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考察报告

施工考察报告范文精选

施工考察报告

施工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在4月19日至5月2日的十几天时间里,由公司营销部牵头,呼供等8家企业主管营销工作的负责人分别对欧洲部分国家的电力市场运营、电力设备制造及电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的几个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属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也具有权威性。考察团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看到并了解了今后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这份考察报告对欧洲电力市场及用电营销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实的介绍,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促进内蒙古电力营销工作具有重要启迪作用。2006年4月19日至5月2日,公司组成由市场营销部刘万福副部长带队,呼和浩特供电局××*副局长、乌海电业局××*副局长、薛家湾供电局××副局长、阿拉善电业局××*副局长、锡林郭勒电业局梁××副局长、公司市场营销部××科长、调通中心××*科长、鄂尔多斯电业局××部长为成员的市场营销赴欧洲考察团一行9人对北欧瑞典、芬兰以及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电力市场运营、电力设备制造及电价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与交流,加深了对电力市场运营及电力系统高压电器设备的认识。结合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营的情况,考察团针对自治区电力体制改革和公司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电力系统建设及市场运营

北欧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五国,在世界上属经济发达地区。北欧地区电网非常发达,除了冰岛外,其他四国均实现了电网互联,故北欧电网常指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此外,北欧四国与欧洲其他相邻国家也实现了联网,挪威、芬兰与俄罗斯,丹麦与德国,瑞典与德国、波兰之间均有直流和交流联系。北欧国家的输电网电压等级从110-400千伏,有110千伏,132千伏,150千伏,220千伏,300千伏,400千伏多个电压等级。本次主要考察了瑞典和芬兰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

北欧电力交易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开展多国间电力交易的市场。北欧电力市场化改革源于挪威,历经十年。1991年挪威建立了国家电力市场,1996年瑞典率先加入,1998年6月芬兰加入,最后,丹麦于2000年10月加入。北欧电网的装机构成以水电和核电为主。其中:水电占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核电约占30%,火电为15%,其他可再生能源约为5%。北欧四国内部有资源互补的优势和需要,国家间的电力构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北欧四国的水电主要集中在其地理版图的北部,这些地区人口较少,负荷较低;火电则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相对人口稠密,负荷较大。在丰水季节,北欧北部地区大量成本较低的富裕水电凭借价格优势流入南部地区,导致市场实时电价较低;在枯水季节则相反,南部的火电流入北部地区,市场实时价格则较高。北欧四国除内部进行资源优化外,和俄罗斯、德国、波兰也有电能交易,国际间电力交易非常频繁,北欧地区在用电高峰时期,需要从邻国俄罗斯、德国、波兰进口电能,国际联络线为这种电力交易提供了保障。

北欧国家的电力部门非常注重环境保护,输变电设备基本上沿公路建设,尽量减少树木的砍伐;大部分火电厂均安装了脱硫、脱氮装置。由于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较快,大部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均处于停运状态或迎峰运行。

北欧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北欧电力交易市场的业务可分为以下三个大项:一是组织期货交易,确定长期合同管理;二是组织现货交易市场,确定现货交易市场的价格和电力交换量;三是资金结算。现货市场价格还成为签订长期合同的价格参考。北欧电力交易市场的期货合同市场包括套头价格、风险管理、期货交易、长期合同等。交易期最长为3年,以周为最小单位,可按时段、季或年签订合同,对通过北欧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进行结算,努力降低结算风险。目前电力公司参加北欧电力交易所需要缴纳以下费用:参加市场的注册费、年费以及采用经纪人方式参加市场运行的费用。

北欧的电力市场运作是非常独特的,其特点可归纳为:一是各国的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都是委托在北欧电力交易所完成,各国没有另外建立自己的电力交易所。可以说,北欧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跨国电力交易市场;二是北欧电力交易中的期货、现货交易与实时交易服务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完成。三是在发电侧未实行网厂分开,电力公司可以同时拥有配电网络和发电厂及客户。但客户(包括居民客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电力公司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自己的电厂发电成本很高,或者外购电价较贵时,对客户的供电成本就会很高,从而会失去客户。客户将选择价格低廉、服务质量高的供电商,因此各供电公司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如制定灵活的电价政策、承诺可靠性、定期回访等。

