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范文精选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一、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制定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条例和教育政策进行管理,目的是使教育工作在方针、制度、经费、人员、设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获得国家法律的有力保障,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其具体措施就是通过不断改变法律的约束力的程度和范围来调节各种管理对象。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和概括性等特点,因而能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规范性。正如有人所说的,它是人类社会管理活动进步的标志,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从我国来看,长期以来重人治、轻法治。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法规很不完善。目前,应着手系统教育法规的制定,使教育发展置于法治之下,以保证教育事业稳定地有条不紊地发展。象我国目前出现的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工资拖欠等,是政府行为不到位最突出的表现,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严重失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依靠法治。只能走以法治教的轨道,才能真正使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到位,保证教育的正常运转。我国当前应强调教育立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系统,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的精神,抓紧完善教育法制,并使其正常运转。这是使教育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一环。

二、保障经费

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公共事业,要举办公共教育事业必须有经费保障。在发达国家,取得义务教育的经费有两种方法:一是独立征收教育税,教育财政和一般财政分开,即教育财政独立制;另一种是从一般财政中分配一部分作为教育经费,没有独立征收教育税的权力,教育经费从属于一般财政。由此可见,各发达国家都把义务教育当作公共事业办理。义务教育不能指望急功近利的市场机制去养育自己,政府必须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让中小学校走入市场,兼营企业活动以求自救,是与近代文明赖以建立的分工相违背的,不利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努力保证教育经费到位,并逐渐有所增加。

三、制定规划

教育计划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为选择理想工作目标和改善资源分配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措施,是对教育实现其社会功能和自身发展所作出的规划和决策。当代世界许多有远见的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国家领导人对教育规划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逐渐认识到,要在更大程度上建立起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就必须从宏观着手,依靠国家行政手段和政策的干预,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因此,从六十年代开始,被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才适用的、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计划”方式,开始被引入资本主义教育发展的规划中,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进行了教育计划和规划的制定工作。教育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与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发展越来越密切,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为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根据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计划,来制定教育规划。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发展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差距甚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使我国教育较快地发展起来,必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不仅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措施,而且有助于各级行政干部的知识更新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是实现我国教育管理从落后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振兴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四、督导评估

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我国,实行垂直领导,信息传递慢,而且一般只有自上而下的却很少有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上下级之间难以沟通,大量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更需要督导来承担。我国当前开展督导工作,重在督政,使政府行为到位。因此,应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建立单独设置的、能行使督导职能的教育督导机构,要挑选一批懂教育、有经验、能力强的人员组成督导队伍。盛市(地)、县(市、区)都应建立政府督导室,担负起督政、督学任务。应由当地政府聘请上级和本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教育督导(或称特聘督学),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与教育督导结合起来,以增强教育督导的力量,提高督导机构的权威。督学方面应加强评估,建立包括教育质量评估在内的教育评估体系,形成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做到规范化。

五、咨询服务

所谓咨询服务,即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料和情报,运用专业知识与智慧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在收集、加工、传递、贮存、评价等基础上进行预测,制订出各种用作决策的方案,或对各种政策性报告进行会审。这一方法强调智慧的运用,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个性特长,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便于横向沟通。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学校应实行开放办学,而不是过去的封闭办学。学校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教育结构、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有在掌握大量、及时、准确、丰富的资源基础上才能作出决策。而这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单靠个别学校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及时为学校提供资料与信息服务。同时,伴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各地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需要及时加以反馈,这也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把这些信息及时输送到学校,供学校做进一步改革的参考。

六、舆论导向

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议会制”民主开放多元化优越性

弧ⅰ敖逃榛嶂?组织)”与“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议会制”是政体的一种形式,而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教育议会制(组织)”就是把“议会制”这一种特殊制度(形式)运用于我们教育管理中,并把它作为主要制度的组织。显然,它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部分。教育管理学是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教育事业和学校的领导与管理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速度,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能否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的机制与管理机关的工作状况。适当健全的教育体制与管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原因、目的及其优越性

