案的转变速度[5]。

(二)利用当地媒体资源,多渠道传播城建档案文化。想要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价值,就必须紧紧跟随时展的潮流,根据如今的媒体传播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首先,对于城市的媒体工作者而言,其需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城建档案文化传播当中,并将现代传媒思维应用其中,为城建档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导向基础。其次,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以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媒体为主开展宣传工作,并采取专栏、专题、专访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从而增强城建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建档案的记录对象为城市,城建档案的主要服务人群则是城市居民,这也意味着地方媒体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可地方媒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与地方媒体的合作,拓展城建档案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

(三)创新档案管理理念,打造城建档案精品。档案编研是目前档案管理的常用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下,城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树立信息化思维,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编研体系的完善程度,构建完善的编研体系和信息反馈制度。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城建档案数据库,融入网络数据共享机制和个性化档案机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单位和企业参与其中,开创全民参与档案编研的良好局面。随着整个城市人民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城建档案的认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于打造城建档案精品。

五、结语

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城建档案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进步,合理发掘城建档案的文化价值,使其转化为推动整个城市建设进程的巨大动力,是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喜萍.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6(增刊1):27.

[2]李英俏.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3(增刊2):70.

[3]刘春梅.论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前哨,2020(3):88-89.

[4]赵乃坚.如何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9):141-142.

历史传承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工艺美术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价值,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我国拥有众多的工艺美术种类,它的产生多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也因历史时期、地域影响、经济文化技术水平和民族民风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艺和家庭作坊,而是与机器工业,甚至与大工业相结合,把实用品艺术化或艺术品实用化。随着人们对工艺美术的高度重视,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得到了政府大力的扶持。但由于传统手工艺历经数百年沧桑,许多历史上形成的因素也制约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思路相结合,从新的角度提升工艺美术的发展水平,寻求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工艺美术的发展简要

工艺美术的历史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它主要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也因时代、地域、技术和文化及民族等诸多因素而产生迥异的风格特征。根据史料记载,远在冰河时期,人们就学会了用符号来进行装饰,同时也发展了各种加工技巧,包括石质的、骨质的、象牙的、泥土的圆雕、浮雕以及这些材料上各种各样的刻画符号等。此外,从出土的石器时代的文物看,原始人所使用的工具上也常有各种符号和物形,并以此为装饰,加工很是精美,成为最初的工艺美术品的雏形。正是由于古人对于这种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累积起来的各种工艺技巧,才使得某些艺术或是造型成为可能,也正因此工艺美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叠加、发展、创新,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工艺美术的态势。

二、工艺美术的发展制约与优势

目前,大多数工艺美术品过于陈旧,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制约工艺美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很多工艺美术品由于仍然采用手工作坊和家庭经营的模式,使得其形态特征还停留在最初的审美尺度上,没有及时的更新,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因此也就是老样子、老传统、老技术,缺乏时代特色和新艺术风格,不具有时代感,很难被现代消费者所喜欢所接受,从而丧失了一大部分市场和消费群体,因而也羁绊了其向前发展的脚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固守陈规、不思进取、失去市场、被时代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在迫使你改变、必须改变,在工艺美术技艺的承袭中,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时代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这样才能与市场接轨,真正达到产销合理的良性循环。工艺美术的厚重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是其最鲜明的优势。工艺美术一般都是经过百年历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大的社会价值及影响力,作为一个传承历史的载体,具有其显著的历史特征和烙印,其后深藏的故事和品牌价值使得很多的工艺美术成为非遗产物,其独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都是其他产业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必须严把特色,不断尝试和挖掘自身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不断发展新的技艺、新的风格和新的时代特征,注重市场需求和品牌建设,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品牌价值,融入时代特色,发扬传统核心影响力,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多丰收。