南欧西班牙电网与西欧电网相连,统一参加西欧电网的电力市场运营,运营模式与北欧电网类似。由于西班牙地处高原,风力资源丰富,加之环保意识及电价水平较高,因此西班牙风电装机容量较大。西班牙的城市供电基本实现了电缆化,采用22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在城郊直接入地的方式,实现向市区供电,供电可靠性较高。

北欧由于水电较多,电价相对便宜,大约为0.4-0.6欧元/千瓦时;南欧由于以火电和核电为主,电价相对较高,最高可达1欧元/千瓦时。电价成本中,输配电成本约占50%。

高压电器设备的制造

本次对瑞典abb公司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分部进行了访问,参观了高压电气制造车间,了解了现阶段高压电器的制造工艺和性能。abb公司已能生产800千伏的高压断路器(用于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三峡左岸电厂采用了abb公司生产的500千伏高压断路器。

abb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适用于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系统。其中220千伏的断路器单断口最大开断电流63千安,是现今世界开断能力最大的断路器。该公司开发的新式产品包括:干式电容器、开关驱动马达、各电压等级线路用避雷器和组合电器,其中新开发的电压互感器(em-fc)采用磁力技术,测量精度高,运行可靠,适用于170千伏及以下系统;新型断路器采用智能式吹气技术,提高了断路器的灭弧能力,满足在摄氏零下40度环境下可靠工作。

新型组合电器是一种将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组合在一起的新开发研制的变电站用设备,使用新型组合电器的变电站可节约土地面积约63%,工程造价增加不超过10%,特别适用于大中型城市的变电站建设。但由于这种组合电器在设备断开时无法形成明显断口,不满足国内运行规程的要求,因此暂无法在国内使用。根据abb公司人员介绍,新型组合电器装设有多种自动闭锁装置,可以绝对保证安全,现已成为瑞典的国标产品。

abb公司生产的线路用避雷器性能先进,过压动作可靠,能满足50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要求,特别是运行电压较高的系统,对线路设施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线路用串补的最大容量可达300兆乏,提高了线路的输送容量。

abb公司高压设备年产值达到3亿美元,产品以出口为主。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使用的abb产品在东京大地震期间未出现损坏,说明产品质量非常高。

通过与abb公司管理人员的座谈,对其生产的各类型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与内蒙古电网使用的设备做了详细的对比。

本次考察的主要收获

通过对欧洲部分国家的考察,结合内蒙古电网建设、运行及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次考察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在欧洲考察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与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小,外向引力也正在逐步消失。接触的华人留学生都表现出学成后回国的愿望,所接触的外国人也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惊叹不已。在电力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速度远远大于欧洲,电网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电力市场已经被abb这样的世界跨国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所关注。通过在国外的短暂停留,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加深了对总书记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念,增强了做好工作,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心。我们感到出国考察,不仅是业务方面的学习,而且在思想方面也得到了教育和提高。

(二)欧洲市场经济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企业和客户的市场观念较强,配套的法律制度也较为完善,发电公司、电网公司、配电公司、电力销售商及客户均遵循市场诚信和运营规则,加之,欧共体大的市场环境,电力市场化进程较为顺利,电力市场运作相对成功。国内的市场经济刚刚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电力供需矛盾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因此,电力市场工作必须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推进。

(三)欧洲地区电价相对比较合理,输配电价格基本上占电价的50%,因此电网公司和配电公司有较充沛的资金进行城市供电网的改造,城市一般采用电缆地下供电。欧洲城市大量采用500千伏、220千伏电缆直接接入城市变电站,既可降低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同时扩展了供电范围,但也存在电缆供电造价相对较高的问题。由于欧洲国家城市规划较好,城建施工不会对供电电缆造成破坏,影响正常供电,供电可靠性较高。随着自治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高电压等级电缆深入城市中心已经成为必然。输电线路与电缆连接技术对自治区电网重要城市配网改造有值得借鉴的作用。同时,abb等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的生产、安装非常规范,设备制造精度较高,且实现了制造工艺的自动化,因此生产的高压电器设备可靠性较高,且科研力量雄厚,基本上代表了世界高压电器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断路器的开断能力较强,适用于自治区电网短路电流较大地区的断路器更换。

