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设施论文

农业设施论文范文精选

农业设施论文

农业设施论文范文第1篇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1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1世纪初全面推广,从开始的地膜蔬菜种植逐渐发展到蔬菜、水果、花卉、药材、食用菌、苗木等设施园艺,生猪、鸡鸭、牛羊规模养殖等设施畜禽,河汊围网养鱼、网箱养鱼等设施水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三峡库区设施园艺近10万hm2,畜禽规模养殖1亿多头(只),设施水产品近100万t。库区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粗放耕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缓解了人地矛盾,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移民安置稳定。库区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一定优势:①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库区干群对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园艺设施农业的意义和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设施农业技能,自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②从2008年起,国家和库区各地政府在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园建设中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推广经验;③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后续工作(实施时间2011—2020年)规划在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投入巨资发展生态农业园建设(包括设施农业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目前,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成片成规模的园艺设施不多,尤其是大型连栋温室不多,影响其效益;②设施农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如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足,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标准;③设施农业尚未形成配套系统,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物流、营销、科研等尚未完全配套;④设施水产因受严格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的限制及影响,长江网箱养鱼被取缔,2010年后全库取缔网箱养鱼4.2万多口、85万m2,需要根据三峡库区实际研究发展设施水产的新思路新办法。

2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试点示范情况

从2008年起,国务院三峡办及湖北、重庆2省(市)及库区区(县)政府探索组织实施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模式和经验,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资助、地方筹资、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了《关于在三峡库区开展现代农业试点、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指导意见》,批复了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产业链建设、巴东县溪丘湾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涪陵区南沱镇优质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万州区太龙三峡移民食用菌产业区建设、忠县设施柑橘品种示范推广园建设、长寿优质杨梅产业发展、宜昌年产3亿株现化化种苗工厂项目、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等14个设施农业项目;计划投资03亿元,其中国家资助2.73亿元,地方政府、对口支援单位和建设项目单位投资2.3亿元;准备用3-5年时间,在库区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园区),引领库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移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上述设施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实施,一部分项目已完建并投入使用,发挥出一定效益。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于2012年5月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105万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29.33hm2、高科技无公害蔬菜基地6.67hm2,建设库房813m2、道路6.7km、排水沟1km以及灌溉水池等,可年产无公害蔬菜460t,茶叶75t,实现年总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解决16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库区各地采取地方自筹资金、利用对口支援投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当地村组用土地入股等方法,积极推广和发展设施农业。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利用上海对口支援40万元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20个,村集体当年仅大棚一项实现收入6万元。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引导和帮助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公司在南沱镇、珍溪镇、义和镇建成柑桔优势产业化示范园500hm2,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品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果汁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柑橘产业链,直接受益移民6000余人,使果农每年每人增加纯收入超过1000元。万州区支持同鑫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实施蝴蝶兰花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重庆闽万菌草食用菌技术公司建设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厂房,使同鑫农业园带动培育了50余个从事相关种养殖项目的专业大户,并惠及4000名移民年均增收8000元;闽万菌草公司项目建成后安排农民就业300人以上,直接为当地农民增收45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运用技术来支撑,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和确保其效益。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多赢”目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现实需要。2)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思考。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把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看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三峡库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很好地运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才能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发展集约农业、设施农业,合理解决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和人多地少突出矛盾,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3)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运用思考。现代农业是集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为一体,具有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点。三峡库区农业生产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指导和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库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推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思考。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移民的安置稳定,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帮助移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增加移民就业创收能力和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移民安置稳定,逐步劳动致富,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3]。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工作机制

三峡库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设,是惠民工程,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强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导,统筹全局,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并逐级落实发展设施农业责任,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发改委、财政、移民、农业、农机、科技、水利、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

2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

库区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摸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根据《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支持、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利用对口支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措施,调动社会及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库区各地要结合建设生态农业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生态喷药植保技术、CO2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加强设施农业新材料新工艺引进,促进设施农业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4]。

3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上,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材料、先进技术装备、环境控制技术、水肥施用新工艺、配套加工设备等,适应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精准化、规模化要求。项目管理上,要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效能,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科研上,要加强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设施装备、科学管理等科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项目配套服务上,要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并努力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推广服务能力,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5]。

4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三峡库区各地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一是要根据库区资源环境条件实际,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药材、苗木等设施园艺,并加强生产、仓储、加工、物流、营销、科研等“一条龙”配套建设,综合提升设施园艺产出效益,有效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生猪、牛羊、鸡鸭鹅等设施畜禽,并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认真做好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在发挥设施畜禽效益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三是库区各地要根据严格保护水质的要求,创新发展设施水产,在长江干流、支流上每年实行达氏鲟、长薄鳅、四川白甲鱼、胭脂鱼、岩原鲤、大口鲶、铜鱼等珍贵鱼种和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种大规模放流增殖,在保护好鱼类资源的同时,适当发展渔业生产;在其它非饮用水源地的水库、湖泊可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养鱼、养虾、养甲鱼等设施水产,并努力做好优良种苗选育、先进养殖技术推广运用、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配套建设,推进设施水产持续发展。

