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老年病房护理不良事件探析

老年病房护理不良事件探析

1临床资料

2005-2010年我院老年病房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如下:皮肤受损,坠床,跌伤、撞伤、走失,管道滑脱,静脉输液外渗与静脉炎,药物使用错误。

2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2.1皮肤受损:①压疮:对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因护理评估不全面,采取预防措施不到位,如未使用气垫床、垫气圈;以及护士交接班不清,未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行定时翻身所致。②烫伤:易发生于使用热水袋和热疗设备,由于老年患者对温度敏感性下降,热水袋内水温过高且未加保护套;使用热疗设备巡视不及时且操作不当所致。

2.2坠床:对躁动、神志不清、肢体活动障碍者未能采取保护性措施,如未使用床栏或约束带;以及夜间起床解小便发生坠床者多见。

2.3跌伤、撞伤、走失:老年痴呆及行动不便者易发生,因护理人员安全宣教不详细,未取得家属配合实行专人陪护,病房设施存在隐患如地面过滑、无警示标识、布局不合理、夜间光线过暗等。

2.4管道滑脱:昏迷、躁动不安、痴呆者易发生胃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等管道脱出,主要因护理措施不得当如未采取患者约束,发生患者无意识拔管及管道固定不得当导致脱管。

2.5静脉输液外渗与静脉炎:老年患者多病共存,需使用多种药物,并强调血药浓度,常致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迅速增高,从而产生损害作用,发生静脉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周围血管细小、滑易发生液体外渗。

2.6药物使用错误: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护士发放药物时未能做到看服到口,导致患者漏服或错服同病房他人药物;执行医嘱时,只看药名,不看剂量及给药频率,造成多给药或少给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该停止的医嘱未停,导致患者多执行治疗和(或)少治疗,这是发生差错的重要因素。

3防范体会

3.1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职业行为:我院自2010年由护理部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湖北省护理示范医院评审标准等国家、行业、地区的规定,编写了《实用护理管理手册》,涉及100多项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人手一册,由护士长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对护理人员做到El有考核、周有小结、月有总结评价,督促护士掌握理解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使护士有章可循,在工作中加以规范护理工作行为标准,护理人员在思想上自觉主动的遵照规章制度落实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质量。

3.2实行护理双核对,强化监督机制:护理人员处理医嘱、加药、发药、执行治疗等,均由2名人员进行全程核对(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确认无误后双人签字方可执行,此外通过实行腕带标识,护士执行治疗前,须核对患者手绑腕带(上标注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确保信息无误,减少了执行身份错误现象。改变排班模式,即实行双人值班制,人员搭配兼顾工作能力,护士在工作环节中达到相互配合,起到相互监督的效果,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3实施护士岗位责任制,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将护士进行责任划分,包床到护,每名护士负责4~8例患者,从人院至出院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优点是责任护士熟知患者的诊疗计划,执行过程更安全可靠。护士长根据护士平时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将每月考评结果与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已实施1年),激励了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人人身上有责任,科室护理质量的管理不再是护士长一人担当,护士的工作热情高涨,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由此强化了护理质量管理。

3.4采取人性化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多数护士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如若采取批评惩罚的手段,将会打击护士工作热情,对自尊心过强的护士造成阴影,甚至会隐瞒差错,给护理质量管理埋下极大的隐患。我科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第一时间组织护理人员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使危险和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程度。由护士长面对面与当事人进行沟通,首先要帮助护士一起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了解护士的真实想法和诱因所在,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整改,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并制定防范措施加以警示。这样即维护了护士的尊严,又能体现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给护士提供弥补不足的机会和动力,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共同维护护理安全,防范不良事件发生。

4小结

护理不良事件的控制是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只有加强各级护士的责任强化,让护士自觉自愿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协助护士长抓好护理质量管理,杜绝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