去年6月份,从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传来这样一条消息:100多名该校的贫困大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而导致无法参加期末考试。起因竟是去年学校的校长做出一项决定:凡本校未交足学费者,一律不得进行正常注册,不得给予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决定一经推出在当时就在学校里产生了很大反响。但苦于学校领导的压力,这些受害的贫困学生直到今年才把事情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一件件类似事情的发生,追究其根源就是我国当今教育体制不完善,存在着很多弊端,尤其是缺乏开放型与民主性。我国当今的学校是由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主管,但由于学校数量较大,外加国家、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工作,很难或不可能“每分每刻”都能够全面的,及时的,有效的对每一所学校进行监督管理。他们也不可能对学校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有所了解,特别是那种“小”的决策,于是往往造成决策虽“小”影响不“小”的后果。其次在我国当今积极发展教育的时候,国家对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照顾政策.而学校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又是独一无二的组织,所以学校的主管人员特别是高层领导者,往往会忽视教育主管部门的存在,凭借个人单边主义倾向,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如过分追求学校利益,而忽视了学生利益的存在。最后就象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那样,产生了贫困生交不起钱,就不给予国家贷款和不与注册,不与注册学生就得不到相应权利与利益(无法参加期考试),影响了读书的积极性。学生的正当权益由于校长单方面的个人主义决策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由此可见,我们当今教育体制下,缺乏了能够及时对学校进行监督的正式组织,缺乏了一个能够制约学校领导者行为,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寻找学生与学校利益平衡点的正式组织,缺乏了一个沟通学校与社会,协调学校与社会矛盾的正式组织。而“教育议会制(组织)”它是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与学校并行,对学校办学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和审议的监督管理组织,它吸收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体和“多党合作”制的优点,结合现代的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使学校的办学策略、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具有鲜明的优越性。

1、成员的多元化

“教育议会制(组织)”不同与一般的“议事会”,它是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把各种多种专业背景的社会人组织起来,其成员具有多元化与多样性。如:有家长代表、社区代表、义工、法律界、医学界等。因此,“教育议会制(组织)”组成人员的多样化,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整合不同社会经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吸收更多不同经验、不同方法,使得我们的每一项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优化思想

利用“教育议会制(组织)”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为了取得集思广益的好处。“教育议会制(组织)”由不同的社会人组成。通过集体讨论与集体判断可以使各种不同知识、不同的判断力找到最佳融合点,避免由于单方面个人或学校内部管理组织的知识与经验所造成的错误。

3、协调互利

“教育议会制(组织)”以实现民主办学为目标,对学校内部人员或内部组织间的冲突,学校与学生冲突,学校与社会的冲突,以客观的角度与立场进行协调,有利于促进学校内外部门间的合作,保持学校稳定发展,能在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容易得到学生和学校的拥护。

4、公平公正

“教育议会制(组织)”做出的决策对学校内部的决定起着参考借鉴监督作用。通过“教育议会制(组织)”可以发挥集体决定的优点,避免个人高官的独断专横,单边主义和以权谋私等弊端,对其行为起了制约作用。

5、信息畅通

“教育议会制(组织)”对传递信息有非常大的作用。问题影响的各方面都能同时获得信息,都有同等的机会了解所接受的决策。可以把最新的综合信息进行整合,促进决策的与时俱进。

5、民主监督

“教育议会制(组织)”是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下放到各所学校,使其形式上看起来是学校内部成员,但实质上不受学校领导,使其拥有一定约束力,可以对学校内部组织(所作的决定)进行有效监督,对学校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事物矛盾进行协调,发挥“民主协商,参政议事”的职能,促进学校决定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促进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加强双方的沟通,有利于更好实现“为学生服务”的方针!

以上我们通过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下面让我们从政治学角度来谈一谈。

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主要是实现民主办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民主是指在一定阶段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而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世界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学派的代表人——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等观点,他指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因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决定了我们教育管理要实现民主化。我们要从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而“教育议会制(组织)”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保证。

三、“教育议会制(组织)”章程与原则

“教育议会制(组织)”原则是其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是决策和办事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也是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它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教育议会制(组织)”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问题,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式,新情况,新经验的需要。

“教育议会制(组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党和国家领导管理教育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制定出合适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是国家机构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教育议会制(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它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学生负责的原则

所谓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就是一切“教育议会制(组织)”工作人员都是学生(群众)的公仆,是为保证学生(群众)正当利益工作的。

3、依法治校原则

所谓依法治校,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制定相关的规定,来维护“教育议会制(组织)”与学校的正常次序和稳定。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学生根本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进民主办学。

4、系统原则

系统理论指由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因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系统原则就是运用这种观点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把对象置于系统中来加以考虑的原则。

“教育议会制(组织)”是教育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制定“教育议会制(组织)”的规划,促进其结构完善,都必须运用系统原则。

5、高效原则

高效原则,是指在“教育议会制(组织)”中,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从而取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四、“教育议会制(组织)”方式方法(注意点)

