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区管理创新问题分析

社区管理创新问题分析

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城市社区管理推向新的阶段,提高到更高水平?我们不要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应是头脑清醒,主动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矛盾,研究社区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本课题组在有关城市社区进行了调研,前后在十个街道办事处进行实地察看,与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和驻区机关单位代表座谈讨论,并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了解了许多实际情况,认为在充分肯定前阶段城市社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解决以下问题:

1.部分“五失农民”生活有困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的城市郊区原有的农村乡镇全部改制成城市街道,农村居民全部改成城市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这一做法深受原来的农村居民拥护。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农村居民现在成为“五失农民”,生存还存在诸多困难。所谓“五失农民”是指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改居”过程中,这部分农村居民失去土地、失去宅基地、失去人脉根基、失去技能、失业,虽然他们享有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享有养老补贴,但由于生活成本大升和物价上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一些年老多病,无子女或子女收入水平不高的人,困难多多,他们对被“居民”很是不满意。

2.拆迁安置小区管理矛盾大。有些城市为农村居民拆迁建了安置小区,这些小区现在管理面临诸多矛盾:一是不少居民拒交物业管理费。他们认为自己为城市化、工业化而拆迁,作了贡献,作了牺牲,集中居住,生活成本上升,再交物业管理费是“没有道理”,有的还提出要由政府从卖地收入中替他们交物业管理费。二是毁绿种菜现象普遍。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和方便生活,这些小区中种菜现象普遍,屡禁不止。三是公用设施维护困难。这些小区现在多数还是比较新,公用设施维护量不大,但以后维护就会面临缺钱和无人负责问题。四是这些小区内的许多居民依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生活,尤其是在小区办葬礼扰民严重,但禁止不住。这些矛盾致使有关小区管理不善,甚至非常混乱。

3.“城中村”改造利益格局调整难。城市中的“城中村”环境差,交通不畅,治安秩序不好。许多城市加强了对“城中村”管理工作,并逐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但是“城中村”改造遇到很大困难,极易引发种种矛盾,最大困难是原住居民既得利益损失大。“城中村”有不少居民住房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和出租,“城中村”改造虽会改善他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但会失去很多收入来源,有的甚至因此致贫,因而阻力极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的工作难度很大。

4.征地拆迁中集体资产补偿不到位。一些城市在“农改居”和征地过程中,涉及到农民的一些集体资产,如村组企业、房产、公用设施和土地,有关方面在收购征用中不仅标准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且使这些集体资产不复存在了或不可持续发展了,原先农民可从集体资产发展中获得的收益分配失去了,虽然这些农村居民现在变成城市居民,原有的村组现在变成社区,但由于集体资产减弱或不复存在,这些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居民的能力也大为下降。

5.物业管理与业主矛盾重重。不少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与业主矛盾多,原因主要有几条:一是部分业主缺乏花钱买服务理念,认为新村服务和管理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二是一些新村中有拆迁户和“农改居”户,他们多数拒交物业管理费,引发与交费户矛盾和物业管理矛盾。三是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服务水平与业主之间矛盾多。四是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三者间关系不顺。这些矛盾导致有的新村小区物业管理与业主互炒“鱿鱼”,有的小区业主自我管理,但做得好能持续的不多,有的小区陷入无人管理状态。

6.老旧社区管理难以到位。不少城市社区始建于改革开放初期,标准低,配套设施差。近年来,尽管政府投入了不少资金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使其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是,这些老旧小区的社区管理却越来越难,突出表现是:一是随着有钱有地位或年青人不断搬走,外来务工者入租入住,有的老旧小区已成为“贫民区”、“老人区”。二是老旧社区大多数是开放式,乱设摊点,乱开店铺,违章搭建,乱停车辆,环境差、秩序差、治安差,整治多次,难以见效。三是老旧社区原来就没有公共设施维修基金,随着公共设施老化加之本身先天不足,这些小区的维护改造的费用越来越大。

7.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不高。辖区单位是社区管理的共建单位,但现在只有少数单位,主要是大中专院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能参与社区管理,利用自身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服务。很多辖区单位特别是企业,很少参加社区管理的相关活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何在?我们调查认为:一是思想观念有问题。不少单位未意识到应承担社会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认为社区管理是居委会的事,与己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二是无时间参与。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要求高,单位事务本身就很繁重,使得单位难以派人和安排时间参与社区管理。三是参与社区管理渠道不畅。辖区有的单位有参与社区管理的条件和积极性,但不知用什么方法去参与。由此看来,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在大力发动和组织公众参与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8.志愿活动难以持续。现在许多城市社区中志愿活动活跃,但也存在很多矛盾。一是活动经费缺乏。社区志愿活动需要购置工具、耗材和零件,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但是现在多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无财政支持,又难以得到社会捐助,经费十分缺乏,使社区志愿服务站以及志愿服务队伍的正常持续发展遇到很大困难。二是地位不高。现在政府下延行政事务,对社区工作实行的是各项行政事务,如综治、计生、安全生产,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社区志愿工作既无明确的行政部门主管和负责,也不列入行政考核范围,因此难有重要地位。第三,参与者不多。现在参与社区志愿工作的主要是退休的干部、教师和职工,在职人员、年青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参与者很少;要求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多,主动积极为他人服务的少。第四,缺乏体制机制支持。社区多数志愿者队伍组织化程度不高,自发性强,制度化弱,缺乏志愿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

9.社团发展困难必须重视。社团是城市社区管理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但目前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亟待解决。一是资金缺乏。社区没有社团活动专项资金,即使从行政经费中获得支持的数额也是很少,而且社区社团在不断发展,僧多粥少,政府只能扶持一些社会反响较好的社团。不少社团负责人都认为当前社团发展的最大难题是缺乏资金。二是后继无人。许多城市社区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是这些社团多为老年人组织,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出现志愿者断层的局面。

10.行政事务下延严重。现在城市社区组织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1)职能错位与超载。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以及机关单位后勤体制的改革,各单位的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回归给政府和社会。随着城市管理中的重心下移,原来实行“条条”管理的很多部门将行政事务延伸到社区。据我们调查统计,现在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多达五六十项,原属居民自治性质的社区职能已严重错位与超载。(2)职权不一。虽然现在的社区承担了太多的行政职能,但其缺乏实施行政职能的权力,致使工作中职权不一,矛盾多多。(3)居委会难得居民认同。居委会属于居民自治组织,但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多数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居委会不仅要承接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下派的任务,而且居委会人选和经费主要也是由上级委派选任和拨给,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实际被虚化,自治功能得不到实现,也不能体现居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因而也就很难赢得居民的认同。

11.矛盾属地解决难度很大。“属地管理”即“谁主管、谁负责”,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却把许多原本属于自己工作的责任以“属地管理”的名义抛给城市社区去承担,如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执法等。但城市社区这一层面的社会组织,既不可能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授权,又无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与资源,“积极作为”就会变成“乱政”和“扰民”,容易激化矛盾;“不作为”又会成为“属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进退两难,角色的错乱,有苦难言。

12.社区干部待遇低队伍难稳定。社区管理需要专门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现在许多城市社区选聘了一大批大学生到社区工作,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工作出现新气象。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社区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原因很多,待遇低是重要因素之一。此次问卷调查中,83%的社区工作者认为其工作付出与收入报酬不适应,扣除各种保险后,有的城市社区干部月收入还不满千元。如此低的待遇,使社区干部尤其是大学生社区干部队伍难以稳定。城市社区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和阵地,近年来各地大力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应充分肯定和总结,但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需认真研究和分析。两者都是在新形势新挑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我们要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努力实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