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育技术

体育教育技术范文精选

体育教育技术

体育教育技术范文第1篇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方面关注较少,教学理念十分陈旧,学生在学习中倍感枯燥乏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项目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阻碍了体育活动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导致体育教学的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同时,很多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欠缺,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为体育课程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设备的应用程度较低。一部分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操作教学设备,另一部分体育教师则认为现代化教学设备操作复杂,不愿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促进体育教育知识更新

创新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都需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了生物、数学等方面知识,而不同学科知识的更新也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内容、方式等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教师不仅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料,同时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各地体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加快了体育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知识的更新有重要作用。

(二)实现远程继续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自身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切实满足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技术随时随地补充自身专业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实现了体育教育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向教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教师处获得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远程教学课程,及时更新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一)在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为体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健美操的视频,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注意力会被视频吸引,能够主动关注视频中的健美操技术要点。同时,在学习分解动作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技术向学生展现分解动作动态图,使学生细致了解每一动作,并在反复观看中巩固记忆,消除教师亲身示范在时间和学生理解方面的限制。

(二)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往往需要教师自行记录学生动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的描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经过教师指导也难以立即纠正错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实战对练的实况录制下来,并在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一同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

(三)在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中包含相关的教育管理系统等。学生能够通过管理系统自主选择需要的课程项目、上课时间等,教师也能够运用这一技术对学生平常课上表现情况、测试结果等进行记录、总结,并将学生成绩评价上传到网上,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级性评价,为学校考评教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体育教育技术范文第2篇

一、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而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的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健身的一些原理、如何健身等健康知识,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网络大容量的知识可以部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提出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询答案,学生也可以自己就体育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在网上查询,这一过程就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体育教育技术范文第3篇

体育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挂图、模型、录音、投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等设备及其载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教学媒体可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语言声音重现、静态实景重现、呈现动态过程以及促进教学双方进行交互作用。其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在学习体育时提供不同的刺激,控制直接的教学环境。青少年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由于其身心发育的原因,往往容易产生兴趣的转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便学生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克服传统教学容易出现的厌学情绪。另外,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媒体用于体育教学无疑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媒体的制作和选择,如何将多媒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为此谈谈自己的观点认识。

一、多媒体的直观性有利于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借助多媒体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关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小学五年级排球教材中的正面双手垫球,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击球动作中的“蹬地、抬臂、跟重心”的理解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整个击球动作的重点和上、下肢协调用力,学生很难体会,教师的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认识理解总是隔着一层,即使学生能够将教师的讲解一字不差地复说,也未必说明真正理解体会到动作的关键。我经过反复考虑后采用了计算机CAI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加深理解。由此共制作了三张动画,第一张是击球动作中的蹬地技术,通过计算机屏幕闪烁显示动作的部位和用力的方向,并屏幕显示“蹬地”的慢放动态过程,有效地从各角度、各侧面来表现运动的方位、距离、运动轨迹等空间特性,让学生建立起只有运用充分的蹬地才能将球垫出的概念。第二张、第三张是击球动作的难点“抬臂、跟重心”,通过制作软件,适时地用电脑加以调控,进行动作的分解演示,并对错误加以区分比较。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识别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通过屏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动作,用暂停、重放、慢放等功能特点,让学生看清动作过程及技术关键,边放边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理解“抬臂”不是手臂垂直向上抬,而是手臂跟着上体一起,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达到协调的目的。为使学生的认识体会进一步巩固,我提问:“如果去掉蹬地、抬臂、跟重心三个动作的其中之一,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同时通过计算机慢慢地将一个一个地动作交换隐去,学生看到了动作连续图极不协调的画面,由此,进一步体会到整个击球动作技术中的重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体育教学中,利用多种媒体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大的价值,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我们普通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愉快的教学中,使学生对体育感到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在设计编排中,我始终注意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第一次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我找了一盘录像带录下了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有关,为了再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的尾声,放一曲优美的慢节奏音乐,把体育的动律感和音乐的节奏感融合起来,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如其境,这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达到了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体育教育技术范文第4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解析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这里的“手段”是指各种媒体,而“方法”是指运用媒体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信息技术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的应用两个部分组成的。“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整合就是更好地发挥要素的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1﹥2”的目的。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概念,国内有许多知名学者,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我国电化教育的创始人南国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等,都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范畴对其进行了阐述。其中何克抗教授的定义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一定义包含3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创设)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且这3个属性呈现出逐步递进的关系,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研究拟采用这一较为深刻地诠释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定义,来进一步地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整合的问题。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来划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包含了认知类课程和操作类课程。认知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和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操作类课程主要由田径、球类、体操和武术课程组成,人们通常习惯将此类课程称为“术科”课程。与认知类课程相比,术科课程的教学具有其特有的规律,而与一般学校体育课相比,体育教育专业的术科课程的教学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具其独特性。刘斌在《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一文中给出了如下定义:“术科课程是根据体育院系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体育学科领域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组织起来的,以实践性课程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群”。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运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从学习方式上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获得体验。因此,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并使身体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是“术科”课程的显著特点。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探究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何克抗教授在谈到教学改革的发展时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多年来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成果不断但是却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固然很重要,却不一定会触动教育思想、教育学理论这类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教学结构的改革才会触动这类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着众多的领域不断地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向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领域的渗透已经成为必然,二者的整合,必将为改善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结构提供新的动力和技术支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是在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主要进行各项目运动技能的教授与学习。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运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从学习方式上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获得体验。因此,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并使身体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是“术科”课程的显著特点。运动技能的教授,学习和掌握遵循着运动技能的形成的经典理论原理。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而且教学技术手段落后,往往存在这两种较为极端的教学结构,要么极端的以教师为中心,要么极端的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教学结构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二者都有其自身的弊端。长期地偏重任何一方就违背了术科教学的教学规律,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高效率地培养出自主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的产生,为学教并重(或称“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向体育专业术科渗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学教并重教学结构是相对最适宜在信息技术与体育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学形式下应用的教学结构。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顺畅,成为了教师与学生加强联系与沟通的纽带。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教师而言,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呈现。如:具有危险性的情景与事件,能启发学生想象力空间的情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等,以及一些学生不能所见所得的情况大部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从而也实现了传统的示范与讲解所不能实现的功能,改善了这一教学环节的效果,使得接下来的学生练习的过程更加的流畅,减少了不必要的中断,这样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得到多种的练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技能。另外,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以前让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进行预习是很难实现的,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使之成为现实。通过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势必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地影响。但是,在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时,应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要认识到它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它既不能代替教师的教,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特别要杜绝教学活动中为了技术而技术的形式主义做法。信息技术要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切地结合。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的局限性,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到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3教学场所信息化的探索