农业设施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农机装备制造业应该加强的一些薄弱环节

1、产业规模较小,行业带动力不强。全市装备制造业起步早但基础弱、数量多但规模小、新品种多但发展较慢。与国内一些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相比,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规模明显偏小,产值在全市所占的比重较低,大型的农机制造企业不多、不大、不强,带动作用不够充足,缺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总体上看,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较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2、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品牌竞争力。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机制不完善,缺乏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氛围。主要是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与科研部门的创新合作不够紧密;产品科技含量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企业研发能力较差,持续发展的后劲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周期较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部分企业产品档次低,缺乏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的主导技术基本上依赖国内和国外,科技产业化的步伐还比较缓慢。

3、企业资金短缺,规模难以扩大。资金短缺问题是绝大多数企业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农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承接大订单,只能维持现有生产,无法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受资金制约,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产量低,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低,产品成本较高,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大部分企业新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已培育的产品研发项目无法及时实施,落后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多数产品单位能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与先进企业形成明显的落差和劣势,企业效益难以提高。

4、技术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全。一方面由于受企业规模、区域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导致一些高级专业人才不爱去,新的技术力量补充困难,大多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专业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相对粗放,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同时,技术工人的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般工人过剩,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整个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制约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极度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利润很低,企业自身积累不足,无力进行大范围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技术优势互补的科研分工渠道和机制还比较欠缺;农机装备的共性、公益型技术的研发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

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探索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对提升工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应把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好国家政策的配套落实,积极搞好具体协调与服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理顺农机装备制造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增强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全力支持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财政税收、技术引进、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名牌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为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快产业聚集,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骨干企业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决定产业的聚集程度和集群的竞争力。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整合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打破农机装备制造业各自为阵、互不往来、企业资源仅限体内循环的行业状况,提高配套协作能力和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实现市场信息、产品研发、生产设备、自有资金等资源共享。走以市场为导向、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大量集聚的产业集群路子。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逐步形成具有成套生产能力的大型农机制造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努力加快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建设步伐。

3、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扶持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形成一体化生产格局。一是要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通过增资扩股、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等手段,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新产业集聚优势和政策优惠的平台条件,再布局一批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和精铸件生产有特色的制造业项目,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等方式,加速农机生产企业在高起点上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紧紧抓住国家对相关产业政策扶持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加强银企合作,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和服务方式,各信贷部门要依照国家产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贷款给予支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要大力支持举办和参与农机装备制造业会展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举办和参加各种招商会、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全面提升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4、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要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机制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采取“引创结合、自创为主”的模式,积极引进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步伐,提升农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农业设施论文范文第3篇

1组织管理模式对于合作社而言

属于经济实体,由烟农自发组织,根据自愿、平等、民主的原则,设立合作章程,通过无记名方式,选举一名理事长与一名监事长。同时,构建专业烟草育苗、烘烤、运输、植保、机耕、采摘、初分等小组,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合作社社员们提供烟草专业服务。

2烟草经营模式根据合作社的集中管理、统分结合的原则进行经营

有效统一烟草生产,实现种植、育苗、机耕、植保、烘烤的有效统一以分户模式实行经营、管理与收购,建立独立核算制度,进而提升烟草经营效益,提高烟草生产水平。在烟草生产各环节中,例如起垄整畦与中耕培土,均需实行专业化服务。

3专业化服务模式创新合作社模式

必须坚持市场运作,有效运用政策引导,对于培土、烘烤、运输与植保环节,需推行机械作业。在合作社内,引导社员进行烟草生产服务。对于合作社生产,必须引进农用播种机、农用拖拉机、农用培土机、农用剪叶机等。对于这些机械管理、使用,需结合社会化分工,建立烘烤、运输、育苗等专业户,组件机耕、植保、采收等专业队,创新生产服务模式,提倡专业化服务,进而提升烟草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使生产服务成本得以有效下降。

