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摄影教学

摄影教学范文精选

摄影教学

摄影教学范文第1篇

(一)要科学设置相关摄影教学课程

为了能够全面地开展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更加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全面的教学系统和大纲,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摄影艺术教学目的。通过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可以为学生的摄影理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可以更加了解什么是“摄影”,怎样进行“摄影”才能够全面促进自身专业的培养与发展,为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与创造能够做了一个保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二)全面提高老师的艺术素养

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开展,一定数量的摄影艺术教师的选择是很必要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摄影教学队伍是开展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一大保障。那么,全面提高老师的艺术素养是进行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最为核心的要求,并占据了整个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相关教师应该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并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摄影仪器,能够全面地进行教材的教授,具有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应该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内容和更高的学习平台。

(三)注重摄影的实际拍摄环节,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

摄影艺术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拍摄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拍摄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摄影这门艺术的真正内涵,通过将事物一视觉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够真正地让其了解到摄影艺术所带来的“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摄影技能最为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现在摄影艺术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怎样才能够进行画面的选择,怎样进行角度的交换等,这样才能够让其对摄影相关理论记忆更加深刻,提高他们的美学欣赏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的美学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统摄影技术教学不可缺乏

摄影教学范文第2篇

1.1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皮肤性病的诊断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对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体格检查,应特别注重皮损的检查,把握皮损的特点。在学生示教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将学生容易误诊或漏诊的皮损进行备案,选取典型皮损拍照,拍照内容涵盖了皮疹的颜色、界限、形状、表面、基底、部位、分布等。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让学生自己分析认识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皮疹的理解。对于教师而言,教学中的照片是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

1.2制作教学课件的必备资料

教师可将拍照的数码图片组建教学图库,以光盘或移动磁盘存储等形式保存下来。这些教学影像资料调用、复制和存储都很方便,及时更新教学PPrI’课件,或为教学VCR课件提供资料。我教研室根据儿童皮肤病的特点,将收集的影像学资料编辑成总论、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四个部分的视听教材,受到学生的好评。

1.3病情追踪随访的辅助工具

对于临床医师而言,照片可以用作对比治疗前后疗效观察、积累诊断经验的辅助工具。就某一病种或病例来看,长期追踪观察,及时补进或更新资料、拍照。完整的照片资料有助于系统地观察和分析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全过程,进而提出新的防治方法和经验。

2医学摄影在皮肤病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进步。其中,医学摄影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医学素材更具有真实性、艺术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发挥这项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2.1熟悉操作相机的拍摄模式

拍摄前认真仔细阅读照相机的说明书,熟悉相机的操作以及拍摄模式。依据题材的特点,拍摄时使用手动档控制曝光,若使用自动曝光,则要采取曝光补偿加以矫正,才能拍出合适的照片。

2.2选择合理的光源

皮疹拍照时,光线应充足,最好在自然光下进行,以获取最接近真实的皮损信息。自然光具有光照范围大、照明均匀等特点,在诊室内靠近窗户取光时,以45度侧光拍摄,突出表现皮肤表面的凹凸特征。在拍摄颜面部的病变时,若表现轮廓外形,则可采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可得到独特的表现效果。光源不足时,可使用闪光灯。使用单只闪光灯拍摄时易在背景上产生明显黑影,为了消除黑影,可考虑选择深色背景,也可将闪光灯的灯头调节角度,改变其照射方向,照向屋顶或墙壁,利用均匀的反射闪光,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拍摄效果,。

2.3突出对比,把握病变的拍摄范围

在拍摄时,构图画面的比例及所需范围,都是根据病变区域的位置来决定,灵活运用各种构图因素,使拍摄的画面更具吸引力及美感。运用对比法,明确显示其所在的解剖位置及其与四周的相互关系。对比法包括了虚实对比、影调对比、比例对比、自身对比等J。病变皮损需与对侧对应部位一起拍摄,这样突出显示病变部位皮损的形态学特征。同时,还可以借助刻度尺度一起拍摄来做可信的依据。治疗前后对比照片,必须在拍摄部位、范围、角度、投光亮度等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使治疗前后的照片得到正确的辨认与评价。

