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健康测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3-0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度的致残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还应着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等共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住院病人共127例,时间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

1.2.2年龄50~70岁之间(含50岁和70岁),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过敏体质;

1.3.2 长期同时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鲜骨折,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严重多处骨折。

1.4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999年3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

1.4.1 诊断原则

诊断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

1.4.2 诊断基本手段

骨密度减少以骨矿含量测定和脊柱腰椎X线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相结合判断。

1.4.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必要时检测骨质疏松的疗效性指标:(1)相关症状及体征;(2)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3)X线骨质改变:观测腰椎骨正侧位片;(4)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观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观测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工具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标准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大方面9个维度共36个条目。为了便于比较,对各维度的初得分进行了转换,得到终得分,终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状况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发病前与何人居住、看病费用等。

1.5.2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医师。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及方法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调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调查时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调查表收集后,由课题负责者随机抽样进行复核,对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排出。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合格的调查表,使用双输入法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龄(62±11)岁,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70岁。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离异者4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29例,中学50例,大学39例。职业:干部42例,教师6例,医务工作者6例,工人45例,农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离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况

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5例。合并症:糖尿病35例,心脏病29例,高血压37例,心理障碍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评定结果

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及其总评分见表1。将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看病费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饮茶、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患其他病的情况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亦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地区、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除身体疼痛外,其余项目及其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我国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2]。尤其是功能状态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社会心理障碍、精神状态、经济条件、各种治疗干预措施、康复、护理应用等。经相关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咖啡因有促进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的作用,如长期存在最终导致骨矿物降低,茶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有报道长期饮茶可使BMD明显降低[2],本文长期饮茶组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长期饮茶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减少运动,或运动量减少,而运动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重要途径[3]。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均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情绪,进而可影响起居饮食,对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我们认为:吸烟、饮酒、饮茶、摄入高钠饮食、少运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导致骨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骨质疏松,避免老年人发生骨折。所以,加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劝告其适度运动、戒饮浓茶,鼓励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罗兴华,李凤英,廖八根,等.广州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0~2921.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治疗仪;骨密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5-01

骨质疏松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生理状态,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之一,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形式。对老年人有十分巨大的危害,但是由于其发展缓慢,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足。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本院对门诊接诊的4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40例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以患者T值

1.2方法: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仙灵骨葆胶囊0.5g/粒,3粒/次,每日2次,维生素D碳酸钙片600mg/粒,2粒/次,每日1次;阿法骨化醇0.5ug/片,每日1次。同时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VAS评分>7分给予美洛昔康0.75mg,每日1次,VAS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BMD的 T值: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进行足底骨密度检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及患者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采用随机分组,无论年龄,T值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3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都有明显差异(P

2.4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没有出现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是伴随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防治是现今医学界较为棘手的难题。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护理作为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防治的基层落脚点,有序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1]。护理干预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居民对于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调整生活方式,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通过理疗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由此可带来患者的长期卧床、并发感染、致残等危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带来昂贵的医疗费用。治疗的目的在于能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少要6个月才能有明显疗效。老年人疾病预防意识比较差。由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很少有老年人能够坚持六个月的正规治疗,但是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有所进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与健康教育并重的综合管理模式,以减少该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其发生发展,防止骨折等并发症出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4]。

通过对本研究组随访发现,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和常规治疗骨密度T值、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综合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骨折发生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规范、长期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护理干预力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之,通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综合管理,在疾病控制、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转归并发症及危害有了很好的认识,能够认真服从护理管理,其治疗效果有了较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腊梅,路丽娜,周兰珠.老年人照顾者健康状况与护理护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35-437.