4效益分析对于合作社而言

针对技术与土地、资金与劳动力等资源,必须进行优化整合,以最大化烟草综合效益。创新合作社生产模式,可促进烟草效益最大化。其一,有利于提升生产水平。对于贵州遵义的烟草合作社而言,根据集中管理、统分结合的原则,有效统一烟草生产流程,实现了烟草种植、烟草育苗、烟草植保、烟草烘烤、烟草交售统一化,进而使烟草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有效提升。同时,可降低烟草生产成本。以单户种植为例,采取传统方法耕作烟草,必须花费大量劳力、物力,若采取机耕耕作,就必须加大机械成本投入,而且机械利用率较低,采取合作社创新模式,可实现资金、劳动力、社员的有效综合,采取机耕作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使机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得以有效提升,达到增工、增效的目的。其二,有效提升集约化水平。对于专业合作社而言,优化整合资金与技术,实现了传帮带,进而提升烟草生产效益,通过“连片租用”的方式使用烟田,连片土地得到集中利用,提升了集约化水平。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农田采取连片租用方式,又使农田得到集中利用,使传统家庭单位与小面积烟草生产、种植模式得以改变,提升了机械化水平。另外,构建育苗工厂、烟草培训中心等,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使烟草生产资源得以优化整合,进而提升了烟草经营的集约化能力;其三,有利于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对于贵州遵义烟草合作社而言,构建育苗工厂、烟农文化中心,提倡专业化服务,对烟草生产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集约化能力明显提升,烟草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利用合作社生产模式,组织烟农进行烟草生产,有效扩大了遵义市的烟草种植场规模,加强烟农的职业化培养,有效发展烟草种植规模,有效促进了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二结语

农业设施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区学术繁荣发展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学会发展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我会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学术交流看作是立会之本,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农学会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协办、联办等形式,开展综合性、跨学科、开放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学术交流的方式,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树立了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不断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促进我区学术繁荣,推动农业科技水平跃上一个新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召开了“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今年,8月5日至6日,由我会主办,*作物学会、新园艺学会、*原子能农学会、*棉花学会、*土地学会、*农经学会协办,塔城地区农学会、塔城地区农业局承办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塔城市隆重召开。参会代表100余人,参会论文60余篇。研讨会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从农业科技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型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特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晓松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作了精彩的报告。还有6位自治区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农村生产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特别是自主创新步伐,是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的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这次研讨会开的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推进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协办了*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根据中国农学会*6年学术年会总体安排,我会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协办,组织广大会员积极撰写论文,审议提交论文,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做好会议前期筹备工作。这次论坛围绕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涉及的方向性、战略性及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对新时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论坛召开的成功圆满,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参会代表达300多人。

3、联合举办了“支农政策项目申报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学习培训班”。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会应经济学会邀请,与畜牧学会等联合举办了“支农政策项目申报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学习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各地相关部门对国家支农政策和有关惠农文件精神的领会,了解了申报项目、申请资金的运行机制,并掌握了相关支农政策,与专家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为各地争取更多的国家支农项目和资金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开展科普活动,把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一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学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我会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以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等为重要载体,推动科普工作在全疆各地扎实有效的开展。

1、组织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活动。我会针对喀什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喀什地区农学会、农业局及时联系,多次研究确定了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这一活动,得到了自治区科协的大力扶持和资金资助。为了搞好培训活动,我会精心安排,于11月12日至18日,由学会秘书长曹弦同志带队,组织农科院崔元玗、王晓冬、冯炯鑫等专家一行4人,赴喀什两县一市,围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日光温室的建造技术与材料应用、西甜瓜设施栽培技术等内容开展了培训,深受当地领导的赞扬和广大农技人员、农民朋友的欢迎。此次授训人数达3000多人次。培训现场座无虚席,农技干部及农民朋友们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并就在生产中遇到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请教专家,学习热情高涨,达到预期目的和成效。

2、积极参与“自治区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我会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科技厅的号召,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在活动周期间,积极组织专家编写科普宣传材料,开展现场咨询,并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会员科普宣传的积极性,以项目为载体,以点带面,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讲座和科技咨询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

一年来,我会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始终贯彻会员至上的思想,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渠道为会员展露才华、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积极参加“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选”活动。我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人事厅共同举办的“自治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选”活动,按照论文评选条例,认真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对每篇论文进行了综合打分及推荐等级,共推荐报送6篇论文参加终评,评审结果尚未揭晓。

2、积极参加“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活动。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和博士生参加自治区科协举办的学术论坛活动,提交论文20多篇,其中“*棉花创新体系研究”论文获三等奖。

3、编办学术论文集。我会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为原则,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经多次与《*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联系,出版了《*农业大学学报》增刊一期,即《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此次征文范围较广,地州级会员提交的论文较往年有所增加。为了保证论文质量,我会做了认真细致的筛选、审稿等工作,并进行了修改和字数压缩,同时兼顾了各学会及地州学会会员的论文入选比例,提高了论文入选率,最终编入《*农业大学学报》增刊55篇论文,约27万字。

4、认真组织做好人才推荐活动。我会积极参加各类人才推荐活动。组织推荐的崔元玗等4位同志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农村科技》杂志社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称号。组织推荐各类理事及科普会员30多人。积极配合自治区科协推荐科技伊犁、科技阿克苏专家活动。协助地州(市)农学会组织推荐各类专家进行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活动。