摄影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画专业;摄影摄像课程;教学研究

1动画专业摄影摄像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摄影摄像》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艺术专业课。本课程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限选课。主要讲授数码摄影方面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对相机、镜头、摄影摄像的用光和曝光、透视与构图、后期基础等相关知识的系统把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摄影摄像的器材、使用技巧和创作等有关知识有一个精确的掌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摄影摄像创作打下基础。了解掌握数码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与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获取图片来源、应用数码摄影和摄像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动画创作中的拍摄技术问题,同时也能提高镜头语言的艺术素养。通过专业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影像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拓展在数码摄影摄像、图片编辑与视频编辑、数码影像的后期合成、渲染等方面的就业渠道,遵循目前高等艺术院校所提倡的一专多能,宽口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专业学习平台,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画面理解力、提升学生探索创新镜头语言的精神。

2摄影摄像课程的描述

《摄影摄像》课是动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电视摄像与摄影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电视摄像在技术与艺术上的各种技巧,主要从影视画面造型的各个艺术手段着手,讲授各艺术手段的造型特征以及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本课程在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源头活水”、厚积薄发,自如运用数码相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必有效果。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一)照相机与镜头(二)摄影曝光(三)景深控制(四)取景构图(五)数字摄影(六)摄像基础知识(七)光学镜头及其运用(八)电视画面基础(九)电视摄像造型元素(十)固定摄像(十一)运动摄像(十二)电视场面调度(十三)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教学的方法:摄影摄像课程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课后要求学生平时多观摩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和电视节目,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内容:课堂上给所有学生配备了摄影摄像兼顾的佳能550D单反相机、三脚架、反光板等拍摄工具以及学生自带电脑进行后期制作,配合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训练。在实际项目训练中,学生要运用摄影摄像器材与影像后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软硬件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操控的经验。摄影摄像教学理论讲授与课程实践的授课时间比例为1:2。课程的资源有:一是教材资源的建设与使用:为了挑选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教材,课题组查阅了很多书籍,发现已出版的摄影摄像教材繁多,其中“十二五”普通高校专业规划教材就有多本。课程教学中,课题组老师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又综合了多本教材,还有网络教程内容,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编写符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实践案例教程,辅助教学使用,并配有实际项目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团队老师一直坚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摄影摄像课程一直在专业多媒体教室上课,不但有多媒体教学,而且每位学生都配有摄影摄像器材,便于教学案例示范讲解。三是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时代网络资源非常重要,在课程基本内容中,适当引导学生如何查阅网络资源,如何借鉴网络中的有用的信息,并且告诫学生注重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学团队也在动画系部网站建立课程教学交流的网络平台,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内容。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课下自主学习,平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方式与教师互动,交流学习。

3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由于《摄影摄像》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不仅要进行理论前导,还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观摩来提高学生在影像欣赏上的审美品位。教学团队在近年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课程教学经验,提高摄影摄像的能力和水平,在课余组织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实践,以便把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同时已成功在展厅与网站上举办多次课程优秀作品展,发表多篇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解决的问题:目前同时从动画专业特殊性上看,多数学生对于动画职业要求不清楚,软硬件实践环节薄弱,眼高手低,综合能力差等问题暴露出来。从以上情况,分析摄影摄像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一是学生对摄影摄像课程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缺乏与摄影摄像相关的职业导向相联系,与产业需求脱轨。针对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细化摄影摄像流程的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实际操作演练。二是学生对软件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相关的项目实际训练,对拍摄的图片与视频的后期处理能力欠佳,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加强软件教学与美学理论知识结合。在项目训练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三是课程中应再细化课程教学结构,根据商业实践需要,分类模块教学,使学生兴趣点和实践方向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摄影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院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摄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所言:“摄影与一种最典型的现代活动———旅游———并肩发展。”①通过摄影作品可以发现新的旅游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立足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以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从学校、教师、学生的三个角度考虑,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进而为旅游院校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旅游院校摄影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摄影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新闻传播学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设且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教学理念的落后

纵览现今中国高校的摄影教学,多分布在新闻传播类、戏剧影视类、艺术设计类等不同专业类别,用统一的一套教学内容显然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在旅游院校里,新闻传播学处于边缘学科,所以摄影课程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发挥,而这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摄影课程没有在旅游院校找到自己特有的定位与价值。其次,融媒体环境下,摄影类的教材更新难以跟上现今传媒环境的迅速变化,摄影教学依然遵从刻板单一的教学理念,这样传统教学的单向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内容上非常侧重对摄影技术的强调,而忽视了对项目协作的培养以及摄影审美的培育。

