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发展建设

马克思主义发展建设

一、如何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把握好与时俱进的特征。理论的“精髓”问题是一个理论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其它思想体系区别开来的标志。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国内外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一富有时代气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新思想,并把它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在一起,逐渐成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思想路线。《周易.益卦》中曾经说过“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同志指出:“与时俱进,就是说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我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背景下,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法宝。

2.在建设实践中发展理论。列宁虽曾经论述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认为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可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思索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精髓,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进行了总结性的表述,从思想中提出了的“实事求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同志总结性地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思考、创立、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反抗奴役和侵略,追求民主和人民当家做主,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国家富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回顾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辉煌的伟大征程,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始终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重要思想,也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武器,是我们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应该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系,是指引我们开展党的建设和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健发展的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实质。当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新时期新形势决定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建设关系民生之本、社会的稳定,只有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水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适应新的历史和国际国内的形势任务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我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2.党的自身建设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不断增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方式才能始终走在时展的前列,才能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各种社会经济思潮和西方文化不断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思想,创新已经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们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不断上升,当前已经突破7000万党员人数,知识型党员的比重在逐渐上升,高学历、高技能党员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党员队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走创新之路,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党组织新的活力,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创新和革命实践,也不断在实践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精髓和思想核心。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今后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作者:孙嘉笠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