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是对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方法(注意点)来使它发挥作用。

1、明确职能与范围

“教育议会制(组织)”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学校的决定进行监督,对学校各种矛盾进行协调,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2、规模适当

一般规模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不宜超过20人而言,既能够集思广益和容纳各种不同种类的社会人,又不会规模过大造成时间浪费和助长优柔寡断。

3、搞好参与者管理

加强与会者的选拔和配置,提高他们的素质,并进行科学安排,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使各种不同的社会人以最合理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4、选好主席

担任“教育议会制(组织)”主席的人必须慎重选择,因为他肩负着“教育议会制(组织)”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任务。“教育议会制(组织)”的成就也取决于会议主席的领导才能。一个好的会议主席,可以使“教育议会制(组织)”避免很多浪费和缺点。因此原则上要求此人选为非学校内部管理者,并具备一定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和基本知识。

5、加强计划决策

计划是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强调工作计划性,建立工作次序,提高工作的方向性、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6、加强实施

要变计划为行动,变设想为现实,重要的一环是要抓实施。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使计划落实下去。实施计划时,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切忌抓抓放放。

7、提高时间利用率

时间是管理要素之一,是管理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志和尺度。“教育议会制(组织)”管理者要善于管理时间,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合理设计工作日,编排工作时间表和提高会议效率。

8、注重检查

“教育议会制(组织)“的主席及其它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反馈系统,检查工作关键在于发现实施效果与计划的差距,了解有关这个差距的信息,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9、搞好总结

检查是经常性的总结,总结是经常性检查的结果。做了工作就要总结,有了经验就要推广,既为组织(自己)积累经验,又为其他部门(人)提出参考。

五、小结

由于“教育议会制(组织)”是一个全新的议题,因此我们在写论文前对它的实用性在网上和周围的人群中也做了调查。结果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有93.13%的人觉得有必要进行这种改革,6.87%表示无所谓,而没有一个人觉得这种改革毫无必要。

当然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外加时间匆忙,对它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要更加全面了解它,充分发挥其的优越性,还要靠平时所有管理人的研究与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全体管理人的努力,我们对“教育议会制(组织)”的了解会日益趋于完善,它也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建设和民主办学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①民主主义与教育作者:杜威J.著DeweyJ.著王承绪译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②明日之学校合着作者:杜威约翰著辅助作者:朱经农译潘梓年译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5

③哲学的改造合着作者:杜威著辅助作者:胡适译唐擘黄译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④教育学作者:傅建明出版社:广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

教育里面有许多美好的词句、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理想。其实、这只是一面,还很可能存在另一面,至少,我们还不能不关注另一面,否则,教育不一定美好。健康的机体也可能生病。

比如说,我们想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学生,但是,还有优先要思考的另一面:我们是否冷漠了学生?我们是否委屈了学生?甚至,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

很可能被忽略的问题是:我们的表情会伤害学生吗?我们的语言会伤害学生吗?而这些伤害是远胜于体罚的伤害。

更值得警觉的是:教师既最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最有可能是造成对学生伤害的人,最有可能成为伤害者。

我们本应该让学生越来越聪明的,但有没有可能让学生越来越呆板呢?

我们本应该让学生充满自信,但有没有可能因我们教师自己的不慎而让学生自卑起来呢?

我们本应该尊重学生人格,但有没有可能因为我们的言行而无意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呢?

当我们不警觉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可能保证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吗?我们是在教育学生吗?

其实,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是从警觉自己开始的,并且有许多需要警觉的东西,甚至,有很多事情还不容易被警觉到。

可以说,我们有多少需要去努力的事情,就同时有多少需要警觉的事项。保护每个部位,不使之生疾。

又比如说,创造教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都在说创造,说创造有多重要,说如何去创造,说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其实,很大一个问题是:现在有多少创造?现在有多少妨碍创造的东西?有多少来自里外、上下、左右的创造障碍?还不能不想想:我们正在做着阻碍创造的事吗?我们在泯灭创造的幼芽吗?我们有多少本钱来谈论创造?

以上是不是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呢?这些现实的问题不优先弄明白,创造从哪里来?创造教育何在?只从一个方面想,只在一个方面喊,不考虑更现实、更严峻的另一方面,创造会不会成为空话?我们的空话是不是依然比实话多?

