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范文精选

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级诊疗;肾功能不全,慢性;医联体;CKD知识库;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

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0〕13号),这对医联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标志着我国医联体的建设重点转向规范化建设,逐步推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步骤,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医疗服务系、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更井然有序的就医秩序[1]。以医联体之通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之痛,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协作,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是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的重要推手[2]。我国各省市已根据国家政策,并结合地方的特点及优劣势,逐步展开分级诊疗并提出相应方针,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优质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特别是优质的医生资源,且现行政策很难让优秀的医生下基层、留在基层,这就导致医疗资源区域差异性较大[3];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充分,医疗信息碎片化,服务信息未得到很好的整合,从而出现重复医疗行为[4];落地实施时遇到阻碍,因存在转诊标准不一、空间不连贯和时间滞后等问题,医联体模式推进存在难度[5]。针对上述问题,分级诊疗是优化区域医疗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级的重要突破点。因此,需要中大型医院探索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精准分级诊疗模式,遴选区域高发病种,优化患者诊疗流程,构建患者与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的整体协作模式[6]。

1构建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

CKD是一种以肾功能丢失逐渐加重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7]。我国CKD患病率高达10.8%,患者总人数已超过1.4亿,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共同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浦人医)肾脏内科承担着浦东新区东部区域CKD防治的任务,近年来医院收治大量的CKD患者,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单位,为积极探索区域“大肾病”慢病管理体系,浦人医联合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套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川沙医联体CKD专病精准分级诊疗管理方案。方案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CKD分级转诊提醒及双向转诊流程,优化CKD管理的分级效率和质量,让医联体内专科医生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参与CKD全周期的筛查、治疗、跟踪和管理,提高区域内居民CKD预防和管理水平。

1.1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

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是借助信息化工具,通过整合、分析、处理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和检验报告,完成患者精准分级筛查与评估提醒,实现患者上下级医院转诊和患者跨机构医疗信息的管理。为完成患者医疗数据整合,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需要对接上下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等。其中EMR是医院日常临床运行的核心支撑,记载着患者及时全面的病历信息;LIS记载和保存着患者检验数据信息,对于异常值、危急值等有自动提醒功能,辅助医生及时判断病情;CDSS是临床辅助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工作的智能分析型系统,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检查、检验、护理等方面提供医疗决策支持。当医联体专病体系内的医生对CKD患者进行检查时,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向LIS、EMR等发送请求获取历史数据,LIS也为CDSS实时推送患者检验数据,为CKD专病分级诊疗提供数据支撑。图1为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逻辑架构,系统可被分为5层。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医联体单位的双向转诊网络、数据存储、网络安全等硬件基础设施,依托川沙医联体资源集中部署;数据层是对已对接的LIS数据库、EMR数据库、CDSS知识库和CKD数据库统一处理,汇聚患者就诊、检验、诊断的业务信息,共享区域医疗数据信息,为分级诊疗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能力支撑(其中CKD数据库承载汇聚患者历次就诊的诊疗数据,也是区域医疗数据共享的基础,为CKD分级诊疗提供数据共享能力的支撑);服务层是把数据库数据表达成标准服务,建立开放能力接口;业务层是获取的数据进行业务相关性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对抽取数据清洗、关联、结构化,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规则处理模块:对系统配置程序的编译、执行和管理,可自由配置转诊提醒规则及规则使用科室范围;通信模块:病历、报告等结果查询调阅请求、转诊提醒推送等;应用层是将分级诊疗评估结果和转诊提醒消息集中在系统界面展示。

1.2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

构建医疗信息联通共享、转诊规则标准的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是实现区域医联体肾内科精准分级诊疗的基础。浦人医基于《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17年版)》[8]和CKD双向转诊循证决策模型,依托区域CKD患者就诊数据,设计了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其主要功能模块为CKD筛查和风险评估,CKD登记、信息更新、随访、统计分析和转诊提醒。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统一规范居民既往史、家庭遗传史等医学术语,对多源异构的患者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数据处理,形成高质量、可计算的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为后续数据应用提供统一的信息源。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基于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就诊信息、相关检验检查标准、诊断结果等构建了CKD管理模型,联通区域医联体内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将医疗机构LIS、CIS、EMR信息系统数据接入存储服务中心,再经过抽取、同步、汇集等环节,实现针对多医院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和汇聚。通过数据序列化及反序列化将LIS、EMR表格数据转化成专病分级诊疗规则,形成相对完整的业务规则信息库。通过数据处理,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合eGFR检验结果、家族遗传性肾脏病史、急性肾衰竭病史、尿红细胞、年龄等信息设立CKD分级转诊规则,系统精准判断患者CKD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诊疗方案推送,确保患者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治理方案的连续性,推动区域医联体开展精准分级诊疗。

