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评价论文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精选

项目评价论文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1.1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实现建筑行业顺利发展目标,我国在21世纪初颁布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这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关注,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奠定了制度保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要求从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建造成本、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促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工。

1.2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相关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是基于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内容的管理程度而言,通过对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建造成本、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评定,从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好坏。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好坏,主要从经济性和质量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经济性理解,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在投产后,是否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这是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主要目标。工程项目投入资金巨大,如何发挥这些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确保资金能够发挥有效配置,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这是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工期、成本进行科学有效控制,避免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则是针对这一内容而言,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最终产出效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找出没有实现预期效果的原因,以此对施工手段以及相关管理手段进行制度优化,总结经验,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进步和发展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质量性理解,则是针对于项目安全角度,通过分析最终建成工程在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效果,综合评价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效果。工程项目管理在进行质量性效果分析时,会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论证和调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项目高质高效完工。

2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的原则

2.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针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整体着眼,考虑到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各方面的要素。全面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立足整体,考虑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2)考虑到工程项目管理经济性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质量性效果,兼顾效益和质量。

2.2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以规律为出发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客观性规律,在进行实际评估过程中,坚持客观性原则,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评估因素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评估要素的根本出发,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2.3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对投产后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的项目管理评估,是从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现实性原则要求工程项目评估过程中,评估数据是现实发生的真实情况,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3.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级方法通过对质量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进度控制指标、安全管理指标、现场管理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效果评价目标集,通过层次分析法原理,进行层次分析,并根据搜集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权重向量,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定量性的优点,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其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相应指标,将质量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进度控制指标、安全管理指标、现场管理指标依次设置为目标集向量A、B、C、D、E;(2)确立目标集内各个指标计算数据,A=总监理工程师分值的70%,B=项目目标成本与实际发生成本的比值,C=合同工期与实际工期的比值,D=安全管理部门分值的70%,E=管理部门评价标准的80%;(3)建立目标集U={A,B,C,D,E},进行层次分析,求出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指标的权重向量。

3.2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综合评价时,注重多目标决策中各个指标权重数值,这种评价方法取决于对象专家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由对象专家做出的主观评断。相比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而言,专家评价法更加简易,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1)设置对象评价指标,建立目标集U={u1,u2,…,un},其中u1,u2代表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影响因素;(2)对U中的元素进行相关评价分析,选取m个专家,并将专家意见进行汇总;(3)对各个元素分析数值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关经验选取u因素作为评价结果。

3.3动态评价方法

动态评价方法是一个信息动态提取和反馈的过程,在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利用动态评价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系统评价,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动态评价方法的步骤如下:(1)明确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置n个系统sj(i=1,2,3,…,n),其中i=1,2,3,…n为项目管理中的问题;(2)根据sj进行对应时刻设置,sj中的i与某时刻tk(k=1,2,3,…,n)中的k相对应,其中k为i发展的对应时刻,i作为k的特定时段的运行情况;(3)对比i和k的整体发展和运行状态,构建动态平衡的评价方程,以此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动态评价。

4结束语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1.1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当前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具有社会效益大、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总体而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1.1项目过程评价

将立项评估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导致差别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以降低类似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项目过程评价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项目内容与建设规模、工程进度、配套设施管理等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的基本信息与财务管理联系在一起,保证后评级整个后续处理过程都能根据财务管理而有效开展。

1.1.2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影响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影响、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其中,环境影响表现得较为明显,涵盖了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区域内的生态治理与环境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经济影响主要是分析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所在地区、对应行业的影响,主要指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之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社会影响主要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的统一,主要指有形、无形效益,重点是该项目对本地区社会的影响,评价社会影响中,一般会以贫困、平等、参与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因素。

1.1.3项目持续性评价

主要指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之后,该项目能否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包括:(1)业主能否按照既定的计划实现既定的目标;(2)项目本身是否存在重复性。持续性评价主要包括本国政府的管理、组织、财务政策、施工技术、政策环境等多种外部影响,可见影响项目持续性的因素较为重要且影响深远。

1.1.4综合评价

在项目后评价中,综合评价的作用是从多种角度评价该项目的目的与实施情况,包括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成功概率。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对比评价,通过将本工程与已建成的工程进行比对,讨论两次工程中的相似之处,再从已建成工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成功度评价:结合现阶段工程的施工情况,讨论工程的综合指标。