还来说说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可以看做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后于教育而生的,是为教育而生的,它更具有两面性,有把教育管好的,有把教育管坏的。管坏了的例子还少吗?从微观到宏观都有,从校内到校外皆可见。

站在教育管理之中的人多有一种错觉,认为他们必定是会管好的,并认为越加强管理教育就越办得好。事实上,管孩子管得特别多的父母,失败的更多;管师生的事务管得很多的校长,失败的更多;管学校的行政当局,常常是把学校越管越死,越管越没有活力和生气。管坏了的事例不胜枚举,管好了的屈指可数。

只想着一定会管好而没有想想可能会管坏的教育管理者,肯定不是好的管理者;只想着这也管那也管而未仔细想想这也不该管那也不该管的教育管理者,肯定不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总是想着要强化管控而不想想如何也要弱化管控的教育管理者,肯定不是很内行的管理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事物有另一面。

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乃至于中国大学,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与其乱,不如死,还是管,多多的管。殊不知,并不存在一个死与乱两者必居其一的逻辑,更不应当有一个“宁要草,不要苗”的必然选择。

如果真的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状,那么,症结在哪里呢?体制!体制不改革,就面对这个死结。被管理者的智慧与才能一般并不比管理者差,而我们的体制是建立在管理者一定比被管理者强的基础上的。

不思改革,只是一味地强化对大学生的管控,实际上也就存在一个全方位、从粗到细地管制大学的严重发展趋势,以及行政垄断和学术腐败同时加剧的严重趋势,这会造成何等后果?

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办教育,势必增强形式化、纯量化趋势;过多依靠评、赛、比、查,势必就会大量采用示范、重点、精品、名师亦即样板的办法。其实,这决非一个国家能把教育办好的手段,而实际存在的弊端更是举目皆是。过去,农业靠办“试验田”、“样板田”,文艺靠办“样板戏”,这些过时的做法,唯有教育还在抄办。

教育管理可以经由历史证明是附加的,现在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教育管理实在只是教育的一面,是相对次要(并非不重要)的一面,现在这样管下去,人们就在问:中国高等教育在向何处去?

中国大学在五大学科都能进入世界前300名的只有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有两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的只有办学时间不过十余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参见《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我们对此作何感想?中国大陆作何感想?中国大陆大学被管得更多,这与更落后没有关系吗?

为什么教育有这一面又可能有另一面呢?

实际上,有不少的词本是中性词,但在语境之中常常只被视作褒义词了。

例如道德,本是中性词,有好道德,有不太好的道德,但日常生活中道德一词常作褒义理解了。在说道德教育时,当然是指好的道德;在说要有道德时也肯定指好的道德。

但是,奴隶主的道德与农奴的道德是不一样的,皇帝与平民的道德是不一样的。

教育一词也是中性的,但在一般语境中是作褒义使用的。在说要加强教育时那当然是指好的教育,在说人人要接受教育时也肯定是指好的教育。但是,不好的教育存在着,这是事实。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自觉地防止教育的另一面,去掉消极的有害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包括有害的思维方式,使教育真正发展起来。

教育为什么有两面呢?还因为教育者身上一般就有两面,他身上有积极面,也很难没有任何消极面。好的教师积极面大一些,对消极面的抑制力强一些。好的教师不在于他完美无缺,而在于他在自己教育活动中也不断教育自己、修养自己,有较强的保健能力,不容易患病。

教师中误以为自己只有一面的情形也存在,这往往就是教育的另一面存在的根源之一。

比起教师来,教育管理人员中误以为自己只有一面的情形更大有人在,这更是教育另一面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病得往往更重,却更讳疾忌医。

教育的两面性确实与教育者关系极大。人们把教育的许多美好愿望寄托在教育者身上,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成了教育的化身。所以,人们对于教育的寄托事实上都放在了教育者身上。这既说明了教师的称呼为何神圣,也说明了教师自觉其为教师有多么重要。

教育本身按理说不应有坏的一面,但事实上有,所以,教育要自省。

从教育的目的、功能来看有没有两面呢?也有。比如说,要通过教育而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针里还提到教育为这个服务、为那个服务。这样,教育似乎只是个工具;这种意义下的工具性确实存在,但如果以为这就是教育的一切,那就有很大的问题。

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人,人不是工具,青少年不是工具。在政治挂帅,政治压倒一切的荒唐年代,把人当做驯服工具,这种荒唐不应当再有了吧。

把人当做人来培养,这就不

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者自身可能的两面而导致教育的两面,对于这个两面,其一面是要张扬而另一面是要抑制的。