(二)教学过程的困境

摄影课程在笔者学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为51课时,课程基本可以做到2-3人一部相机,但是由于单反相机、灯光等设备的有限,再加之班级人数较多,可供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时间明显不够。从学生角度来看,摄影课程对于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专业摄影的同学来说,其知识点接受与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很多同学也没有相应的器材在课下加强练习,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且基础薄弱,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展开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在课下更是缺乏时间指导,这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摄影水平的困难所在,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三)实践机会的缺乏

摄影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风光摄影、人文摄影、纪实摄影等主题,因为这些主题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使得课堂的教学讲授无法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目前,学生的实践机会大都局限于参加旅游摄影大赛的锻炼以及在网络平台进行摄影作品投稿,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缺乏旅游摄影的实践机会,而这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自身差距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以我校为例,这种实践机会在校内校外都很缺乏。在校内,联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优势专业的实习实训以及校企合作资源创造实践机会,在校外,带领学生进行摄影采风等,都还是有待开发的教学空白。

二、旅游院校摄影教学改革的探索路径

笔者在本校对摄影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分别从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目标的建构、教学方法的创新三方面出发,将摄影实务与旅游业态有机整合,按照不同主题、不同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学理念的改革是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的灵魂,在旅游院校,“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尤其是目前大量的线上摄影课程充斥互联网,学生可以选择和学习的空间很大,所以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避免与线上课程内容的交叠,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独有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理念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主题模块的设置

旅游作为摄影艺术最重要的创作主题,无论是早期摄影家塔尔博特,还是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其创作的优秀摄影作品中大都是以旅行中的景观为创作素材,摄影和旅游之间本身就有着天然的联系。摄影艺术种类庞大,其中包括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纪实摄影、人文摄影、静物摄影等,不同的实践主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均有所不同。而在旅游摄影方面,又可以细分为旅游游客摄影、旅游目的地摄影、旅游体验摄影、旅游人文摄影,所以教师要依据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划分不同主题模块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指导与实践练习。

2.分组训练的优势

分组训练,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说,是由于实验室无法满足人人一台单反相机的条件。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从行业工作模式的角度来看,专业的摄影公司或摄影团队都是以项目小组的模式进行工作,在分组训练中,每个人各司其职,有的同学负责具体拍摄,有的同学需要提前了解旅游摄影过程中的风景、风情、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等拍摄资源,有的同学负责旅游摄影公众号的策划与运营,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帮助提高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团队协作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任务难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3.融合媒体的传播

在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旅游摄影作品的传播呈现碎片化,特别是网络与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老百姓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旅游摄影作品的创作者以及传播者,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旅游摄影作品在摄影网站(蜂鸟网、中国旅游摄影网、国际旅游摄影网等)、旅游网站(如马蜂窝、驴妈妈、途牛等)等PC端以及移动媒体APP中,通过优秀摄影作品的传播,进而起到为旅游地、旅游产品宣传推广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旅游院校摄影教学必须做出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摄影技术的培养,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摄影作品的传播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的建构

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建构合理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旅游院校,一方面要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巧与方法,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行业意识与互联网思维,与旅游产业所需要的传播内容无缝对接。

1.摄影教学的行业意识

大部门高校的摄影课程教学,大都是以如何从技术角度来创作出好看的照片,但是如何进行传播自己的摄影作品,却很少在课堂上涉及。当然,技术是摄影教学的根基,但是仅仅局限于技术,摄影教学的效果则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旅游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为旅游行业输送优质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所以在摄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旅游摄影前沿的审美变迁和技术演变,使学生们保持敏锐的行业意识和互联网思维,能够基本将自己所学和行业发展同步,除了具有优质创作能力以外,还要努力提升传播的敏锐度以及新媒体的运营能力。

2.摄影教学的技术目标

摄影艺术的技术性,是每一个进入这门课程的同学必须掌握的教学目标,这其实就包括摄影对焦、摄影曝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技术目标,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在前期构思、中期拍摄以及后期修图等不同阶段进行专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技术方面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实施摄影技术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尽可能做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可以通过将相机与电脑连接,通过屏幕就可以感受到摄影技术参数的变化对于画面的影响,同时由于摄影教学中有很多技术用语,教师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转换,同时在进行技术讲解时要尽可能使用当下最新的案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摄影教学的审美目标