1.3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的转诊流程

双向转诊过程中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与整合是实现患者信息连续性的基础,对患者获得连续协调的服务至关重要[9-10]。浦人医为落实“1+1+1”就医模式[11]和分级诊疗制度,加速与社区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以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为支撑,实现精准提醒及双向转诊流程,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1.3.1CKD上转当患者满足上转条件时,由社区医生通过家庭医生站系统提出转诊需求,并在上海市分级诊疗系统网页进行转诊预约。当患者赴社区医院就诊,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发出数据请求,由LIS、CIS提供患者基本信息、近3个月的检验数据和历史病历数据,通过CKD-EPI计算得出eGFR。经社区医院就诊CKD转诊规则(表1)判断,当患者符合转诊规则1即eGFR<15ml•(min)-1•(1.73m2)-1时,系统判定为极高危肾病,触发转诊提醒,需要紧急转诊至上级医院肾内科。当患者符合转诊规则2-7,eGFR和白蛋白尿同时满足区间值范围时,触发转诊提醒,需由社区医院向上级医院肾内科门诊转诊。当患者符合转诊规则8,患者有急性肾衰竭病史,eGFR<60ml•(min)-1•(1.73m2)-1或白蛋白尿ACR>300mg/g,系统判定为疑似CKD,触发转诊提醒,需由社区医院向上级医院肾内科门诊转诊。1.3.2CKD下转流程主要是指患者赴大中型医院就诊,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发出数据请求,由LIS、CIS提供患者基本信息、近3个月的检验数据和历史病历数据,通过CKD-EPI计算得出eGFR。经上级医院就诊CKD转诊规则(表2)判断,满足下转指征的患者,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连续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发出下转申请。针对符合转诊规则1-3(表2),eGFR和白蛋白尿同时满足区间值范围时,触发转诊提醒,需由上级医院肾内科门诊向社区医院转诊,并在社区医院开展CKD健康数据监测。当符合转诊规则4-11(表2),被判定为疑似CKD,触发转诊提醒,需由上级医院肾内科门诊向社区医院转诊。

2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的应用效果

2.1动态管理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档案,精准分级诊疗初见成效

为验证CKD分级诊疗效果,2022年5月开始,在医联体内试点验证CKD专病分级诊疗一体化管理模型,汇聚患者在不同层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检验报告、处方、诊断结果、住院信息以及健康体检信息。基于医联体内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和医联体患者数据的整合共享,精准筛查出潜在疑似CKD患者,实现对患者的“双向转诊,上下协同”的慢病周期动态监管。针对近3个月内在医联体内有检验信息的患者,2022年7月浦人医肾内科门诊就诊426人次,经CDSS调用提醒下转社区的疑似CKD患者36人次,中低危CKD患者12人次。某社区全科就诊385人次,系统提醒疑似、上转浦人医肾内科门诊12人次。

2.2推动医联体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医疗数据监测预警机制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CKD医联体的建设进程,有助于推进医联体内部医生资源整合,以及医疗数据资源共享。浦人医CKD分级诊疗系统通过对接政务专网数据接口,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患者诊疗处方、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等信息在医联体内的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完善了医联体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对于需要下转社区医院的患者,医生通过分级诊疗系统向社区医院精准推送连续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可结合患者历史检验检查信息、电子病历信息以及eGFR检验结果,初步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筛查出早期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并将初步诊断结果预警报送医院和患者,实现居民CKD健康监测预警,引导患者到相应层级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目前,医联体内医疗单位已广泛应用系统CDSS监控提醒功能,CKD慢病判断覆盖面100%,相较于之前的凭经验判断、手工填报的双向转诊方式,基于系统的精准分级策略更为全面、及时、准确的提升患者CKD慢病管理效率,形成病患的“监测-预警-诊疗-康复-随访”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

