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范文精选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经济管理;信息收集;信息整合

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其在各行业领域中的适用性较高。加之其具有的数据采集、整合、统计等特性,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加速我国传统经济管理理念逐步向现代化理念的转型,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高效建设发展。了解大数据功能特征,提高大数据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实效性,极为迫切。

1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1)数据规模庞大。大数据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所收集、整合的数据规模极为庞大,无论是数据总量还是数据细度、精度,都是传统数据统计、数据采集不可比拟的。(2)数据类型多样。大数据技术的数据种类十分多元,比如文本、视频、语音、图片等都属于大数据的格式。(3)数据处理效率高。大数据技术本身还具备极高的时效性,其数据处理效率极高。以我国电商为例,大部分电商数据都是依赖大数据技术搜集获取,一旦失去大数据技术,电商便无法及时捕捉营销信息,难以按照实时消费需求进行商品补货,长时间下去便会导致电商经营困难[1]。(4)数据分析过程复杂。信息时代下,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对数据分析的时效性、灵活性、专业性要求更高。大数据技术能有效满足当前各行业领域企业对各类数据分析的需求,这也为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的持续推广、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2]。

2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价值

2.1为经济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较为明显,其能为经济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经济管理作为管理、决策层面需要的重要事宜,主要是对相关经济数据做实时统计分析。各行业领域企业运营发展期间都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数据,如果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相应行业领域的企业必然会失去对市场的把握,从而对企业后续的发展造成阻碍。大数据技术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能及时高效地对各类数据进行全面、专业的整合分析,为经济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数据资源,保障统计结果的清晰、精准。从专业层面看,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

2.2借助深度数据分析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可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之对应的各类经济风险也逐渐增大。为完善经济管理方法,适度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能收集、借鉴各类现代化方案。大数据便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即经济管理者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及时、高效地整合、收集各类信息数据资源,随时了解市场变动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

2.3通过多元数据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大数据技术通过多元数据可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经济管理期间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对各类信息数据予以全方位收集,并对不同类型资源予以直观展现。此外,经济管理者可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市场上成功经验和经营技巧,并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完善,制定出符合当今时展要求和企业自身情况的经济管理方法和作业模式,起到持续提升实际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效果。加之不同类型数据都可经大数据采集、分析、整合、应用,因此运用大数据随机抽样、随时分析,拓展大数据覆盖面的同时可形成实时参考各类关键数据进行经济管理的工作流程,以此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质量。

2.4为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提供方向

大数据时代,全面的数据搜集、精确的数据分析结果是经济管理者制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的必要依据。如今,社会各层面、各生产环节,每时每刻都在生成大量数据。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效率较低,实际工作质量也相对偏低,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各环节都可能出现错漏,尤其数据采集不全、分析不具体的问题时有发生,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基本需求,迫切需要转型。大数据技术能大幅提高信息收集的速度和广度,同时可对海量数据进行精准、全面、可靠的分析处理,为经济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3]。

2.5提高经济管理风险预测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管理风险预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逐步推广、普及能有效分解、直观展现以往传统经济管理过程中无法预测的问题和隐患,并给出风险预警方案。市场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故发生率需要大量完整的信息资源作为参考,而传统经济管理方式信息收集和处理速度非常慢,难以及时发现潜藏的风险因素。此外,在经济风险出现及后续处理过程,传统经济管理方式采取的处理措施也较为落后,相应风险的处理效果很难满足预期要求,久而久之,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经济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便能实现对市场风险的全程动态化监测,使与风险因素相关数据长时间保持在合理阈值区间内,一旦风险数据超出阈值,大数据技术便会第一时间发出风险预警,并针对风险数据信息做出对标提示,给出应对方案和处理措施,以此来全面提高经济管理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

3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3.1在优化经济管理数据分析流程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其发挥的价值不可取代。借助大数据技术,经济管理者能采用多种手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和整理,制定大数据使用方案,将不同类型数据进行分析转化,以此来达到优化经济管理数据分析流程的目的。如传统数据检测基本通过人工标准查验、抽调检测等方法实现,过程虽然简单,但实际检测耗时较长,且错误率较高。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全面监控分析工作模式,实时整合分析各项数据信息,显著降低人工误差,为经济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打下坚实基础[4]。

3.2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利用已有信息建立分析模型,发现当下的问题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如企业全员职工信息实况、工作进度、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情况,都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所收集的信息构建比较完整的分析机制。企业以大数据技术为根本,全面采集和统计分析各项运营环节产生的数据信息,构建多样化的经济管理模型,并将模型的统计分析结果和预测结果与当下对应的业务、管理制度结合起来,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现有的业务和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质量,为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5]。

3.3在挖掘经济管理数据价值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还反映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管理数据的价值方面。对比传统经济管理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深度、专业度更高。经济管理本身对于数据分析便有一定要求,其十分看重数据的内涵。经济管理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建设完善数据信息库,便可实现对经济管理各类数据全面分析与处理,并将分析结果经互联网传输至各部门中,相关工作者只需按照分析结果划定信息特质,再围绕企业实际情况、市场信息来为当前企业制定最为合理、专业的经济管理规划,同时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期间,参考大数据监测信息对后续决策方案也可予以及时调整,以此全面开发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这种切实提升经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数据分析强度的应用特质,对于各行业领域企业而言,也是其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依据,还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繁荣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综合效益的持续进步[6]。