[2] 程玉琴, 顾自玲. 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53.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157-0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医学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危害性更大,据研究显示[1],骨质疏松造成的股骨颈骨折城市化的国家发生率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可能会与日俱增[2-3],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 年1月~2011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62例,年龄61~88岁,平均74.5岁,所有入选的病例均排除有以下情况: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卵巢切除、肝病、肾病等影响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疾病。

1.2 方法

每位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教育程度、运动情况、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情况及骨折的诱因等,对98例患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正位L1~4及双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选健侧)骨密度,所有病例经X线检查结果均确定为骨折,本研究采用1999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4],所有研究对象均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即T值≤-2.0为骨质疏松,-2.0-1.0为骨密度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因素分析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患者是否并有骨质疏松性骨折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教育程度、运动情况、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变量剔除的标准为0.10,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生活习惯、跌倒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呈负性作用,而体重指数和骨矿含量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呈正性作用。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年龄 大量的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在所有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中最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代谢发生了变化,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致骨量逐渐减少,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呈正相关[5-9],与本结果研究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6]。由于老年人相对活动少,机体对骨组织的机械作用力降低,骨骼的柔韧性及四肢的协调性呈现衰退状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栗平等[10]对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60~70岁约为66.83%,>70岁约为85.37%,男性骨质疏松60~70岁约为41.38%,>70岁约为70.45%。本组病例发生股骨颈骨折患者57例,占58.1%,腰椎骨折16例,16.3%占,桡骨骨折24例,占24.4%,骨股颈是人体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重要受力支撑点,极易在轻微外力作用下造成骨折,骨股颈骨折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1.2 性别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这是由女性生理特点决定的,另据研究显示:女性腰椎BMD从45岁开始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到50岁时骨量有一个快速丢失时期,这与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极速下降有关[11,13],而且女性绝经年龄越早,其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就越高,因为绝经年龄越早卵巢的功能衰退越早,骨代谢发生改变,逐步呈高转换型负平衡状态,加速了骨量流失,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含量随着绝经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12]。

3.1.3 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过多饮用咖啡、碳酸饮料、运动少、低钙饮食及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等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长期大量吸烟、酗酒、饮用咖啡、碳酸饮料会抑制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及维生素D的活化,抑制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14]。

3.1.4 跌倒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脆性增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慎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直接因素。本研究对象大多数是由于跌倒造成的骨折,据研究报道[14],肢体发生骨折危险性与跌倒有直接关系。这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下降,应激状态下神经-肌肉协调性降低,自身身体平衡状态不能调整有关。

3.1.5 其他 教育程度、身高、体重均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与骨质疏松具有相关性,文化程度低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也许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对骨质疏松知识认识不足,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另外,低体重也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体重在骨密度的生长发育中产生一定影响,人的体重越大,自身各肢体的负重力量越大,在一些非体育锻炼中就可完成对自身骨骼的锻炼,因此低体重者较肥胖者易发生骨质疏松。

3.2干预措施

3.2.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根据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情况,采取适和自身的锻炼方式,每日要阳光照射至少2 h,选择步行、慢跑、练功、老年操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不仅可强化皮肤中维生素D3的形成, 还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骨形成延缓骨量丢失。

3.2.2膳食合理 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结构调整,每日膳食中要加强钙与蛋白质的补充,例如豆制品、蛋类、海米、乳类、虾皮、瘦肉、芝麻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所释放出的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肠道吸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3.2.3 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合理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绝经期后妇女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3.2.4加强安全防护 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老年人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跌倒,可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机会[15]。

3.2.5重视健康教育 大多数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其严后果认识不足,直到发生骨折时才会到医院就诊,骨质疏松的预防重于治疗,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程度与其健康生活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符合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健康教育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16],主要表现为单位体积内骨含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骨破坏。研究显示,早期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可增加腰椎、髋部的骨密度和骨强度,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为不可控因素,身高和体重有遗传也有后天的因素,文化程度、不良生活习惯、运动方式、跌倒等为骨质疏松的可控危险因素,在预防骨质疏松的工作中要改变可控因素,最小化不可控因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预示着有更多的老年人将面临着这一重要问题,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近况[J].实用预防医学,1998,5(1):60-61.

[2] 徐苓.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 2(1):56-59.

