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与未来;中国;11世纪

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历史演进及现状概述

(一)建国初至21世纪初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演进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起步

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1)班组核算。通过班组核算和劳动竞赛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显著成效。班组核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统一起来,解决了西方责任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2)经济活动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推广“经济活动分析”,它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践表明,将班组核算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才能发现并解决当时管理会计面临的根本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是经济活动分析成功应用的典范。“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成为当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两大法宝。(3)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强调“比、学、赶、帮、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其基本思想就是近年来流行的“标杆管理”。此外,还有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等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我国企业经历了利润留成、盈亏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改革。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但该时期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缺乏市场视角。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由武钢提出、邯钢加以创新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管理制度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功应用、最具特色的典范。

3.第三阶段: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创新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准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局面。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概述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来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评价(为简化起见,这里并未包括管理会计专著),最终选择了《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上海会计》以及《财务与会计》(财政部)等会计类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004年停刊的《四川会计》、《上海会计》、《广西会计》等,一共找出360余篇有关管理会计的文章。由于区分理论研究文章和实务应用文章类别是比较困难的,其意义也不大,因此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其主要概况如表1所示。

表1简要描述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分布,在总体趋势上,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呈现出好的研究态势。从内容结构上看,2000-2006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上,共115篇文章(31.9%);其次为绩效评价(21.4%)和基本理论研究(16.7%);战略管理(14.4%)和预算管理(15.6%)也快速增加并分别占有相当比重。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其要素构建、理论结构、管理会计系统职能设计、管理会计的环境等问题。其中,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探讨最多,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与方法等;另一种认为管理会计应首先解决对象问题,否则其他问题就无法得到解释。当确定了管理会计的对象之后,就会看到其与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理论产生影响。从基本理论观点的主要分歧来看,解决好我国管理会计的导向问题可能是科学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前提。

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以及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等等。在2003年以前主要侧重于单一方法的规范研究,也有少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2004年以后则主要侧重于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研究。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就整合方法的原则、成本效益、有效性等问题缺少深入的研究。

3.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批判以及对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业绩风险管理等方面。目前。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已由当初的引进介绍转向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但真正实现本土化还有待深入研究。一些企业将这些业绩评价工具视为万能药方,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4.战略管理

卡普兰将波特等人创立的战略管理视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国内的相关研究尚未从根本上对卡普兰创立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与方法有所创新。这是今后我国管理会计应该结合各企业自身情况大力研究的领域,是扩大管理会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杠杆。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点,除了传统的“红海”战略外,优势企业探索、实施“蓝海”战略管理是前景远大的新领域。

5.预算管理

传统的单一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由卡普兰和库珀倡导的作业基础预算是该期间预算管理研究的热点。作业基础预算是基于作业分析而对组织预期作业的数量表达。反映完成战略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及相应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需求,同时还反映为提高业绩所做的各种改进。它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的需求量,并与企业目前的资源供应量进行比较,使资源配置更加可信、客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达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当然,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采用率相当低,因此我国企业要真正推广作业基础预算管理尚需时日。

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主要特色

(一)研究重点由国外引进介绍转向本土化应用探索研究

改革开放后,通过我国管理会计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现已基本可与国际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保持同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企业中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进行有效的推广、应用,形成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方法。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ABC),铁路运输、物流、教育、传媒、航空、医疗、保险等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也开始展开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ABC在企业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开始超越单一的精确计算成本的职能,在生产决策、企业定价决策、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管理的职能,开始了多方位的作业成本管理实践探索。但目前我国ABC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多数企业缺乏ABC应用需要的良好的管理水平;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ABC的地位也未获得制度保障;ABC与现行制造成本法的关系也尚待理清、协调。这些问题均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研究开发技术的革新及国家施行相关正式规范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

2.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BSC)已在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商业银行、媒介、高校等推广应用,在企业的财务、顾客、业务、学习等方面开展全面的业绩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BSC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企业的类型认识不清。一些价值链不够完整的企业、跨不同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跨地域的跨国公司等是否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尚需探索。(2)对BSC四个维度的因素关系有所忽视。尚未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企业战略指导意义的战略地图。(3)难以结合企业自身特征科学确定四个维度的权重。BSC的平衡关系是指不同性质指标设置的相对平衡,并不是指各项指标的权重都应相同。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对指标分别设计不同的权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权重调整,以局部的侧重来实现整体的平衡,更好地体现通过BSC实现企业战略的核心理念。