教育活动的两面与教育目的的两面,是两两不同的两面。认识到他们的存在,分析它们的性质,区别地对待它们,这样,我们才可能是清醒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日益发展,教育体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弊端日益显露。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是对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是对学校办学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和审议的监督管理组织,目的是使学校的办学策略,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社会和家庭需要,更加民主化和开放化。

关键词:教育“议会制”民主开放多元化优越性

弧ⅰ敖逃榛嶂?组织)”与“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议会制”是政体的一种形式,而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教育议会制(组织)”就是把“议会制”这一种特殊制度(形式)运用于我们教育管理中,并把它作为主要制度的组织。显然,它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部分。教育管理学是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教育事业和学校的领导与管理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速度,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能否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的机制与管理机关的工作状况。适当健全的教育体制与管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原因、目的及其优越性

去年6月份,从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传来这样一条消息:100多名该校的贫困大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而导致无法参加期末考试。起因竟是去年学校的校长做出一项决定:凡本校未交足学费者,一律不得进行正常注册,不得给予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决定一经推出在当时就在学校里产生了很大反响。但苦于学校领导的压力,这些受害的贫困学生直到今年才把事情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一件件类似事情的发生,追究其根源就是我国当今教育体制不完善,存在着很多弊端,尤其是缺乏开放型与民主性。我国当今的学校是由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主管,但由于学校数量较大,外加国家、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工作,很难或不可能“每分每刻”都能够全面的,及时的,有效的对每一所学校进行监督管理。他们也不可能对学校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有所了解,特别是那种“小”的决策,于是往往造成决策虽“小”影响不“小”的后果。其次在我国当今积极发展教育的时候,国家对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照顾政策.而学校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又是独一无二的组织,所以学校的主管人员特别是高层领导者,往往会忽视教育主管部门的存在,凭借个人单边主义倾向,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如过分追求学校利益,而忽视了学生利益的存在。最后就象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那样,产生了贫困生交不起钱,就不给予国家贷款和不与注册,不与注册学生就得不到相应权利与利益(无法参加期考试),影响了读书的积极性。学生的正当权益由于校长单方面的个人主义决策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由此可见,我们当今教育体制下,缺乏了能够及时对学校进行监督的正式组织,缺乏了一个能够制约学校领导者行为,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寻找学生与学校利益平衡点的正式组织,缺乏了一个沟通学校与社会,协调学校与社会矛盾的正式组织。而“教育议会制(组织)”它是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与学校并行,对学校办学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和审议的监督管理组织,它吸收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体和“多党合作”制的优点,结合现代的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使学校的办学策略、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具有鲜明的优越性。

1、成员的多元化

“教育议会制(组织)”不同与一般的“议事会”,它是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把各种多种专业背景的社会人组织起来,其成员具有多元化与多样性。如:有家长代表、社区代表、义工、法律界、医学界等。因此,“教育议会制(组织)”组成人员的多样化,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整合不同社会经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吸收更多不同经验、不同方法,使得我们的每一项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优化思想

利用“教育议会制(组织)”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为了取得集思广益的好处。“教育议会制(组织)”由不同的社会人组成。通过集体讨论与集体判断可以使各种不同知识、不同的判断力找到最佳融合点,避免由于单方面个人或学校内部管理组织的知识与经验所造成的错误。

3、协调互利

“教育议会制(组织)”以实现民主办学为目标,对学校内部人员或内部组织间的冲突,学校与学生冲突,学校与社会的冲突,以客观的角度与立场进行协调,有利于促进学校内外部门间的合作,保持学校稳定发展,能在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容易得到学生和学校的拥护。

4、公平公正

“教育议会制(组织)”做出的决策对学校内部的决定起着参考借鉴监督作用。通过“教育议会制(组织)”可以发挥集体决定的优点,避免个人高官的独断专横,单边主义和以权谋私等弊端,对其行为起了制约作用。

5、信息畅通

“教育议会制(组织)”对传递信息有非常大的作用。问题影响的各方面都能同时获得信息,都有同等的机会了解所接受的决策。可以把最新的综合信息进行整合,促进决策的与时俱进。

5、民主监督

“教育议会制(组织)”是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下放到各所学校,使其形式上看起来是学校内部成员,但实质上不受学校领导,使其拥有一定约束力,可以对学校内部组织(所作的决定)进行有效监督,对学校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事物矛盾进行协调,发挥“民主协商,参政议事”的职能,促进学校决定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促进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加强双方的沟通,有利于更好实现“为学生服务”的方针!