我国著名美学家叶朗曾说:“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又是审美活动。”②美育是高等院校的一项主要教学任务,而视觉审美感受能力又是美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相对于技术目标,审美目标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光线、色彩、线条等视觉审美要素中发现美感和形式感,从而渐渐积累自己的视觉审美能力。在摄影学习的初期,模仿优秀作品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摄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原创能力,进而慢慢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摄影教学方法一般是遵循三步:理论讲授———实践操作———作业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但是我们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项目驱动等内容。摄影教学的目标就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将自己的所感所学,化为创作灵感与热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为此,可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1.案例分析法

作品欣赏是摄影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旅游摄影作品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目标和审美标准,所以教师在摄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发网络交流平台、名家名作赏析、学生作品评析等板块,来帮助学生从旅游活动的角度去进行摄影构思,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学生在进行创作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还要推荐相关的旅游摄影家、旅游摄影作品以供学生课下进行进一步的赏析与学习,这样学生在与优秀作品进行比对后,发现自身问题,再去创作拍摄,就会快速提高摄影技能。

2.小组合作法

无论是在旅游行业还是在影视行业,都是一个团队作战的工作环境,摄影工作离不开与团队的合作与磨合,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首先,要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差异划分小组,然后根据教师布置的拍摄主题,提前制作拍摄计划,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协作,最后由小组成员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小组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对于完成出色的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与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分析问题所在,从而及时改正。

3.项目驱动法

旅游院校要努力搭建实践平台(校企合作、摄影工作室等),实现教学目标与实训任务的有效整合,围绕项目式教学,举办旅游摄影主题竞赛,成立学生摄影社团、进行摄影作品展映、带领学生摄影采风等。2020年7月3日,桂林旅游学院成为自治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未来将会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摄影教学平台。通过项目训练的摄影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摄影技术、审美素养转化成创作能力,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相互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积极性,进而实现从学校到旅游行业的对接与过渡。

三、结语

摄影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摄影基础;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器材不断推陈出新,摄影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成为主流的影像记录方式,是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美术学专业,落实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就笔者所在高校美术学专业实际情况而言,摄影基础教学设备较为缺乏,没有相机供学生进行学习,整个课程学习只能以手机拍摄为主,导致摄影基础教学内容主要以摄影发展历史、相机的结构、摄影构图为主,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摄影学初级知识之上,缺乏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入讲授。在学术界,已有一些学者针对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较多的深化研究,其中,王雪媛(2018)以摄影基础为例,对高校艺术类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究时认为,摄影基础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展现方法应用下的新颖性[1]。廖歆雯(2021)在数字时代下针对高校摄影基础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摄影基础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展现出应有的发展脉络,才能突出改革意义[2]。现有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高校摄影基础的总体研究角度,对于不同专业课程改革涉及较少,为此,本文聚焦美术学专业,针对这一专业学生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展开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克服现有困难,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摄影基础教学与美术学专业知识实现更多契合,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增强教学效率,顺应学科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美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实施必要性

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既能够提升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专业教学科学发展趋势,突出必修课程在美术学专业学生学习序列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拥有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基本的摄影技术,具备良好的摄影拍摄能力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摄影的相关知识进行中学美术教学教研的能力。

(一)提升摄影基础教学效率

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深化教学方法优化、综合评价等方式突出教学改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3]。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综合评价等内容的不断实现,增加互助讨论、课堂游戏环节,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高效掌握所学知识,同样也让平平无奇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具深度,进而以此为基础,潜移默化的提升教学效率。就目前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而言,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外出取景拍摄,缺少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够。因此,从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角度来说,不断强化的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为之优化,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从学生学习层面出发,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能更细致的完成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达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

(二)顺应专业教学科学发展

强化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深化发展,也是顺应专业教学科学发展的现实体现。摄影基础教学作为美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摄影能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摄影素养和创作水平,为学生能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服务,同时使学生具备摄影的相关知识,达到中学美术教学教研的能力,因此更需要展现出自身的教学专业性,突出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价值。国务院2018年颁布《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认为基础科学研究需要注重创新,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协同合作。为此,本文着重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创新、综合评价落实举措入手突出教学改革实践意义,让任课教师在与学生围绕摄影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互动教学时展现出其中的专业性,推动专业教学呈现科学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在美术学专业开设的摄影基础课程,不断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任课教师需要把握改革目标,凸显改革流程,细化改革效果,将教学改革作用于必修课教学过程之中。

二、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基本原则

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不断探索自身改革,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师生相长原则、专业适宜原则等可以帮助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改革内涵,升华改革思路,突出改革效果。