3.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研究:

自2001年以来,思腾思特管理咨询中国公司已开始在我国推广经济增加值(EVA)这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并与一些权威机构进行合作项目研究。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应用EVA评价上市公司,并以此作为投资的参考;大鹏证券公司也在EVA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名为“创值”的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五粮液公司、托普软件开发公司等也开始尝试性地应用EVA指标衡量企业业绩。EVA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投资决策、财务预警、激励机制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但EVA在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只能计算企业价值的相对增加,不能计算其绝对增加;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难以合理计量:EVA的值受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而不能反映非财务业绩。因此,从这几个方面对EVA加以改进十分必要。

(二)研究视角从单一视角转向多视角综合研究

1.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被引入到会计中来,管理会计才逐渐脱离财务会计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其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迄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应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成本信息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进行重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由成本信息的生成、成本信息的加工使用、成本信息的基础应用及成本信息的拓展应用四个维度构成,并以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为逻辑起点。

2.基于战略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从战略的观点看,传统管理会计有三大缺点:观念落后,缺少对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未能发挥管理会计的预警功能;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成本、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可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形成诸如适应战略决策需要的战略成本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可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应用方法灵活多样等特性。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由其目标、内容、方法等构成。

3.基于业绩管理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现代企业的业绩管理应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组织宗旨、预期战略的贯彻和组织业绩的最优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行为保持一致,实现或提高员工业绩,从而使组织业绩最大化。业绩管理系统由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指标、标准、方法、报告等八个基本要素组成,分为业绩规划、业绩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业绩管理信息四个子系统。所以,只有在分析系统构成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四个子系统运行程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明晰业绩管理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科学设计业绩管理的运行模式是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设计应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

4.基于生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要求不能再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追求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可持续经营目标,以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较少影响的代价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为实现此目标,管理会计必须基于生态视角做出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经营目标转变后企业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要求,管理会计首先应对成本会计进行改进,建立生态成本管理会计,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与分配,并将相关环境成本的信息用于经营决策中。为了克服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不足,必须对环境成本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例如对外部生态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实施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环境质量成本管理等。

5.基于宏观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宏观会计是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新型会计体系,它是会计向宏观经济领域的渗透和延伸,是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除阎达五教授的社会会计和余绪缨教授的宏观管理会计分别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角度展开对宏观会计的研究之外,多数研究都是从统计的角度探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国际通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和前苏联执行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种结构体系较能体现宏观会计的一般特征。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宏观会计。笔者主张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角度,将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构建以成本管理会计为基本特征的宏观成本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针对动态变化的宏观经济情形,可在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包括宏观投资领域、环境资源领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领域等)灵活选择适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多种技术、方法和程序,提供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定量与定性的、综合与分析的、反映追溯性和前瞻性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宏观决策有用信息,达到会计宏观运行的理想状态和效果。

6.基于实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卡普兰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一些管理会计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实验)研究,创建并完善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理论与方法;随后,卡普兰和诺顿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创建了“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管理会计实证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许多专家已认识到传统管理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并积极投身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中,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实证研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多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而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回收率低且其可信度也难以保证;研究方法大多是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采集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其本土化不足,解释力大受影响。因此,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实现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应用,已成为我国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课题。

(三)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融研究

随着各学科的交融发展,就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理论研究与现实应用的需求。倡导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特点。其中,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两个需要跨越的相当重要的领域。

1.跨越经济学的研究:

(1)交易成本与管理会计。制度经济学范畴中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可从更微观的层面研究企业,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关注组织的内部结构与控制机制。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把市场和层级建立在相同的行为假设基础上,建立一种比较制度理论,并强调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管理会计和其他控制工具一样,是组织控制的一部分,应被纳入管理控制范式的研究议题之中,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之间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能为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建模提供更好的分析框架。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企业不但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边界解决战略与经营决策中的问题。在战略性决策层面,战略成本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些典型问题。如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与竞争优势分析、客户盈利性分析、流程的再造与优化等都可以借助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更好的解释。

