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摄影技术论文

摄影技术论文

摄影技术论文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其一,遥感技术。大量的实践证明,数码相机拍摄到的影像要比模拟相机拍摄到的影像更加清晰,而且前者的种类较多,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并且不需要进行扫描便可以获得数字影像,大幅度缩短了成果的获取周期,这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当中。其二,姿态控制技术。想要获取到更加清晰的影像就必须克服气流、飞行器等因素对数码相机的影响,换言之,需要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平台,特别是对艇和无人机等抗风能力弱、飞行稳定性差的飞行器,必须加装三轴稳定平台,以此来确保数码相机的姿态稳定。其三,影像处理技术。为确保影像的后处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整,需要影像实时传输与快速拼接软件。同时,飞行器获取到的航片存在倾角大、重叠度不均匀等问题,所以必须采用针对性较强的影像后处理技术。

2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的设计

无人飞艇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硬件,另一部分是系统软件。

2.1系统硬件

该系统的硬件由空中飞艇和地面监控两个部分组成,空中飞艇部分的主要设备包括气囊、吊舱、发动机、GPS陀螺仪、自动驾驶设备、增稳平台、数码相机和摄影机;地面监控部分具体是由以下设备组成:便携式计算机、手控设备、视频终端以及电源。GPS是飞艇的导航装置,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飞艇会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航行线路进行低空飞行,并以一定的距离和间隔时间进行拍照,借此来获取地面的数码影像;飞艇的起落主要是由地面监控部分负责,同时还对飞艇的自动驾驶进行监控。

2.2系统软件

该系统的软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飞艇航行线路规划软件、飞艇飞行监控软件、平差解算软件、正射影像制作与编辑软件。除上述软件之外,系统还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工程管理、全自动匹配、影像预处理、控制点量测、DEM生成等等。

3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实例

所选测量区域的地面高程约为50m左右,该测区内分布有大量的低山,山体的整体高度全部在170m以下,整个测区的范围长度为8000m,成图面积约为60km2。下面运用上文中设计的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对该测区进行测量。

3.1飞艇航行路线规划

目前,数码相机在测量领域内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使得大重叠度的航摄测量成为主流趋势,为摄影测量自动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本次测量中,决定对所测区域采用大重叠度航行路线设计,航行方向的重叠度设计为80%,旁向的重叠度设计为60%,地面的分辨率为0.2m。为了获得更加清晰的航摄影像,在数码相机上配备了14mm焦距镜头,相对飞行高度控制在350m左右,每张影像的摄影范围为600×900m。该测区的常规航行线路为22条,构架航行线路为4条,飞艇实际飞行的线路为26条,总计获取影像1804张。

3.2选点及量测

为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在对飞艇航行线路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取控制点并进行量测。低空遥感摄影测量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分辨率高,为此,可以直接选取影像上较为明显的地物点作为地面控制点,如路叉点、房屋拐角等等。依据我国现行的航摄测量作业规范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成图需要,决定在该测区的设计航带内每8条基线选取一个控制点,共计选取140个地面控制点,实地采用GPS-RTK测量155控制点。

3.3工程管理与航摄影像预处理

飞艇根据预先规划设计好的航行线路自动飞行,并对相关影像进行拍摄后,需要先对测区内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主要包括数码相机参数、影像数据信息以及工程参数等等。其中数码相机的参数可以通过三维检验校正获得,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航空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主点纠偏和畸变纠正。由于实际拍摄中,受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同一个区域内的相邻影像当中存在色差,为确保测物内正射影像的色调一致,必须进行匀色处理,具体过程如下:从该测区拍摄到的影像当中选择出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然后借助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色调进行调节,并以此作为基准影像,随后,利用匀色模块将基准影像和测区内的其它影像全部载入到软件当中,并进行匀色处理。