内蒙古电力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内蒙古电网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欧洲电网运行及电力市场运营的一些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结合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特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一)电力市场建设方面

内蒙古电网的电力市场建设应逐渐由追求数量扩张向追求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即按照公司提出的“由全力以赴确保电力供应,调整到构建电力市场上来。加快建设自治区电力市场,积极参与区域电力市场,主动配合好国家电力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客户端、发电侧、供电侧和谐发展,实现公司市场战略转型”的要求建设电力市场。随着自治区电力供需形势的转变,内蒙古电网已经具备按购电成本实现电网优化调度的条件。为此,公司一是应通过整合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建立营销、财务、调通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建立对购电成本的考核奖惩体系。二是公司应着手开展自治区级电力市场的研究工作,构建起发电厂竞价上网的机制,以便在条件成熟时能够及时实施。同时,在认真总结国内其他电网市场运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模拟运营,摸索市场运营的规律。三是要加强对自备电厂的管理,建立起自备电厂的考核管理办法。四是制定购售电合同的管理规则,通过合同形式来保证公司的利益。五是加强对市场条件下的电价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特别是与市场运营有关的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辅助服务价格等。六是加大市场运营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议公司选派营销、调度有关技术人员赴华东、东北、南方电网进行一定时间的电力市场方面的培训、学习,加大人才的储备力度,以适应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的要求,否则难以实现电厂与电网间的协调、健康发展,无法达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社会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二)关于电网建设问题

建设强大自治区电网的关键是做好电网的规划工作。在公司实现“由高速度、大规模电网建设,调整到尽快完善电网结构,提升输送能力上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转型”的期间,实现电网坚强、运行方式灵活是保证电力市场顺利交易的基石,因此合理规划500千伏网架,加快外送通道建设,逐步实现220千伏系统解环运行,是内蒙古电网建设的方针,也是自治区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和融入区域、国家电力市场的需要。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在实施城市电网改造时,应考虑实现高电压等级深入市区,逐步实现市区供电电缆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可考虑在一些重要城市终端站采用组合电器,既不违反规则,又能够减少土地占用量;对断路容量较大的变电站,可考虑采用一些开端能力强的进口设备。

(三)新能源利用问题

施工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施工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公司与*市*区政府合作,由*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市运用BOT方式与*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即墨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燃气先后与*开发区、*区、*开发区、**、**、*、*、*、*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市政府出台了《*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74号文件出台后,*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施工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1、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产粮的主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粮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2、优质大米符合人们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少吃好吃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普通大米的市场越来越窄,优质大米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生产加工优质大米,是市场消费的需要。3、优质大米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和市场的制约非常大。近几年来。农民增产不增收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对大宗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是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唯一出路。4、发展粮食加工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是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很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直接从农产品中获得财税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只有走农产品深加工,把直接农产品通过工业转化为工业产品,政府财政部门才能获得利税收入.本项目通过先建种植基地,就地加工,适应了当前国家改革趋势,为解决*财政增收难问题开辟了新的财源。5、粮食生产和加工面临着发展的机遇。首先在我国大部分地方粮食以及农副产品价格出现自*年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为我国进行粮食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建立良好的粮食流通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其次,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了全球一体经济。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卫生安全质量有所改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使我国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得以体现。粮食出口量有所增加,为我国粮食生产销售提共了广阔市场空间,第三当前粮价回升,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从人、财、物等方面的粮食生产体系倾斜,为粮食生产和加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综上所述,建立优质大米加工厂是非常必要的。