教学场所是指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而言,教学场所主要是运动场馆。体育场所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术科课程整合的重要保证。信息化的运动场馆的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运动场馆的应用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一般要在运动场馆中进行,随着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的发展,以前所不能实现的多媒体教学,也由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和数码摄像机的普及,渐渐地进入了体育场馆之中。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便携式投影仪和一台数码摄像机便可以构成一套“便携式”多媒体教学设备。

3.2各种传感探测技术在运动场馆的应用

现在,许多的传感技术都在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手段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如:使用心率遥测仪来监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3.3网络技术在运动场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代表之一。网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有效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运动资源,从而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使多媒体网络场馆得以实现。例如:利用一台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和一架数码摄像机就可以将运动场上的现场实况传到网上,供交流、协作、评价等教学活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第一,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理想的教学环境的创设。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三,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第四,互助、互动实现协作式学习。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技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条件下,传统的“示范→讲解→练习”这一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仍然应得到“重用”。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整合的条件之下需要做的是将“示范”、“讲解”和“练习”中学生掌握技能情况等环节信息化。传统的“示范→讲解→练习”教学模式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示范→讲解→建立表象→模仿练习→纠错→形成正确的本体感觉”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教师正确的示范(动作正确,示范方法正确)作用十分重要。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替代教师示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技术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整合提供了可能。然而,对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本体感觉问题,则主要靠教师进行把握,这种把握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且这种能力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这是计算机很难的,这也正是信息技术与术科课程进行深层次整合的关键技术。深层次的整合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技术难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虽然有些信息技术难以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仍要根据目前体育专业术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现行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术科教学模式加以改进。诸如在基于Web的教师智能系统+音频+视频演示+网络技术传输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评价环节,即:“示范→讲解→练习→评价”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的评价环节与以往的评价信息获得的不同在于,利用信息技术中视频回放等功能,学生可以及时地获得自身的动作完成情况信息,以便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及时地采取相应的符合自身条件的改进措施。如: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地进行调整,选用何种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等。这就会对学生的技能掌握起到一定的加速作用,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而这种做法在以前是很难以做到的。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师节省出讲解示范的时间,以用于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上,使得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充分,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5结语

体育教育技术范文第5篇

体育的技术动作是一闪而过,瞬间完成。因此一些复杂的、难度大的动作,仅凭教师讲解和反复示范,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好些。我们可以放慢镜头,将动作分解成几部分,分步讲解,讲深、讲透,突出重难点。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只能一气呵成,因为只要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而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简单多了。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鱼跃前滚翻”的动画片,放慢镜头,将动作分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并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重点的动作动画,并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乐,一听就知道这个动作是重点、难点。教学时先请学生观看该动画片,并逐步演示重点动作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并跃跃欲试。在实践时,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较之传统教学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样在教学中就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还能解决中青年教师的体态发胖和年龄大的教师示范动作受限制而造成的选材单一化、简单化。尤其是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发胖、年龄大的话,很难按照动作要求做正确示范,利用多媒体就不可以顺利上完一节动作复杂的实践课,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教师的特殊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体育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观察、模仿、练习。此外,教师还要纠正错误,再示范、再讲解;学生再观察、再模仿、再练习……反反复复几次以后,学生才能掌握技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恶、枯燥无味的感觉。利用多媒体就不一样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一节健美操课,从准备部分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用多媒体启发学生,随音乐和动作示范的节奏踏步,在此基础上逐步交换一些简易的动作,日积月累,学生就形成用耳听音乐、用眼看示范的一种全身心运动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减少了枯燥且机械的健美操教学步骤,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在动作与音乐之中相互沟通。其他项目的教学也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结合教学进度进行播放,有条件也可以播放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及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向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国争光。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