3.4加密处理

由艇在低空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风力作用,会对摄影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飞艇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对其飞行姿态进行实时调节,数码相机的稳定云台也可以确保相机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但飞艇在航线上行进时,其本身的姿态会发生不断地变化,若是遇到强气流,则会导致飞艇出现剧烈的变化,这样很难确保数码相机拍照时保持稳定的姿态,这样一来,造成了获得的影像姿态角超出测量规范标准的角度要求,从而导致匹配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决定在特征点匹配的过程中引入SIFT算子,并将其匹配结果作为初始值,然后利用最小二乘进行精确匹配,以此来确保匹配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5平差结算与影像校正

首先,采用光束法将拍摄到的每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计算出来,然后再对大量影像点进行密集匹配,并将这些影像点的大地坐标计算出来,经过滤波处理之后,通过地面离散点规则网格化生成DEM;在对拍摄到的影像进行方位元素解算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样一来便会导致所生成的测区DEM出现偏差。因此可以采用系统中的正射纠偏模块进行分块校正,由此便可以获得整个测量区域范围的正射影像。

4结论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摄影测量;数字;测量系统;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J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是随着摄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技术,是指对非地形目标进行摄影并确定其外形、形态和几何位置的技术。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融合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视觉的相关理论、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数字像机获取被测目标的数字影像来得到物体的形态、位置、姿态和运动从而完成对物体的测量。由于该技术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属于非接触性测量技术。具有危险性低、信息容量高、信息易存储、可重复使用、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科技研究和国防建设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数字工业摄影测量将向实时近景摄影测量发展,它将成为对非地形目标进行测量的主要手段,并且实时性、全自动源数据获取及仿真虚拟手段的研究将成为应用研究的趋势。

一、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的研究。将摄影测量的相关理论、算法及软硬件逐步应用到工业测量领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快速发展阶段始于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同时工业对高精度摄影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摄影测量技术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目前,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理论趋于完善,技术趋于成熟。

国外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美国大地测量公司的“V-STARS系统”、挪威Metronor公司的“Metronor系统”和德国Aicon3D公司的“DPA-Pro系统”等。

(二)国内发展历程

国内对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当时,一些研究机构就开始着力于摄影测量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由于知识的落后和生产水平的限制,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90年代初,随着高精度摄影测量技术的进步,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大量应用在冶金、机械、车辆和采矿等工业领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高校及研究机构对有关工业摄影测量技术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工程实践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如何应用在工业测量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形成了一套新的。该阶段为初步发展阶段。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新的发展。目前,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摄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研究机构引进国外的先进摄影测量技术、吸收新的工业摄影测量理念。 在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目前,国内数字工业摄影测量产品主要有:天津大学研制的“汽车车轮定位参数激光视觉测量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大型复杂曲面产品的反求和三维快速检测系统”和武汉大学研究的“Lensphoto”等。

二、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是指对非地形目标进行摄影并确定其外形、形态和几何位置的技术。它属于高精度、大尺度三维坐标测量。为满足以上要求,需要解决以下关键性技术问题。

(一) 高质量影像的获取

获取高质量数字图像是高精度测量的基础之一。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需要对测量中使用的人工标志及其属性、光源特性、数字像机的设置和与成像质量有关的技术和设备等进行研究。

(二)摄影测量的人工标志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使用人工标志作为测量的特征点。工业部件表面通常缺乏丰富、明显的纹理信息,在摄影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图像,往往缺乏足够的、准确的特征点。为了避免这一不足,数字工业摄影测量中,采用设置人工标志点的方式产生足够数量且对比明显的特征点。发光二极管、投影激光、回光反射标志等均为人工标志点。

(三)圆形人工标志偏心差

在高精度工业摄影测量中,标志中心点定位偏心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确定偏心差数学模型以及模型矫正工作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

人工编码标志

使用人工编码标志可以加快测量速度,实现测量的自动化。每个编码标志对应一个唯一的编码,因此能够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自动识别。设计编码标志应遵循以下原则:具有足够的编码容量、尺寸不宜过大、有唯一定位点和易于自动、准确识别。在数字工业摄影测量中,常用的编码标志有同心圆环型编码标志和点分布编码标志。同心圆环型编码标志采用二进制编码原理,具有原理简单、易于识别等优点。点分布编码标志由一组圆形标志点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而成。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现阶段,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工业实践方面都日趋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技术逐步走向产品化、实用化和高效化。从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机呈多样化、专业化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常用的传感器主要是数码单反相机、红外相机、工业摄像头等。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低廉且成像性能强大,成为摄影测量的常用传感器。研究者也对单反相机进行了专业改进,使其更加适用于摄影测量。