3.4在构建企业大数据经济模型方面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经济模型,也是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一大应用。无论政府调控层面,抑或是企业经营层面,战略决策需要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经济管理领域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全面采集、整合,之后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专业的大数据经济模型。企业管理者便可借助这些模型切实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为企业决策、后续发展指明方向。实践期间,企业可以按照现实市场情况,调整大数据经济模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模型结果的适用性和精确度,这也为经济管理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技术条件[7]。

3.5在经济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经济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可以高效转换决策主体,决策人员逐步由上层管理者主导转变为基层职工和上层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决策参与模式。结合实际来看,基层职工对实际生产环境往往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期间,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给出一定的整改调试建议,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可直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手段,变更传统的人工式分析、直觉主观臆断等经验决策模式,形成科学可靠的现代化经济管理决策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决策风险的概率,这对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企业的稳定、高效、快速发展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3.6在掌控经济管理行业发展动态方面的应用

围绕云计算深度分析全面掌控经济管理行业发展动态,也是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的直观体现。云计算本质上属于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科技交互结合的一种现代化新型科学技术,其可实时统计分析海量数据,有效提高相关经济管理者工作效率。以电商平台云存储技术为例。按照卖家商品类型、偏好、交易记录等产生数据,经结构化方式分解,再搭配关系型云存储设备,提高信息技术运算效率、数据量级需求基础上,切实促进了电商经营效益,加之云存储覆盖电商商品评价、收藏夹等关键业务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无疑都会为消费者购物偏好提供必要引导依据,通过这些数据资源商家也可掌握消费者基本信息,从而判断目前行业发展情况,为提高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完善性奠定基础。近些年,我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现代化技术组建了各类监管数据库,如能源经济管理数据库、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财务监管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为各行业领域提供了完备的、精准的原始数据,有利于相关管理者制订更符合时展要求的经济管理方案[8]。

4结束语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电商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商交易规模的不断增加,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作为新的金融模式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不同,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整合了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降低了电商行业及其生态领域内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大批企业的倒闭,这种金融模式所隐含的风险也在不断爆发,如何对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防控,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等特性,能够对金融环境信任度进行优化,从而降低金融领域内的融资成本[1]。因此,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视角对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从而降低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

二、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现状

电商行业作为我国新型的行业之一,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相应地企业财务信息主要通过交易数据来体现,这就决定了电商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抵押物方面,电商行业主要以电商企业的交易数据作为支撑,缺少必要的实物作为抵押,因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从风险来源来看,既有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也有电商企业信用问题引发的风险,同时也有操作不规范和评估模型问题带来的风险等。

(一)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

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与电商行业相关的中小微企业所组成的融资服务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对电商行业相关企业的资金供给、需求相对接,为电商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模式。按照电商行业的性质可将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行业内大型电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资金为主,采用电子订单、电子仓单和网络信用的信用质押物模式。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模式。二是基于B2C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行业内大型电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资金为主,采用电子订单、网络信用的信用质押物模式。如天猫+蚂蚁金服的模式。三是基于C2C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由资金为主,采用电子订单、网络信用的信用质押物模式。如淘宝+蚂蚁金服的模式。

(二)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特点及传递机制

从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从电商行业的特点来看,电商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因素、信用的影响,最终造成其交易数据不稳定,影响其如期归还贷款,进而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发金融风险。(1)市场风险的特点及传导。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通常而言,影响电商行业市场风险的因素比较多,如利率波动、汇率变化等。对于电商行业中的企业而言,一般企业认为中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比较弱,一旦出现市场因素的波动,就会对电商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供应链金融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电商商户的交易额会出现下降,不能够及时还款,从而影响其贷款等业务。电商行业中的企业在获得供应链金融贷款时,由于缺少实物作为抵押,往往采用交易数据评估的方法,对于电商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由于很多电商企业的规模较小,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交易数据的波动也较大,从而会造成风险在电商行业内传导,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2]。(2)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特点及传导。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在规定的还款期限内,不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所引发的风险行为。信用风险在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中是较为常见的风险。而在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电商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电商,交易数据真实性不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虚构订单、线下回扣等方式所引发的数据不真实,不能够如期偿还贷款的情况。而对于电商企业的这些数据真实性,电商平台或者中介机构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手段,从而造成贷款违约。由于很多电商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关联,相应地信用会在供应链上传递,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3]。(3)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特点及传导。操作风险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或者欺骗等行为而引发的风险。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电商企业的数据受到网络病毒的入侵,造成交易数据的不稳定,或者是供应链金融评估模型的构建出现一定的失误,造成所构建的模型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够计算出电商企业展示的守信额度,从而引发供应链金融风险[4]。

三、区块链技术在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中应用的耦合性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内涵及特点

(1)区块链的内涵。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的互联网技术,最早起源于2008年,采用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实现了电子货币系统的真实安全不可篡改,确保了交易的安全。随着虚拟货币的快速崛起,区块链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综合区块链技术当前的应用和技术特点,本文将区块链概念界定为:区块链为运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采用多节点储存,并对于每一节次修改都能够进行及时记录的,加密式分布式数据库。(2)区块链的特点。通过区块链的定义,可以将区块链归纳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分布式记账。分布式记账作为区块链的主要特点之一,区块链在对数据储存过程中,采用的去中心化的信息储存,即采用多节点对信息进行储存,且每个节点都具有对数据的管理权限,所有的节点都起到了副本储存的作用,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稳定。二是共识机制。在区块链中数据的管理和认证,区块链采用的是共识层对数据进行交叉认证,即每一个节点对于数据的认证相互独立,只需要一个节点对于区块链新增加的数据进行了真伪认证,则这一认证和识别结果将会被其他节点所接受。三是不可篡改。对于区块链而言,区块链内的每个节点上对数据和信息都进行了记录,如要对信息进行修改,需要修改至少一半的节点信息,才能够对区块链信息的篡改,而每一次修改的情况也会被区块链所记录。再加上区块链节点数量的不断增加,修改已成为不可能。如需要对于信息进行更正,可以通过新增新的区块模式实现信息更正,但原有信息篡改或者删除几乎不可能[5]。