(二)可行性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乡农业大乡,耕地多,产粮多资源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对推动*粮食生产良性循环,做大优化产业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粮食生产产业化经营有着促进作用和样板示范作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有着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对优质稻谷的加工,增加了附加值,把原来的卖原粮为变卖优质大米,推动全乡优质水稻的推广种植。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工厂)为龙头,基地为背景,农户依托,企业得到农民得益,国家稳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项目的建设切合*农业发展方向,是非常可行的。

三、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分析1、国际大米市场现状。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全球20*年大米产量为3.7986亿吨,2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期3.9*6亿吨,较上年度增1*0万吨。在产量增幅缓慢的情况下,全球大米消费却在不断增加。缺口大米1200万吨。产需出现缺口,库存不断减少,大米价格提升空间较大,今年新增供给不足当年需求,缺口继续扩大。2、国内大米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稻谷的播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减少。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稻谷己连续4年减产,其中早稻减产则更为明显,今年国内早稻总产量预计为589亿斤,比上年减少17亿斤,而要稻谷减产的同时,需求量却表现为稳步增长。主要原因是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作为口粮的大米需求也在不断增加;②今年以来各地陈粮抛售量大,市场大米可售量缺口加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库存量相当于1994年和*年水平,特别是企业库存更少,粮食部门和企业部门在新粮上市后急需补库,收购积极性较高。市场上大米可售量缺口加大;③由于我国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稻谷的品质和卫生安全质量有所提高,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逐渐增强,大米出口量不断增加,己连续多年保持一定规模的出口。据海关部署统计数据显示,20*年1-9月份全国累计出口大米188万吨,累计进口大米193万吨,净出口69万吨。出口数量扩大,进口数量减少,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的缺口。3、*乡粮食加工现状。目前全乡稻谷加工厂仅有2家,年加工能力仅为1000吨,优质大米加工厂还没有。

(二)、市场预测1、国际大米市场预测。近年来,全球大米产量增幅较慢,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2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3.7986亿吨,20*/2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3.9*6亿吨,较上年产量增加1*0万吨。但是,全球消费却在不断增加,根据国际方面报告,20*/20*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预期为4.123亿吨,较上年度增长0.8%,良好的消费,有利于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因此,在2至3年内优质大米价格相对看好。2、国内大米市场预测。水稻连年减产,需求增加,国内大米尤其是优质大米价格上调有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稻谷连续4年减产,今年国内早稻总产量预计为589亿斤,比上年减少17亿斤,在稻谷减产的同时,需求却在增长。首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作为口粮的大米需求也不断增长;其次,今年以来,各地陈粮大量销售,需求不断增加,产需出现的缺口,库存不断减少,大米价格提升有支撑。今年稻谷减产,新增供给不足当年需求,缺口继续扩大,动用库存较多。第三是由于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加上世界大米库存量下降,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我国出口大米数量不断增加,为国内大米价格提供了有力上行空间,这为项目基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1、地理位置:*乡地处*县城北部,位于武夷山南段东麓,是闽赣两省四县八乡的结合部。他东邻建宁县均口镇,南接*县*,西面与江西石城县高田镇和广昌县塘坊乡毗邻。平均海拔高程478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高程400米。2、区位条件:*是三明市重点边贸乡镇,市场幅射人口约20万人。乡域面积280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一,辖有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909人,其中农业人口32968人,劳动力1.5万个。3、资源条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素有“鱼米之乡”“*粮仓”的美誉。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水田55万亩,20*年粮食播种面积6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量21108吨,占粮食总产量的85.9%,20*年优质稻播种面积达3.5万亩,预计总产达2100吨。20*年优质稻面积将达到4万亩以上。3、交通运输现状。*距*县城46公里,省道富下线通过乡政府驻地,途经均口镇46公里达建宁,110公里到泰宁可上京福高速路(在建),200公里到邵武。经南丰、南城、抚州可达江西鹰潭。经省际塘安(*至广昌塘坊)公路(在建)1小时可上昌厦(南昌至厦门)高速公路。交通方便。4、通讯、电力。*乡早于20*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并入华东电网,加工用电可以保证。己实现了各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乡,为项目建设信息交流和今后产品销售提供便利,对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六、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社会技术基础。*是一个农业大乡,种植农作物主要是以水稻为主,是全县的产粮大乡。社会技术基础良好,能接受优质生产技术标准要求。2、项目需要的技术力量。*乡县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科技推广站6名大专以上毕业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他们长期在基层从事专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积累了成熟的技术经验,可为项目开展提供技术基础。3、主要技术工艺流程。稻谷除尘→稻谷提升→稻谷清筛→碾米→抛光→大米分筛→色泽分级→包装→保鲜储存。