测量精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工业部件制造精度、表面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也必然向着高精度、超高精度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维数据分析软件专业化、精细化

获取三维坐标信息是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的基本功能。获取的三维坐标信息需要处理分析,才可以应用到所需的领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应用领域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用户开发各种专用的、精细的数据分析软件。

结语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是随着摄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技术,是指对非地形目标进行摄影并确定其外形、形态和几何位置的技术。数字工业摄影测量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字工业摄影测量将向实时近景摄影测量发展,它将成为对非地形目标进行测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美术技能 摄影技术 商业文化

一、概念

商业化以来,在美学表述中的“技术”与“艺术”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并不等同。商业化的技能和市场化的技术,一是商业摄影艺术文化,另一个则为市场摄影技术文化。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观点的分歧大致有以下几个视角:

1.手段论:文化一体,艺术也是手段。这个观点强调技术对文化的作用。在对商业与市场化以来的技术与文化关系的阐述中,德国批判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最为重要的一位。他竭力推崇技术文化的作用。他认为“技术上的更新应受到重视。”他对技术重新进行了界定,技术包括生产、传播的方式,传播的革新,形式手段的变革,还包括物质性的技术手段、工具等。本雅明之左翼对技术持有这样乐观的看法,体现在他从摄影、电影这些新技术手段发明所受到的强大鼓舞当中。摄影技术的发展进步根植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中,摄影技术不仅表现出有形的物质性特征,而且它还体现出无形的文化特征,它是以“技术文化”的角色存在于文化之中的。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摄影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摄影文化发展的历史。

2.环节论:摄影是技术还是艺术取决他的记录功能,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记录的任务,技术是保证社会文化认识、审美、教育的主要依据。因此,商业化模式下的艺术就是适当的调节审美活动和技术活动。所有市场技术都承担着文化的任务,如属于技术的各种艺术活动都涉及器官,不仅承担着文化的任务,也同样力所能及地肩负着社会方面的一些任务,因此,摄影在艺术中地位没有确定,文化主体地位容易丧失,容易被人瞧不起。

二、商业化时代的市场选择——机械复制时代摄影文化的反思

视觉文化,就是对身体以及文明、竞争的广泛的认识,就是人类悟性的、文明的、行动的基础。商业化时代的市场选择,产生了西方美学的“机械复制时代”,在德国批判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艺术中最先提出后,美学界对机械复制时代,就是工业时代,这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与农业社会的艺术作品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工业艺术作品同时具备了其他工业产品的特征,这就是可以在相同品质的基础上无限复制。技能表现向技术复制转化,一下子打破了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好感,使得摄影成了复制的代名词。

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性是区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一个典型的时代特征。遗憾的是,摄影的技术化、商品化,这个物欲文化倾向不仅冲击着摄影艺术,而且严重影响着当前摄影技术与科技发展轨迹。传统艺术作品具有原真性、永恒性、权威性、膜拜价值,它还带有个人独特的审美品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则完全是另一种态势。人们可以用一张底片复制大量的照片,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的时间。照相摄影技术的复制性使得艺术作品不再是人们触不可及的神圣之物,它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与艺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不再建立在礼仪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政治的根基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机械复制技术文化与工业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无穷复制性、可修改的特性、可展示性,给众多的欣赏者带来无距离的直接震撼。机械复制也有别于传统手工复制,它比手工制作更加独立于原作,另外技术复制能把原本摹本带到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些在照相摄影中表现尤为深刻。

