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区党建创新道路

社区党建创新道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阐述,为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区,应当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社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它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不是行政单位,不是经济组织,也不是社会组织,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目前我国城市的社区转型、社区组织多样化和社区成员异质化的诸特征日益凸现,社区的主体、民主建设、理念和价值观等问题也亟待完善和提高。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紧密相联。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社区联结而成。建设和谐社会必先构建和谐社区。

今天,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焦点。当前生活在社区中的各种人都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都以构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深入开展了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工作,结合固本强基工程,在组织机制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共建、社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一,社区建设观念落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差。越来越多的居民面向市场,公民意识增强,但对社区的依附性参与减弱。有些城市领导对社区建设也不够重视,在许多部门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社区建设的落后观念。这样也导致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办公经费缺少。形成了当前“责任进社区,而权力未进社区;事务进社区,而经费未进社区”的现象。

第二,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及服务体制不完善。因为主要忙于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社区管理的事权、财权、过于集中在“条条”上,城市社区往往责大权小,难以起到协调作用,更难实现持续、长效的管理。基层政府的政策包括投入政策、组织政策、服务措施对公共事业、社区自我、经营性等服务分类仍不十分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服务机制以致有的服务项目多家在搞,有些服务项目无人来搞,“交叉”和空白现象同时并存。这对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社区服务来说仍是十分滞后的。

第三,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社区中“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人户分离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龄过大免过组织生活党员越来越多。而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只有把每一个社区的工作都做扎实了,使社区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好桥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社区党建和实现社区和谐的内在关系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同时这也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一种责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能否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可见,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第二,城市基层社区是社区党组织的有效依托和发展基地。社区的稳定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具体的对象,社区的动态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间,社区的区位特征使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工作犹如扼守要津,可以依托社区机构和组织,在生活情境中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协调利益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第三,要实现社区和谐,尤其要看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如何。城市社区工作面宽量大、矛盾集中、情况复杂,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是确保社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出色完成的关键。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尤为重大。我们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扩大社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通过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利用各类资源来推进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使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深入到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去,深入到居民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

三、大力创新社区党建,重力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党建是一种区域化的党建工作,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以街道常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总支(支部)和所有党员为主体,辖区所有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区域性的党建新格局,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辖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社区党建的任务很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既要加强对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等的领导,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等。

笔者认为要出色地完成社区党建任务,实现社区党建目标,构建和谐社区必须走创新社区党建之路。具体而言,必须着重开展四大创新;从“管理”到“服务”,社区党建的工作观念创新;整合资源,社区党建的组织运转创新;招考公选,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创新;联合互动,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创新。

第一,从“管理”到“服务”,社区党建的工作理念创新。

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角色定位创新和让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创新。首先,在社区党组织建设中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党员的权利意识。从较多地要求党员做什么,即狭义的“党员管理”,转到更多地关心党员希望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即“党员服务”上,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在帮助党员实现意愿的过程中,实现管理、教育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目的。同时,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公推直选胜出,这样激发和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民主的积极性。其次,探索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建立“民情意见箱”,开辟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便捷通道。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及时向党员或社会通报党内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情况。开展好社区事物公开工作,建立社区事物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二,整合资源,社区党建的组织运转创新。

作为区域性的工作,社区党建应当有适合的组织运转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首先,为了有效解决有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业务工作进社区太多和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其次,为了给社区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必须加大财政资金和办公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再次,积极构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完善齐备、相互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还需要大力加强社区制度建设,真正实现社区制度“七健全”,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联系贫困居民、居民自治等制度健全。最后,建立目标管理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从机制上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由党工委组织广大群众对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广泛的评议。同时要建立定期评议和结果反馈制度,把社区意见及时反馈给辖区单位和党员的主管部门,作为考评的依据。三,招考公选,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创新。

首先,通过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公开招考”和留任等多种形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从而打造出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较强、年龄结构优化的社区干部队伍。其次,还要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为切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再次,创新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党员分类管理体制。对于社区党组织关系内的党员,要以“直管”方式进行管理,用类单位式的党员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党员,由于其带有很明显的临时性,可以采用“托管”方式进行管理,即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原单位,在社区办临时组织关系,参加社区的组织生活。对于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可以采用“双重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实行流入方党组织和流出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党员流入方的社区党组织要对流入党员的关系接转、组织建置、组织活动以及日常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党员流出方的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对流出党员的流动方向备案、定期督促其汇报思想、与流入方社区党组织进行联系、接转组织关系等形式进行管理。对于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可以采用“协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在职党员主要由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主要参加单位的党组织活动,不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机构内,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活动的领域对其进行“协管”,在职党员必须参加一定的社区组织活动。

第四,联合互动,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创新。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和社区并存的组织结构。单位和社区的分立及其矛盾,作为城市诸多社会矛盾的表现和复合体,将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与单位和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结构两种基本单位相对应,我国城市出现了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党建新格局。单位党建是指党的组织体系的设置以生产、工作或社会职能的关联性为基础,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中的单位党组织建设模式。社区党建是以居民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等为组织基础,按照地区原则组建党的组织体系的党建模式。在单位和社区互动乏力的情况下,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对于实现单位和社区的互动从而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其目的是在保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打破两者之间不必要的界限并实现优势互补,在彼此支持、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实现执政资源的整合,构建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要创新协调两种党建模式关系的组织形式。从社区党建的工作体会和初步探索看,要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开展工作。如从实际出发与驻社区单位联合建立“社区党建研究会”和“社区党建联合会”等,还可以尝试建立单位和社区联合工作党委的领导体制。积极争取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党的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服务等问题,协商议事,较好地发挥了驻社区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要充分调动社区内党组织的积极性,并真正实现两种党建模式以及单位和社区之间的有效互动。其次,通过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可以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缺乏资源,而单位党组织拥有较多的党建资源,两种模式之间的有效互动既可以弥补社区党建资源的不足,又可以进一步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积极性,扩大社区党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单位党组织的社会功能外溢,而社区党建正好可以承担起这部分功能,两者的互动可以弥补执政党社会功能的缺位。而且,由于在职党员对单位的依附性降低,单位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而在职党员对居住的社区依存性增大,使得社区党建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弥补单位党建对在职党员教育和管理上的不足。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是我们社会的主题。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立足于城市基层和谐社区党建实际,以创新社区党建的新理念和新举措来巩固和加强我们党在基层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构建和谐社区,最终促成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