以上我们通过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下面让我们从政治学角度来谈一谈。

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主要是实现民主办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民主是指在一定阶段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而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世界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学派的代表人——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等观点,他指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因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决定了我们教育管理要实现民主化。我们要从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而“教育议会制(组织)”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保证。

三、“教育议会制(组织)”章程与原则

“教育议会制(组织)”原则是其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是决策和办事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也是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它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教育议会制(组织)”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问题,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式,新情况,新经验的需要。

“教育议会制(组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党和国家领导管理教育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制定出合适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的制度。它是国家机构最基本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教育议会制(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它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学生负责的原则

所谓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就是一切“教育议会制(组织)”工作人员都是学生(群众)的公仆,是为保证学生(群众)正当利益工作的。

3、依法治校原则

所谓依法治校,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制定相关的规定,来维护“教育议会制(组织)”与学校的正常次序和稳定。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学生根本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进民主办学。

4、系统原则

系统理论指由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因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系统原则就是运用这种观点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把对象置于系统中来加以考虑的原则。

“教育议会制(组织)”是教育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制定“教育议会制(组织)”的规划,促进其结构完善,都必须运用系统原则。

5、高效原则

高效原则,是指在“教育议会制(组织)”中,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从而取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四、“教育议会制(组织)”方式方法(注意点)

实行“教育议会制(组织)”是对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方法(注意点)来使它发挥作用。

1、明确职能与范围

“教育议会制(组织)”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学校的决定进行监督,对学校各种矛盾进行协调,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2、规模适当

一般规模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不宜超过20人而言,既能够集思广益和容纳各种不同种类的社会人,又不会规模过大造成时间浪费和助长优柔寡断。

3、搞好参与者管理

加强与会者的选拔和配置,提高他们的素质,并进行科学安排,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使各种不同的社会人以最合理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4、选好主席

担任“教育议会制(组织)”主席的人必须慎重选择,因为他肩负着“教育议会制(组织)”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任务。“教育议会制(组织)”的成就也取决于会议主席的领导才能。一个好的会议主席,可以使“教育议会制(组织)”避免很多浪费和缺点。因此原则上要求此人选为非学校内部管理者,并具备一定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和基本知识。

5、加强计划决策

计划是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强调工作计划性,建立工作次序,提高工作的方向性、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6、加强实施

要变计划为行动,变设想为现实,重要的一环是要抓实施。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使计划落实下去。实施计划时,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切忌抓抓放放。

7、提高时间利用率

时间是管理要素之一,是管理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志和尺度。“教育议会制(组织)”管理者要善于管理时间,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合理设计工作日,编排工作时间表和提高会议效率。

8、注重检查

“教育议会制(组织)“的主席及其它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反馈系统,检查工作关键在于发现实施效果与计划的差距,了解有关这个差距的信息,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9、搞好总结

检查是经常性的总结,总结是经常性检查的结果。做了工作就要总结,有了经验就要推广,既为组织(自己)积累经验,又为其他部门(人)提出参考。

五、小结

由于“教育议会制(组织)”是一个全新的议题,因此我们在写论文前对它的实用性在网上和周围的人群中也做了调查。结果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有93.13%的人觉得有必要进行这种改革,6.87%表示无所谓,而没有一个人觉得这种改革毫无必要。

当然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外加时间匆忙,对它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要更加全面了解它,充分发挥其的优越性,还要靠平时所有管理人的研究与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全体管理人的努力,我们对“教育议会制(组织)”的了解会日益趋于完善,它也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建设和民主办学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①民主主义与教育作者:杜威J.著DeweyJ.著王承绪译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②明日之学校合着作者:杜威约翰著辅助作者:朱经农译潘梓年译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5

③哲学的改造合着作者:杜威著辅助作者:胡适译唐擘黄译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④教育学作者:傅建明出版社:广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对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个人或群体。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影响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和相应的能力和知识。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主要是人,但有时也指物。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主客体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教育管理活动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