三、商业化时代重塑摄影文化精神

回溯古今中外的美术文化史,莫不是源于劳动,竟于技艺,化与美学,劳动史、艺术史、美学史具有相关一体的特征。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人类个体工艺结构(亦可称作实践结构)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并揭示其与个体语言、思维结构,文化、科学结构,意志、情感结构以及生理、心理结构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沿着这一崭新的思路深入研究下去,可能会导致从教育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1.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方向:机械复制技术的复制性,使得艺术作品的复制可以独立原作,也为作品的大范围远距离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如果说人们在以往时期欣赏传统艺术作品时,要受到时间空间的种种限制,然而到了机械复制时代,复制技术所具有的大批量生产和大范围远距离传播特性为人们随时随地欣赏艺术作品创造了条件。由于摄影技术使得艺术作品能够在大范围远距离进行传播,这就以为着更多的人可以从事艺术事业,艺术真正地从神圣的殿堂中走出来,预示着大众文化时代和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2.摄影艺术在电子影像时代的价值。随着大众传媒的无边渗透,电视、电影、网络、广告和mtv,当代社会正在成为一个视觉文化或者说影像文化社会。正如詹姆逊所认为“以大众文化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模式,认为它的特点是从现代主义的语言中心转向后现代主义的视觉中心文化”。摄影技术长期以来被当作一种超越文化的力量,它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尤其到了电子影像时代,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技术不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而且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构造了一种特定的“合理化”的现代文化制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在它的复制性与传播的便捷性,还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摄影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以“技术”为依托的摄影,又恰逢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摄影的出现必将是摄影技术的一次巨大进步,或者说是一场重大的文化变革。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2]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3]张楚翔:《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摄影文化流变》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摄影;教学内容;数码摄影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34-01

一、数码摄影的巨大冲击

摄影的数字化给摄影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数码摄影给高校摄影教学带来了极大冲击。当前的年轻一代摄影工作者更加喜欢运用数码相机以及性能更好的单反相机来拍摄。在后期开展照片的电脑制作。这样就可以用打印机喷墨打印出来相关作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数码相机,这样就可以提升数码摄影能力和技巧。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视觉传播类课程的教学力度。

中国高校的摄影教学内容提出都涵盖了以下内容:摄影技术、摄影艺术以及艺术修养等三方面的课程。从北影摄影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基础是摄影光学、化学,教学对象是摄影史、艺术理论,再加上实习拍摄,这些就组成了整个摄影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涵盖了基础、艺术学、DV短片、摄影专业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相关内容。据此,笔者认为,不仅要重视传统类型的基础教学,还要追求新颖的摄影教学形式和先进的教学技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修改和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增删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摄影多元化和社会需要多元化的要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

(一)增加数码摄影技术教学内容

随着技术进步,暗房制作在现实中的运用已经逐步减少,因此很多高校都已经不再开始传统暗房的教学以及相关的实验内容,而是建构起心动数字暗房(明室)。在现实的大量摄影作品中,都很好地融进了数字效果,所以对摄影教学而言应该适当增加数码图像处理技术教学。可以缩减或舍弃不再运用日趋减少的暗房教学。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减少传统相机以及感光材料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应该切实提升数码摄影基础知识、图像后期处理和图像设计等内容的教学。考虑到数码相机的广泛普及,如果在摄影教学中关注这些日趋减少的感光材料应用,已经不合适摄影专业的自身发展,落后于时代潮流。所以,不仅要增加传统摄影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好数码摄影知识以及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增加相关的数码摄影技术。路让学生使用各种图片处理技术以及色彩管理系统,结合运用多种处理软件、这样就能够得到高素质数码图片。从数码图片来看,后期处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对数码照片的终极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加强摄影艺术知识的教学力度,并补充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