(二)区块链技术在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应用的耦合性

(1)区块链的时间戳机制和不可篡改性为供应链提升透明度。在传统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下,虽然对于电商企业的授信评估是依靠企业的交易数据,但是由于电商行业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掌握在不同的市场主体手中,造成信息之间的孤立,以致于不能够有效地辨别一些信息的真伪,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不够透明。而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机制能够记录所有的信息修改情况,从而确保信息的透明化。在同一个区块链内,每一方都可以将信息上传至区块中,而银行等资金方可以通过核查区块链信息,获得清晰的电商企业交易数据和信息,从而破解传统模式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打破信息孤岛困境,降低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6]。(2)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为中小电商企业增强链上话语权。在传统的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电商企业由于信用不足,相应地交易数据不稳定等因素,从而造成银行等资金方不能够对中小电商企业的授信进行准确的判断,只能通过电商平台或者其他中介的方式,为中小电商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而在区块链模式下,区块链中能够准确记录中小电商企业的详细数据,银行等资金方可以通过区块链获得中小电商企业的详细数据,从而能够准确地给出信贷额度,而不用在依靠电商平台和中介为中小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电商企业的话语权。(3)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为中小电商企业融资降成本。在传统的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业务的开展通常采用线下签约模式,需要准备大量的纸质合同和资料,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费用必将转嫁到贷款方中小电商企业身上,从而增加了中小电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在区块链技术模式下,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通过线上操作的方式,利用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降低操作中风险,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全程在线操作,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通过对于区块链技术特点和区块链技术与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耦合性分析来看,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等特点,能够简化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流程、保障信息的安全,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从而达到降低中小电商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见表1)。

四、区块链技术在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中的应用路径

(一)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是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对其风险进行考虑,按照全局化、系统化的思路,对于其各类风险组合进行审视,分析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并给出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每一个风险都不是由一个因素引发,且风险的发生都会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内进行传导,因而为了做好对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控,就需采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运用现代化的风险防控手段,从而达到降低整个系统的电商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金融风险目的。本文所涉及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路径的设计,也是采用这一理论的思想。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路径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总体架构(见图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主要采用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路,对整个电商行业的风险进行整体考虑,然后再针对具体电商企业的信贷业务采用个别化防控方法。第一层为电商行业供应链上企业层。在该层主要对于电商行业的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如每个电商企业的交易数据、市场信息波动情况、市场利率、行业风险等情况的信息收集和梳理。同时,对于电商行业企业相关的评价信息采用“三方信用评价”的方式,即收集人民银行关于电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征信数据、电商平台对于企业的评价等级数据、消费者消费评价数据。第二层为区块链数据储存和分析层。在该层采用区块链技术,为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相关方设置有对接的数据接口。电商行业企业及时地将相关的企业交易数据、市场行业数据等上传至区块中。同时,与人行、电商平台等对接,将“三方评价”数据,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中,并通过时间戳功能对每一个数据加上时间戳,确保数据可以跟踪。第三层为金融机构守信评估层。在该层面金融机构按照自身对电商行业的授信评估模型,通过授信应用接口,对于申请贷款的电商行业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按照风险等级给予相应地授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电商企业的授信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给予有针对性授信策略,既能够满足电商企业融资的需要,又能够降低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步骤。第一,市场风险的防控。在区块链模式下,采用整个电商行业供应链环节上企业数据的全面采集,并对市场中的利率、经济数据进行采集,从而能够确保市场中的各类风险数据实现全部覆盖,并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将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能够提高金融机构对于电商行业市场风险的把握程度。如电商行业供应链上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对申请贷款的企业带来哪些影响,都可以通过分析的方式获得,从而降低市场带来的风险。第二,信用风险的防控。对于信用风险的防控,主要采用“三方信用评价”的方式,第一方为人民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申请贷款的电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征信数据作为参考;第二方为电商平台,根据电商行业中每一类企业或者供应链每一环节企业的平均水平,对于申请贷款的企业经营等综合状况等级进行评价,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经营方面的信用数据;第三方为消费者评价,采用电商企业的消费者评价中的好评、中评、差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追加评价和评价内容质量,为金融机构提供申请贷款企业的服务质量方面的数据。金融机构按照“三方信用评价”情况,调整对于申请贷款企业的授信规模和授信系数。第三,操作风险的防控。对操作风险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电商企业的操作风险,主要以道德风险为主;另一方面为来自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主要以员工操作和模型不科学因素为主。对于来自电商企业的操作风险,采用区块链对电商企业数据实时跟踪和记录的方式,确保电商企业的每一个数据都能够记录和追溯,从而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对于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采用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操作人员的行为数据实时记录,避免人为操作风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授信评估模型进行不断地智能化完善,确保授信模型的科学,从而降低操作风险。