1.2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在水利水电建设中,项目后评价明显区别于项目前评价,项目后评价主要在项目建设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对其进行总结。项目后评价的特点主要为:

1.2.1现实性

在项目后评价中,主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整个评价中的所有数据为已发生的实际数据或采用科学方法所预测的数据)判断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将预测内容反映评价内容中。

1.2.2全面性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到运行的全部过程,在评价中工作人员不但要分析工程中各项决策的科学性,还要统计各种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进一步发掘项目潜力奠定基础。

1.3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1.3.1独立性原则

在项目后评价中,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相关内容,这也是所有评价工作都应该遵循的内容。客观公正代表评价者的信誉情况,独立性代表后评价结果的合法性。在项目后评价中,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以投资方、受益方之外的第三方看待项目评价过程,坚持深入研究、科学取证的态度,切忌出现避重就轻等现象。

1.3.2科学性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作用就是总结该项目建设成功、失败的经验,为未来的建设提供指导。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能够有效统计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要统计不同时间段信息的发生环境,得出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2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发展趋势

2.1建立项目后评价体系

水利水电项目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设施,涉及的范围广且信息量大,为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必然会建立科学的项目后评价体系,并以该体系检验评价的相关内容。

2.2评价内容将更有针对性

从项目后评价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已经从单一的财务评价发展到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综合性评价,这些评价内容十分全面,已经能涵盖整个建设过程的所有内容。但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人员会对评价结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单方面的整体性评估已经很难满足后期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评估项目必须能够更加细致地体现整个施工内容,因此在未来,项目后评价将更具有针对性。

3结语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提要]绩效管理是一个以组织战略为导向的、持续沟通的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组织内部实施管理和控制的必备手段。它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让全员上下有一个一致的战略观念,把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指南;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工作成绩的评价,将结果与目标相对照,控制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将从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绩效管理工作加以分析和评述。

绩效评价指标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适当是非常重要的。1992年,Kaplan和Norton在观察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巨大变化之后,总结出"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认为业绩评价应当以"战略"为导向,并主张将这一目标具体体现到顾客、内部经营、学习创新和财务等四个方面,让组织中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了解自己的工作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主要按"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来衡量指标选择的质量。

(一)国内大所的情况

我们将以国内一大型事务所为例展开分析。该所成立于1998年,目前有注册会计师近100名。其内部的垂直结构分若干层次:第一层次为合伙人;第二层次为高级经理、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第三层次为审计经理、高级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第四层次为审计员。该所中的绩效评价主要是按年和按项目进行的。但按项目评价不区分各类人员,而年度评价则区分。我们首先看其年度指标,然后再看其项目指标。

1.年度考核指标

年度考核表格每一层次人员适用一种,也可用于"试用考核"和"临时考核".每张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被考核人填写的"述职报告",第二部分是按指标填写的考核表,其中有被考核人的自我评分、还有第一和第二考核人的评分。

所有员工都有三个方面的要求:能力、绩效与态度。其中,第一大类指标"能力考核"分: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和完成工作的能力。所谓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会计、审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各类有关政策、法律的熟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务经验加以总结的能力,电脑技术能力,工作底稿和报告的审阅能力,专业文献的写作能力等;所谓管理、组织能力则包括:工作合理计划、适当分配工作、工作压力下保持平衡、沟通能力、拓展业务的能力等;所谓完成工作的能力指的是按时完成工作、有效工作、向上报告问题、理解工作性质、获取和处理信息等。对于审计员,还要求工作底稿的编写必须具有全面性、逻辑性,简明扼要,结论合理,解释清楚等要求。

第二大类指标"绩效考核"主要考察工作完成情况、效率、与客户的关系、上下沟通、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这类指标考核的差异很大。对第二层次人员即高级经理、部门经理和副经理,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工作组织能力、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量及收入完成情况,其中对沟通能力、团队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等较为重视。对第三层次即审计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除了要求工作组织能力、工作完成情况(按时按量)和项目回收率外,还特别强调与客户的关系、工作底稿和报告书的审阅等。而对第四层次审计员来说,考核重点则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即是否按时按量完成布置的工作。从这些指标的设置中大致可以看出各层次人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性质。但是,在不同人员的工作分工方面,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也没有关于各层次人员的工作之间应如何衔接的具体指标。