2.3合理规划配置区域医疗资源,提升精准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医联体牵头组织单位应统筹规划区域内医院人、财、物、技术等资源,网格化布局组建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12]。在川沙医联体内,浦人医已在超声检查、血液透析等项目上与其他医疗机构达成业务合作,合理分配和安排专家、科室下沉,在社区医院内开设专家门诊、组织科室专家在医联体内进行医疗技术业务巡讲等,形成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流通。通过共享专家及特色专科医疗服务,给予基层“输血式”和“造血式”帮扶,提高医联体内整体诊疗水平和设备运行效率。浦人医通过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引导CKD中低危和疑似患者前往基层就诊,通过定期举行个案、小组、社区活动为在院和已出院的患者及家属提供慢性病、康复期治疗服务和健康监测管理服务[13-14]。同时,通过随访和健康教育宣传,指导CKD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重症患者心理疏导,纠正居民CKD“重治轻防”的观念[15],促进川沙医联体形成“重病上转、康复下转”的CKD分级诊疗秩序。

3讨论

分级诊疗是居民慢性病全周期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聚焦于CKD管理规律和方法,构建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深入融合业务系统,打造专病知识库实际应用场景,精准定位易发和高危人群,及时进行CKD早期筛查评估。一方面,该模式有助于确定疾病风险等级,形成从早期筛查、诊断提醒、专病治疗到随访跟踪的慢病管理体系,实现上级医院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的整合,打造“管理精准、信息精准、服务精准”为特色的整合型管理新模式。另外一方面,在项目实际推进及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3.1数据采集接入机制不够完善

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患者的健康档案、处方信息和检验数据等,并依赖于CDSS的智能触发机制。由于各医疗机构数据格式、标准不一,尤其是社区医院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还存在数据缺失情况,数据采集汇聚的规范性、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尚未完善数据清洗工作。

3.2模式效果评价尚需数据积累

精准医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计量;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院管理

为匹配经济的发展,医疗事业也在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医疗质量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与医疗水平具有直接联系,而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其实际管理质量,使其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是现今医疗事业发展中比较热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事业带动着医疗设备控制水平的发展,但是,仍具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医学计量在医学中是一种科学的测量方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有保证人体生命体征参数、用药剂量的作用,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能够为其提供保障的有机整体。医学计量可以看成医学领域中计量学的另一种发展方式,使其在医学中的有效延伸。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运用医学计量,能有效提升医疗设备诊断中的精准性和正确性,有利于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医学计量在医疗设备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1.1医学计量是保证医疗设备质量的基础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医疗设备的进步,使其具有专业性,因此其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为提升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的准确性,提升治疗效果,现在能够检测医疗设备的方式繁多。在医疗检测技术的发展中,运用医学计量检测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的精准度,实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完美集合,使得医疗设备质量的控制不再是由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经验控制,而是运用医学计量的方式进行设备的定量质量检测分析控制。在此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具有强制性,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保证设备的使用效果,为医疗诊断过程提供精准设备支持。在医疗设备的运用过程中,若是医疗设备的质量低,则会对人体特征参数以及临床药物的用量造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也会随着医疗设备的不准确性不断降低。由此可知,提升医疗设备质量就是提升医学治疗水平,因此对医疗设备进行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其质量控制过程中运用医学计量,能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水平,能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医学计量是保证医疗设备质量关键环节

为了满足人们治疗疾病,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医学计量在制定过程中要参考国家标准,并在标准的数值范围内,如此方能对其他数值进行检验,确认数值的准确性。若是结果存在偏差,则偏差是多少,是否在国家标准内,因此医疗计量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医疗设备在此种检验中若是所有设备都合格,则医疗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能够进行使用,由此可知,医学计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能保证医疗设备质量和运用效果,即使是市场之中的医疗设运用其进行质量控制也具有准确性,医疗设备的二次检验中也能进行再次运用。

