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陶瓷工艺对装饰艺术影响2篇

陶瓷工艺对装饰艺术影响2篇

第一篇

一、陶瓷艺术的发展和绘画图案的融合

中国陶艺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结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我们可以尝试着猜想原始人类发现晒干的泥巴被一场火烧烤后可以变得异常的坚硬,然后可以用来保存水、食物开始。正是由于这种燃烧后的泥巴特别坚硬对当时的人类有用,因此人们尝试着自己来制作这样一个东西来更好地满足日常需要。刚制作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一个丑陋外形的凹体,但他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再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丑陋外形的凹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更方便,如把盛东西的容器口弄得圆一些,这样用它去拿东西的时候不容易刮伤。容器太多了,然后把盛水、盛肉等等的容器画上符号区分一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想这个画上去区分的符号就是陶瓷装饰的雏形呢,因此,最初的“装饰”应该是作为一定的意义价值存在的。再发挥我们的想象,人类每天都得往里面拿东西、放东西,可见这些容器的重要性。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不能马虎对待了,它成了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依赖,因此,接下来为了体现它的意义和我们的期盼,所以我们画上去的东西应该代表一定的思想或企盼。

二、历史中陶瓷绘画的悲哀

关于陶瓷的装饰绘画,从关蕴科的文章里我们能了解到一些值得参考的信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长期经历着皇权左右的特殊历史阶段,皇帝喜好的图绘,由宫廷画师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因为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在工匠们复制的过程中,原作的气韵必然流失不少。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为工艺品的事实。”或许陶瓷艺术的绘画性千百年来受到淡化和忽视,可能和关蕴科所总结的那样。工匠们不断地复制绘画导致原有绘画气韵的缺失,导致陶瓷绘画装入纯粹的装饰花纹除此别无。

三、陶瓷与中国绘画相结合的历史性突破

1.文人画融入陶瓷绘画给陶艺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机

(1)关于文人画的出现及特点从现有资料显示,西晋文学家陆机最早对绘画的历史地位做了这样一个解释“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白氏长庆集》)认为绘画以似为标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异名同体”“意存笔先”“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等等,对绘画提出了更高的技术难度和审美要求。中国绘画到了北宋时期,人们对绘画有了新的理解。苏轼在谈论绘画时提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东坡集》前集卷十六《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对绘画的功能有了自己新的理解,绘画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是否和实物相似。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提拔》下卷《书摩诘蓝天烟雨图》)诗是人主观思想的反映,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而“画中有诗”说明画原来可以和诗一样带有个人感情。这样就给绘画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它竟然可以和诗并排而立。后世把王维奉为文人画的鼻祖。相似的理论如北宋画家郭熙在《画意》中也提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及在他的《画决》中进一步提到书法和绘画的关系“善书者善画”等等出现了文入画的现象。他们不追求描摹的是否相似,而是重视表现个人思想情趣。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被称为“士人画”,后来叫做“文人画”。文人画重视笔墨情趣,强调神韵,表达意境,要求画者要有文学修养,这些特点突出的反映在磁州窑装饰绘画中。同样,磁州窑的文人画装饰也大量吸取了工笔画以及民间绘画的成就,它们是相互推动的。(2)具有中国画的审美特点的陶艺画家从事职业的陶瓷绘画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文人从事陶瓷绘画比较集中的在宋代。随着宋代白描的成就而出现了宋磁州窑黑花,随着元代水墨画成就出现了元青花,随着明代成化朝宫廷绘画成就出现了成化斗彩,随着明清版画成就出现了康熙古彩,随着恽南田没骨花卉画成就出现了雍正粉彩,随着文人山水画的风行出现了晚清浅绛彩印刷市场。这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显示了较为清晰的陶瓷绘画系统中国中部。