(2)现代契约理论与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研究所使用的企业观念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观。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过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和“信息不对称”假设,从而使理论更具有解释力。现代企业契约理论把企业视作一系列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契约的联结。企业契约的功能规定要求每个人必须首先为企业贡献其拥有的资本、管理技能、现金、劳动力、技术及信息等资源,其次才能拥有从企业索取预期利益的权利;而责任规定确认了各个人所付出和获得的资源形式、数量、使用原则与时效性等。这一性质为我们理解企业组织内部的治理机制及其与管理会计,特别是责任会计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就是这些契约,其内部治理机制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各种契约结构与内容做出的安排;管理会计系统则是通过预算编制与分解过程,将企业战略目标所界定的各种契约的功能与责任规定具体化的过程。其责任会计则是把这些功能与责任进一步分解为特定人的可执行契约,形成履约机制,并通过业绩评价与奖惩手段,对履约绩效做出判断。

(3)速度经济与管理会计。在传统产品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理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了组织中各种资源重要性的差异;忽视了系统的时间价值;割裂了价值链中各组成单元之间的依赖性。因此,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速度经济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时间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人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出更高的价格,速度经济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提出如下三点要求:注重关键资源的管理;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体现整体观。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改善目标的管理思想。以制约理论为基础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该模式主要应强调识别系统的制约、充分利用制约并努力提高制约资源的产能、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三个重要方面。

2.跨越管理学的研究:

(1)价值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新的经济环境里。传统的价值链将向价值流转化,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研究对象。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众多虚拟化价值投资领域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价值流进行综合集成,形成网络价值流,该价值流对于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价值流,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一个未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其构成比原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更加复杂。需要将企业的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价值流与战略管理融合成一个集成化系统。

(2)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仅依赖财务会计系统是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应有作用的,这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商业秘密的限制等等。因此,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企业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信息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的披露。这样,要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实现管理会计的公司治理功能,拓展现有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已十分必要。

三、研究的未来走向

未来走向的基本思路是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的束缚,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改革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广泛社会影响。未来研究的走向可能会向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构建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广义管理会计是涉及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它从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束缚,在空间和时间的坐标上呈现不断延伸的发展趋势,如在空间上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维度若干子领域,在时间上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管理会计动态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等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将继续呈现广义化的扩展趋势。面对管理会计如此庞大的结构,如何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研究框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此种研究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突出整合研究

在管理会计中,单一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边际弹性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战略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方法在具有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将这些方法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整合可能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才是可行的。整合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相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战略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易于理解原则。在具体的整合方法上,可以采用作业企划管理、作业预算管理、作业战略管理、作业弹性管理等丰富多彩的方法。

管理会计范文第2篇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早期的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这与西方以制造性环境为基础,以改进实务为目标的研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极为迫切想探求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和其他学科的挑战,为了能够给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提供较好的建议,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一、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还是以制造性活动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是因为这样的研究主题能够带来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机会。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带来了更多的管理会计研究机会和研究主题。随着研究的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使得诸如对标准成本研究的兴趣降低,而增强了对促进销售的价值链管理环节的研究兴趣,因此又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随着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不仅是业绩计量的工具,更是战略实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背景和企业背景不同,或者经济发展的阶段存有差异,研究背景也会存在差异,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主题选择的差异。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吴水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这与最初管理会计的功能密切相关,即帮助制造性企业核算成本与管理成本,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案例/实地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起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的经验研究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飞等,2007)。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这与国外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检验实践中的理论应用,为理论假设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以及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应该适用,即使是指在某一类企业中适用,也不能只通过一家企业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调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这两个方面做到科学严谨对调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国内现有的问卷调查与国外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计量一般从原材料的供应、竞争者的动态、市场需求、制造技术、政府监督和干预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共六个方面进行评分(GulandChia,1994),再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来证明其计量的合理性。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管理会计实践的程度和状况,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2005《会计研究》:《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采用统计检验方法使用得到的数据。但在国内样本中,这样的问卷调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问卷调查,问题设计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实验方法最早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之中。大约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