2医学计量在医疗设备治疗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医院的医学计量意识比较差

现阶段,即使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的概念也具有广泛的认识但是,还是会有部分医院对于现代医疗中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在实际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中主要是对医学硬件进行管理,例如,医疗器具、医疗设备等,但是对于医疗计量的意识却比较模糊,不注重对其进行管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简单照葫芦画瓢,致使在医院运行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医学计量的标准,无法保证医疗设备运用过程中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在医院中也没有专业的医学计量人员,因此无法建立整体运行的医学计量体系。此外,我国医院众多,但是诊断的水平和医疗能力却相差甚远,究其根本,还是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的质量不同,部分小型医院为提升经济效益,并不会运用医学计量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最终造成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差距。

2.2医学计量检测技术比较差

很多医院会运用医学计量对医学设备进行检测,但是操作人员的技术却不一致,很难具有高水平专业化的医学计量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甚至存在部分检测人员对于检测手段和医疗设备不熟悉的情况,而此种情况出现,使得医疗设备无法进行进准检测和质量控制进而造成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新型医疗设备引进过程中部分医院没有对其进行医学计量检验,认为新设备在出厂时就会进行校对,在入院以后并不需要运用医学计量对其进行再次检测,最终导致新进医疗设备在实际运用时,无法保证治疗质量。

3强化医疗设备中医学计量运用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医院医学计量的检测意识

医疗设备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其质量对医疗诊断具有直接性影响。基于此,在医院进行医疗设备使用之前一定要运用医学计量的方式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而在此过程中医院是否具有医学计量检测设备的意识具有重要性。为避免检测过程中存在误差,医院需要提高医学计量的使用意识,使其能够对每一件设备都进行质量检测,以此提升医院设备的质量,促进临床诊断的水平。此外,医院也要对医学计量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养,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工作积极性,运用专业知识专业化水平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精准度。

3.2建立医疗设备医学检测机构

为提升医疗设备安全性和运用质量,使得医院能够具有高质量、精准化的设备,医院必须建立医学计量检测机构。该机构能够能够在保证检测专业性的同时提升设备的精准度,并定期对设备检查和检测,使其能提升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医院为建立医学计量检测机构需要保障人员的专业性,因此应对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并引进具有医学计量专业人员,保证机构在进行设备检测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以此提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力度。

3.3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意识

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程正相关,因此,医院应充分认识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和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的科室对其进行分类,在一般情况下会分为抢救类设备、治疗类设备、监护类设备等。再根据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方法、使用效率和医学计量检测确定设备维修周期进行检修,具有重要性以及故障出现频率较高、难以维修的设备制定的维修周期要短。在医疗管理中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具有复杂性,因此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学计量进行质量检测和校准,运用专业化管理手段促进医疗设备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有效发展。

3.4全方位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

医学计量过程中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控制,在一般情况下会从医疗设备的采购、医疗设备质量与安装、医疗设备的使用、医疗设备运维与检修、医疗设备退出使用五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考场,并对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其运用的医学计量进行查验,根据货比三家的原则,选出综合性强、质量最优、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采购,若是要批量采购则需要对生产商进行调查。其次,医疗设备在进医院之后,最先进行的就是设备安装,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只有质量合格方能进行设备的安装。再次,安装完设备之后,及时运用技术和检测设备对医疗设备的检验,并对最终结果进行记录。从次,在保证对质量和运用效果使得情况下方能投入使用,各个科室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流程进行身子质量的管理、检查、维护等,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医疗设备的管理流程,而医护人员同样需要根据设备规范进行专业使用。由于医疗设备的具有的功能不一致,因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建立专门的质量管控档案,每一台设备一本管理档案,以便他人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能够对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当医疗设备在运用时出现故障,设备专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维修规定进行故障维修,并对维修过程中进行详细地记录、存档。最后,若是设备的故障已经严重到无法对其进行维修,则只能将其进行退出使用处理,申请设备报废。