三、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工艺美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百年的洗礼,使得工艺美术更是品类繁多、技艺多样,但在传承上大都秉承了家族式的承袭关系,这样虽然保留了技艺的独传性,但是同时也显露出了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制约性,对于工艺美术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就要改变这种固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依托政府的扶持,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并加快创新的步伐,打破原有的局限模式,多学习合理有效的管理秩序和模式,丰富业内的传统技艺,在保留自身风格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性。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工艺美术并没有真正实现其自身的历史价值和传承厚度。在被各色信息充斥的时代,更新换代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要想长远立足,首先定位自己,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的特色,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寻求共性发展和特性传承,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要快速跟进,从中挖掘出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立足点,适时转型以适应千变万化的需求,在特色传承中真正做到独立性、创新性和不可替代性,以谋求更高的社会认知和品牌价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空间和社会文化效应。就目前我国工艺美术发展而言,要立足于创新发展模式和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新旧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下,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而创新才是工艺美术赖以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这直接关系到工艺美术的存亡。工艺美术一般都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都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发展、传承、创新,也正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才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够有幸看到这些古老而厚重的工艺,还能够有幸参与这种带有生命意义的文化传承,还能够有幸为这些传统工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深入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心下,工艺美术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和相关课题,为工艺美术的传承搭建了平台,也为工艺美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工艺美术在今天的发展,融合了时代特征、鲜明的历史特殊性和迥异的风格,并与之进行有机对接,积极探索具有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创新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艺美术应该积极借鉴相关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工艺美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例如可以通过打造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工艺美术博物馆来相应提高工艺美术的附加值,这不但是让大众直接了解工艺美术的途径,增强工艺美术的社会认知度,同时也为工艺美术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相应地建立健全工艺美术的保护体系,重视文化遗产和技艺保护的概念,为工艺美术长足发展提供强力保障,也为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一番新天地;工艺美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但其价值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与其原有资源的约束性有关,应认真分析社会市场的需求,大胆切入高端市场,优化品牌价值,强化文化优势,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和经营模式,提升社会地位和认知度;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托政府扶持,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新媒体等时尚元素对提升工艺美术经营理念、改进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挖掘、阐释工艺美术的历史印象和文化内涵,逐步提升工艺美术的市场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为工艺美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秉承历史的开拓精神,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世界接轨,扩大多元化融合,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特色突出,多元化辅助的经营模式,也可积极打造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等多媒体媒介,对工艺美术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也为工艺美术发展创新提供有效的战略空间。

四、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社会效应及价值

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是古老的文化分布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及文化艺术领域,是百年的传承,有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工艺美术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市场需求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在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能够很好的突出强调优势资源,新老融合、传统与创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交融,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独特韵味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在工艺美术的创新中,具备革新意识、敢于想象,勇于与时代接轨,不断完善自身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落后的观念,打造深层次文化发展下的新工艺美术,不断散发自己古老而又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独特艺术魅力,突出最原始的审美精神和最古老的历史韵味,其价值是深远的,其社会效应是长效的,其发展是具有延展性的,也为工艺美术的未来再创一个历史巅峰。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张玉花,王树良.外国工艺美术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林乐成.正在改变的传统—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历史传承文化范文第3篇