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指的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中的人。然而并不是所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人都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自己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人才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这种主体有两种:作为个体的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和作为群体的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不是所有对自己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个体和群体就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这些主体不是抽象的主体,而是“在场”的主体。这种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有有组织的正规的教育管理活动,也有无一定组织形式的非正规的教育管理活动。我们这里所说的主体指的是在有组织的正规的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个体和群体。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的关系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个体主体对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作用,都是以教育管理活动主体中的群体因素为依托的,没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群体主体这一因素,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个体主体也不可能成为主体,因而也就无从发挥教育管理活动主体的作用。而人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群体的主体也是离不开教育管理活动个体主体的。因为教育管理群体主体对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管理活动个体的主体来实现的。我们知道,主体之所以能发挥主体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主体能对自己所作用的对象能主动地施加影响。不能主动地发挥这种影响作用的主体即使是在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也不可能成为主体。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能发挥主体作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具有一定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权力,作为主体的个体或群体才有可能主动地对客体施加影响。对权力有多种理解,最简单和最通常的理解,权力就是影响力。这里的权力既指职位权力也指非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是主体具有一定的管理或领导的职位而获得的权力,职位权力越大,就越有利于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非职位权力是由主体的知识、能力、经验和人格魅力等非职位所带来的影响力。正是因为主体非职位权力也能对客体发生影响,所以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我们既要强调主体的职位权力,也要重视主体非职位权力的作用。

第二,具备相应的能力。主体有再大的权力,如果没有能力,也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这种管理能力是指一般的能力和与主体在组织中所处的管理地位相适应的管理能力。所谓一般能力是指主体所应具备的一般的心理能力、一般的动作能力以及一般的综合活动的能力。所谓心理能力是反映一个人心理活动水平的能力,它包括人的认知能力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意志能力和情感能力等。动作能力反映的是人的动作水平的能力,如人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等。综合活动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动作能力在人的活动中的综合体现。这三种能力的关系是,心理能力和动作能力是一个人能力的基础要素,活动能力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系统。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或动作方面的能力说成是一个人的整个能力。当我们说一个人的综合活动能力的时候,不能忽视了作为这种能力基础的心理能力和动作能力。主体所应具备的相应的管理能力就是我们这里讲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这是主体在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包括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决策应变能力以及业务工作能力等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也构成了主体管理能力的系统结构。主体从事管理活动,首先要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就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做出谋划并加以推行,这就需要组织协调能力要进行组织协调就要与人打交道,这就需要人际沟通的能力;在计划实施和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问题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这就需要决策应变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都是与主体的业务活动范围有关的,因此主体还需具有业务工作能力主体所应具备的以上五个方面能力的具体内容和发挥的状况,与主体所处的管理层次和职位或地位的高低有关,即与不同的管理范围和对象有关。比如对层次和职位或地位较高的管理者来说,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相对来说要求就要高一些;除此之外,还与管理者的主体意识,即与管理者对自身地位,所担负的任务和所发挥作用的认识有关。一个的有事业心和负责任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的水平和发挥的状况要明显优于那些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管理者。

第三,还需具备相应的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仅是指主体的业务工作能力所离不开的业务知识,而且更为重要是离不开教育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教育管理有它独特的工作对象,工作过程、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它需要懂得教育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胜任。我们认为,如下这些知识是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这些知识包括:从基础知识来说,有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从专业基础知识来说,有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学科的知识;从专业知识来说,有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教育财政学、教育督导学、教育评价学,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二)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

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就是教育管理活动作用对象的人和物。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讨论的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主要是指的人而不是物,除非人们在讨论教育管理活动客体时另有说明。教育管理活动中作为客体的人的要素,主要包括作为个体的客体和作为群体的客体。教育管理活动中客体的个体是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实质性要素;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群体要素是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表征性要素。这是因为教育管理活动主体对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个体的作用来实现的。有时教育管理活动主体虽然也要与教育管理活动群体的客体发生关系,或者说也要考虑到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群体的因素,但教育管理活动主体对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对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个体的作用来实现的。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人,以及由于作为教育管理活动个体的客体和群体的客体所具有的上述这些特性,就使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要充分注意人的特性,要注意处理好作为个体的客体与作为群体的客体之间的关系。

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物的要素是一个广义的物的要素。这些因素既包括物,也包括财、信息和时空等要素。有人认为,在教育管理活动的物的要素中,除了物、财、信息和时空以外,还应包括事件。我们认为,当对事件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事件的因素与已有的教育管理客体因素都是有关联的。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所涉及到的事情等与教育管理客体因素中的人、财、时空和信息都是息息相关的。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再把事件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要素来看待了。

教育管理活动客体中的人也是离不开教育管理活动客体中的物这个要素的,当然反过来,教育管理活动客体中物这个要素也是离不开教育管理活动客体中人这个要素的。上面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才将教育管理活动客体的这两个要素分开来说的。