4结语

精准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教育扶贫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扶贫开发领域采取系列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政策措施,使七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全球减贫贡献率高达76%,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思想,对脱贫攻坚展开了科学、全面、系统、高效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教育扶贫是扶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和重点举措,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处于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秉承“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践行“扶志扶智扶技”的教育扶贫理念,充分发挥学院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助力打赢区域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1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1“精准扶贫”是总结我党扶贫开发经验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提出的重要论断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考察时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他在多次调研中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准扶贫的内容、方式、举措、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等进行了一系列深刻阐述,深入回答了“为何扶”“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4个关键性问题,形成了精准扶贫的科学体系,为新时期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局面,创新了反贫困实践化的新路径,凸显了高度的理论性、严谨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民性、全面的系统性、协同的创新性和生动的实践性特征,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推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精准扶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刻做出的重大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将彻底解决,这也是我们党做出的庄严承诺和立下的军令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三十多次国内考察都涉及扶贫这一主题,基本走遍了连片特困地区,多次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并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的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

1.3“教育扶贫”是扶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持续性作用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从不同维度对教育扶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明确地将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和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务必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3]。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4]。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大工程”之一,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这是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精准判断,体现了对教育扶贫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教育战线承担的使命和重大责任。扶贫开发不仅要使贫困地区实现物质脱贫,更重要的是实现精神脱贫,而精神脱贫必须要通过教育扶贫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战略重点。在注重物质脱贫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扶贫先扶志”的精神脱贫,以及“扶贫必扶智”的教育脱贫和文化脱贫。抓“扶志”,从内在思想观念上激发贫困对象的脱贫致富积极性;抓“扶智”,努力提高贫困对象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其自我谋生的能力和本领。教育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能有效通过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来增加收入进而实现脱贫致富,从而阻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有效助推精准脱贫的现实需求和重要策略

2.1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中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举措

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5]。从2015年底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将职业教育培训纳入“十三五”时期十项精准扶贫工程,并逐步加大实施力度。2019年6月的《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在助力欠发达地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19年11月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中指出,近5年,全国高职院校在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成绩突出。面向贫困地区招生286.5万人,为1100万个家庭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实现高职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6],这表明,职业教育“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效非常明显。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有着教育成本较低、层次较多、服务范围较广、面向社会大众、更利于受教育者就业的独特优势。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对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帮助最直接、最有效。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2.2职业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精准扶贫不单单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吃、穿、住、行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当地人口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工作中,与其不断为贫困对象“输血”,不如增强其“造血”功能,提高其谋生技能与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贫困地区受经济基础制约,人们因信息闭塞而思想封闭,因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产业贫瘠等导致现代教育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足、受教育面覆盖不足。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家庭学子习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快速“挪穷窝”“拔穷根”“摘穷帽”十分关键,也有利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第一,我们要通过教育进行思想帮扶,转变贫困户“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第二,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智力扶贫、志力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其掌握一门就业技术,提高其“造血”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由输血式的物质扶贫向造血式的智力扶贫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脱贫致富。第三,随着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资助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促进其就业,为贫困家庭带来信心和希望。

2.3技术技能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转型,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脱贫攻坚对象呈现动态分布特征,贫困地区农村待脱贫或已脱贫家庭中现有或潜在劳动力人口,对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需求更为迫切。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约2.88亿人,其中大约2.1亿农民工没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7]。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因知识和技能不足而难以通过就业脱贫,甚至面临失业返贫,无法满足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因此,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还需要重点关注两亿多年富力强但学历较低的农民工群体,加强技能升级培训。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扩招范围。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脱贫。这就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发挥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应针对企业下岗、转岗工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等,本着“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选择“用得上、能管用”的实用性强的职业、工种和农业适用技术,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畜牧养殖、动物防疫、果树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电焊、钳工等各类实用技术,通过“短、平、快”的实用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改变“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现状,提高成年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能力,带动整个家庭摆脱贫困。

3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

精准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

1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1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助力精准扶贫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攀升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巨大挑战。农村和城市间收入不均衡、经济发展差距还很大,农村地区存在较多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这些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群体有很大的帮助和保障作用。

1.2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保制度的健全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养老待遇,对于没有土地又失去劳动能力的老龄人员来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有利于和谐安定新农村建设

我国目前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社保问题的相关文件和法规,但是对于目前农村贫困个体的问题还不能完全有效解决。制定助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大社保资金投入,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2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对精准扶贫的作用

