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校人文化管理

学校人文化管理

管理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经验管理是较为原始的管理模式,其特征是以感性认识为依据,没有系统理论的指导,管理活动是被动的、自发式的。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管理活动的科学化,重视策略、制度、组织机构等的构建,重视数学分析在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的作用。人文管理的特征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第一要素,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审视现阶段的中小学学校管理状况,我们明显地发现,大多以经验性制度管理为主,有少许科学化管理,而采用人文管理的学校寥寥无几。这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同时又是发人深省的。笔者拟就中小学管理的人文化作简要阐述。

一、学校人文化管理的内涵

学校管理的人文化,要求管理者(或谓领导机构)在整个管理过程的每一具体环节的各项管理活动中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充分尊重人的地位、价值、作用、需求及情感。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条件下,创建一种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使整个学校随机应变、富于创新精神的良性机制。

二、人文化管理的理据

(一)人本主义思想

人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更快地推动生产活动的发展。而要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地尊重人的地位、作用、价值、需求以及情感。在学校工作中,管理者是人,工作者(员工)是人,工作的主体对象也是人(学生),这决定了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同时也意味着在学校管理中采用人文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随着现代人文科学的发展,对人的价值和人的需求的提示越显深入。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与个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除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外,还应鼓励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传统的管理模式(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是以物质经济手段对员工进行刺激,而在当代社会,员工的追求已不局限于生存与温饱,而已经发展到了自尊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能给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人文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文化管理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只有学校管理者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管理的人文化。我们认为,要做到管理的人文化,学校管理者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先进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与创新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人以才的观念,民主管理的观念等,都是高素质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

(二)广博的知识

这包括比较精深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其中人文科学知识显得特别重要。

(三)较强的能力

就学校内部的管理而言,可将其简分为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而对物的管理又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实现的。要管理好人,实现人文化管理,管理者应具备以下能力:①敏锐的观察能力;②严密的思维能力;③良好的记忆能力;④通达的语言表述能力;⑤较强的应变能力与自控能力;⑥协调员工内部关系的能力;⑦调解学校内外关系的能力;⑧调控各项教育工作活动的能力;⑨严谨的治学能力;⑩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11}民主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