第三大类指标"态度"主要考核职业适应性和工作态度两方面。所谓职业适应性指的是职业道德、积极热情、责任心、判断力、对客户的服务、承受压力等;而工作态度则是指规章制度的遵守、考勤、对待困难的态度、对交待任务的完成情况、保密、仪容、维护所的名誉、工作情绪等。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这类指标考核的方面基本相同。

2.项目考核指标

首先,这一考核表对所有人员都适用,没有区分高级经理、审计经理、项目经理和审计员之间的差别,只区分了正式员工、试用人员和实习人员。其主要指标见下表。

其次,评价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使用了三个方面指标,即职业作风与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和与客户的关系,同时采用了"四分制"来评价。第二部分只有"建议"一项,采用了"是或否"的评价方式。建议可以说是对前三个部分的一种总结和补充,其中许多项目是对个人技能的诠释。

从"平衡计分卡"的观点来看,上述四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与顾客、内部经营以及学习和创新相对应。与客户的关系属于顾客范围,职业作风与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属于内部经营,建议则可以说属于学习和创新的范畴,因为它包括许多关于个人技能的指标。而学习和创新强调的是发展员工个人技能,使员工满意度提高,从而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国内大所同国际"四大"的比较

将年度评价指标和项目评价指标综合起来看,这家事务所与国际"四大"所关注的东西基本上相同,主要涉及平衡计分卡中的顾客、内部经营以及学习和创新三个方面。但如果从设计的科学性和对问题把握的深度来看,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首先,"四大"对客户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不论哪个层次人员,都突出地强调这一点。而该所在年度考核中只有审计经理、高级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这一层次有这方面要求。

其次,该所的项目考核在设计上有两点不够科学:一是项目考核只有一张表,适用于所有层次的人员;二是项目考核只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没有自我考核。如此一来,实际上项目考核的所有方面被考核人都接触不到,也就不可能"经常地"将这些指标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照、调整自己的行为。考核的作用是事后评说式,而不是事先指导式,这一点恰恰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

第三,如果将这些指标仔细进行分析,还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指标的描述是不清楚的,有许多指标看起来交叉重复,缺乏清晰的界定。现在关于绩效评价的一项研究表明(LongenecherandGoff,1992),缺乏明晰的标准是对绩效评价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抱怨。当员工有这种抱怨时,填写有关绩效评价表他们会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从而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价系统的工作效果。

(三)国内大所与中小所的比较

中小型所的情况比大型所问题更多。它们几乎没有明文规定的指标体系。有关员工的工作业绩,事务所高层大多心中有数。从中小所的经验来看,对员工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业务能力,如完成工作能力、工作技巧、积极性、责任心,包括出勤情况;第二,团队精神,他们注意到人际关系和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到彼此之间在工作中应当相互信任。对于管理人员,他们还注意到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如个人品德、律己能力、处理事务和人事关系的能力、应急能力等。

中小所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这些经验和体会没有明晰化,笼统而主观,使得员工有时无法明白这些要求,无法及时调整。当然,绩效指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组织的行为,为了做到这一点,大型组织可以通过具体指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导,但在一个小型组织中,如果人们的行为可以马上被管理者观察到,并马上可以得到纠正,花费许多力气设计这样一套指标的意义不大。

绩效评价过程

有研究表明,员工可以接受公正的程序带来的不公正结果,但却不能接受不公正的评价程序。因此,要了解绩效评价系统如何,就必须了解评价过程。这一部分,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来考察、比较多家事务所的绩效评价过程。

(一)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在计划期内员工应当做什么工作、做到什么地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确定和明确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员工的工作期望明晰化。在事务所,这一目标可以是整个所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也可以是具体到每个人头上应完成的业务量。我们选择有明确的业务指标作为考察事务所绩效计划的一个指标,是因为事务所是否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是否有清楚的工作期望这两点通常很难进行客观衡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指标主要是在员工层次或部门层次,而不是合伙人层次。