(三)区块链技术在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案例

某电商企业A作为天猫平台的服装类企业,出于经营需要,向蚂蚁金服申请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业务。为规避供应链金融的各类风险,在区块链模式下,蚂蚁金服可以采用如下的授信策略:(1)结合区块链中的市场信息区块,利用淘宝(含特价版)、1688、天猫等系统所上传的数据,分析区块链信息中有关的服装行业相关的信息和市场波动情况,以及A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市场风险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在确定市场风险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再实施信用风险评估。如市场风险波动大,直接触及到蚂蚁金服的授信风险预警线,蚂蚁金服可以提醒A企业采用联合担保或平台担保和实物抵押的方式,申请授信。(2)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对A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征信进行查询,并通过天猫企业等级评价信息,以及消费者对于A企业的店铺评价和消费评价等信息,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如信用风险较低,则可以进入到授信评估;如风险中等,则通过区块链提醒A企业采用联合担保或平台担保的方式,申请授信;如风险较高,则区块链提醒A企业采用实物抵押的方式,申请授信。(3)利用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蚂蚁金服的授信服务评估模型进行动态的完善,并按照A企业提供的数据,给出授信额度。再结合第一次风险评估的情况,按照企业申请授信资料的完善程度,适当调整授信额度系数。如采用符合授信条件的联合担保或平台担保和实物抵押的方式,可以给予申请额度授信,否则按照实际情况,降低授信额度系数。通过案例分析可知,对于电商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信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对于银行而言,针对电商企业授信中的风险不同,采用不同的授信策略,这样既能够满足电商企业资金的需求,也能够确保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实现双赢的效果。

五、区块链技术在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中的应用建议

(一)完善电商行业联盟区块链

(1)要加快电商企业数据与联盟区块链的对接。可以通过电商行业标准的形式,对于电商企业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并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接口的对接,确保电商企业的各类交易数据能够及时上传到区块链中。每一个电商企业,按照所处的供应链环节的不同,将数据上传至所对应的区块中。(2)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在应对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中的市场风险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智能抓取市场信息,并将抓取到的各类信息储存到区块链中,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详细的市场风险信息。加大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机构授信评估中的应用,提高授信评估模型的准确性。(3)要加快“第三方信用评价”系统与区块链的对接。人民银行应在一定范围内开放个人征信数据的应用,允许一定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企业访问个人征信,并做好数据结构与区块链的对接。电商平台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允许消费者对企业的销售行为和服务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转化为数据,与区块链对接。

(二)完善金融机构授信风险评估模型与策略

(1)制定科学的授信风险评估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授信风险评估模型的指标进行智能化调整,并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商企业,根据其从事行业、所处的供应链环节的不同,细化评估指标和模型,确保评估更加科学有效。(2)完善金融机构授信策略。对于不符合授信要求的一般信用问题的电商企业,采用联合担保、平台担保的方式给予贷款。对于信用存在严重问题的电商需求,采用实物质押的方式,按照信用情况调整授信系数给予贷款(见表2)。

(三)加大对于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规范管控

(1)电商行业应当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电商平台应对于电商企业恶意刷单和恶意交易的情况,出台具体的惩治措施。对于恶意刷单和虚假交易,按照情况严重程度,对于情节较轻的,给予红色风险预警,店铺降权重的警告;对于情节较严重的情况,给予关闭店铺的处理,并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2)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商监管方面的法律,明确电商平台的责任。将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监管纳入到金融监管之中,采用“双随机一抽查”的方式,做好对于电商行业供应链金融的监管创新,并将监管的结果与企业征信、主要负责人征信挂钩,做到对风险的严管。

参考文献:

[1]张明裕.区块链驱动供应链金融创新[J].新理财,2017(11):28-30.

[2]吴俊.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物流技术,2017,36(11):121-124.

[3]何人可.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应用及风险防控[J].理论探讨,2020(5):120-124.

[4]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49-51.

[5]王俊生,何清素,聂二保,陈绍真.基于区块链的修正KMV模型在互联网金融征信中的应用———以弱信用群体为例[J].征信,2017,35(9):35-39.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产业;金融审计;金融风险

1集团企业金融审计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1.1集团企业金融审计开展的必要性

1.1.1金融业务内部控制风险

即影响金融业务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设计的缺失、执行所带来的风险。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1.1.2金融企业客户信用风险

即金融业务交易对手到期无力履行合约和到期违约的风险。例如资金融通业务存在个人欺诈风险,业务审批和业务执行分离制度失误形成的风险。

1.1.3金融市场风险

即由于对利率、证券价格或汇率波动预期的失误,导致价格反向变动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业务都发生在金融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因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对市场的判断和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1.1.4金融流动性风险

即部分业务市场研究深度不够,对国际与国内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判断不准,以及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1.1.5金融法律风险

即由于金融业务创新性强,因理解上的偏差,产生与法律相背的风险。如衍生产品交易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理解上的偏差产生的风险,以及法律法规的空白导致一些衍生产品交易合约无法履行带来的风险。

1.2集团企业金融审计面临的问题

1.2.1金融审计专业人才短缺,难以满足金融领域审计需求

从金融人才供给方面看,人才质量和结构矛盾的现象突出,素质、能力、知识协调发展的“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相对短缺。从业务知识更新方面看,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呈现出综合化、网络化、衍生化趋势。企业现有金融专业人才由于受工作岗位等影响难以掌握最前沿的金融知识。

