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5/16 11:19:06 阅读:
摘要:哲学思维作为大类学科,拥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哲学教育需要遵从哲学本性,不对哲学进行任意的修改。将哲学理论与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思维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学理论;创新性方法
1前言
大学课堂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课程。然而课程反馈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对其“不解其意”,教师对其“对牛弹琴”。笔者认为,哲学思维教育不应该仅仅作用在其他学科上,也应该实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这门课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哲学理论与哲学思维结合的效果发挥好。本文将结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实践,就如何有效的将哲学思维与哲学理论相结合的创新性方法进行阐述。
2关于哲学思维教育与哲学理论的创新结合
哲学体现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表现。哲学理论就是哲学思维的表现,哲学理论是哲学家通过文字将哲学蕴含的意义表达出来。哲学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思考模式,进行逻辑性的思考,拥有自己的智慧。而将哲学思维教育与哲学理论进行结合就能够训练思维的广发性、灵活性与逻辑性。2.1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方法与思维教育三者的结合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与原则。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二者与思维教育相结合,体现了人类思维方法在具体科学中的发展。辩证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事物的发展产生疑惑与不解,教师需要辩证性的引导学生解决困惑。辩证思维通常表现在分析与综合上。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分析,找出引起学生困惑的原因、发现困惑出现的理由,之后结合以上的发现,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解疑答惑。创新性的结合三点是最为重要的。教师能够结合生活现象,针对生活中某一热点问题,向学生提出疑问。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提问,能够带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就会进行踊跃的发言,教师不断针对学生的发言提出困惑,一步一提问,一步一答疑,使得学生在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辩证性思维。所以,通过针对生活现象,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够将辩证思维、现代科学思维以及思维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生活的现象进行具体,以抽象的概念为起点,通过逻辑性的解疑问答,达到以思维具体为终点的运行过程。2.2认识与实践结合哲学思维教育的创新性方法实践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毛泽东曾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理论知识而不进行实践的操作是没有具体意义的。我们在进行哲学思维与哲学理论结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够验证我们理论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是源于不断的实践才得以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只有具有严密性与科学性的理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哲学要求不仅仅是思想逻辑思维的强大性,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这种说服力就建立在成千上万次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手能力的实践,不断的巩固与发展学生哲学思维体系的构建。要求学生完善动手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起哲学思维模式。教师能够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现象,发布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老人是否该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一次场景模拟。并且要求学生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场景情况,针对不同的“老人”,需要有具体完善的措施。可以针对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演示场景过后,学生还需阐述原因并进行不同小组的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社会上的不同现象,进行具体的实践模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哲学思维教育更加富有印象。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强逻辑思维建立,对自己阐述的原因理由具有明了的逻辑系统。使得实践与理论在学习中得到具体表现。2.3大众思维与哲学思维教育进行创新性的结合大众思维表现在趋势上,大部分人民群众趋向某一个具体观点,就是大众思维的表现性。哲学思维教育的重点在于探究与研究,而这一过程则是为解决矛盾而存在的。矛盾分别为主客体的矛盾、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矛盾、结论与过程方法的矛盾。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教师的知识发生冲突,教师应当遵从大众思维的客观性,建立讨论组,让学生主动阐述说明自己独有的见解,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不断的知识碰撞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印象,加强学生哲学思维的构建。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间接经验的受体,教师作为直接经验的主体。在产生矛盾的过程中,不再选择学生自主建立讨论群,而应该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讨论群,进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谈论。以大众思维作为哲学思维思考的起始点,将不同种类的讨论作为载体,最终达到哲学思维体系构建的目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结论与过程的矛盾。结论是哲学思维的产物,过程则是哲学思维的加工。哲学思维教育的本意就是学生能够不断的发现矛盾,再解决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深入。这就是哲学思维与哲学思维教育相结合的目的。不断的发现学习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才能够完成学业,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思维结构。
3哲学思维教育与哲学理论结合的意义
哲学理论运用在哲学思维教育上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逻辑思维的建立,具有清晰明了的逻辑思维。哲学是一门不断批判反思的学科,哲学教育更要求学生能够不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吾日三省吾身”本质其实也是对自我行为的批判思考。学生要敢于在反思中否定自己,也要敢于在反思中肯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哲学思维教育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4结语哲学思维教育与哲学理论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性的结合。在教育中增添哲学理论与哲学思维将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具有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阶段不断接受哲学思维的敲打与训练,将会使其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杨秋菊,谢欣.用哲学思维渗透医学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25(05):83-85.
[2]张汉云,刘宏侩.用哲学思维教哲学——反思中学哲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55-59
作者:杨兆华 范全欢 李盼盼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