随着电子和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程序正在逐步代替纷繁复杂的手工劳动。随着拍摄器材的快速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飞速发展,摄影技术的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从过去高度强调和重视的摄影理论知识以及掌握运用器材,但是很少培养学生的形式感。因此,造成了很奇怪的现象“学生立即和把握好了相关的摄影技术,但却很难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数码摄影也正在经历重大进步,这就要求摄影教学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创造出富有创意和巧妙构思的摄影作品,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把握摄影艺术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创作性思维的培养,进一步关注学生欣赏、评判以及驾驭摄影作品的相关能力和技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多维度地理解以及巧妙地应用艺术摄影所具备的与众不同的视觉语言,密切联系摄影理论与实践,从而拍摄出个性强的摄影作品。例如,可以开设相关的平面、色彩以及立体构成和相关的创意设计课程,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构图感、色彩感以及形式感,拓展摄影专业学习者开拓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由于摄影艺术知识的内容显得比较单薄、单调,因此,需要增添更多的其他艺术知识。例如,在在林林总总的现代艺术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养分,摄影艺术课程可以从其次吸取大量的艺术养分,这样就能够不断地开拓摄影作品的表现空间。

三、结束语

从高校摄影技术教学内容来看,部分摄影技术和设备在现实拍摄过程中的运用已经日趋减少。所以,高校应该加强摄影艺术知识的教学力度,并补充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调整、缩减传统摄影技术教学内容,增加数码摄影技术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采用新技术,从而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本论文由YSXZD1201项目支持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摄影;信息化;发展方向

当今时代,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医学的进步,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的渗透与影响将更为深刻,信息量和信息流通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医院的现代化程度和医学技术发展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因此加强信息管理是医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统计、图书、病案、声像、科技情报管理等等。因此建立以图书病案、声像管理等为主的信息中心,使之成为信息贮存与信息交流重要的基地、是现代化医院的必然趋势。

1医学摄影的含义

近几年来在医学领域, 医学摄影作为医学研究的一种媒体,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形象资料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摄影是传统摄影中的一个分支,是摄影技术与医学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医学科学为本质的摄影。医学是前提与主体,摄影只是手段和客体,是摄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医学摄影是指科学、真实、客观的记录保护与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相关医学影像信息,是服务于医学领域的摄影门类,是医学重要的图像信息资源, 是研究增进人类的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它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变化也给医学摄影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现代医学摄影要不断适应并伴随着信息时代的需要而发展 ,所以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医学摄影基本知识,才能够找出医学摄影特有的独到方法与特性。

2现代信息化时代医学摄影的特征

2.1图片数量增多,多以专题形式呈现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如网络、媒体等,每个医学摄影者所拍摄的图片就像一滴水,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学摄影的工作者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互动, 拍摄者也更加了解自己服务对象的需求,影像效果也能更加直接快捷的反馈到拍摄者。随着拍摄影像人群的剧增和网络传递影像的速度与质量的日益提高,经过网络的整合,所有医学影像将形成一笔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2.2日益结合多媒体技术,整合视频形式 医学摄影是以特殊的载体将可视性图像作为医学信息资源,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医学科学知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网络微博的普及推广,每个医学摄影者都是自己拍摄图片的主人, 在网络中,通过网络传递与交流,把自己的成果拿来和其他人分享,医学摄影的图片数量就能不断的增多,并日益和多媒体技术或视频技术相结合。现在人们对于医学图像的要求不单单只是停留在对单张静止图像上面,而是变成了从治疗前的病症,一直跟踪到治疗病症过程发展始末的所有有关图像,都将以视频拍摄的动态影像与静止拍摄的静态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并且再聚合或补充更新。

2.3实现医学影像资料的数据交换与图片共享 无论我们医学摄影建立的是影像库、图片库,还是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库都能够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技术融合,并可随时随地的查阅。通过网络当广大医学研究人员需要开展一项新技术或者是进行查新与项目论证时, 他们不仅可以找出相关文献资料的说明,而且还可以找到与之相辅的图片、影像等资料,这些信息都将丰富和充实医务人员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传输格式的通用性。而且,新的图片、影像及文献资料又可补充到数据库,如果该项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和成果,查询还是很方便的。随着数码相机在医学摄影领域的广泛使用, 它结合计算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有关设备就能制作出更精美的、更具有说服力的影像资料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使医学影像信息量增大,实现医学影像信息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3信息化时代医学摄影的未来之发展途径探索