5、做好学会的日常工作。完成了学会工作调研报告;撰写了学会工作汇报及学会科普工作会议材料等;完成了自治区社会团体年检报告书、机构代码证的审查及学会统计年报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按照总体工作部署,我会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学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学会常设运作机构的地位及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存在着社会性事务多、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学会的基础条件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薄弱。三是学会业务工作范围有待拓展。

三、*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会自身建设,明确发展思路,坚持走“学术立会、活动兴会”之路。切实解决好学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把握好工作结构上的整体性、学术活动上的综合性、科普工作上的实效性、工作上的服务性、效益上的社会性,发挥学术团体和行业服务的双重功能,促进学会职能完善,把学会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工作重点:

1.完成*农学会理事会任期改选换届工作。

2、围绕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3、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科普培训讲座。并根据自治区科协的具体安排,做好科普宣传活动月工作。

4、加强与各专业学会和基层农学会的信息交流,做好服务工作。

5、开展人才举荐工作。组织推荐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各类评奖活动,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农业设施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网络培训

1新型农民培训现状

1.1农民对技术培训具有迫切需求

现代农业飞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渐增高,这就要求农民具有专业系统的农事知识和农机操作技能。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农民大部分都已具备电脑、手机等上网条件,愿意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农民越来越多,因此培训新型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1.2农业部门支持农民培训

近年来,农业信息技术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领导的重视,并得到了有能力提供农业知识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本科研项目借助各方面的支持,希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农业科技网络培训的意义

2.1网络培训及时高效

如果在农村地区都设置实体图书馆、科技馆,可能会出现因投入过大而布点不足的问题。科技信息的传播需要及时,实体图书馆很难具备实时传播信息的优势,因此有必要设立网络图书馆。

2.2现场培训成本过高

传统的农业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和农民面对面交流,但专家下乡成本太贵,培训人数也有限。网络推广可以提供完善系统、长时间可用的培训材料,节省了交通费、招待费、住宿费、印刷费。

2.3科学技术准确详实

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农业创新成果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传播农业科技信息会存在不详实、不精准的问题,网站信息可以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应用大数据的思维来管理农业技术资源,建立市级和地方农业专家库,搭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新平台。

2.4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支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决策部门提供农业科技发展的信息。网站所提供的技术内容可以为行政领导决策、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与引进、农村实用技术定向推送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产品。帮助农业发展解决人才瓶颈,提高掌握专业技术的新型农民总量。

3农业科技网站介绍

3.1网站规划

网站向大众用户提供与本市主营农业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成果、专利、标准、论文、实用技术等的在线阅读、浏览服务。技术内容包括:蔬菜、果树、养殖、花卉、食用菌、装备机具等专业。培训形式包括:文章、课件、视频节目、互动留言咨询等。网站主要分为图书期刊、成果专利、实用技术、视频讲座、设施农业、企业信息、专家名录、县区专栏、咨询留言九大部分。

3.2网站主要功能

3.2.1图书期刊、成果专利

网站参考图书库包括和本地农业相关的农业工具书(百科、手册、词典)、实用技术图书、农业期刊杂志、科技成果信息、专利信息、专业期刊论文、农业科技标准、国内现行的三农问题政策法规。

3.2.2实用技术

设置专门网站信息员负责专业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调试等工作,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农作物的整体栽种方案、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为各类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与信息服务。围绕本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产品,主要针对本市特色的蔬菜(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角瓜等);果树(枣树、苹果、水蜜桃等);养殖(牛、羊、猪、鸡等);食用菌等产品。

3.3视频讲座

相较于系统化的图书期刊,农民首先更易接受可视可听、真实形象的视频讲座,网站播放收集或录制的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讲座视频。参考整理网络实用技术讲座、三农专题片,邀请知名专家录制视频讲座,提供符合本地农业情况的视频节目,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另外,部分讲座能够提供培训资料下载功能。

3.4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体的发展影响着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本网站关注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设施农业技术、发展资讯。

3.5企业信息、专家名录

按照国内权威、本地适用的原则,通过成果、专利、标准、专业论文加权统计建设国内高校库、科研机构库。提供和本市农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研发团队等信息。

3.6县区专栏

县区专栏包括县域文化、特色旅游、供求信息、农业资讯、名优新特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等内容。传统病虫害发现、预报方式不及时,农民对病虫害发生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和掌握,所以经常出现误诊、盲目防治等不必要的损失。网站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事农时预报提醒服务,安全有效地防控病虫害,规避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风险。

3.7咨询留言

3.8网站辅助工作

4问题和反思

网站建设时间短,积累经验不足,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培训内容有待完善;培训方式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目前咨询留言部分互动不多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希望能不断引导农业企业、乡镇农技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村委会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点,探索网站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5发展和展望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的素质水平是决定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实用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将传统的培训方式和现代网络培训手段相结合,把网络作为农技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谦.参与职业农民培训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J].中国合作经济,201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