(二)评价过程的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一方面指的是评价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另一方面也是指是否有正式的评价文件,以及可以让员工本人和评价人在上面签字。标准化,也就意味着有专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因此,它们的指标就是:有绩效评价的成文规定、有正式的评价文档。

所谓正式文档,主要指各类评价表格,而不是计算工薪用的"工资条"一类的东西。一般来说,正式的评价文档要有各类指标,有被评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还有双方的签字等。这些文档将作为员工的重要个人档案加以保管。

(三)评价方法

在"谁给谁评价"时,常见的形式是:上级评价、下属评价、同行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等。但是,在事务所中客户的意见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将指标定为:上级评价、下属和同级评价、客户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几种。

绩效考评有许多方法,评分法是最为常用的。其他的方法还有关键事件法,即记录最好和最差的工作行为,还有用一段文字加以叙述的叙述法,或将员工业绩和预先设定的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的作业标准法,对员工业绩进行排队的排名法,以及将员工硬性划分到某一类别中的强制分布法等。对于事务所来说,由于审计工作不可能给出一个标准,不像普通产品的生产有非常客观的成本耗费、单位小时产出和残次品率等标准,因此,作业标准法不适合于事务所,另外,由于强制分布法硬要在差不多的员工中找出最好的和最差的,容易引起员工间的矛盾和争持,在实务中很少采用,因此,我们仅选择评分法、叙述法和排名法三种方法作为比较指标。

(四)交流沟通

衡量交流沟通,一方面可以用时间频度,反映是经常做,还是偶尔做,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是否达到共识来衡量沟通结果。一个好的沟通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他们应当做的工作,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以及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等。交流沟通有评价文档上的意见交流、还有评价会议上的讨论沟通等。在一个好的评价系统中,评价人员应当经过特殊的评价训练,还应当包括对不公正评价进行抗辩的程序等。考虑到指标的可观测性和事务所的特点,我们选择了这样几个指标来衡量交流沟通:评价周期为年、评价周期为月、按项目评价、员工了解评价结果、有评价会议等。

(五)与其他方面的联系

这里的其他方面主要指未来发展、工薪、晋升、业务过程控制等。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联系得越多,则表明其发挥的效用越大。事务所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人的管理,它在成本计算、工作效率衡量都有着非常特殊的一面。根据目前国际国内会计师行业的通行做法,将绩效评价与工薪挂钩、与职级晋升挂钩的比较多,还有不少与业务发展、成本控制、工时预算以及工作效率等挂钩。为此,我们主要考虑了这样几个方面:业务发展、工薪、晋升、成本控制、劳动纪律和工作效率等。

(六)调查情况分析

我们曾对23家事务所做过调查。其中国际所有5家,主要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和中外合作所,国内大型所有4家,是指注册会计师人数在80人以上的所,国内中小所有14家,指注册会计师人数在80人以下的所。

我们发现:

1.在有明确的业务指标方面,中小型所的比率最高,达到78.6%,国内大型所次之为25%,国际所最低,只有20%.

2.在绩效评价过程的标准化方面,国际所和大型所较好,均为100%,中小所则较低,只有35%左右。说明标准化程度随事务所的规模而变化,所越大,人数越多,这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也越高。

3.在评价方法方面,上级评价和自我评价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两种方法,客户评价用得最少,只有4家事务所明确使用了这一指标。在大型所中,下属或同级评价比较多,而在国际所里,小组评价比较多。这两种评价方法的区别是:后者是根据整个小组的意见进行评价,而不是个别人的意见。从表中可见,这两种方法在中小型所几乎未被采用。

4.就使用的评价工具来看,评分法是使用得最多的,通常是以业绩评定表的形式出现。无论国际所、大型所或中小型所,这一比例都是最高的。文字描述性的叙述法主要是在个别中小型所使用,国际所和大型所均未使用这种方法。排名法没有一家所采用。

5.在评价周期上,国际所和大型所大多是按年和按项目评价,中小型所按月评价的也较多,但按项目评价的较少。绩效按项目评价,一方面可以按项目评价个人业绩,使评价有具体事项可依,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大量原始工作量的统计资料,而这一资料对以后进行预算、加强成本控制和定价十分有用,因此它在国际所和大型所中使用得较为普遍。