2.1精准扶贫基础保障——医疗保险制度

对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国的部分贫困地区,每年有不少低收入农民返贫,其中因为疾病和灾害返贫的占比较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问题,补齐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短板。

2.2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

在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中,普遍存在“养儿防老”这一观念。贫困地区农民普遍将养老重担放在儿女身上。这种传统观念一方面限制了农民自身生活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将压力积攒在农村年轻一代身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龄农民的养老问题,实现农村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2.3精准扶贫兜底保障——低保制度

对于农村困难群体、特困群众,包括因病、残、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等失业且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脱贫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他们稳定有效地解决了自身基本温饱问题,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3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和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参保意识低。农村参保对象基本是以土地为生计的农民,他们收入普遍较低,参保意识不够强。同时由于收入水平低,农民大多会选择最低参保标准参保。即使有国家缴纳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来说补助的标准还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各种不确定因素,贫困地区农民对农保制度往往存在疑虑,积极性也不高。2)城乡待遇差距大。现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保制度给农民提供了很大优惠,在领取养老金时也有政府补贴的资金。但是相对于城市居民缴纳的高标准养老金,对于收入有限的农村居民来说,养老金只能满足其基本需求。3)养老金保值增值难。通货膨胀的逐渐升温,加大了养老保险金的贬值风险。虽然养老金的安全性很高,但是由于股票债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难度依旧很大。4)精神贫困根子难拔。对于农村贫困居民来说,受到居住环境的影响,他们一定程度上与外界隔离,这种隔阂会持续影响下一代,导致农村贫困居民难以摆脱贫困,甚至在部分农民中出现安于当贫困户的思想,脱贫主动性不强。5)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贫困人口自身的人口结构大多是以无能力劳动者群体为主的。儿童、残障人士和老龄人口占了极大比例,这些人群劳动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很缺乏,内在脱贫动力不足。6)扶贫成效难以维持。在扶贫脱贫的攻坚地区,产业扶贫长期效果不确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业发展是基础。但是在农业产品供大于求的地区,由于产业形式单一和缺乏项目,已脱贫的贫困户可能会受到损失而返贫。

4农村社会保障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对策

1)加强农保宣传,提高参保积极性。利用电视、广播、农村大喇叭、下乡宣讲等渠道来加强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社会保障新政策的认识,提高其参保积极性。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和补助标准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扩大农保覆盖面、加大农保保障力度。2)提高农村相关补助力度。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在缴费和待遇水平上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的补助力度。实施以城带乡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自身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管,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惠民振乡。对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还应该适当提高补贴,实现社会逐渐平等,努力缩小城乡差距。3)用活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了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管理,通过扶贫一体化平台等大数据信息技术联通技术,实现各地扶贫相关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助力在扶贫对象识别和宏观资源调度分配方面统筹管理农村保障制度的实施,同时提高动态管理的能力。4)完善考核标准。精准扶贫过程中,精准考核是一个重要标杆。是否能精准识别出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是考核标准需考虑的重要要素,考核还需注重农村保障制度的兜底能力、对扶贫对象的帮扶效果、贫困群体的脱贫比例等,也需将各地区养老和低保的参保水平纳入参考范围。

5科学开发农村地区优质资源

通过挖掘农村地区当地优质资源,创建多元化的产业帮扶体系。结合新技术开发贫困地区经济自然资源,例如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真正盘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稳定脱贫、自我发展的成效。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民参保意识低、城乡待遇差距大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是精准扶贫可持续化发展的三重保障。如何实现扶贫精准,确保扶贫成果常态化保持,将精准扶贫融入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更新发展中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平花.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54-57.

[2]邢成举,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J].学习与实践(7期):116-123.