一、区域品牌和区域文化

区域品牌研究最早源于西方。美国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的Keller教授指出:如同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当一个地区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创造适合的品牌联想时,区域品牌就产生了,而且为顾客提供了选择在该地“消费”的机会(Rainisto,2003)。简言之,在某种程度上,区域品牌能改变消费者的心理偏好,影响其消费者行为。国内关于区域品牌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制造业和旅游目的地上。陆国庆(2002)从提高农产品在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角度,最早提出在农产品经营中建立区域品牌的观点。之后的研究大多围绕浙江温州、广东、福建等成功案例分析区域品牌的发展路径。孙丽辉对区域品牌化研究的起源与理论基础、主要研究视角与领域等方面对国外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述评。而在关于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夏曾玉以温州为例,指出政府扶持,行业协会约束,企业集群优势是区域品牌建立的三大关键因素。Kavaratzis(2005)认为“:区域品牌是功能,情感,关系和战略要素共同作用于公众的头脑中并产生一系列独特联想的多维组合。”Zenker和Braun认为:“区域品牌是基于一个地区的视觉,言语和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目的、沟通、价值观念、地区利益相关者的总体文化和区域设计上,从而在消费者脑中形成的关系网络。”区域品牌是地域内相关主体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也是该地区的标志和象征。区域文化的界定。区域文化是由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组成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张佑林,2007)。区域文化是区域内成员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有机复合体,可以分为区域物质文化、区域制度文化和区域精神文化(双传学,2006)。区域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区域主体的活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各环节,它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思维等。区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一些普遍特征: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各个区域的地理,经济和政治环境千差万别,导致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历史传承的产业以及当地人们生产方式的偏好不同,形成的产业以及区域品牌内涵也有相应的差异。区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区域文化的形成要经历漫长过程,今天区域的发展历经历史的变迁,依然有区域过往的影子和发展。以温州为例,温州人善经营,自古以来商业文化浓郁。与它的历史传统密不可分,温州是典型的沿海港口城市。宋朝时期就有部分人从事手工业,将生产的小商品出口海外。当时的温州人已经有品牌意识。正是根植于这样的历史传统,如今温州依然保留原来商业文化的精髓,并且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和知名的国产品牌。因此区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区域文化的时代创新性。虽然区域文化带有一定历史传承性,但并不表示它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区域文化也会注入新的元素。创新动因有很多,包括朝代更替,民族迁移、融合,经济政治发展需要等等。例如一向以“人间天堂”“江南水乡”的形象示人的苏州,自古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种水乡文化,秀慧,细腻,柔和。但随时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求下,苏州进行了创新性变革。“文化苏州”和“苏州精神”就是区域文化创新的成果和体现。由此可见,区域文化在不同阶段,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时展。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品牌

前面分析区域文化具有三大特点,即:文化独特性、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这三大特点与区域品牌都密不可分。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形成区域品牌的差异化联想。区域文化构成区域品牌的一个部分,区域品牌暗含了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沉淀的许多内容又是消费者对该区域品牌的联想内容。学者Kavaratzis在分析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时,提到政府部门在利用区域文化催生品牌效应的过程中常用的三大工具:地标建筑、标志性活动、名人效应。这三大工具即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独特的文化,同时又是区域品牌的组成部分。区域文化成为了区域品牌的内生细胞和DNA。地标性建筑。Kavaratzis说,一个城市或区域丰富多样的特点不可能仅凭一座建筑就能完整地展现出来,而是要通过当地所有相关建筑,空间和街景元素,包括标识、道路、街道装饰,这些都是区域的独特标签。标志性活动。标志性活动是一个区域的特色,风俗习惯,形成一个区域独特的人文景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就是当地的标志性活动,潍坊市的“国际风筝节”等等,这些标志性活动,展现当地的独特文化,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每当人们提到这些区域品牌时,就能联想到这些标志性活动,标志性活动既是独特的区域文化,又形成区域品牌与众不同的联想之一。名人效应。名人是该地域的名人,利用这个独特的名人,能带来区域一定知名度和关注度。Kavaratzis认为在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区域品牌化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所选的名人要有足够的知名度,能在目标市场快速地推广开来,并且该名人与区域的联系是可用和可信的;二是名人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是长久持续的;三是转移到区域的名人特点应该增强或加固所需的品牌,传递一种对所建立的品牌有现时价值的联系。除了以上三个工具之外,还有饮食文化部分。饮食文化,也是催生区域品牌的有利工具。对于来北京旅游的外地游客而言,吃烤鸭是必备项目。北京通过美食让外国游客更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中式餐饮的发展,使这一中国老字号走出国门,扬名海外。这些美食对区域品牌的形成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区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就是在今天发展中,如何将历史文化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挖掘出来,区域品牌的创建其实就是一个将区域优势挖掘出来的过程,这种优势就包括悠久的区域历史文化。但是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又不能固守过去和传统,还需要创新,将区域文化与时代以及新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学者NickClifton通过欧洲三个地区的实地研究,分析区域产品与区域特色中文化特征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区域营销的作用。Kavaratzis和Hatch(2013)从动态视角分析了区域文化、区域特色和区域形象三者的关系,指出区域文化在区域品牌化中的作用。而在衡量区域品牌的模型中,西蒙•安霍尔特提出衡量国家区域品牌和形象的六个指标(贸易出口、政府管理、文化、人民、旅游和移民/投资),也有将文化因素纳入指标之一。由此可见,在学术界,区域文化在区域品牌形成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域品牌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促进作用。何丽君(2007)在分析区域品牌形成的驱动因素时,将影响区域品牌形成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三点,即政治因素、环境依赖和历史传承。其中,环境依赖又包括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而历史传承指的是历史、声誉、故事、文化等等具体内容。张保英(2012)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文化因素在区域品牌传播中的作用。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的影响是持久、深厚和潜移默化的。

