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行财务报告改进

现行财务报告改进

摘要:由于行业竞争、风险加剧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演变提高,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从现行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入手,提出改进财务报告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报告;改进;策略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其间经历了几百年的演进过程。三表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和知识化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会计界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没有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比如现行财务报表只关注过去不重视未来,主要提供货币信息,非货币信息无法在表内予以反映,而财务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或根本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即为当前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制定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一旦广大信息用户对财务报告的作用失去信心,或者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报表分析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息,那么与日俱增的不满情绪无疑将会不断削弱会计的重要地位。当务之急是找出问题的症结,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下面从几方面加以分析。

1确认与计量。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主体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予确认。然而,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发展,像期货、期权之类的衍生金融工具过去却没有任何实际交易事项可言,一项合约的签订仅仅预示着将来或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变动,如保证金户头上账户资金随着市价波动而不停变动,以及对冲、履约、交割等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收益等。其次,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极少关注商誉、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在当今新时代,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正是这些传统会计报表上不曾露面的因素。因此,企业的市场价值已严重地偏离了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价值,高薪企业尤为突出。

2报告的及时性。即何时披露财务报告方为恰当的问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要计算会计主体的利润实现情况,从理论上讲,只有等到会计主体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结束时,才能通过费用的归集和比较得以准确地计算,但是此举实际上根本行不通,因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这是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信息,而基于会计分期假设而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

3企业的概念。即会计计量的对象,一般一个企业便是一个会计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当一些企业为了分散风险,抢占市场,在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经营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全球性的企业兼并浪潮之下,许多企业从物质资源的控制、技术力量的吸收以及竞争力的增强着眼,合并的对象往往是跨行业、跨地区或跨国界。因此,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未来必将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在控股经营的情况下,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各为独立的会计主体;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则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这独立的法律主体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将其各自的财务报表予以合并,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往往相差悬殊,反映总括信息的合并财务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模糊,无法有效揭示母公司及其联属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

4信息分配的渠道与中介。即应通过何种方式提供财务信息,历来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报告模式至今依然广为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1)对外提供标准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企业而言比较经济;(2)用报告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不同类型信息使用者的共同或类似的信息需求。但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上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

二、可行的策略

当社会进入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时代以后,世界将发生巨大变化,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物资资源,而是信息和技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时代。由于现行的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因此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势在必行。

1全面业绩报告。编制财务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通过收益及其组成内容的计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收益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一张收益表后存在着相当多的利益关系。

传统的会计收益主要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指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的差额,又称损益。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基于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是一种交易的结果。这样如果企业的资源或状况已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交易发生,往往无法加以确认。二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上。三是根据收入实现的原则确认收入,任何收入都必须是已实现的。四是按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费用。五是收益是收入和费用正确配比的结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而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收益方面进行研究,蕴涵一定的哲学理论,即经济学收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经济学家费雪和希克斯所持的观点。费雪认为,经济学收益具有三方面涵义:得到心理满足的“精神”收益,获得服务的“真实”收益,收到现金的“货币”收益。希克斯提出的收益则是:一个人在期末与期初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数额。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经济学收益也强调资本保全。引入企业一样,资本得到保全后,才能计算收益,即在期末时点上比期初点上财富的增加。但上述两种观点有一定区别:前者认为收益就是消费,后者认为收益是消费加资本增值。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比较,总得来说有两点不同,其一,资本维护的概念不同,会计收益考虑货币量,强调名义资本保全;而经济学收益则强调实物资本保全。其二,资产计价不同,会计收益资产计价遵照历史成本原则,而经济学收益则更侧重于现在价值。

事实上,现代会计理论的收益概念也的确在朝着全面经济收益的方向发展,会计界逐渐注重经济收益的概念,试图形成一种新的会计收益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以特定期间的增减来定义收益。但也存在问题:资产能否作为企业的全部财富,资产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如何解决。

已实现和未实现的重构收益决定模式。侧重表达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提供有用信息,更注重决策有用目标。

目前可能的暂行方法是:一方面在期末运用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加以调整,以反映市场变化的影响;同时在表外尽可能披露企业各项资产、负债等项目上所存在的风险和报酬因素,以使最终反映的会计收益贴近企业在过去期间“财富的净增长”。

2.充分揭示。由于像衍生金融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项目要么因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的标准,要么因其不具有实物形态或非货币性,而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不加重视。事实上,一方面是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释放使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团体迫切要求企业恰当揭示有关信息,以求早作防范。另一方面,要在报表体系中对上述事项加以确认与计量。目前,在确认和计量存在争议且无法正常规范信息的计量基础及确认原则时,披露是朝向最终确认的一个令人满意的临时步骤。

3.实时呈报财务报告。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的,财务报告通常是定期提供,特别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信息的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决策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由于受到会计信息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原则的支配,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除应适合客户的需要外,还应充分考虑会计信息费用与会计信息效用价值的比例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财务报告更多地选择了定期报告,尤其是年度报告。而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导致信息产生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计算机的随时寄存功能,也使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如今,人们已设想了一种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的需要上,真正可以实现“多、快、好、省”,从而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的普及,这种应用即会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