1.2.2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保证金融审计工作效率

一是审计软件信息化程度低。集团企业财务软件投入大,几乎每年更新一次,信息化水平高,审计软件由于是小众软件,只有生产制造业应用软件,缺乏金融模块定制,软件供应商和企业积极性均不高,审计软件目前大都停留在传统的凭证及明细账查询上,“过时”的审计软件难以驾驭财务及业务数据。二是审计人员信息化思维不高。企业内审人员目前的思维还停留在翻账本、看凭证上,对审计异常数据主要靠审计经验发现,现有审计信息系统资源使用率低,在审计信息化推进中,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掌握软件支撑环境,又要娴熟掌握操作和流程,还要通过处理海量冗杂的数据建立相关数据模型。三是审计信息孤岛现象难以破除。目前审计系统多数以读取分析财务方面的数据为主,金融板块的金融系统、期货基金系统等金融数据无法取出,信息融合度低,难以对数据量大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

2集团企业风险导向金融审计模式的创建

2.1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内涵

从内审风险模型“内审风险=检查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来看,被审单位的重大差异或缺陷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金融企业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也普遍较大。金融企业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通过一套规范、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效果。风险导向型审计是适应金融业审计的一种先进的方法。

2.2风险导向金融审计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形成了“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审计取证新理念,其主要特点有:(1)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是核心。通过对金融业务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辨识金融业务风险,将审计资源集中在企业的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2)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传统审计对数据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绝对数比较、相关比率及趋势分析上,得出的结论比较单一,风险导向审计分析多样化,且结合计算机软件分析,将海量数据导入软件,能快速准确的得到高质量的审计结论。

2.3风险导向金融审计重点

在进行集团金融业务审计时,由于金融业务涉及领域广,要根据所审金融业务的特点,找出业务的风险点,明确审计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集团金融风险导向审计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风险管控方面。主要审查公司是否根据整体战略定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经济周期运行特点等因素,制定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否建立风险指标监测机制、报告机制、预警指标体系和处置预案;是否建立资金系统的备份和应急制度,定期对资金系统硬件设备、数据库、网络设备、病毒库、备份等设施进行巡检,不定期对计算机病毒、可疑软件等进行专项检查。(2)内控管理方面。主要审查公司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能涵盖各项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控制手段是否恰当合理;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有无重大缺陷,包括“三会”是否健全并按章程履行职责、高管是否到位并切实履职尽责;与股东是否在业务、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相互独立,有无股东侵占公司利益;是否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的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是否存在被国家相关监管机构要求整改的事项。(3)财务状况方面。主要审查各类资产负债的性质和内容,是否根据风险监管报表的要求正确分类,对于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的,是否严格采用最高比例进行调整;固定资产规模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资产结构是否得到调整,资产风险是否得到控制,资产收益是否得到提高;存放同业存款是否违规存放,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

2.4风险导向金融审计程序与方法

风险导向金融审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和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四个步骤。(1)风险识别分析。风险导向金融审计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针对被审单位所处的金融领域的特点,对金融活动的风险点予以及时识别,包括正常的金融中的风险和周期性或临时性活动的风险,也包括开展新业务、采用新技术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根据识别的风险事件,编制金融风险事件评价表,列明风险事件重要程度,风险事件重要程度=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2)内部控制测试。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内部控制测试程序,主要针对已辨识的金融风险,检查是否建立了对应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流程,流程和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对主要流程进行穿性测试,广泛应用金融风险评估技术以及分析性测试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3)实质性测试。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实质性测试,主要对各类交易、账簿、报表、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审计数据的整理排序,排出重要账项,分析总体财务指标和变动趋势,发现审计线索。(4)整理评价审计证据。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对审计证据的整理评价,主要对收集到的分散的原始状态的审计证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适当的、充分的审计证据。对审计证据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类,最终形成支持审计结论的有效证据,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最终形成金融审计报告。

3集团企业金融审计工作保障措施

3.1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金融审计队伍建设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多位一体”金融审计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实施虚拟共享团队建设。破解审计任务繁重复杂与审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组织开展金融审计人才库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和参与审计项目锻炼,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起统分结合的审计组织新模式。二是开展审计培训学习。

3.2融合共享,依托大数据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要紧跟企业大数据建设步伐,将审计系统嵌入到大数据平台,提高审计系统数据采集能力,实现企业大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孤岛。提高审计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建立审计模型,针对金融产业特点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筛查疑点,提高审计效率。组建金融数据分析团队,专注于研究模型、数据分析和线索提取。构建金融审计法规库、问题库和案例库,通过持续积累和完善,在线实施全流程信息化在线审计,提升金融审计能力。

3.3顶层设计,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搭建金融风险管理平台。适时成立集团层面的“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搭建集团层面的金融风控平台。发挥金融风控引领作用,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开展金融风险预测、分析、防范和审计监督,发挥金融风险“拉网式”安全平台作用。二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金融业务类型,设计标准化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业务管理制度,业务风险关口前置,细化项目授信、回款方案,强化审计监督,变业务“碎片化状态”为“系统化管理”。

3.4精益求精,提高金融审计质量

一是强化流程管控。实施审计质量提升工程,编制金融审计业务规范和工作指引,提升内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二是强化现场管理。落实分层级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切实将审计质量、廉政责任和保密责任逐项细化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审计结果集体决策制度,推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把牢审计质量“生命线”。三是强化质量考核。探索建立审计质量考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审计业绩量化考核,将项目工作量、审计成效与审计人员综合考评挂钩,提升金融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家华,许莉.金融审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许莉.金融稽核与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范文第4篇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财务公司模式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财务公司起着整个集团金融服务枢纽的作用,财务公司是央企实施产融结合、以融助产、以产促融的载体。在资金集中管理优势日益显现的同时,资金安全、财务信息安全等风险也随之而来。参照巴塞尔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对银行业金融风险的分类,我国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有体制性风险、政策性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公司对这些风险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安全,财务公司风险应该纳入企业核心风险管理的范畴。货币资金是资金循环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货币资金风险可分为三大类即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人们往往关注较多的是第一类风险,实际上后两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很大且难以识别和评估(杨小舟等,2009)。货币资金面临风险会威胁到资金运动过程,或使其发生中断。除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观感的是财务资金方面的廉政风险,有的人利用手中之便向企业资金“伸手”,发生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这种带有主观犯意的道德性风险比客观环境带来的风险更可怕。