(一)循序渐进原则

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明确把握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施,在探索教学改革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内容、学生接受程度等具体情况出发,以教学改革计划明确教学改革目标,以每堂课、每周教学为改革区间,计划性、有序性的开展教学改革探索[4]。例如,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调整上,可以率先以分组研讨法、非指导性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为试点,使其充分作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而引入竞赛元素,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状态下更好学习知识,非指导性教学的应用则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效用,展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探讨这一教学方法应用的具体情况,了解方法优势,归纳方法不足,在循序渐进原则支配下,以边实施、边探索、边调整的思路展现教学改革精髓,优化改革效果。

(二)师生相长原则

师生相长原则同样是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逐步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所谓的师生相长,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教师在教与学的互动探索中共同成长。以往,由于受到必修课的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教学形式化明显,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效果得不到良好呈现,师生相长原则,即教与学的相辅相成。例如,在教室拍摄静物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拍摄,在对景物进行摆放时,教师可通过带学生一起欣赏某些获奖作品的摆放特点,与拍摄新颖之处,引导学生自己摆放景区,选取创新的拍摄点进行拍摄。通过这种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综上所述,不断优化教学改革需要将师生相长融入其中,教师强化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摄影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到这一选修课程的趣味性与有用性,增强师生交流沟通,让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学改革予以提升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得到更多增强。

(三)专业适宜原则

专业适宜原则的遵循,对于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而言同样至关重要。专业适宜原则,可以理解为:摄影基础教学改革需要与美术学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而以此确定改革方向,无论是摄影基础教学内容开展,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综合评价的优化都需要与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高度联系,让摄影基础教学能够和美术学专业知识彼此相融。例如,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重点摄影构图时,可以与美术学专业中的绘画内容结合,让学生携带若干幅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根据这些作品进行摄影构图知识的讲授,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摄影基础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强化摄影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综上所述,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必修课程在落实教学改革时,既需要循序渐进原则,形成改革计划,明确改革思路,也需要在优化互动沟通的方式下推动师生相长,还需要突出专业适宜,让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能够在顺应高校美术学专业发展的情况下予以探索。

三、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对策

对于高校美术学专业从事摄影基础教学的必修课教师来说,不断探索教学改革,需要言之有物,逐步呈现出优化发展良性趋势。为此,相关任课教师可以积极从结合专业诉求,凸显案例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活跃互动氛围;优化综合评价,增强教学监督等一系列内容入手,在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对策上给予更多有益思考。

(一)结合专业诉求,凸显案例教学

摄影基础教学选修课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时需要结合高校美术学专业诉求,不断通过案例教学的逐步凸显展现改革精髓,优化改革效果,让摄影基础教学不再孤立于美术学专业诉求之外[5]。具体举措在于,摄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针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群体展开课堂教学时,既需要讲授相关的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比如:摄影构图、相机的结构等,还需要将这些内容有意识地与美术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寻求两者可能存在的契合点,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也通过不断迎合专业诉求的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入其中,把学生的绘画作品与摄影构图教学联系,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让摄影基础教学不再以空中楼阁的方式只展现其中的理论价值,而是更多的借助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价值。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选择相关教学案例时同样需要突出专业诉求的实际需要,将美术学知识、摄影基础知识都巧妙的融入教学案例选择范围,以此突出摄影基础教学必修课的综合价值。

(二)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也是摄影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相关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改革时需要秉承师生相长、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层次上的有序创新,以此强化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6]。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织广大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手机对摄影构图等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灵活教学方法应用于与美术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美术写生区域进行手机摄影,把摄影构图与绘画相结合,借助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应用,创设师生实践教学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同样可以将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竞争教学法等引入教学过程,不断强调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营造出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优化综合评价,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综合评价,将学生对教学改革过程的优劣进行集中反馈,从而推动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实现不断优化,并与强化教学管理一同为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任课教师需要优化综合评价,将较为适宜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引入教学改革过程,当每一次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之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发放等方式收集学生的真知灼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且梳理其中有用的信息对下一步教学改革予以调整。另一方面,强化教学管理,高校相关部门、美术学专业工作人员需要对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过程进行实时监督,肯定其中的成绩和优势,归纳仍然存在的不足弊端,并且为任课教师更好的开展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人力、财力、资源、信息等多元化的实施支持,使得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能够在综合评价与教学管理的双重保障下得到更好发挥。综上所述,摄影基础任课教师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在教学方法创新、综合评价优化等一系列方面强化对策思考与举措实施,发挥高校美术学专业选修课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具实效的教学体验,强化师生互动,增强学习效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