七、项目建设目标

1、新建年加工优质大米2000吨的生产车间,稻谷储存和大米储存仓库各一

2、配套建立大米质量和卫生安全检测化验室一个。

八、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概算(1)加工厂①建设砖混优质稻米加工车间一座,建筑面积800m2,按500元/m2计,需投资40万元;②配套建设精包装车间一座,建筑面积500m2,按500元/m2计,需投资25万元;③购置加工设备一套,投资50万元;④购置精包装设备一套,投资42万元;⑤配套建设砖混成品仓库一座,建筑面积1000m2,按500元/m2计,需投资50万元;⑥购产品运输车辆一辆,投资18万元。共需投资225万元。(2)优质稻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及购置相关设备①建设检验检测室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500m2,按500元/m2计,需投资25万元。②购置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一套,投资50万元。以上2项合计投资为300万元。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中加工厂建设投资225万元,优质稻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及购置相关设备75万。流动资金50万元。三项合计,项目总投资为350万元。拟吸收本县社会资金或引进县外资金投资建设。

十、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1、环境保护。本项目中新建的优质稻米加工厂,在稻米加工中产生的谷壳、米糠及其他废料采取三种处理方案:一是米糠作为上等饲料,集中销售给养殖企业发展禽畜产业;二是谷壳可通过集中燃烧作肥料或供给农户作燃料;三是其它废料可集中沤制,供给农户农户用作有机肥料。2、安全措施。建设中严格按照土建项目施工安全要求,建立安全工作制度,确保施工人员规范操作施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特殊工种,要求持上岗证上岗。3、消防措施。严格按消防规范要求,建设和安装消防设施。

十一、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1、组织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抽调3-5名专业人员专职跟踪项目建设,提供服务,确保项目建设不受干扰。2、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业主为法人,*乡政府为责任单位,按项目法人责任制要求,项目法人对项目工程质量终生负责。3、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建设严格按规定实行招投标,设计与施工必须由有资金的单位进行,严格进行工程质量检验或质量监理,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十二、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施工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市外来人口基本情况。

市是一个新兴的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辖10个镇和1个部级技术开发区,辖区户籍人口63.7万人,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2.5万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是1:1,外来人口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来人口总量不断上升。2000年登记外来人口数为13.5万人,2004年登记数为62.5万人。外来人口每年以48%的速度递增。

2、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市外来人口中80%来自农村,80%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3、外来人口以经济活动为主,主要分四类:一是“白领”,以人才引进为主,有较高的学历,他们思想、工作、生活比较稳定,约占10%;二是“蓝领”,以打工为主,居住相对集中分布在工厂企业,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7%;三是“灰领”,即自由职业者,以小商小贩为主,占总数的8.2%;四是“黑领”,即“三无”人员,居无定所,素质较差,对社会危害大,约占2‰。

4、外来人口滞留时间延长,在定居趋势上升。其中,暂住一年以上占30%,相当部分在昆居住数年以上,有的举家定居,成为新人。

5、外来人口违法犯罪比例高。近年来,外来人员违法犯罪一直占查获违法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2004年,市查获刑事作案人员1524人,外来人员1282人,占84.12%。

二、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确立了本地化的管理理念。正确看待外来人员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反作用,确立“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指导思想,将外来人员视为“新人”,不排斥,不歧视,与本地人一视同仁,并在具体管理方法上提出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管理理念,调动外来人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了网络化的管理组织。成立市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相关部门抽调16名同志组成。同时,开发区、各镇成立了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市现有各级管理办公室58个,登记管理站283个,共有专兼职协管员2435人,治安人员1014人。经费保障问题,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为每个登记的外来人员拨款31元,其中:公安20元、劳动和保障8元、计划生育2元、外口办1元,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经费保障。