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Otley,1980)。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Emmanueletal,1990)。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它与会计学的其他分支相区别之处就在于它关注行为科学,其发展受到了经济学、政治学、组织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Birnbergand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产生的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经济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行为研究的透彻程度。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统如果不尊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决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总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

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杂志。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潘飞等,2007),而且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其他权威期刊发表管理会计论文的比例相对过低(我国还没有管理会计研究的专业期刊)。因此我们选择《会计研究》作为国内管理会计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样本。国外的选择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而且发表的论文都是管理会计的论文,因此可以较好地代表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的方向。我们选定这两本杂志,并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异同之处。样本的时间从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从众多论文中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我们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统计显示,1996年-2006年在《会计研究》上,总共发表了174篇管理会计的论文,JMAR总共发表了88篇管理会计论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这一分类主要是参考了Shields(1997)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分类,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但是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参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或针对某个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分析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确影响着研究主题的分布,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实际上,非盈利组织也可以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上向企业界学习,例如可以在医院建立病患费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

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的研究(潘飞等,2007),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没有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国内的管理会计学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首先要在理论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依靠经济学,还要奠定更广泛的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的视野。而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并且,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薄弱与狭隘,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档案研究多数采用经济学理论,这与JMAR的结果一致。而国内的问卷调查研究多数却没有理论基础,而国外的问卷调查研究均有理论基础,这一差异印证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国内的实地/案例研究应用的基本上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而国外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并且在各种研究方法上对经济学的应用比较均匀(除综合研究外)。另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国外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水平显著高于我国。因此,国内外理论应用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不仅影响研究的深度,也影响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方法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对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根源在于哲学中的认识论,即何谓真理知识和如何获得的争论(李连军,2006)。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梯利,1995)。理性主义认为:原因与结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维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确定其结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经验。经验主义却坚守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只有通过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因此,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张朝宓,熊焰韧,2006)。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也是我国一直以来会计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

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地/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当然,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在从事实验法的研究,但是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案例/实地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实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统计技术和研究结论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实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应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

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者和实践者基本还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发生了障碍。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因此,应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使其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师交流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场所。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尤其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国际认可,加之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研究内容更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四)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比较稳定的制造性企业。管理会计最初就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并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着重研究非盈利组织和更加通用型的问题。而相对于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是集中于企业层面,尽管这与研究水平的发展阶段相关,而且能够提升研究的实用性,但是也说明研究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因此,今后应该研究更多通用型的问题,以点带面,拓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

管理会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症结剖析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试图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图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独立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政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推动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开展过一些工作,如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举办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的有奖征文,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的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逐步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总之,要使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更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探索,以找到能够解释、指导、应用于我国企业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这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推动研究成果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学科体系

Abstract:ThisarticlereviewedbytheAmericanwestprimarilyaboutmanagementaccountingtheattributetheory,proposedtomanagementaccountingattributeunderstanding,thoughtthatmanagementaccountingrisesinvaluetakethevalueasthegoal,hasthemanagementfunction;Thefinancialcontrolandthecostmanagementbelongtomanagementaccounting’scategory.Finallysysteminfo’sconstructionandthedisciplinesystem’sconsummationmadeseveralspottentativeplansunderthisunderstandingtomanagementaccounting.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Systeminfo;Disciplinesystem

前言

管理会计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后,伴随着管理实践、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对管理会计属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发展。

我国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较为匮乏,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仍然归属不明。众所周知,目前对管理会计的定义百家争鸣,出现了含义相距甚远的众多定义。在属性或者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都不明了确,其理论体系当然找不到立足点。因此,有必要借鉴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最基本的属性问题开始加以探讨和明确。

一、对管理会计属性认识的演进和探讨

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但信息仅限于财务信息;然而,管理会计不仅加工历史信息,而且要加工未来信息,这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重要不同。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97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等四人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版)》中这样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这一定义扩展了管理会计应用主体的外延,不仅在企业中,各类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非盈利性的社会福利组织中也可以应用管理会计;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的管理者扩展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过去管理会计仅限于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信息,但该定义把管理会计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扩展到非财务信息。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该定义把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为提供价值增值,既考虑了短期的利润增加,也考虑了持续的利润增长;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关于企业或组织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永保生机和活力的观念,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概念;“激励行为”的表述渗透出行为科学将对现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影响;另外,战略管理会计等新领域在定义中也得以体现。