防控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集团应该通过建立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对资金实行本质有效的集中管理,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统一管理集团的银行账户,为集团各个成员单位在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设立内部结算账户并进行统一管理(何召滨,2010)。对各成员单位在银行独立开设的资金账户实行审核和备案管理,对各个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置和统一使用,在实施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确保资金的高效循环和流转,消除高存、高贷、高费用的“三高并存”问题。在实施集中管理的同时,还要在集权与分权之间找到平衡,将母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与子公司自主管理有机结合(马彦坤等,2009)。通过有力且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降低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

(二)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2008年财政部等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风险作出了有力的指导。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财务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财务活动效率,防止舞弊行为发生,防控财务资金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财务资金安全漏洞。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建立内部控制时,首先要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其次,要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内部控制已由关注过去控制变成预期未来调控现在,这种针对不确定性做出的相机控制与风险管理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杨雄胜,2011)。另外,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助于防范资金风险。

(三)完善全面预算制度财务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严格限制无预算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预算外资金支出实行逐层审批制,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市场的本性决定着企业的管理要具有应变能力,全面预算管理应结合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或者赋予预算有一定的弹性,以使企业及时适应市场,防范突如其来的资金风险。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揭示销售、定价、生产流程等各层次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的根源,防范盲目经营的风险发生。目前,在信息化市场已有不同特点、不同版本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应用到某些企业,这些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的功能特性不尽相同,如以财务为中心的软件功能侧重于财务管理;以流程为中心的软件功能侧重于业务流程数据管理;以协同为中心的软件功能侧重于部门业务协作管理;以数据分析为中心的软件功能侧重于数据分析管理。这几类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可供不同特征的企业选择使用。

(四)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要权衡增加收账费用和减少应收账款与坏账损失之间的利害。企业要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要进行赊账限额的确定,在赊账时要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周全。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对于那些已经逾期的应收账款要加强收款力度。企业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收账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力减少由坏账损失造成的资金风险。

(五)完善风险管理结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直接向高级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部门,并赋予它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完善和实施风险管理体系,拟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企业的内部稽核部门不直接参与风险管理,而负责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和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构建一张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疏而不漏的安全网。

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财务资金风险防控落到实处

市场风险数据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科技;银行理财子公司;创新发展

一、引言

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深刻改变了银行理财运行的内在逻辑,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资管市场的新生力量。截至2021年底,资管新规经过3年多的过渡期,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总体保持较为平稳的转型态势,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已成为理财市场的重要机构类型。但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短、发展不成熟,所以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在投研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优化、风控体系重构和市场竞合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如何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并构筑起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理财子公司在迈入全面净值化的同时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可有力推动金融业转型发展进入下半场,“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客户服务”的综合行业生态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银行理财子公司及其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现状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是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风险隔离的必要手段,也是“大资管”背景下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2家理财子公司已正式开业,其余7家正在筹备阶段。具体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凭借资金、技术、客户资源等优势,都申请到了理财子牌照,设立了理财子公司;而中小银行因受资金实力、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能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较少,并且面临整个理财业务去留的问题,未来很多中小银行可能会走理财产品的代销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有四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国外的资管机构共同设立了中外合资的理财公司,国际资管机构的加入为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将推动中国资管机构走向国际化。

(二)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的发展概况

银行理财产品按投资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到17.19万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占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的92.62%,是绝对的主流产品类型,混合类产品占比为7.21%,而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较小,二者之和仅为0.17%。从风险结构来看,理财子公司产品的风险等级共分为R1—R5五个等级,风险层次由低到高递增。现存的二级(中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占总理财产品存续额的61.04%,是最主要的产品风险类型。从发展趋势来看,理财子公司为增加产品收益,资产配置将逐步向权益类资产倾斜,产品的风险等级也将逐渐呈现增大趋势。从期限结构来看,理财子公司产品的期限结构以6—12月的短期和1—3年的长期为主,这与一部分投资者偏好高流动性,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偏好高收益性有关。

三、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例如在产品端,对权益类资产布局较少,投研能力不足;在服务端,对客户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风控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挑战;在市场端,与其他资管机构存在竞合关系的博弈等。

(一)理财产品以固收类为主,权益类资产布局较少

目前,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能力边界,积极在产品领域深耕布局。例如农银理财在常规的“现金管理+固收+混合+权益+商品外汇+另类投资”的6类产品线基础上,又逐步推出了“惠农”“ESG”等特色产品,形成了“6+N”系列产品体系;建信理财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发展实践,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系列理财产品,配置大湾区内优质企业;兴银理财在现金管理、投资纯债、固收增强等八大核心产品线之外,还积极把握福建省域建设契机,推出了海峡指数产品。总体来看,目前各大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体系虽然在产品名称、期限设置、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主要还是以固收类为主,对于权益类资产的布局较少。这是因为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主要为债券市场,在权益市场的运作经验不足,所以银行自身的投研能力相对薄弱。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探索了FOF型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通过配置各类公募基金间接实现了对权益资产的配置。虽然这种产品模式在短期内能够弥补理财子公司自身投研能力的不足,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丰富产品类型,但从长期来看,资管市场考验的仍是理财子公司自身的投研实力,理财子公司需要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权益市场,创新产品体系。人工智能与理财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将对理财子公司在权益市场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理财子公司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自身投研体系的建设。