[3] Kula C,Gaebler C,Pichl RW,et al. Predictive geometric factors in a standardized model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adaveric human femurs [J]. Injury,2002,33(1): 427-433.

[4] 刘忠厚,朱汉民,杨定焯.中国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1):1-3.

[5] 黄际远,宋文忠,陈明曦,等.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9(8):121-123.

[6] 潘海林,苏宏业,黎英荣,等.广西南宁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关系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6):884-885.

[7] 马宗军,王一农,马宁,等.宁夏地区回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4):254-257.

[8] 杨春菊,张术缨,吴远,等.深圳市居民4123人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7):7338-7340.

[9] 罗翠云,张强,周翠萍,等.广西贺州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5):357-360.

[10] 栗平,格德,武瑞卿.呼和浩特地区500对中老年夫妇腰椎骨量的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9):676-679.

[11] 娄明武,王秀荣,王顺兴,等.深圳地区妇女骨矿密度标准QCT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12(1):26-28.

[12] Sendak RA,Sampath TK,Mcpherson JM. Newly reported roles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in bone remodeling [J]. Int Orthop,2007,3(1):753-757.

[13] 邓廉夫.骨质疏松的雌激素药物治疗与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对策[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13-417.

[14] 戚少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康复对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20.

[15] 林华,韩祖斌,包丽华,等.钙及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症349例疗效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1):33-35.

[16] 刘印,田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31-32,35.

[17] 刘忠厚.骨质疏松诊断[M].北京: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2011:395-400.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a)-0044-02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YUAN Shi-pu

Changning Hospital of TCM, Hengyang, Hunan Province, 421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 was performed to conclude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Results ①Affect older people suffer from osteoporotic fractures most important reason was accidental falls, accounting for 95% (95/100). ② Vertebral 35.0% (35/100), 61.0% of the femoral neck (61/100) and 4.0% of the distal radius (4/100) was the most prone to osteoporotic fracture site, and the old age group suffer from osteoporosis probabilit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lder group, women suffer osteoporotic fracture probabilit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n,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par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骨质疏松症是一组骨病,其特征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的代谢性骨病变。多半骨质疏松症中的骨组织是由骨质吸收增多所致。此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旨在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于该院就诊的1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性骨折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8~88岁,平均年龄(72.3±11.5)岁。根据年龄将该组患者进行分为两组,老年组38例,年龄62~70岁;高龄组62例,年龄71~8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慢性肝病以及急慢性感染等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检测手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主要按照X光片来对诊断结果进行判断。

②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1999年制定的中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若T>-1.0,则骨密度为正常值;若T>于-2.0且≤-1.0,则为骨量减少;若T≤-2.0,则为骨质疏松。

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地进行对照研究,详细记录各项数据资料,并统一填写调查表。

1.3 统计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可知,造成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主要为:意外跌倒95例,占总诱因的95%(95/100)。其中,包括运动跌倒36例、室内滑倒46例以及登高13例。

高龄组患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P=0.0068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的代谢性骨病变的骨病,其骨组织主要是由骨质吸收增多所致。此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或驼背、骨折以及呼吸功能下降。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且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骨质疏松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关注越来越大。因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主要为意外跌倒。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可知,高龄组患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患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股骨颈骨折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岁的人群为30%,>80岁的人群为50%,且有5%~10%的摔倒可导致骨折;女性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在60~69岁之间时为67.32%,在70岁以上的为85.41%;男性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在60~69岁时为41.41%,在70岁以上时为70.46%。与该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意外跌倒、年龄以及性别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因此,针对上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骨质疏松性患者应坚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按照自己本身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户外活动或锻炼方式,如慢跑、做老年操以及步行等。同时,老年人还应多到户外接受阳光的照射。②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由于骨质疏松性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骨组织明显减少,因此,患者应多吃含蛋白质、钙比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乳类以及海米等。同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还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③药物预防。骨质疏松性患者还可以服用维生素D或钙剂,以此来减少骨组织的流失。同时,已经绝经的女性患者可以适量补充雌性激素来对其进行预防,以此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概率。④健康教育。由于许多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并不了解,导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对骨质疏松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意识。⑤安全防护指导。由于意外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骨质疏松性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安全防护方面的指导。同时,还应创建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因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何斌,张苇,等.不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3):247-249.