从以上美国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属性认识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属性在不断进化,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似乎是人们的共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用于经营决策和战略决策信息是其基本的目的,这信息不仅要包括财务信息,各种非财务信息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也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理论等知识不断引入到管理会计中,管理会计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方法不断演进。

定义管理会计需要注意与其它理论体系划分范围、确立关系。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在实际操作和理论内容中的重复交叉受到广泛重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管理。有学者提出管理会计可以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将管理会计仅定位为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进行决策和控制的观点似乎有些不足,因为对信息提供、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也能够对决策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并且管理会计规划和评价的方法手段与财务管理是一致的。管理会计中也包括财务管理外的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考核和决策,这是简单将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纳入到财务管理中的做法不能解决的。如果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不仅财务管理的内容可以全部接收进来,成本会计也可以融合到管理会计中体现在成本管理部分。

比较借鉴学术界各种定义,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是运用一系列确认、计量方法和汇总、分析、编制、解释、传递和改进等过程为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提供用于预测和经营、战略决策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参与决策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债权人及监管机构等提供决策支持。

二、对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完善的启示

前面的分析中也提到,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内容需要整合,消除它们之间的重复交叉,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上述定义中明确了整合的做法,就是将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归属到管理会计学科中,建立一个广义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包括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部分内容:财务管理部分按照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从筹资、投资、运营、利润分配方面对企业整个资金运动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成本管理部分需要融合现有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诸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决策成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与成本相关内容,对成本进行核算、规划和控制,完成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的一个连续完整过程。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如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伴随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发展产生的边缘学科,带来了新的理念、方法,但对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们可以作为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加入到与之对应的内容中去。

三、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启示

在笔者上述对管理会计属性的认识下回答理论体系需要解决的职能不清、目标不明等问题,也许能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点思路。

在上述定义下,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向企业各级管理层提供信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这信息应该是除财务会计外、与内部管理有关的在财务和成本方面的全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不仅是历史信息,更多的是未来信息、有助于规划控制及评价等决策的信息。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适合本企业的决策建议也能够相应的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

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是管理会计的目标,这与财务管理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致,同时也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控制、成本降低目标的延伸。

管理会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社会环境发展

一、经济环境

在影响管理会计的各种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它不仅直接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将通过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对管理会计产生影响。

从企业的所有权形式看,现代企业的核心机制是机制,现代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关系的集合体,在责任会计制度中,上一级责任中心的管理者与下一级责任中心的管理者之间实质上就是一种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运行,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最大收益,这种机制是经营者主动运用管理会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企业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管理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产权关系尚未明晰,所形成的委托关系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而且由于产权关系不够明晰,所有者缺位,委托人和人所使用的资源不属于任何一方,收益的归属权也不属于任何一方,当然双方也不承担任何风险,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运用管理会计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降低了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企业的组织形式对管理会计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和发展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份公司为主,股份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决定了企业能够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为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求而运行的,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是由企业的经营机制所决定的、主动的过程。尽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还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致使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还没有主动的需求,只有被动地接受,这显然不利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即使有些企业能自觉地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改善经营管理,但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经济环境还不成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又对市场经济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短期经营决策依赖于成熟的消费市场,长期投资决策、资本成本会计依赖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这些市场在我国还不够成熟,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完全面对市场,管理会计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制约了管理会计工作的效果和范围。

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但并不是说我国企业就不能很好地应用管理会计,相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也有成功的先例。我国在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自发地产生了许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管理会计方法,如20世纪50年代的班组核算,60年代的分级归口管理,直到如年代的“邯钢经验”,但除了“邯钢经验”外都未能得到有效地总结和推广。“邯钢经验”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丰富和发展了管理会计的内容。邯钢模式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性质相适应的,是我国企业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典范。如果能在借鉴西方管理会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科学化的总结,必将有助干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因此:

(1)我们要优化管理会计赖以生存的市场经济环境,尽快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行,促使企业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

(2)在有些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能适应我国企业的需要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立足于本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并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二、法律环境

由于服务于内部规划和控制活动的信息不受对外报告要求的约束,管理会计受法律因素的制约不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但也要受其影响。