三、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的影响机制

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的影响是肯定的,但具体影响机制是怎样的呢?学者Kavaratzis和Hatch从动态视角分析区域品牌化过程。他们认为区域文化、区域特色和区域形象是区域品牌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三个变量,区域文化与区域特色互相作用,区域特色能有效地表达对区域文化的理解,而区域文化中又可以通过植入新的含义和象征改变区域特色;区域特色与区域形象之间也是一组互相作用的变量,发现他人心目中该区域形象和期望,凝练区域特色;另一方面区域特色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构成区域形象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区域特色就是最终区域品牌的内核,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和理由。从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文化对区域特色的作用,对区域品牌化的影响机制。基于上述模型,借鉴品牌构建的一般过程,从区域文化视角出发,构建区域文化与区域特色,区域形象以及区域品牌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中不考虑区域特色、区域形象与区域品牌之间的关系,只考虑区域文化与其他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区域文化对区域特色和区域形象的作用最终也会反应在对区域品牌的作用上来。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的影响路径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从区域形象方面,另外是从区域特色上体现。形象和特色又可以互相影响和作用。区域文化是建立区域特色的来源;而区域特色是区域文化的侧面反映。区域文化在塑造区域形象时便于拉近距离,增加受众认同感;区域形象是区域文化的具体化。区域文化是区域品牌定位的参考;区域品牌对区域文化进行补充,更新。

(一)区域文化构成区域特色

在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区域文化与区域特色的相互作用为区域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正如Keller所说,要将区域像产品和人一样营销出去,成为品牌。区域特色是区域管理者为建立区域品牌,而希望在外部受众心中所传达的区域形象,与品牌识别的概念相似(品牌识别是由品牌所主导,想要在消费者心中所建立的一种形象)。但是,通过区域特色所传达的形象不能凭空捏造,任意发挥。区域特色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包括当地的历史、风俗、名人、特产等。区域文化也是区域特色的来源之一,常常被当成是建立区域特色的基础和工具。因此一些城市在打造当地旅游品牌时常常会借用区域文化作为卖点。另一方面,区域特色也从侧面反映了区域文化。而区域特色是区域品牌的核心以及差异化的关键。从第一条影响路径中可以看出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的间接影响作用。

(二)区域文化是区域形象的组成部分

在传递区域品牌过程中,区域文化与区域形象之间也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受众对品牌的感知。区域形象是消费者由于对区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而形成的综合性认知,与品牌形象的概念相似但维度更多,例如地理、气候、文化、历史、风俗等。区域形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主要根据是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而作为经验来源之一,区域文化能拉近受众与区域的距离,增加受众认同感,从而在受众心中树立独特的区域形象。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有时无法用语言准确形容的区域文化却能通过区域形象具体展示。区域文化构成区域形象,而区域形象又是区域品牌视觉化的表现。区域品牌对外传播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区域形象,是一种外在的,有利于传播的视觉组成部分。

