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管理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管理

摘要: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是高校在一个时期内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制定既要有开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又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既顾眼前又瞻其后,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效益。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要明晰发展战略的基本属性、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更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高校;战略规划;属性;构成要件

关于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内涵,寇普(COPE)的描述是:发展战略规划是一种开放的系统论,指引院校之舟在前进道路上顺利通过各种变化多端的环境;它是一种行为,对未来外部环境状况可能引起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方案;它也是一种手段,在持续的资源竞争中用来争取有利地位;它的主要目的是把院校的前途和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联系起来,使资源的获得快于资源消耗,从而能够成功地完成院校的使命。关于大学发展规划功能,美国学者彼特森表述为:战略规划有助于组织发展方向明确化和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流通。在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地理解和把握高校发展规划的内涵和功能;基于笔者在工作中的体会,认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厘清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属性

1.方向性。发展战略规划是高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目标,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是关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一个大学的问题。所以高校的大政方针、各项改革等都要按照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来确定,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定向器。

2.全局性。发展战略规划不只是强调学校某一方面或某个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明确学校的定位确立学校发展目标,通过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来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关系,使整个学校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3.长期性。发展战略规划是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主要目的,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责任感,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发展的稳定的关系及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用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指导管理者,能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功利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特色性。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自身的优势,进行合理有效地资源配置,找准突破口,强化特色意识,突出特色作用,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5.稳定性。发展战略规划规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学校每一项具体计划都是为了实现发展战略规划,任何偏离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行为都将失去意义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一经制定,就成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上下都必须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而共同努力。

二、把握发展战略规划的构成要件

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依据,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要坚持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育工作方针。在具体制定过程中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背景,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状况,既包括国家的形势、发展方向、大政方针等,也包括学校本身的特色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状况和高等教育的内涵走向。在这个基础上首先要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这是我们制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2.学校的现状及发展因素。主要介绍学校的总体概况,有哪些优势、特色,有哪些需要今后继续发展和加强的地方,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3.战略目标。这是高校精神层面的东西,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历史渊源的沿袭,又是对时代价值的反映,既指导办学实践,更指向未来发展。

4.战略规划的定位。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培养规划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服务方向定位。定位问题至关重要,它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大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重点考虑: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与特色,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时,必须结合学校现有基础,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可能获得的内部与外部条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上进行充分论证。根据我校新升格的实际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发展的理性判断,我们将学院定位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多科性大学。

5.战略任务。这是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与主要内容所在。要根据国家的形势、大学的主要任务、学校的实际和特色来确定。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校建设规划。学科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和产业开发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离开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产业的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学校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我国高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说到底是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就要明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发展建设整体上台阶的发展思路;在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时主要考虑学科布局,如何形成基本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新型交叉学科。同时要注重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地、学科目标的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因为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是学科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所以对于我们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在制定师资队伍发展战略规划时,要重点考虑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此外,还要加强师德教育,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建设等。

(3)课程建设。应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坚持整体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课程的特色建设。

(4)科研建设规划。就是要充分依靠教育科研进行科学决策,依靠教育科研引进先进理念,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依靠科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5)特色建设。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有其个性和特色。而且每一所高校也都是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的。所以在制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时要立足校情,找准特色,选准突破口发展特色,强化特色。同时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和选择: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科研项目,特色实验室,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实践项目,特色的技能训练等。这些特色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依托和体现。

(6)保证措施。按国家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的标准和办学四项硬性指标的要求,加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这里应包括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居住面积,学校拥有图书、仪器设备量及师资水平。同时还应具备资金投入保证和制度建设保证、组织保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

三、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抓主要矛盾,强调关键环节,突出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涉

及到学校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繁杂,在编写过程中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强调关键环节,突出特色。抓主要矛盾就是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关键环节,就是要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业务领域的关系,优化工作系统,规范工作程序,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全面发展。突出特色就是把学校多年形成的文化底蕴、管理内涵、优势学科、人文精神等体现出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制定目标中要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目标过高,难以实现,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目标过低,容易达到,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目标的实现是检验完成规划的尺度。

2.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保持学校协调发展。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模的扩大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同时要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结构调整的目的又在于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上述三者又要服从于效益的需要,向规模、质量、结构要效益,真正达到规模适度、质量一流、结构合理、效益优先,从而实现高校的协调发展。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根本。仅有改革的思路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实践使之在进行过程中逐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是目的,不发展学校就无法生存,所以发展是必须的。但是发展要有计划性和可行性,脱离了实际的发展是盲目的发展,这不仅不利于事业的发展,还会给事业带来危害。所以改革的目的要明确,发展的方向、速度要符合实际,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处理好制定规划的稳定性和实施规划的动态性的关系。制定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实施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所以说,规划实际上仅仅是一个框架性文件,规划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不能唯规划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做到规划的政策性与执行中的灵活性相统一。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必须把调整作为实施规划的主线,把改革作为实施规划的动力,把发展作为规划的主题,把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作为实施规划的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