税法与财务会计在确认收入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等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导致了会计与税法在收入、成本、税金等指标的计量上存在差异,管理会计在这些指标的确认和计量上以及在经营决策中必然要考虑税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势必降低决策的有用性。

管理会计进行规划与决策所应用的会计信息,主要来自于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财务会计工作,在我国推广和有效地应用管理会计,前提就是广大企业首先要做好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必将影响到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效果,因为在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基础上应用管理会计进行规划和决策自然失去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都已开始执行,新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也已出台,这些法规的出台与执行,必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将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不需要对外披露,因此从理论上讲没有必要制定有关管理会计的法规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一直是在法规制度下进行的,我国的会计工作者乐于法规制度的作用,因此由政府制定指导性的法规制度来指导管理会计的应用将是可行的。

根据以上分析,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有关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注册会计师则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做好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2)财政部应考虑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管理会计制度。

三、文化环境

我国的下列文化特征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崇尚集体主义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2.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

规避不确定性是指文化成员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状况的感知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许多法律和规则来规范和维持人们的信仰和行为,而且社会成员也有这种需求据以减少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情况。在这一文化特点影响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些经济业务时,首先寻求有无相应的规范,若无相应规范也要求或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规范。我国目前尚无管理会计的相关规范,这就降低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主动性。西方国家主要是由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制定和管理会计公告或指南的形式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例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公告》(StatementsofManagementAccounting,S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正式术语》(ManagementAccounting:OfficialTerminology,MAOT)等,这些公告、指南的内容一般包括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举例说明等等,虽其内容深度和系统化方面还不够成熟,但对促进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引以为鉴。

3.职业化水平低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以后,为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英、美等国家的会计界推进了管理会计的职业化,逐步形成管理会计师职业,并需经过严格考试,才能取得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团体。在我国多数企业中,只有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两大类,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我国目前也根本没有管理会计师这个职业,更谈不上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82年就颁布了《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为管理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应用需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4.强调统一性

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讲求“仁、礼、忠、孝”,偏好整体的统一而非个体的灵活与主动。致使在管理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不能持有灵活的态度。管理会计发展到今天,其技术方法已经灵活多样,并不断地形成新的领域,如业绩评价系统的新模式一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行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这要求我们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大胆地摒弃传统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主动地运用新方法,探索新领域。

5.偏好稳健

中国人具有偏好稳健而非乐观的文化特征,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在不确定性经营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倾向于选用审慎稳健的决策分析方法,长期投资也尽力规避风险,造成企业报酬的偏低。

针对以上文化特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并由其制定相应的管理会计规范,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的特点结合起来,据以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2)责任会计的执行、业绩评价系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模仿西方国家的做法。

(3)强化企业的竞争和风险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科技教育环境

科技因素将影响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流行于西方的作业成本法(ActivtyBasedCosting,ABC)主要是为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而产生的,而企业能否实行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JIT)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应用ABC的前提条件。企业实行JIT,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而且还应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并要求企业能够在供、产、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存货”。高新技术制造环境是ABC得以推行的基础,而我国还不具备这种科技环境,大部分企业无法推行ABC,但并不排除某些条件成熟的企业应用ABC的可能性。

教育因素也将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领导人缺乏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有的甚至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与其受教育的水平不无关系。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会计教育当然也得到很快的发展。据1999年6月25日《中国财经报》报道,我国高等学校几乎每10个在校学生中,就有1人就读会计专业,会计学硕士点、博士点也在逐渐增加,将为我国的会计工作培养出充足的高素质后备人才,此外,各种形式的后续教育也构成了我国会计教育的重要方面,这将大大提高我国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交叉重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管理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新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授,影响了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同时,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不能对管理会计实践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木难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普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科技环境,但可在应用高科技程度较高的行业(如电子行业)试行ABC,逐步摸索经验,如可行,则可逐步将其在我国高科技企业中推广应用。

(2)更新管理会计教材内容,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编著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教材;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并使其能对管理会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3)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民素质,优化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科教环境。

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从我国的实际环境出发去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其用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实际。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30~131

3刘海民.试论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对管理会计的贡献会计研究,20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