6.从绩效评价和其他管理系统的联系来看,国际所和大型所的这一联系最多,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国际所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晋升、工作效率和劳动纪律,其次是预算、成本控制,与个人的业务开拓发展和工薪的联系最少。但在国内大型所中,这种联系在工薪和业务发展方面都相对国际所要高,而在预算和成本控制方面则明显低于国际所。由于这种联系在国际所和大型所中主要通过计算机内部网络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来建立,整个系统效率很高,使得事务所整体的管理成本下降。可是在中小型所建立这一系统的代价将十分高昂,管理成本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有可能上升,因此中小型所中这一联系就比较微弱,除了业务发展、工薪、劳动纪律之外,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联系都似乎还没有建立起来。

从上述调查分析得到的总体印象是:国际所和国内大型所的绩效评价系统较为规范,与其他管理方面的联系也更为密切,且规模越大,规范化程度和联系程度也越高。而中小型事务所采用的工薪制度大多是基本工资加业绩工资,虽然没有专门化的、指标化的评价系统,但工薪制度已与绩效评价密切联系起来了,甚至包含在其中。这种是以客户发展或业务量发展为依据的工薪系统,使得业务发展几乎成了中小所唯一的评价指标。

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

什么样的绩效管理系统才是有效的?RobertBacal(1999)给出了一些标准。他认为,一个绩效管理系统若有效,它将可以提供:(1)协调工作的工具,以便将组织、内部单位和员工个人的目标统一起来;(2)不断发现问题的方法,以保证组织的成功;(3)记录绩效问题的手段,使得公司可以防止劳工法律案件和纠纷的发生,以及在必要时提供法律证据;(4)职务晋升、员工发展和培训决策所需的信息;(5)足够的信息,以便经理人员能阻止问题的发生、帮助员工完成工作、协调工作和能够向上级提供有见地的建议;(6)帮助经理人员和员工一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7)给经理人员协调所辖员工工作的工具;(8)定期、持续地向员工反馈信息的途径,以保证他们的工作动力;(9)明确的工作期望、决策权力以及工作对整个组织的意义;(10)制定员工发展和培训计划的工具。笔者认为,这些标准可以借鉴。

具体来讲,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有两个问题需特别注意:

(一)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绩效管理以战略为导向,核心问题就是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评价手段和方法与战略联系起来,使得战略能够通过指标这一载体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并通过科学公平的评价方法得以明确和加强。绩效评价之于战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为它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能起到事先导向作用,还能起到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作用。绩效管理首先与组织和战略管理相联系。按现代绩效理论,绩效评价标准应主要以组织战略为导向(MurphyandCleveland,1995),它必须采用工作业绩指标,而不是象传统绩效评价那样主要依据人的行为品格。组织的战略目标要分解落实到各小单位和人员身上,这种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绩效指标确定过程。

(二)将绩效指标系统与组织中其他方面尽可能联系起来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面,而忽视了人才招聘、人才开发等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问题。其实,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可以指导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有利于减少在人力资源上的盲目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因此,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一、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二、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内涵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尽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与收益性支出难以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但我们可以利用"有无"增量法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和企业改扩建投资均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业务收入难以分开,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难以分开,所以,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由于企业改扩建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是"有无"增量法,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也可以采用"有无"增量法。"有无"增量法是用"有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减"无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得出增量净现金流量,对增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根据增量净现值大小来判断改扩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

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过程为:首先,预测并计算“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与流入量;其次,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与流入量(增量);然后,计算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最后,根据净现值大小判断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

(一)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项目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面,而忽视了人才招聘、人才开发等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问题。其实,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可以指导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有利于减少在人力资源上的盲目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因此,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一、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二、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内涵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尽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与收益性支出难以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但我们可以利用"有无"增量法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和企业改扩建投资均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业务收入难以分开,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难以分开,所以,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由于企业改扩建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是"有无"增量法,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也可以采用"有无"增量法。"有无"增量法是用"有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减"无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得出增量净现金流量,对增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根据增量净现值大小来判断改扩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

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过程为:首先,预测并计算“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与流入量;其次,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与流入量(增量);然后,计算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最后,根据净现值大小判断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

(一)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