3、形成了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五种管理模式:

一是以外企单位内部管理为主的“校园式”;

二是以房屋出租社会管理为主的“卡片式”,如所参观的玉山镇同心外来人口管理站,每户出租业主有一个档案,在其中租住的外来人员每人一张卡片记录其信息,由专兼职协管员进行管理;

三是以社会面上集中居住为主的“旅馆式”,如所参观的群叶打工公寓、千叶打工公寓,分别居住外来打工人员4500人、4000人左右;

四是以建筑工地集中管理的“营房式”;五是以“三无”人员为主的“救助式”。

4、落实了全程化的服务措施。

一是成立社区服务站,在农村建立以综治、警务、调解、治安保卫和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综治办,把登记发证工作延伸到农村。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素质。

三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是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到现在,已建成各种规模的打工楼65余处,有打工楼386幢,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率达到70.6%,集中居住人数43.73万人。

五是创造良好的就读环境。市外口办会同教育局对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达标”管理。目前全市共有11所合格民工子弟学校,其中,中学一所,吸收外来人员子女11523人,另外有13324名适龄外来人员子女被市公办学校吸纳。

六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市电视台开设每周一期的“相聚”,《日报》开设“海纳百川”、“新人”等专栏,积极宣传外来人员的先进典型。并经常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外来人员业余生活。

三、外来人口给市带来的挑战。

人口大量涌入,挑战着城市承载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市主要带来三个方面的挑战:

1、社会治安管理的挑战。市刑事案件中82%来自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从偏远地方走出,中国特有的单位组织机构、乡村宗族社会以及家庭亲情对个人的行为约束机制,对他们起不了作用,容易沦为犯罪高危人群。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学校、供电、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外来人口增长速度。每增加一个外来人口,就需要增加3.5万元基础设施投入。

3、对“和谐”建设的挑战。和谐的政商关系强调的是当地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劳资关系是协调企业家与外来打工者的利益分配;新老人则是保证本地人与外来者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这些都与外来人口密切相关。

四、几点启示。

我区外来人口情况与市相比,在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外来人口主要特征、外来人口带来的挑战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市外来人口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我区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组织。

根据目前外来人口的管理现状和未来人口导入的任务,导入人口的管理需要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综合管理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必须尽快建立。

建议区、镇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综合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将外来人口纳入到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体系中来。

1、建立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人员由相关部门人员抽调组成。

2、建立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街道、园区)社区办(综治办),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配置一名正科级专职主任和若干名工作人员,具体由各镇(街道、园区)根据外来人口数量确定。

3、整合组建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在现有社区保安队、外来人口管理服务队以及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外来劳动力管理、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等辅助管理队伍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一支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素质较好的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同时,可与实施“万人就业项目”相结合,发挥整体集聚效能。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的人员配置按照400—600外来人口配置1名协管员的工作要求,全区组建600-700名的社区协管员队伍。各镇(街道、园区)根据外来人口规模配置社区协管员队伍。

(二)加快推进外来人员相对集中居住管理。

目前,市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率已达70%,为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区在部分镇(外来人口集中居住中心)和大型企业(集体宿舍)已经实行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但比例较小,应该在全区范围进一步推广外口相对集中居住管理办法,推进外来流动人员集中居住区(点)的建设。通过集中居住区(含集体宿舍等外来人口居住处所)吸引、分流租赁私房居住的外来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服务,安定外来务工人员,对集中居住区实行小区化管理,加强治安防范和人员管理,不断优化外口集中地区的社会治安。

(三)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承担:

1、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业务经费按照每年外来人口登记数1元/人列入区财政年度计划。

2、各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经费由各镇(街、园区)财政拨付。

3、社区综合协管队伍所需经费来源按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办法,即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经费来源为三块:

一是市财政定额补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