精准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准食品;市场营销;互联网;资源整合

原有企业在营销模式上存有一定缺陷,其中包括的问题有:第三终端开拓问题、渠道拦截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外部资源整合问题等。但通过现有模式的改进,使其解决了困扰因素。现如今,在营销模式方面组建新型产业链,将实现整个产业机构的发展。

一、精准食品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1.精准食品的概念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清晰了解食物精准调控人体健康的复杂机制,针对癌症等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新方法———精准食品,也跃到消费者眼前。原有疾病的预防、诊断、干预和治疗都是依靠药物进行的,但一般情况下,药物副作用强,往往会给病人的身体健康带来遗留问题。但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检测并研发的精准食品,不但没有副作用,反而还能达到预防、干预甚至彻底根治疾病的目的。同时,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基因决定)特异性也可以导致其对食物反应的明显不同,适合人群中某个个体的最佳食物却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更甚者会引起疾病。将食物本身的特性与人体数字化信息相结合的精准食品时代已经到来。精准食品通过多组学分析,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靶向食品,这种食品可从基本膳食中调节人体的基本功能,以调节为主,改善人体膳食结构,并且主攻方向为靶治疗,攻击靶向目标,不会伤害人体的正常结构。

2.精准食品的发展趋势

2015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联手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将共同开发“精准食品”。精准食品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将会围绕“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原则作为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中,华大董事长汪建与CEO王俊为此进行了专项讲座,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分析,使其激发人民群众对该行业发展的认可。此外,该行业也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制定了战略方向,其中包括从精准医疗至精准营养,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并在同年的3月11日,中国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首次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所谓的精准治疗就是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使其选择的药物能对每个异常基因进行靶向治疗,从而杀死癌细胞的目的。而把基因科学与食品相结合,靶向设计食品精准制造个性化食品,一方面可以改善人体的膳食结构,另一方面又能达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当前市场营销战略方式

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在制定营销策略方面进行4个战略分析,包括市场定位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产品创新战略以及多样化增长战略,各个战略都对企业的今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市场定位战略

企业要根据产品的实际价值,合理在市场中进行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才能在行业中处于稳定地位。所以,企业要在市场价值观念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位置,对同行业的市场定位要放在与众不同之处,同样都是物流行业,顺丰快递便把企业定位在送货速度方面,利用航空运输系统,不但保证了送货速度,而且提高了物流运输的工作效率。对精准食品而言,首先保证市场定位锁定在大众消费群体,这样不但能满足日常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能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次,该产品不属于医药产品,也不属于保健食品,因为医药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对病人不适宜长期用药。保健品价格昂贵,产品定位标准要求高,且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加强,逐渐对保健品产生理性认知。保健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而是不断增强人体免疫力。所以根据各种因素分析,该产品一定要根据市场行情和价值观念合理定位市场标准。

2.市场竞争战略

精准食品市场竞争战略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产品疗效、市场占有率以及价格方面,治疗作用效果较好的产品能得到较为广泛的认知,所以精准食品企业要从攻克疗效方面入手。首先,严格把守质量关,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可从产品推广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加大对销售团队的组建,这样才能为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在价格方面,现如今竞争最为激烈的便是价格,对同一件产品,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价格,因此,精准食品企业要在价格方面制定较为合理的指导方针,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保证企业财务的日常运转。不要为了追求利益,将产品价格定位在高标准层面上,这样不但会导致企业产品大量堆积,而且也会加大在销售方面的困难。精准食品企业在目前市场上的占有率为0,这也实现了当前市场零的突破。目前市场竞争企业较少,但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转变,今后将会有更多企业在该领域进行突破。因此,企业应提前为今后市场的竞争做好准备,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市场。

3.产品创新战略

企业若想长远立足,必须要学会不断创新。精准食品企业同样也是这样,产品种类过于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便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样不但不能保证产品在今后市场的占有率,而且还会慢慢退出市场,到时企业将会面临破产的结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精准食品同样如此。精准食品为了不断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要不断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无论是在产品效果方面还是在样式方面,都要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需求。现代产品的创新主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变化,随着人们压力的不断增大,每年的患病率逐年增多,根据近几年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将以1%的癌症上升率不断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要不断研发治疗疾病的产品。其次,产品外观形象也要不断创新,原有产品外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采用新型外观样式,使其产品从外观至效果都处于不断创新阶段。

