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教育

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教育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应着力于诸如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体系评价等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社会已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因此,基层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努力提高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造热情,进而成功引导其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自我校《合作教学中师生合作研究》课题揭题以来,师生携手合作模式在我校深入开展,秉承着“在理论探索中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求理论升华”的指导方针,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及创新能力。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当今教育具有教学内容开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其中师生间角色比重的转变为一大改革热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赞誉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被定位为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和鼓励者[2]。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关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着教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宗旨,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且应受到尊重与信任的个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诱导启发学生,使其感觉到学习的进步、发展和成功的快乐,以此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其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改革传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主体性是人的最根本的属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不断发展的、有丰富个性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小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阶段,因此,针对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相关探讨和研究等问题,是目前小学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从当前来看,教师自身教育观、学生观、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欠缺,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课堂上,教师难以娴熟的掌控学生自主性,这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使得课堂教学的实践往往无法深入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核心中去,最终失去了因时、因地、因人,根据学情因势利导、现场处理的这种可能。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以为,应该结合小学教学特点,从以下方面着力探讨:

(1)找准激发点,引导小学生的主体求知欲。小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诱发学生求知欲,进而营造最佳学习氛围。

(2)引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四个能力”。小学教学就是要提倡: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勇于说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表现,对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极为重要。

(3)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念好“导”字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积极发展自己的主体性。

3鼓励学生独立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曾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学若只限于“读死书,死读书”,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将落后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而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教师要着重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其天马行空的想法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标新立异要持欣赏的态度,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要给予赞扬。要培养学生对创新思想的肯定与认同,只有宽松的环境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其创新信心,最终结出学生勇于创新的甜美果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教师与学生间是朋友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宗旨。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且应受到尊重与信任的个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诱导启发学生,使其感觉到学习的进步、发展和成功的快乐,以此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其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