医学摄影技术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和改善,尤其是当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以后,数字化与网络的传播将影像传播带入了无影无形、无边无际的时代。目前,具有连续拍摄功能的照相机和具有DV拍摄功能的照相机的普及,与其他拍摄设备的视频和静止摄影功能的整合,在加上大容量、高画质存储卡的普及和推广,这一系列的进步还有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大量网站的建设以及大容量、高画质传送与接收设备的进步,都使得医学影像的拍摄者们越来越多,同时医学摄影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医学影像拍摄者适应现代化信息的要求,顺利的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下面就从如何在信息化时展医学摄影的几个方面途径进行探讨。

3.1不断扩大医学摄影的内涵,建设现代化的医学摄影系统工程 现代化的医学摄影系统工程是指将特定的医学摄影及其相关的教育活动或组织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对医学摄影活动或者组织进行系统设计的方法, 全面深入的描述各个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选定可能的运行起点,最终制定出各种策略的系统。兼顾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各个层次的结构和活动,并确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必须的条件,也只有如此才能构建现代化的医学摄影系统。

此外,医院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建立起医院自己的网站和图象资料库,实现医院和学校的资源库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信息资源循环。当大学或者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运用系统启动的时候,可将图象资料从网络中传送给大学及其医院的相关部门和科室,相反也可以将医院各科室有用的医学资源收集到大学的医学资料库中,这样形成一个使用与收集信息的良性循环,以充分实现医学图象资料的使用价值,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医学摄影教材体系。

3.2拓展医学摄影外延,建设现代化的医学摄影教材体系 拓展医学摄影的外延,建设现代化的医学摄影教材体系,就是要联合其他的有关医院,把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医学摄影要素相结合,形成采集医学信息、制作系列教材体系,建立一个具有稳定功能的整体并且能够维持一种稳定的、有序的状态,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此外,要扩大医学摄影范畴,注意加强与医院相关科室的横向联系, 提高医学摄影水平和技术。医学信息的运行体系应该采取"采集、管理、推广"的步骤进行。对于医学领域的新理论及边沿学科、交叉学科要及时关注并且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其次,要掌握医学摄影与数码影像及网络新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及推广。最后,探索医学摄影的教学及教学方法,实行现代化医学摄影体系的建立。

3.3构筑医学摄影学科领地,建设新的医学摄影教育方法论体系 建设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即标准化建设则是提高专业理论研究的前提,专业理论是医学摄影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医学摄影的专业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保证。只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保证一个学科的发展。当今的摄影队伍,经过医学界的前辈们几十年的努力,医学摄影体系已经从体制上健全了。固定的模式已经在拍摄临床患者的经验中形成了。当然这些模式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改革中与医生长期磨砺,经过不断地改进而形成的。我们后人学习的是前人的经验和模式,要想形成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仍须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就前任的这个标准而言,这是一个局部的行为 ,后人应该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逐一将各自小体系的标准上升提高。

4讨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医学影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摄影技术要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发展,就不可忽视医学摄影技术和声像技术在医学科学与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医学摄影的专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医学知识水平,在专业实践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提高专业水平,扩大眼界,真正服务于医疗、科研和教学,更好地为我国医学服务。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更新理念,积极学习新技术,主动适应新变化,不断满足社会及工作的需求,同时也要从医院的实际出发,提高医学摄影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出优秀的多面手和高素质的医学摄影人才。

参考文献:

[1]首届全国医学摄影图像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医学摄影图像学论文汇编[Z].北京,2005:38-200.

[2]李孟杰.专科医院医学摄影工作的昨天与今天[J].医学摄影图像学,2005:102.

[3]聂鸣.医学摄影室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现代医学摄影理论与实践,1997:11-13.

[4]马运增.摄影理论与实践[M].第一版.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6:215-273.

[5]胡国钦.光影思维[M].1版.北京:海潮摄影出版社,2001:39-333.

[6]季水河.新闻美学[M].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58.

[7]孟庆跃.卫生经济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8-93.

[8]陈琳.现代摄影器材知识[M].1版.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1999:112-145.

[9]王亚平,张凌.加强医学摄影研究内容系统化的新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