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思想论文

一、上挂下连,阐述基本理论

该书不仅论述理论的内涵,还着眼于上挂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下连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界既有研究成果往往只讲思想的内容观点,而对它运用了哪些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则轻描淡写,笼统略之。至于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一笔带过。该书在这两个方面,则浓墨重笔。例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者就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特殊国情,科学总结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教训,同时考虑到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与国情环境,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这一创造性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主要标志,它的伟大实践的集中成果就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关于三大法宝,作者就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不仅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争取广大同盟者,而且还包括共产党人同无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不同政党和团体的联合。在这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阶级状况出发,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为重要内容,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在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时,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采取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巩固和发展了统一战线,使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法宝”和“基本武器”,并最终建立了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关于武装斗争理论,作者指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特别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并进行了寓意深刻的精辟论述。在指导战争的过程中总是把革命战争同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执行党的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并且认识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必须以农村为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党的建设理论,该书在简要地阐述了列宁建党学说之后,着重论述了从中国国情和党情出发,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总结出建党思想的四个特点:一、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相统一;二、密切结合政治路线,把党的建设与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相统一;三、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根本,把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先锋队相统一;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把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统一。从而解决了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党的组织大部分在农村,党员的成分以农民为主体构成的党组织,如何坚持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这一党建理论,使党的建设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长期执政的主要法宝,为改革开放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牢固基础。

二、全书体系架构新颖独到,别具一格

该书体系结构高屋建瓴,布局合理。既驾驭宏观,又重点突出,以三篇十章的结构,从纵横两个维度体现了作者对思想科学体系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学界既有的研究学术著作体系结构大致分五类。一是思想发展史,二是思想基本理论,三是某个领域的研究,四是专题研究,五是综合性研究。《思想纵横观》属于第五类,但又与概论不尽相同。概论的主要读者群是面向一般读者,通过通俗的语言全面地揭示思想的主要内容。而本书并非这种通俗读物,是面向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以及领导干部和有志于学习研究思想人群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专业性书籍。例如总论中关于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就不是通俗读物所能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该书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角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创了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河,是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先导。这一思想宝库中所蕴含的许多思想火花和理论观点,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先导。可以说,如果没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类似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该书中不胜枚举。当然书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些地方不够精炼,有的地方不够严谨。

三、总结

总而言之,《思想纵横观》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视角,着重笔墨强调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可谓郑德荣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

作者:胡学举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