(二)对客户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对客户服务的直销渠道建设不完善。虽然理财子公司可依靠母行代销、同业代销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销售渠道较广,但缺少自身的直销渠道会使理财子公司的客户服务不能精准触达目标客群,也不能提升客户对于理财子公司品牌的认同度,不利于理财子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形成。其次,对于有理财需求的中老年群体的人性化服务不足。当老龄化遇到数字化,就会产生数字鸿沟的问题。中老年群体在了解产品信息、申购赎回份额等操作方面存在问题,但很多理财子公司却忽视了这些问题,没有以中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以产品销售为导向,未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许多理财子公司在推荐产品时,仅以产品收益作为吸引客户的标准,而未考虑客户差异化的理财需求,并未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未来,理财服务的人性化、智能化是大趋势,理财子公司要积极利用科技赋能,促进对客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挑战

首先,在打破刚性兑付之后,理财产品的收益将与产品实际投资运作的净值相挂钩,理财产品将直接面临市场上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的波动,市场风险将相应增加。其次,资管新规里规范期限错配的要求,也使理财子公司要重新思考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理财子公司成立后,理财产品之前的资金池运作方式不复存在,通过内部拆借支持流动性的方式也不再可行,这使得理财子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骤升,在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大额赎回、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兑付等方面,理财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亟待完善。最后,在消除多层嵌套后,理财产品将直接面对所投资的各类债券或其他债权的信用违约、破产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本金到期无法足额偿还,所以理财子公司面临的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管理压力也将增大。面对上述新的风险变化,理财子公司急需重构风险管理体系,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并根据风险的变化做出风险管理措施的动态调整。

(四)与其他资管机构存在竞合关系的博弈

资管市场主体众多,有理财子、基金子、券商子等银行系资管机构,还有保险、基金、信托、券商等非银行系资管机构。这些主体在业务发展中,既有重叠的部分又有互补的领域,各资管主体间的竞合关系较为明显。对于银行系的资管机构来说,基金子与券商子在权益投资方面具有较强的投研优势,而理财子具有渠道与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彼此之间可进行优势互补。但由于战略定位的选择,理财子与基金子、券商子之间也存在着很多业务的重叠,所以他们之间会产生同质化的竞争,这种竞争将对各方业务的开展和市场的开拓形成掣肘。对于非银行系资管机构来说,基金、信托、保险、券商等机构在理财领域深耕多年,具有卓越的投研实力和深厚的产品运营经验,银行理财子公司与这些非银行系资管机构,虽然存在产品代销和委托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但在产品布局、客户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竞争也较为激烈。总之,资管市场主体众多,他们之间的竞合关系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需要理财子公司进行利弊的权衡和把握。

四、金融科技助力银行理财子公司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如今,金融科技已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四大关键核心技术,正在从多个维度助力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在资管领域,金融科技与理财业务的融合进一步加深,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快速转型的核心动力。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新生力量来说,金融科技的运用在提升投研能力、优化客户服务、加强全流程风险监控、促进资管市场主体合作共赢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前文提到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理财子公司应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生态,深化金融科技在理财业务中的应用,走差异化的理财子公司发展之路。

(一)提升智能投研能力,加大权益类资产布局

随着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逐步向权益类为代表的复杂金融资产倾斜,理财子公司的投研能力建设变得愈发重要。人工智能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大有可为,理财子公司可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方式,获取有效数据,并对数据、事件等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为相关投研人员提供研判支撑,从而推动理财子公司在智能投研建设方面的提升。理财子公司应将人工智能贯穿到投研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首先,在进行数据获取时,理财子公司可通过网络爬虫、机器学习等手段,实时抓取市场数据、社交数据、舆情数据等多维信息,保证数据获取的广泛度。投研人员还要对数据进行清洗、智能整合等,以使数据达到可处理的标准,并建立起数据之间的有效关联。其次,理财子公司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搭建相关模型,如行情模型、估值模型、资讯模型、企业模型等,对数据进行模型化的分析和处理。最后,理财子公司要借助智能投研系统获得可视化的结论,为自身提供相关的投资决策支持。投研能力不足是理财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许多理财子公司为解决这一发展的痛点问题,开始在智能投研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例如,兴银理财依托母行资源,与母行旗下子公司兴业数金共同建设了资管数据分析平台,将数据、文本、投资者情绪等要素进行整合分析,以知识图谱、可视化动态图表等方式展示给投研人员。中邮理财为更好提升投研能力,研发上线了信评系统,搭建了近50个定性、定量评级因子,为后续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智能信用评级的支持。此外,中邮理财还积极将ESG投资理念融入研究框架之中,针对环境、社会、治理这三大核心要素对企业进行智能化评估,积极在可持续发展的赛道上挖掘中长期的投资机会。未来,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会越来越多,所以理财子公司应大力推进智能投研的建设,为理财产品在权益市场进行产品开拓做好相应的研判支撑。