(三)区域文化直接作用

区域品牌除了通过区域特色、区域形象间接影响区域品牌形成外,区域文化与区域品牌之间也有直接影响。一方面,区域文化能够为区域品牌的定位提供参考。品牌定位的关键是差异化,对区域品牌而言亦是如此。在区域品牌化过程中,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决定和影响着定位。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性,会随着时展,包容新的元素。创新的文化也会为区域品牌赋予新的能量。区域品牌不仅是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还为区域文化的内容起到了补充丰富和更新的作用。区域品牌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过程。区域文化既能通过与区域特色、区域形象的相互作用影响区域品牌的形成,又能直接作用于区域品牌,影响区域品牌的形成。当然,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的影响机制是一种动态的机制,随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

四、区域文化视角的区域品牌发展对策

根据上文分析,区域文化在区域品牌形成的过程中作用显著,能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区域品牌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区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建立和发展区域品牌。针对区域文化视角,建立和发展区域品牌的问题,本文从构建区域特色,定位区域品牌和巩固区域品牌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构建区域特色

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认为区域品牌越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尊敬的声誉,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流传着很多生动的故事等要素特质,消费者就越会对该区域品牌产生更加积极的评价,从而影响区域品牌的形成。区域文化是构建区域特色的重要来源之一,区域特色则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建立区域品牌时,可以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区域特色的内涵。要积极主动发掘当地的区域文化特色,抓住其文化核心构建区域特色,从中寻找建立区域品牌的文化源泉,这样区域品牌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同时,在区域宣传推广中充分利用地标性建筑、名人效应、标志性活动和饮食文化等工具宣传该区域品牌,使得区域特色更加深入人心。但要想构建鲜明的区域特色,必须有选择性地挖掘区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围绕区域文化,塑造区域形象和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的定位并不像一般的产品品牌定位一样简单,它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各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实力、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因此,基于区域文化视角,进行区域品牌定位时要紧紧围绕区域文化的核心,准确定位。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区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分析能够充分反映区域形象的特色文化,形成视觉化,可传播化的符号和活动,塑造区域形象,构建区域品牌。对区域管理者而言,在进行区域品牌定位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精炼地概括出区域的文化核心。围绕区域文化多维度、多视角地传播区域形象,拓展区域品牌。

(三)丰富创新区域文化,巩固区域品牌

区域文化固然能推动区域品牌的建立,但区域文化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利用区域文化构建区域品牌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区域文化,保证其创新性。苏州重塑区域品牌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为响应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增强本地区的综合实力,苏州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变革。“文化苏州”主要指园林申遗,发展教育事业,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文化建设活动,“苏州精神”则是以“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时代苏州精神。一个区域品牌如果想保持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因此,区域不仅要保护原有文化,还要鼓励发展新文化。另外,考虑到区域品牌对区域文化的反作用,还可以利用区域品牌的能量丰富区域文化的内涵。最终,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创造双赢的局面。

五、结论

历史传承文化范文第4篇

1.结合地域文化

确定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目标和原则。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应深入挖掘邯郸城市文化主题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突出邯郸城市公共艺术的独特魅力。以高艺术水准原则、高环境效益原则、持久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很多历史典故和名胜古迹。在邯郸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中,可以赵文化,时代文化为核心主题,并向下延伸形成整体的主题构成。打造出体现和承载邯郸本地区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并具有邯郸地方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建设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层次分明、标识明晰、环境宜人的高品位公共艺术空间格局。

2.结合城市规划

定位发展结构。在发展结构中,本着突出城市特色、紧密结合邯郸城市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景观系统、以点带面逐层展开、紧密结合城市生活。在结合邯郸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将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结构定义为“六区、九带,多节点”的布局。这种布局结构将起到突出重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整体作用。总之,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结构应结合城市总体设计及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城市的人文生态与空间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以形成整体而又丰富的空间层次。

二、发展策略建议

在研究中从邯郸历史传统文化、公共艺术区域策略、提升艺术作品品质计划等角度对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并参考多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总结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思路为:

1.深度挖掘历史传统文化

使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体现邯郸地域文化,并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性让民众能够感受到文化气息并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加强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点。对于公共艺术区的策略,以邯郸市城市发展规划为基础。在老城区突出传统文化,在新区注重传统文化和新区发展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同时,结合城市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规划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

2.公共艺术实施措施

历史传承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原生态;设计;环境艺术;应用

1原生态设计的定义

原生态设计即在设计时,在大自然的基础上对大自然进一步进行艺术的设计与挖掘。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与当今人们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较为一致。原生态设计更彰显了人为艺术气息,是基于大自然的层面,不断的对大自然进行雕琢与修饰。原生态设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运用艺术创作,达到人们对精神境界的需求。因此,原生态设计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2原生态设计的特征

真正的原生态设计是需要达到与自然融合的最大化,减少对大自然资源的索取。原生态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原生态设计是指资源形态、结构等在一定的空间中相互协调。因此,原生态设计也具有一定的特征。下面,就针对原生态设计的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

2.1自然性

自然性是原生态设计的基础。在设计中,要减少对大自然资源的索取,达到实现自然性的最大化。设计环境要体现出自然的舒适性与广阔性。

2.2独特性

原生态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原生态设计是要达到资源的形态与结构的一致性。在进行生态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较多因素,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它的独特性。

2.3艺术性

原生态设计是在大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艺术性创作与修饰。通过艺术设计,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人们对精神境界的需求。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生态设计的艺术性。

2.4生态性

原生态的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设计中一定要秉承生态性原则。在设计中,达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存状态。旨在揭示一种最本真的生活态度,使人与自然更为亲密的相处,帮助人们找到温馨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原生态设计的生态性。

3原生态设计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原生态设计也越来越被运用到环境艺术的各个层面。下面,就针对与生态设计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讨论。

3.1原生态设计在室内空间的应用

原生态设计在室内空间的应用是在对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运用较为环保的天然材料。运用美学设计将现代空间环境与自然有效的结合,在室内,增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在对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运用较为环保的生态材料,最大限度运用户资源带给我们的便利。以此给人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自然的生态环境。

3.2原生态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空间设施与场所空间,是人们生活功能的体现。而原生态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可彰显城市蓬勃的生命力。在对城市景观的原生态设计中,要体现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风貌以及现代城市的发展特点。在原生态设计中,坚持生态型原则,将生态理念与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有效结合,为人们设计出更贴近自然的城市生活环境,使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回到自然、回到自我。

4原生态设计在空间艺术中的应用发展

4.1原生态设计既要尊重历史传统,又要结合现展

在原生态设计中,要尊重历史发展方向。将历史传统与现念有效的结合。如果只一味的结合现展,而不顾历史传统,就会缺乏对过去历史的思考与借鉴,从而使原生态设计失去了自然的本真。在原生态设计中,并不是一味的尊重历史传统,而是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人们对现代设计的时代感。在原生态设计中,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在现展中添加历史元素。才能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在紧张的环境中得到放松。

4.2遵循设计理念,促进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性是原生态设计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中,不断运用生态元素,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原生态的设计中,要达到设计艺术的最大自然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原生态的设计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形式不断的对环境进行雕琢与修饰。促进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

4.3要将保护与创造相结合,传承与扬弃相结合

在原生态的设计中,要注意保护与创造的有效结合。在设计中,既要做到尊重历史传统,保护人文自然环境,又要做到设计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学会采纳良好的设计方案,对于不好的设计理念,要及时撇弃。做到传承与扬弃的有效结合。将传统的设计理念更有效的运用到现代的生活中去。满足人们对精神境界的需求,促进人于自然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

5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原生态的设计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精神境界的需求。在原生态设计中,要结合原生态的自然性、生态性、独特性、艺术性的设计特点。在设计中,既要尊重历史传统,又要结合现展,要将保护与创造相结合,传承与扬弃相结合,做到遵循设计理念,促进自然、人、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人们设计出较为温馨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可以得到放松,使人们回归自热,回归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惠.原生态设计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4,(14):172-172.

[2]张金香.居室环境设计中原生态元素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