2.陶瓷绘画作为陶瓷装饰艺术独特的审美语言存在———“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

清末民初,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艺术家们,他们的绘画特点改变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使得陶瓷装饰绘画作为陶瓷独特的审美语言存在。可能有的人会反问,“画在绢上的是画,画在宣纸上的也是画,难道画在陶瓷上的就不是画了么?”。其实并不是说画在陶瓷上的就不是画了。而是陶瓷绘画装饰这种平面艺术和陶瓷造型这种空间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两种艺术相融的陶瓷艺术。举个例子说,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视、电影都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自己的独特审美语言。但认真分析戏剧你会发现,在戏剧里面不单单有经典的对话,有时候会插入音乐或舞蹈。融进去的音乐或舞蹈在里面已经不是纯粹的音乐或舞蹈了,而是具有“剧情”的表演艺术,形成戏剧里的音乐或者舞蹈独特的艺术特点。陶瓷艺术也不例外,如果说以上是动态艺术的结合,那么陶瓷艺术就是静态艺术的结合。“珠山八友”的作品诗、书、画三位一体,在文入画的根基上结合了西方绘画的重写生、重写实的绘画特点和审美倾向,不再是传统陶瓷单以花纹装饰瓷器的风格而是具有文人画特点的图案。王琦捏过人像、雕塑、画过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如王琦的绘画作品,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处理得很好,人物神情生动有趣,人物造型和树的造型皆洒脱自如,画面生动富于吸引力。笔法流畅、大胆,设色淡雅,这些审美特征既表现了意境之美,也体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是件有文入画气息的典型瓷艺作品。

四、总结

对于陶瓷装饰艺术本人的研究比较肤浅,观点也不是很成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然后结合一些资料粗略地从标志图案到装饰图案再到文人绘画和装饰绘画艺术的一个探讨和猜想,里面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专家、老师批评指出,同时也希望我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对陶瓷装饰艺术的研究有作用。

作者:朱一赵单位: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陶瓷综合装饰艺术是景德镇最具代表性

陶瓷艺术表现手法,是在一件陶瓷作品中综合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法进行创作,比如运用了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者是使用了不同釉科、泥料、彩料、色彩等装饰材料;又或者是采用了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等;使得多种装饰工艺和技巧在一件陶瓷作品中相映成趣、互相衬托,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综合艺术效果,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可以看出,陶瓷综合装饰艺术是一门集造型、纹饰、色彩、材质、工艺、技法等装饰要素于一体的艺术,如何将各装饰要素有机地组合、巧妙地构建,不仅考验着创作者对陶瓷工艺的掌握程度,考验着创作者的综合艺术修养。单从色彩的角度探讨其对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的影响,显然也是从综合艺术的角度来诠释陶瓷。

二、色彩学是美术理论中最首要、最基本的课题

其研究探讨色彩的产生、接受及应用规律,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多个学科。在色彩应用史上,装饰功能先于再现功能而出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元素,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甚至有人提出“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的观点。根据科学家的调查,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特征,具有给人以极深刻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陶瓷综合装饰艺术创作中,色彩的统一与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提及色彩在陶瓷综合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创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可以解释一二。斗彩是景德镇较为突出的综合装饰形式之一,由于它运用了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两种装饰工艺技巧,并有别于青花、五彩而独树一帜。2014年4月,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2.8124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记录。媒体在描述这只鸡缸杯时,特别指出“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抚之柔润如玉,被业内称为神品”。由此可见,色彩在斗彩中的运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斗彩将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上,素雅的青花与明艳的五彩相互争奇斗艳,传递出不同的艺术张力。色彩丰富以及精细的彩绘,使得斗彩呈现出类似于工笔画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色彩设计上显得非常精致高雅,从而造就了斗彩明丽悦目、清新可人的审美意趣。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的陶瓷综合装饰艺术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绚丽多彩、形式更加奇巧丰富。

景德镇数以百计的陶艺家创作出了大量的陶瓷综合装饰艺术作品,其表现的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工艺技法各不相同。其中,江西省技能大师徐家庆创作的《暖风》就突出表现了色彩运用在陶瓷综合装饰艺术中整合两种不同工艺形式的重要性。《暖风》是一件高温色釉和粉彩相结合的作品,高温色釉具有强烈的色彩特征,而粉彩又以素雅著称,如何在一件作品中将浓淡不一的两种工艺进行协调统一,需要创作者具备相当的美术功底。为了突出主题,《暖风》采用暖色调来烘托整个竟境,晚霞、河道使用了橘黄相间的高温色釉,树木、房屋则使用了黄绿相间的粉彩予以表现,很显然黄色在两种工艺技法中起着关键的调和作用。两种不同工艺技法在徐家庆的色彩构建中完美地描绘出农家小院的一角,水牛一家正在暖暖地享受傍晚悠闲时光的温情一幕。整幅画面色彩统一,层次分明,肌理与彩绘有机配合运用,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醉人画面。

三、总结

陶瓷综合装饰艺术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在其中的运用显然不容忽视。因此,关注色彩在陶瓷综合装饰艺术中的表现力,对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艺铭单位:曙光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