(二)强化科技赋能,促进客户服务升级

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后,净值波动导致的收益波动使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减弱,银行理财业务的角逐逐渐向产品与服务并重转变。销售渠道的线上化、客户服务的人性化以及顾问咨询的智能化,成为理财子公司未来服务升级的发展方向。首先,在渠道建设方面,打造自身流量入口的直销渠道是理财子公司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线上直销渠道将成为理财子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窗口。官方网站、手机App等直销渠道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科技的赋能。因此,理财子公司要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客户画像、精准营销等方面的作用,研发服务聚合的直销平台与移动应用,在加强客户理财便利性的同时强化客户的黏性。比如,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积极建设自身的官方网站,强化客户的品牌认知,并积极推动理财业务的智能化,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客户的理财习惯。青银理财推出了自己的直销App,上线自身旗下的理财产品,开拓自身的流量端口,借助后台的系统支持,给客户提供在线交易、数据统计、资讯推送等全方位服务,构筑自身特色服务的护城河。其次,对客户服务的人性化也体现着理财子公司客户服务的质量。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部分理财子公司已试点推出了养老型理财产品,并在申赎规则、资产配置、风险保障等方面做了“适老化”的改造,但对中老年群体的服务方面仍有待改进。理财子公司应在智能平台的大字体显示、语音识别、屏幕阅读、大额账户金额变动通知等功能的开发上重点发力,让中老年群体也能享受到智能化的普惠理财,打造有温度的特色理财服务。最后,顾问咨询服务的智能化对于理财子公司提升投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理财子公司要想给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投顾建议,就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深度挖掘用户的差异化信息,实现精准的投顾服务,使投资建议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例如,平安理财在充分利用平安集团内部的债券智能投研平台、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差异化的理财需求,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投顾策略,给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同时,中银理财积极发挥全球化优势,通过全球市场调研、全球宏观分析、智能化资产筛选,在全球范围内发掘优质资产,以期为有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三)综合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全方位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子公司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特性,设计精细化、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对于市场风险来说,理财子公司可积极利用大数据、线上学习等手段,实时捕捉不同维度的市场相关信息,对市场异常波动做出及时反应,并提前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阈值,增强对于市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比如:交银理财在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商誉风险的管理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预测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提前进行风险应对准备,提高自身对于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其次,对于流动性风险而言,理财子公司应对理财产品持仓证券的流动性进行动态监测,使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保持在适当水平,并运用现金流匹配等策略确保投资者较为基本的赎回需求。最后,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理财子公司一要对所投资的各类债权类资产进行公司治理,同时对财务状况以及行业背景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交易对手进行审慎挑选;二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易对手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进行智能化的评估,把控好潜在风险;三要建立健全信用风险违约情况的处理机制,将投资者可能蒙受的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招银理财以金融科技作为战略导向,着力打造覆盖各类风险的智能风控体系,重点加强对信用主体的动态跟踪分析,并进行相关风险评估,保障管理资产的稳定存续。杭银理财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在科技风控方面也积极发力,推行建立全方位的风控机制,配合相关的风险压力测试,全面提升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总之,很多理财子公司已将金融科技的基因深入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使理财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从被动处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在以后的发展中,理财子公司仍要保持风险管理的底线思维,构建起全方位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助力理财子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合作共赢

资管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良性的竞争会促进各方主体在产品创新、投研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正确处理好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竞合关系,在差异化竞争的基础上开展互补合作,实现各方主体的互利共赢。对于银行系资管机构来说,理财子、基金子、券商子都是母行的子公司,它们在资源共享、互补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会更加便利。基于此,理财子可与基金子、券商子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的信息共享平台,并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实现相关合作数据的互联互通,且在信息上链的过程中,各方主体可对相关信息进行共同确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这种加密的信息共享平台,会减少银行系资管机构在合作过程中的障碍,实现它们之间投研分析、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例如,信银理财利用区块链安全可靠、透明开放的特点,与中信证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等中信集团内部金融子公司共同建立协同合作的生态圈,进一步加强在投研分析、产品开拓等方面的合作,联合打造具有综合实力的全能型资管,实现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于非银行系资管机构来说,理财子公司可与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开展产品代销和委托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在产品代销方面,理财产品在不同机构间代销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相互对账的问题,所以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与其他非银行系资管机构共同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账本。这个账本可记录代销理财产品的每条交易数据,且数据无法篡改,确保交易数据的真实性。由于区块链的特性是去中心化,所以相互合作的资管主体之间都可以实时获取相关交易数据,这会大大提升它们之间的合作效率。而在委托投资方面,理财子公司可与其他资管机构在区块链中建立可信标准协议,通过协议,理财子公司可委托其他资管机构进行权益投资、另类投资等;而理财子公司自身也可提供给其他资管机构丰富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公司,运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推出了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系统,满足了各类金融机构智能化合约的管理需求,推动了银行、保险等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未来,理财子公司与非银行系资管机构可积极与金融壹账通等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合作,构建理财业务合约的区块链平台,助力资管机构之间理财业务的创新合作。

五、结语

经过3年多的过渡期探索,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初步融入资管行业的市场格局中,并凭借母行的固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理财子公司可依托金融科技来解决自身在投研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市场竞合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金融科技仍会不断迭代升级,银行理财子公司应积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以金融科技为工具,在解决自身短期发展困境的同时,构筑起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科技赋能未来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云.商业银行贯彻落实资管新规情况的回顾和展望[J].清华金融评论,2021,(05):107-112.

[2]徐学钢.机遇与挑战:从风险管理角度看理财子公司成立[J].银行家,2019,(05):51-53.

[3]涂宏.银行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2020,(13):49-51.

[4]孙建坤.以科技打造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新引擎[J].债券,2021,(03):59-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