二、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一)主客体的状态及其关系

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客体一般存在着三种状态。第一种是本能态。这种状态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主体和客体所表现出的与人的本能有关的那些状态,它有时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也有时表现在人的有意识之中,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主客体这时所表现出的言谈举止,都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表现。第二种状态是一种常态,这种状态是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主体和客体面对现实做出选择或应对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自觉意识的状态,这时人的言行表现得比较理性,具有较强的自制力。第三种状态是超常态,这种状态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在一种特定的情景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一种状态。

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状态一般呈现出三种关系。一种是顺位关系,另一种是错位关系,还有一种是交错关系。顺位关系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所处的状态是一致的。错位关系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所处的状态不一致;交错关系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状态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前两种关系一般是针对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只是个体的情况而言的,也就是说,这时主客体的状态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所以这时主体和客体所呈现的状态关系要么是顺位的关系,要么是错位的关系。后一种关系一般是针对教育管理活动中单一的主体面对多个客体的情况而言的,也就是说,这时主客体的状态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这时这一主体对于其中一个客体而言,他们的状态关系可能是一致的,是顺位关系,但对于另一个或另一些客体而言,其状态关系可能就不是一致的了,而是一种错位关系。

认识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状态及其关系,助于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认清自身的状态和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处的状态关系,并根据需要适时加以调整。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究竟以什么样的状态为好,这个没有定论,大多数情况下应以常态为好,但也不一定,有时本能状态也是需要的。比如,一个领导者在常态下作报告时,以本能状态的口吻说一两句玩笑的话也未尚不可。有时超常状态也是十分需要的。如领导在如开动员大会的时候就需要一种超常状态,以更好地感染和打动听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主体客体的状态有一点是要肯定的,这就是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其状态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试想,如果一个主体和客体,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状态,那简直是不可想像的。那么,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状态关系究竟以哪一种关系为好呢?这个也没有定论,也要视具体的时间和状况。一般以顺位关系为好,但有时出现一点错位关系也是需要的。如当一个领导者以超常的状态在台上做发展规划的演讲时,听众也处于一种超常状态当然也很好,但如果这时听众中有人头脑仍然很清醒的处于一种常态去审视演讲者报告的内容,这对报告人所讲的规划目标的科学制定与实施措施的具体落实无疑也是有帮助的。

(二)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

对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只分析主客体的状态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需分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因为对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关系的分析只从主客状态的角度来讨论,这只是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而对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还必需深入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加以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认识得更为全面和深刻。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做一步的分析。

第一,对立统一是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关系存在的形式。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我们要运用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来做好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正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产生一些磨擦和矛盾。因为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人都是由不同个性的人所组成,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组织,占据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这样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产生一些不协调和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其次也要认识到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消除这种不协调不可控的矛盾因素也是必然的正常的。这是因为,虽然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就有可能使得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起来并协调一致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时处理好教育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是实现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关系的桥梁。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客体的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是相互联系的。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相互理解和把握的范围和程度影响和决定着主客体相互影响和相互改造的程度。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认识关系是在主体和客体交往的活动中来实现的,其过程是由相互知之较少到知之增多,由彼此的表面认识最后达到彼此深刻的认识。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交往既是主客体认识活动的方式,也是主客体实践活动的方式。也就是说,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改造也是在主客体的交往活动中来完成的。交往的内容不同,主客体相互影响和相互改造的内容也不同;交往的范围越广,主客体相互影响和相互改造的面就越广;交往得越深,主客体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改造的力度也就越大。

要认识到要有效地实现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重视认识活动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我们以往讲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影响,不注意以主客体间的相互认识为基础来谈主客体的相互影响,以致使这种影响成为空中楼阁,其影响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次,要注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双向性,即要注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不能只注意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或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主客体间的单向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虽然对形成主客体关系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双向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对主客体的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作用。

第三,对象化是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关系实现的结果。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教育管理活动当然也应该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所谓教育管理活动的对象化就是主体和客体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使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客体身上,客体也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主体身上。这种对象化的产物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精神的。前者如房屋和器材设备,后者如管理制度和管理观念等。这些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由对教育管理活动对象化的理解我们很容易看出,对象化确实是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实现的结果。因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结果都体现在主客体的对象化上,或者换句话来说,都是由主客体的对象化所带来的。

对象化过程主客关系发展变化分析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认识到,在主客二分阶段,由于强调的是主客二分,在观念上容易出现只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在管理形式上容易出现只主张领导对被领导的权威或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服从的现象。这时的对象化可能只是单向的,只是主体对客体的对象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