[2] 张苇,王玉环,陆宁,等.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88-5092.

[3] 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4] 曾高峰,张志勇,鲁力,等.黄精多糖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3):6199-6202.

[5] 王玉环,陆宁,张苇,等.石河子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1,32(22):38-39,53.

[6] 何斌,王玉环,张苇,等.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4):2513-2515.

[7] 郝定均,贺宝荣,郭华,等.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及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8):730-733.

[8] 杨涛涛,吕晓红,任凤华,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56-2757,2760.

[9] 陈文远,张寿,丁晓莉,等.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824-826.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CR;X光骨密度检测;老年人;骨质疏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82-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尤其以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多见。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管在中国还是全球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健康问题[1]。现就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的CR和双能X光骨密度检测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2岁,平均72.5岁,绝大多数患者以腰背部疼痛或全身无固定部位的骨痛来就诊,部分患者以椎体压缩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来就诊。

1.2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1.2.1A组,采用万东500mAX光机,KONICA图像处理系统,A组所有患者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患者腰椎高度,皮质厚度、椎体内小梁分布,脊椎骨密度估计:在x线片上,将脊椎骨骨质分为3度。I°:纵向骨小梁明显;II°度:纵向骨小梁稀疏;III°度:纵向骨小梁不明显或消失。

1.2.2B组,采用法国MEDILINK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患者腰1-4椎体的BMD值进行检查,数据由仪器自带软件分析,BMD(bone mineral density,骨矿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低骨量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脆性骨折。

2结果

A组50例患者,有20例CR片示骨小梁变细,纵向小梁明显,10例小梁间隙变宽,呈栅栏状,5例小梁显示不清,且骨皮质变薄,25例病人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患者平片上表现不明显而未能做出正确临床诊断。X光骨密度仪检测组50例患者,25例患者重度骨质疏松,15例中度骨质疏松,10例低骨量。

3讨论

现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钙质摄入不足或丢失加剧,少运动,吸烟,酗酒,过度肥胖等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明显增多,尤其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比例明显增加[2],同时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死亡率也密切相关,故骨质疏松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案很重要。骨质疏松症诊疗中优先准确掌握骨质状态。检查骨质状态有很多方法,诊断骨质疏松症影像方式也很多,双能X线吸收法,X光片,B超,CT,MRI等等,现在最广泛应用是双能X线吸收法。本文通过CR平片和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来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

骨质疏松的X线平片表现主要是骨密度降低。在长骨骨松质中小梁变细、稀疏、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有的甚至薄如蛋壳。在脊椎,椎体内小梁表现为呈纵形条纹状,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致椎体呈鱼脊椎状,椎间隙增宽。

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是通过X射线球管经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人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该设备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能够对骨钙进行定量分析,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前景看好[3]。临床监测主要选择腰椎或者骨盆等部位来做常规监测。本实验中两组病例得出,CR平片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率为70%,而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诊断率为100%,由此可见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诊断骨质疏松具有绝对临床优势。

4结论

综上所述,CR平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时,只有当患者出现明显骨质疏松或者出现压缩骨折时尚可诊断,平片上可出现椎体小梁变细,小梁间隙增宽或者骨小梁显示不清、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等表现,本组50例患者,只有35例患者表现为CR平片异常,而有15例未显示出骨质疏松改变;而X光骨密度仪检测诊断骨质疏松,准确性高,能够对骨质疏松程度做出定量分析,本组50例患者均表现为骨矿物质含量降低,无一例漏诊,所以CR只能作为骨质疏松患者的初步筛查,要准确定量诊断骨质疏松,临床应该选择X光骨密度仪检测的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益焕,等.脊柱及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与腰椎骨密度相关关系.大韩骨代谢学志,2004,vol 11: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