4.多样化增长战略

精准食品在今后营销模式上可进行三种形式的增长战略转移,分别为水平增长战略、垂直增长战略及侧面增长战略。水平增长战略是拉动同一水平的企业进行该产品的营销,例如:可将精准食品推广至商场或者各大药房,这样既能增加销售量,又能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平台成为当前产品销售的主流渠道,所以该企业可为该产品研发一种APP,用户可登陆该网页进行产品购买。垂直多样化增长战略,精准食品企业从产品原料的采购至最后的销售管理一体化流程全程控制,原有企业在原料选购方面采用统一招标的形式,造成一部分经济费用的损失。而现有模式中精准食品企业将战略进行全方位转移,使其全方位控制生产流水线。这种产业结构模式不但可减少开支,而且又能确保生产质量。层面多样化增长战略,精准食品企业可片面投资其他行业,使其带动精准食品行业的发展。例如:精准食品企业可片面投资绿色食品行业,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并且也能得到广泛认可。利用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带动精准食品行业,使其实现双赢局面,在增加绿色产品销量的同时,能提高精准食品的销售额。

三、当前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精准食品行业的不断前行,在发展道路上仍存有一定的销售障碍,包括渠道拦截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外部资源整合问题等。

1.渠道拦截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产品在渠道途中也会遭到同行业或类似行业的拦截。拦截方式包括很多种,其中,针对性较强有协议拦截、总经销拦截等。协议拦截指的是国家法律条文中明确指出该产品可向各个场所进行推广销售或限制在规定地点范围内,协议拦截是国家强制性的举措,因此,产品在今后推广营销模式方面仍没有专业渠道,会造成货物的大量堆积。总经销拦截。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形成了市场垄断的划分。某些营销部门便逐步开始向区域商进行拓展,这种现象虽然能占有一定的市场率,但在销售模式上仍不能满足现状。

2.人力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问题属于发展产品市场营销的主要问题,一个不断前进的企业必定有一支强大的营销团队。但现如今的营销人员对产品知识了解甚少,并且由于营销人员学历层次不同,在与客户沟通方面也会遇到较大困扰。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有的问题是缺少精英型人才,但实际中,企业产品的营销人员都是普通阶层,且文化程度处于低等水平,这便造成精准食品在外部推广方面遇到较大障碍。此外,企业为了减少人资成本,还经常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比如,财务人员兼职采购人员,这种现象在当今企业中较为常见,这种现象不但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并且还降低了其本职的工作效率。

3.外部资源整合问题

外部资源整合包括外部资金的整合以及营销市场的整合,由于企业产品属于新型产品,并且在市场推广方面还没有形成一致效应,造成外部资金很难流入本企业。企业若想长久发展,必须要有外部资金的注入,才能保持长久的活力。但根据目前形势分析,企业在融资方面较为欠缺。营销市场的整合。有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断提供第三方服务,现如今的送货上门服务便是外部市场资源整合的一种渠道。但精准食品属于治疗方面的产品,所以没有提供专项的运输配送,一方面担心运输途中出现质量问题,使用户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是输运地区广泛,加大投入成本。

四、市场营销改进策略

目前,精准食品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营销模式,对市场营销改进策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加大互联网营销模式、开拓第三终端营销模式等。

1.加大互联网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食品企业也将会加大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投入。但对于购买者有一定数量的限制,防止出现不适症状的现象。用户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购买时,需要将个人信息输入至信息栏菜单中,以便验证企业的出库数据。由于互联网针对对象的范围较广,可针对商场、个体商户、大众群体以及医院等,这种营销模式将会增加其产品的营销收入。

2.开拓第三终端营销模式

开拓第三终端APP的应用,APP具有商业版权性。用户在购买过程中,可直接在APP应用程序软件用户协议中进行注册。为了增大注册量,精准食品企业还可以减免用户一部分费用,比如利用电子券或者商品积分等,这种销售模式在当今APP应用程序中较为常见,此外,在售后服务方面,APP也要不断完善。这样既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也能提高产品的销售数量。

五、结语

通过对精准食品市场营销模式的探究分析,使笔者对精准行业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只有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销售模式的不断改进,才能全面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东.互联网营销策略及其发展[J].市场观察,2012(28):13-14.

[2]魏炜.当前营销创新的10种模式[J].职业经济人,2006(78):51-52.

[3]冯德连.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商业时代,2007(37):57-58.

[4]李从选.第三终端五大发展趋势预测[J].医药经济报,2004(17):39-40.

[5]胡玉立.市场预测与管理决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